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横滨国际2023夏季拍卖会即将于6月4日至6日隆重举行,强强连手日本美宝会宝屋、日本关东重要藏家等业界大咖,华丽巨献「器象涵远」、「云章卧游」两大专场近千件重器臻品。预展将于6月1日至3日在日本横滨国际艺术中心举行,诚邀藏家朋友们莅临赏鉴!
古董领衔拍品
本季 古董板块荟萃六百余件甄选拍品,将于6月4日至5日连续两天率先上拍, 联袂呈献日本美宝会宝屋及日本关东重要藏家等众多瞩目珍藏,其中 清中期 翡翠整料高浮雕龙耳游环三兽足香炉华美珍罕,为本季焦点领衔之作!
Lot 163
清中期 翡翠整料高浮雕龙耳游环三兽足香炉
L17.5,H18.5cm
起拍价:JPY 300,000
备注:带黄地红木原盒 带红木原托
此件清代翡翠高浮雕龙耳游环三兽足香炉,采用上好整料翡翠为原材琢制,质地温润,莹洁细腻,局部巧有沁色,极富幻变之美。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又有新创之韵,器型规整,古朴大方。炉上有盖,盖顶圆雕腾云瑞龙,盖身高浮雕吉祥五蝠连活环;双肩雕双龙首耳,龙圆眼凸出,翘鼻,曲须,下衔活环,承三兽形足。配镂雕红木双层座及红木原盒,材质做工兼美,与香炉相互辉暎,更显雅重。 整器用料奢华,造型奇巧,雕工精细繁复,色光澄莹照澈,堪称「翡翠之绝诣」,华美难俦,实乃清中期宫廷玉作之至上佳器。
同类器参考: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清乾隆 翡翠香炉(TG-1647 大正时期实业家神谷传兵卫捐赠)
据日本美术史家富田升所著《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一书中载,这件翡翠整料高浮雕龙耳游环三兽足香炉(当时名为「翡翠共盖香炉」)曾在1933年以九百英镑成交,与另一件白玉游环大花瓶一起,几乎接近当时玉器的最高价。
本品著录拍卖图录,上为二者相近角度对照图。
文献参考:《近代日本的中国艺术品流转与鉴赏》,富田升着、赵秀敏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版,页91-94。
古董重点拍品
Lot 383
明嘉靖 青花三羊开泰仰钟式碗
款识:大明嘉靖年制
D15.7,H10.2cm
起拍价:JPY 50,000
此器为明代嘉靖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宫廷用瓷。器呈仰钟式,撇口窄唇,深壁,矮圈足。其胎薄釉润,轻盈透亮,造型秀巧,线条圆润,内外均为回料青花装饰,发色苍翠浓艳。碗心绘一麒麟,雄立于松石花草间。内壁口沿绘菱形纹锦一圈,间饰青线二道,精巧细致,外壁绘「三羊开泰」图案,背景间饰松竹梅柳湖石等,天际流云丽日,三羊徜徉其间,一派春光明媚,极具视觉艺术效果。底部圈足圆而矮扁,内书「大明嘉靖年制」楷款,外加双圆圈,笔法精到,端庄遒劲,为嘉靖御瓷经典之写款。
明代对于国家祭祀与皇室象征的色彩与图像规定极明确,年号嘉靖的世宗皇帝朱厚熜以旁支即位,更重以此种形式宣示正统。尤其是嘉靖二十年「壬寅宫变」之后,嘉靖帝开启新政改革的宏图并移居西苑潜心修道,自此基于祈愿国家新象及笃信道教之需,宫廷诸式工艺装饰皆强调吉庆长寿的寓意,瓷器一项亦然。本品寓意吉祥的三阳开泰图案就在此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是极符合嘉靖瓷器图文装饰讲究「其必有意,意必吉祥」典型特点之作。
