朱熹曾说过“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邱培兴同学学习庞博教授课程治疗银屑病医案,
张海鹏同学学习国医大师熊继柏和李建明老师的课程治疗咳嗽医案,
张爱先同学学习王庆国教授的课程治疗过敏性鼻炎医案。临床实践的医案。
银屑病医案
文/华医世界私塾班邱培兴
邱培兴老师,学习完庞博教授所教授的知识,学有所获,对于遣方用药更有信心了。
邱培兴老师把自己所学应用于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初诊日期:2020年6月12号。
主述:医院诊断为“脓疱型银屑病”。
自述:发病日期为2020年四月初。
最先开始是双侧腋下有莫名疼痛,
就去看家庭医生(GP),家庭医生检查后认为是湿疹,给与激素药膏。
但是涂抹后越来越严重,皮肤开始变色,发红,疼痛加剧,
再看GP,GP改用红霉素,并换一种更加厉害的药膏,但是还不能止住,
在五月份发烧了,正好疫情期间封锁,去了医院急诊,当时医院收治,以抗生素治疗,几天后退烧,但是皮疹越来越重,
经专家会诊,做了皮肤活检,结果为“脓疱型银屑病”,吃了激素控制,出院后给与免疫抑制剂。
2019年一月,回国期间因怀孕胎心停了,做了人工流产,人流后自觉皮肤干燥,不适。
刻下:皮肤疼痛,干燥,需涂保湿含激素药膏方可缓解;
胃胀,食后昏困不适,两便调;
入睡困难,易醒且醒后难以复睡。
中医四诊检查:
皮损处:双大腿,小腿,双臂,都满涂含激素的保湿膏,并以塑料膜包裹;
舌:质红,舌难舌伸出,苔白,腻,底筋怒张;
脉:细,弦而滑数,见双寸上,阴维阳维皆见;双关略动;
脉息:3.95属于少气;
诊断:银屑病(医院诊断:脓疱型银屑病)
脉诊其他证见:少气;太阳太阴并见;颈椎病,痔疮,
子宫肌瘤,乳腺有小叶增生结节,胆囊有囊肿,慢性胃炎等。
处方:黄芪建中汤合生槐花,白茅根,鸡血藤,加丹参9g。自备麦芽糖。
吃了五天的药,她的脉息已经回到了“平人”脉息,睡眠也有明显改善。
我继续按照庞老师所传授的方法,对患者开出处方
处方:
川牛膝10g,板蓝根12g,茜草根9g
生地12g,紫草6g,槐花12g
黄芪30g,桂枝12g,白芍18g
甘草9g,仙鹤草12g,牡丹皮6g。
沸水炀化,餐后日三服,每服自备麦芽糖10毫升冲入药汁。
后面6月23号,6月29号............基本上每隔五天,患者吃完药患者就会准时来复诊,皮损也一天一天逐步减少,
到了第三诊,在我们的劝说下,她开始尝试不再涂抹激素药膏,也不用塑料薄膜包裹胳膊腿,
七月初,我们建议她逐步减少服用免疫抑制剂,她也看到了中医治疗的明显效果,
到了7月20号患者告诉我们,她自行停免疫抑制剂已经八天,皮损处仍有刺痛感,但是继续在缩小面积。
持续治疗了三个多月,到了2020年9月她的皮损基本恢复到了过去的状况,患者和她丈夫非常开心。
这里地处南半球,季节和国内相反,到了12月国内的隆冬,是这里的盛夏,去年夏天她穿着裙子参加和朋友的聚会,他的朋友们都惊叹她恢复得如此好!
治疗体会:
邱培兴老师说,过去遇到这样的患者,绝对不敢沾手,因为不懂得怎么去治疗,
中医历来有“内不治喘,外不治癣”的口头禅,也就是说,
一般的中医大夫看到皮肤病都束手无策。
但是,自从参加了华医世界的私塾班学习,每一位老师所传授的,
都是临床很实用的经验,自我感觉对一般的疾病心里较过去更有底了,
比如按照所听到的谷松老师教的“柴胡桂枝汤”治疗“虚人外感”,真的是治一个好一个,尤其是小孩子,
那时候正是疫情在世界蔓延,大家人心惶惶,中医人能治好发烧,简直成了大家的救星,
并不是众多医生认为的湿疹,而且是在医院活检皮肤得出结论之前,这就赢得了患者最大的信任感,
患者的信任,增加了对她治疗的有效性。
自己则自从参加了华医世界的学习,自己治病的底气足了,反复听了庞博老师的课以后,开始了对银屑病患者的第一诊。
我按照患者的脉息,首先扶助恢复正气,改善睡眠,
同时,按照庞博老师所教导的,使用凉血活血处方,尽可能不要早用赤芍和丹参,要使用也要减少剂量。
庞老师给的示例剂量是10克,他要求“早期治疗要以凉血为主,活血为辅”。
看到患者痊愈,我们诊所的医生都很高兴,我更高兴,
因为在华医世界学到了真正的中医治病的本领,听了他的课,是他教会了我如何治银屑病,还有痤疮,荨麻疹,湿疹,这些病例陆续都治愈。
也因为她自己的治疗经历,经她的介绍,增加了许多新患者,增加了营业收入,也非常开心。
最后邱培兴老师说:“珍惜每一次华医世界的课,虽然诊所诊务繁忙,我还是努力争取把可以做笔记的课,每一篇都记下来。
在此感恩各位授课老师,感恩各位华医世界辛勤工作的老师!”
