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群山:武陟县中医院千佛阁院区副院长,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副主任中医师。
近年来致力于:顽固性失眠、抑郁、乙肝、脂肪肝、肝硬化腹水、肝癌、急慢性胆囊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心功能不全、脑血管后遗症、帕金森、老年痴呆、女士月经不调、祛斑养颜等的临床研究与治疗。
随着社会发展加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人群压力倍增,抑郁人员越来越多,轻症引起个人、家庭不和,重症影响单位和社会稳定。因此,逆转抑郁人群刻不容缓。下面我就以一则案例为导引介绍抑郁症的高效治疗。
刻下症:心烦意乱,彻夜难眠,口干口苦,不思饮食,勉强进食则恶心呕吐,精神困乏,喜坐卧于床,脘腹隐痛,畏食凉物,大便日2至3次,稀不成型,悲伤欲哭,心灰意冷,身体震颤,舌质暗,苔厚白,脉沉细弦。
中医诊断:郁证,厥阴太阴少阴三阴合病。
西医诊断:重度抑郁症。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理中汤、麻黄附子甘草汤、甘麦大枣汤加减
柴胡15、黄芩10、生龙牡各20、半夏15、党参15、炒白术15、桂枝10、干姜10、焦三仙各30、生麻黄10、制附子(久煎)10、生甘草10、枳壳15、大枣15、浮小麦60
三副日一剂水煎分两次付。
辨证思路:病人情志伤肝,肝气郁结,枢机不利,郁而化热,当属厥阴。柴胡桂枝干姜汤见于《伤寒论》第147条,原文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但临床应用者寥寥无几,其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当代已故伤寒大家刘渡舟刘老在讲柴桂枝干姜汤时谈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主任陈慎吾陈老先生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核心病机是“少阳病有阴证机转”当时颇感费解,进一步探讨陈老则顾左右而言他。刘老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核心病机是“胆热脾寒”。
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云:“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从此施治于临床,效果卓著。该例患者既有口苦心烦不能寐的热证,又有腹痛便溏不能食的寒证,正中刘渡舟刘老讲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胆热脾寒”核心病机。现在很多学者都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才是厥阴病的典型代表方。我在这里补充一下,柴胡桂枝干姜汤不仅用于“胆热脾寒”证效果好,用于肝热脾寒证效果照样很好。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病人真是按着经典条文在患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病人整天坐卧于床,这不就是典型的少阴病吗,真是典型的厥阴太阴少阴三阴合病。病人整日悲伤欲哭,也是典型的脏躁病。于是就选取了治疗厥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太阴的理中汤、治疗少阴的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脏躁的甘麦大枣汤合方加减,当然这里也包括了已故山西名老中医李可治疗抑郁症的基础方“四逆汤“(干姜、炮附子、炙甘草),遂取得满意疗效。
中医之根在临床,中医发展在疗效,抑郁症的高效治疗就是精准辨证,也就是西医说的靶向治疗。民间有句俗话说得好,药对症喝口汤。怎样才能精准辨证呢?已故伤寒大家胡希恕胡老说方证辨证是辨证的尖端;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现代经方热的点火者、国家级名中医黄煌教授为精准辨证创立了方病人学说;中国中医科学院何庆勇教授简明扼要概括了经方的核心方证,并知无不言阐明了经方的不传之秘;中国中医科学院庞博教授更是提出了病位、病性、病机、病势、病症五位一体辨证法;使精准辨证更具实用性。中医的精准辨证既包括了西医的靶向治疗,又包括了疾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因此疗效更可靠!
最后再说一下十八反的问题。方中用了半夏和附子,是典型的十八反(本草名言十八反,半蒌贝蔹芨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我以前也是逢十八反必避,后来听了何庆勇教授的课,何教授说十八反是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学家、开创下法先河的张子和提出来的,但他却在他的书里悄悄用十八反的药,这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查看古今中医书籍,十八反同时用的不在少数,搜索现代医学杂志,也没见有用了十八反出问题的相关医学报道,河南中医药大学王付教授,近几年在进行十八反相关药物临床运用研究,也没见有临床不良反应的报道。我也用了部分十八反的药,没从患者那里发现,不良反应。因此呼吁有识之士尽快从药理病理层面进行研究,揭开十八反的神秘面纱。
先贤有很多,这里重点是指药王孙思邈,药王孙思邈是中国医家的道德楷模,大医精诚的制定者,不管贫富贵贱,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有求必应,一心赴救,一生活人无数。药王孙思邈因幼年多病,青年即开始研究医学,直到70岁以后才成为一代名医;120岁开始研究《伤寒杂病论》,医学生涯达到巅峰著有《备急千金方要方》、《千金翼方》等书,千方就是这些书内方剂的概括除沉疴痼疾是我此生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