据《江西省大志》卷七「陶书」载,嘉靖二十三年曾有烧造「外四季花里三阳开泰花盘一千七百(件)」御窑瓷的记录,约为三羊开泰纹饰在嘉靖青花器上的首次出现。本品造型秀美,所用回青料质极上乘,出自外国,呈色浓艳泛紫,且画工深谙回青料性,运笔兼写带工,一改嘉靖御窑后期粗犷豪迈、不重细节的风格,展现出御用细瓷无与伦比的考究。
迄今公私收藏,主要有如下数例:
1.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著录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明代》,页153;
2.上海博物馆藏品,著录于《上海博物馆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窑瓷器》,页154,图3-81;
3.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著录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中国瓷器》,页225,图424;
4.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藏品,一对,著录于《炉火纯青—嘉靖及万历官窑瓷器》,页83,图12;
5.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著录于《福寿康宁—吉祥图案瓷器特展图录》《故宫瓷器录 第二辑 明(乙)》;
6.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参见北京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
同类器拍卖成交纪录:
1.明嘉靖 青花三羊开泰铃铛碗,第5977号拍品,2012年北京国际保利春拍,大明·格古专场 成交价:9,717,500人民币;
2.明嘉靖 青花三羊开泰仰钟式盌 一对,第1559号拍品,200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成交价:22,167,500港币;
3.明嘉靖 青花三羊开泰仰钟式盌 一对,第115号拍品,201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利国伟爵士重要中国艺术珍品专场,成交价:2,172万港币,为全场之冠。
* * *
Lot 201
清乾隆 缂丝 群僊祝寿图
W 83.5,H 165.5cm
起拍价:JPY 1,000,000
题签:群仙祝寿图 缂丝 乾隆年制 乾隆1736-1796
钤印:梅月轩鉴定(朱文)若山之印(白文)梅月轩䋥评(白文)
轴头:缂丝祝寿图
钤印:若山之印(白文)
本轴为清代宫廷所制金地五彩织巨幅缂丝。画面表现了众仙齐聚王母瑶池之会的盛况。中有八仙、和合二仙、福禄寿三尊等各路神仙,皆祥和喜悦,相与交谈甚欢。众仙或乘仙舟、捧寿桃、执花篮,或持如意、滚动条、瓷瓶、拂尘,凭栏倚石,动态各异。远处有瑞云飘飘,仙娥从侍,王母乘青鸾,驾云伴鹤而迎。缂织工艺主要采用齐缂、戗缂及构缂法,织纹工整细密,经纬线粗细相同且色泽有光,呈乾隆时期缂丝特色。此幅应属清宫祝寿用的缂丝大轴,北京故宫博物院亦有同类珍藏,散落民间者极为珍罕。是轴曾归美国侨领黄北寿若山堂旧藏。
* * *
Lot 012
清代 黄花梨透雕夔龙纹长方小条案
L93.3,W40.3,H49.9cm
起拍价:JPY 200,000
条案为黄花梨制成,案面长方平直,攒框作。此案极见匠心之处在于阳线的装饰,案面之下冰盘阳线与勾勒牙头透雕的夔龙纹边缘阳线及四腿边缘阳线三者互相呼应,和谐统一。条案四腿为方材,直落到地,内翻马蹄,侧脚收分明显。整体线条简洁庄重,色调自然,具朴质含蓄之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明代家具珍品。