咳嗽医案
文/华医世界私塾班同学张海鹏
图*国医大师李佃贵和弟子张海鹏合影
张海鹏老师是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弟子,名医训练营成员。
张老师在学习完国医大师熊继柏和李建明老师的课程后,
主诉:咳嗽,3月加重一月来诊。
刻下:咳嗽,少痰痰中带血丝,伴气短乏力,手足心发热,
烦躁,盗汗,口干咽燥,失眠多梦,
查体:舌质红,有裂纹,苔少,脉细数。
诊断:咳嗽(肺阴亏耗证)
治则:养阴清肺 润肺止咳
处方:补肺阿胶汤加减
马兜铃8g,杏仁10g,生地15g
丹皮10g,阿胶12(蛤粉炒)
糯米10g,山茱萸10g,泽泻10g
炙甘草10g,白僵蚕15g,茯苓12g
天门冬10g,牛蒡子10g,白芍15g
淮山药20g,麦门冬10g,柴胡10g
三剂,水煎服,分温二服
次日患者因无法配齐马兜铃,诉能否换药,遂将处方改换百合固金汤加减。
熟地50g,甘草5g,白僵蚕10g
生地15g,麦冬10g,丹皮10g
玄参10g,白芍10g,浙贝10g
当归10g,桔梗10g,柴胡12g
三剂,水煎服,分温二服
诉咳嗽好转但仍有痰中血丝现象,手足发热烦躁等现象好转。
因与女儿争吵现又出现口干,口苦,眩晕。
处方:在上方加入小柴胡汤加减
熟地50g,甘草5g,白僵蚕10g
大枣10g,生地15g,麦冬10g
丹皮10g,玄参10g,白芍10g
黄芩10g,浙贝10g,当归10g
法半夏10g,桔梗,10g,柴胡12g
生姜10g
五剂,水煎服,分温二服
处方:用沙参麦冬汤和参苓白术散加减
南沙参15g,甘草10g,山药20g
麦冬15g,茯苓15g,薏苡仁15g
白扁豆15g,白术15g,桔梗10g
霜桑叶15g,芡实10g,大枣10g
玉竹10g,陈皮6g,莲子肉10g
天花粉10g,砂仁6g(后下)
5剂,水煎服,分温二服
诉服用上方后,诸证消失,遂自行加服10剂,感觉良好。
近日外感风寒后自行服用小柴胡颗粒,情况加重。
诊断:支气管扩张 咯血。
在某中医院治疗两周效果不佳来诊。
刻下:咳嗽,少痰痰中带血,伴气短乏力,手足心发热,烦躁,盗汗,口干咽燥,失眠多梦,
舌象:舌质红,有裂纹,苔少,脉细数。
遂用第一次处方补肺阿胶汤加减
处方:补肺阿胶汤加减
马兜铃8g,杏仁10g,生地15g
丹皮10g,阿胶12(蛤粉炒)
糯米10g,山茱萸10g,泽泻10g
炙甘草10g,白僵蚕15g,茯苓12g
天门冬10g,牛蒡子10g,白芍15g
淮山药 20g,麦门冬10g,柴胡10g
五剂,水煎服,分温二服
诉诸证悉除。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易患疾病故用培土生金法用参苓白术散和健脾丸善后。
过敏性鼻炎医案
文/华医世界私塾班张爱先
张爱先老师,在学习完王庆国教授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课程后,
对如何治疗过敏性鼻炎有了新的认识,在临床成了疗而有效的验方。
主诉:过敏性鼻炎20年,加重半月。
现病史:20年前因过劳汗出受风寒,外感治愈后遗留过敏性鼻炎,
开始每年冬春,秋冬换季时发作。
近两年来,每逢天气变化着凉发作,服开瑞坦药等脱敏药有效。
今年入冬以来天气寒冷,半月来头痛、鼻塞不通,
自觉鼻头发凉,疲乏无力,腰部发冷,腰以下变沉,小便频数,
量少色清,服中草药和西药无效,今日来诊。
患者面部虚浮,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就诊时喷嚏频发,鼻涕眼泪清稀量多,
刻下证:头痛鼻塞,畏寒肢冷;
乏力,腰部发冷,精神萎靡,小便不利,
查体: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水滑,脉沉无力。