* * *
Lot 029
清乾隆 紫檀描金刻御题诗夔龙纹都承盘
款识:乾 隆
L43,W36,H4cm
起拍价:JPY 300,000
都承盘又称文盘,为中国古代一种收纳性文房用具,是用以将各种文房用品归置齐整的托盘。都承盘可置于书桌或画案上,盘内盛放毛笔、手卷、墨条、水滴、墨砚之属。在明清两朝,都承盘是文人雅士不可或缺的书房雅器。
此盘方形,主体以名贵紫檀为材,盘底为攒框装板结构,盘足以夔龙纹构成框足,盘面另选珍材雕夔龙纹为栏杆,与框足黑白呼应,别具雅致趣味。盘心刻乾隆帝《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七言御题诗楷书一首,诗曰:「溪烟山雨相空蒙,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椀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辨。清香仙露沁诗脾,座间不觉芳堤转。」尾署「乾」「隆」二印。此盘材质贵重,纹样简洁高古,清雅不同凡响。
* * *
Lot 045
明末清初 大漆嵌螺钿开光庭院人物故事纹长方大桌
L152.5,W106,H75cm
起拍价:JPY 100,000
* * *
Lot 048
明末清初 大漆嵌螺钿亭台楼阁山水人物纹座椅 六件
L67,H94.5cm(每件)
起拍价:JPY 100,000
* * *
Lot 051
明末清初 大漆嵌螺钿山水人物故事纹宝座 脚踏 二件
宝座L152 H94cm,脚踏L116 H15.2cm
起拍价:JPY 150,000
* * *
Lot 090
吴昌硕刻 鸡血石方章
1921年
L2 W2 H7.7cm
著录:1.木村栖云《不二草庐印谱》原石手钤本,昭和十五年(1940)以后钤印
2.小林斗盫编《中国篆刻丛刊》(第三六卷·清30·吴昌硕五),昭和五六年(1981)二玄社出版。页154-155
起拍价:JPY 200,000
印文:画意(朱文)
边款:缶道人作于扈 时年七十有八 辛酉春王正月
备注:带出著录资料《不二草庐印谱》一册、《中国篆刻丛刊》(第三六卷·清30·吴昌硕五)一册
民国十年(1921)辛酉春,缶翁78岁时作此章于上海。此章取材鸡血石,呈长方形,形制大方稳重。石色质地澄润,顶部内中现红色晕纹若朱砂,血地相溶,倾泻而下,气势磅礴有若云蒸霞蔚于山岩巨壑间,瑰丽夺目,诚为鸡血石之上乘品。印侧边款刻「缶道人作于扈,时年七十有八。辛酉春王正月」。印面方形,篆书「画意」二字,书法古拙凝练,布局疏密自然有致,刀法犀利稳健,别具缶翁老年刻印之浑朴苍劲意蕴。
此印已知最早由日本近代著名南画家木村栖云旧藏,被收录入其《不二草堂印谱》原石自钤本中,收藏时间至少在1940年不二草堂建立之前后。1981年,此印又被日本书法篆刻界泰斗小林斗盫编入二玄社出版的《中国篆刻丛刊》第36卷中。
著录:载于木村栖云《不二草庐印谱》原石手钤本,昭和十五年(1940)以后钤印。
辛酉1921年,是缶翁与日本美术界及社会各界的关联空前紧密起来的特殊年份。在这一年里,先有日本雕塑家朝仓文夫创作的铜铸缶翁胸像(旋即被缶翁捐赠西泠印社),继而有东京至敬堂出版田口米舫所编《吴昌硕书画谱》,之后又有大阪首次举办吴昌硕书画展及高岛屋据此刊行的《缶翁墨戏》第一集。同年,还有日本美术史界领袖大村西崖发表了《文人画的复兴》一文,并得到陈师曾为代表的中国画界的热烈呼应,自此吴昌硕、齐白石等人作为赓续传统的新型文人画代表迅速得以确立,在中日两国被大力传播开来。这方篆刻于1921年的印章,有可能于是年或是年后不久就流藏于日本了,正是缶翁中日艺术交流的珍贵印记。
著录:小林斗盫编《中国篆刻丛刊》,第三六卷·清30·吴昌硕(五),昭和五六年(1981)二玄社出版。页154-155。
藏鉴者:木村栖云(1885-1967),南画家,岛根县人。旧姓原,名莲三郎,别号栖云。东京小室翠云弟子。文展、帝展活跃参展,南画会会员。昭和15年(1940)于东京玉川上野毛建不二草庐。
* * *
Lot 111
明代 石雕狮子 一对
①H86cm ②H84.5cm
备注:带原藏寺庙现场照片 Lot111 为日本寺庙旧藏
起拍价:JPY 100,000
本对青白石雕瑞狮,为日本关东古寺庙遗留的明代东渡佛教护法圣物,具降妖除魔、辟邪祈福的含义。双狮分别蹲坐于方形无饰台基之上,张口隆鼻突目,螺发飘举,背铺锦结,颈佩华丽绶带及缨铃。雄狮右爪踏锈球,雌狮左爪抚幼狮,呈左右排列的昭穆之序,造型生动简洁,具元代至明代石狮造型特征。
二狮原为日本古寺庙佛庭圣物。上为现场所摄图片
狮为百兽之王,又名狻猊、师子等,原产于非洲和亚洲印度一带。追溯其东传记录最早的是班固《汉书·西域传》,至东汉时期西域人献狮子也屡见于《后汉书》,唐代之后遂定名为「狮子」至今。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受波斯的影响,一向视狮子为代表王者的圣兽,同时在佛教中也将狮子视为灵兽及护法的神兽,佛经中常喻佛为狮。是以狮子的造像被广为运用于佛寺的装饰上,并于唐代传入日本,这种唐代式样的狮子被称之为「唐狮子」。日本佛教仪轨千年来繁盛绵延,寳藏东渡法物圣器之风长盛不衰,此双狮旧藏古寺庙佛庭间,历经数百年之佛法滋浴与岁月轮转保存完好至今,诚为斯世之宝也。
* * *
Lot 213
清道光 瞿子冶 杨彭年 刻诗文石瓢壶
款识:杨彭年造 子冶
W14.2,H5.2cm
起拍价:JPY 50,000
瞿应绍是清代嘉庆年间继陈曼生之后,又一位把紫砂壶和书法绘画完美结合于一体的紫砂名家,创造出了紫砂史上著名的经典文人壶——「子冶壶」。「子冶石瓢」更是子冶壶中的代表之作,为瞿应绍与杨彭年合作首创之壶。此壶泥质赭紫温润,造型流畅。从整体上看,壶身呈「金字塔状」,线条挺括,显现出简朴大方的气度。壶身铭「玉川以伴。子冶」,运笔爽利劲挺。壶底铭「杨彭年制」,壶把下印「彭年」。整壶制作精良,格调高雅,为子冶石瓢壶的经典器型。
作者:1.瞿应绍(1778-1849),上海松江人,字陛着,号子冶,又号月壶,别署老冶,室名毓秀堂。清代书画家、篆刻家、紫砂陶艺大师。常制紫砂壶,或请精者制后自作铭文,或绘竹梅锓于壶上,时人称为「三绝壶」。
2.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宜兴紫砂壶名艺人,浙江省桐乡人。善制茗壶,或浑朴雅致,或精巧玲珑,且善配泥色。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 世称「彭年壶」,对后世影响颇大。
* * *
Lot 210
清代 陈鸣远制 四面开光倭角如意云足长方盆
款识:陈鸣远制
L31 W20 H10.4cm
起拍价:JPY 150,000
备注:带桐木原盒
此器砂质均匀,手感厚重。盆口呈长方形,曲线柔美,壁面修理平整。设计简洁质朴,工艺繁而不俗。腹中开光,细致大方,抽角充满力度,底部云足精雕细作,尽显大师功力。底落「陈鸣远制」四字篆书款。
作者:陈鸣远,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名远,字鸣远,号鹤峰,又号石霞山人、壶隐,宜兴川埠上袁村人,相传为明晚期名家陈子畦之子。陈鸣远擅长做紫砂杯、瓶、盆等日用品,技艺精湛全面,其作品深受文人学士的青睐,他们争相延揽陈鸣远专门为其制作茶具和雅玩,如桐乡画家汪柯庭、海宁名士杨中允、学者曹廉让、收藏家马思赞等名流,都曾与陈鸣远有过交往。《阳羡名陶录》载:「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