诊断:①鼻XIU②肾着病、太阳、少阴、太阴三经并病,
治疗:温少阴、太阴之阳,发太阳之表,健脾利湿,表里兼顾。以麻黄附子细辛汤,肾着汤合方加味。
麻黄10克(先煎)、细辛10g
炮附子15g(先煎)、炒白术15g
干姜20g 、茯苓20g 、炙甘草10g
苍耳子15g、辛夷花10g
五剂,水煎服。
煎服法:冷水将药浸泡透,先煎麻黄,附子30分钟,大火开后,
小火再煮半小时,倒出药液,加水再煎。两次药液共混合600ML,日三服,每次200ML,忌生冷辛辣,油腻。
二诊(1月21日):
患者服药1剂后,头痛消失,鼻腔通畅,鼻头发凉,鼻腔冒凉气消失,
鼻涕减少,自觉身上有劲,腰部冷重感减轻,小便次数减少。
望水滑苔消失,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迟。守方再进7剂。
三诊(1月28日):
患者精神好,面色红润,自述服药一天后头痛消失,鼻腔通畅,喷嚏消失,
患者自述,有好多年没有享受到的快感,全身有使不完的劲,腰部沉重发冷消失,
血压120/80mmhg,心率63/分。
上方去辛夷,苍耳子,加仙茅15g、仙灵脾30g、仙鹤草30g、五剂。隔日服,以巩固疗效。
按:
王庆国教授在经方治疗过敏性鼻炎时强调,鼻齅的主要原因是阳虚外感为本。
阳虚涉及太阳,少阴,太阴,少阳经,与肺脾肾及肝胆关系密切。
此患者舌体胖大舌苔水滑,示脾肾阳虚,脉沉为内有寒饮,迟脉为心肾阳虚,故平时血压低,心率缓慢。
畏寒肢冷,疲乏无力,腰部冷重,小便不利,示体质虚寒,阳气不得舒展。
体虚外感,外邪侵袭,肺失宣降,则头痛鼻塞,喷嚏连连。
脾阳不足,运化失职,水湿内滞为饮,饮邪在上则清水样鼻涕,寒饮留着于肾脏外腑,则腰部冷重。
肾阳虚,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频数,治疗取麻黄附子细辛汤,太少两解,
麻黄宣肺散风寒,附子温少阴止痒,细辛通阳,驱寒逐饮,又可助附子温少阴之阳。
肾着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温中散寒,健脾利水,以补脾阳之衰;
细辛苍耳子祛风通窍,以散风寒,故合方应用取效。
黄煌教授《经方使用手册》中讲,现代研究麻黄附子细辛汤有镇痛、镇静调节免疫,抗炎、抗变态反应及类肾上腺样作用。
在巩固疗效时用麻黄附子细辛汤、肾着汤、三仙汤合方以温补脾肾,扶正脾虚,
患者多年鼻XIU得愈,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而稳定,是机体抵抗力增强身体强壮的表现。
总结:
过敏性鼻炎,少阴阳虚,表现畏寒,太少表证不解,表现为身上怕冷,流鼻涕,少阳枢机不利多表现为痒,如耳朵痒等或者喘气不利等表现。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主症:发热不甚,恶寒无汗,头身痛,神疲乏力,脉沉等太少两感之证;
常见于年老体弱之人,因阳气不足,卫外无力,感受寒邪,则表里俱病。
病因病机:素体阳虚,外感风寒
功效主治:温少阴之经,发太阳之表,表里兼顾。
银屑病,在中医病机上,从根本上认定银屑病的核心病机是血,血分有热毒,热毒可以化燥,可以伤阴,化燥可以导致血燥,伤阴可以导致症虚,阴血衰热耗伤会成瘀。
其非常典型的特点是,皮损在进展期发展的特别迅速,皮肤比较潮红,皮疹呈点滴状,新的皮疹不断的出现,银屑非常多,底部有典型的出血往往还伴有瘙痒,这种是血热无疑。
若是病程比较久,鳞屑的颜色非常淡,原有的皮损有一部分已经消退了,则是血燥。
看完3个同学治疗银屑病、咳嗽、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医案,你有没有收获新的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