* * *
Lot 241
辽代 纯金制嵌琉璃火珠蕃花纹龙形 花卉雀鸟纹半环形 珠球鸡首壶形耳饰 纯银制珠球鸡首壶形耳饰 (四件)一组
① H6.8cm ② H7.5cm ③ H6.5cm ④ H8.9cm 重量约①16g ② 17.3g ③ 13.8g ④ 20g
起拍价:JPY 50,000
备注:带原盒 以实物为准
辽代 纯金制嵌琉璃火珠蕃花纹龙形耳饰
辽代 纯金制花卉雀鸟纹半环形耳饰
辽代 纯金制珠球鸡首壶形耳饰
辽代 纯银制珠球鸡首壶形耳饰
辽(916-1125),是以契丹贵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国北半部长达两个多世纪。其强盛时所辖地域幅员万里,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至今在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的语言中,仍保留着将中国称为「契丹」(英语作Cathay或Khitan,俄语作Китай)的说法。
辽代契丹贵族在日常用具中崇尚金银器,种类繁多,精美绝伦。类似本组金银首饰及Lot242银制面具等金银器,考古发现多见用于契丹贵族墓葬中,宋人文惟简《虏庭事实》中有载。
* * *
Lot 242
辽代 银制面具
H22.5cm
起拍价:JPY 80,000
本件银制面具以薄银片制成,采用模压锤揲工艺,整体呈半浮雕形,尤其细节处的錾锤极为精细微妙,高度写实呈现出一位面庞长圆、细长条形双眼微睁、唇缝亦微开及两耳垂部留有佩戴饰件小圆孔的女性面容形象,气质高贵宁静,表现手法质朴大气,体现出契丹民族卓越的审美艺术风格。
金属面具的使用或许与契丹贵族的崇佛观念有关。当时金面菩萨、金面如来佛在契丹民族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女子日常亦有面涂黄粉作「佛妆」的风尚,意在通过这种通灵方式顺利抵达西方极乐净土世界。契丹金银面具与古希腊迈锡尼国王黄金面具、古埃及图塔哈蒙墓金面具、玛雅人玉石面具及印第安人金面具等,均被视为古代中亚及欧美洲带有特殊共同属性的文明之物,它们寄寓了人类文明史上某种神秘的文化密码。本件银制面具可谓是考古学术界关注研究辽代契丹历史的重要证物之一。
* * *
Lot 252
清乾隆 铜螭龙纹三兽足朝冠耳香炉
L38.4 H40.2cm 重量约27250g
起拍价:JPY 100,000
备注:带参考图片。此炉与奈良唐招提寺所藏香炉属形制近似的同类器
图片参考:本品与奈良唐招提寺所藏香炉属形制近似的同类香炉
* * *
Lot 317
清乾隆 宫廷御制 五彩描金宗喀巴上师供养境泥大擦擦佛
备注:带镜框
本体W16,H23cm
起拍价:JPY 100,000
「供养境」又称「皈依境」、「供养福田」,表现教派的修行体系,包括传承祖师、诸佛菩萨、密教本尊空行护法,通常以树的外型排列,故又称「集会树」。此件大擦擦佛表现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供养境。中央为创立者宗喀巴,正上方是与其教法源流有关的历代上师,左侧为以文殊为首的中观派传承祖师,右侧为以弥勒为首的瑜伽行传承祖师,其下则为密教本尊、诸佛菩萨、声闻缘觉、护法空行等。画幅的左、右上方分别为阿弥陀佛净土与弥勒兜率天净土,表现累积的广大褔德资粮日后可进入此两境之意。
擦擦(tsha-tsha),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小型脱模泥塑,浮雕或立体均有,亦称「模印泥佛」。藏传佛教僧俗制作擦擦的目的在于积累善业功德,视其为消灾祈福的圣物。此件大擦擦佛浮雕,图像模范来源于18世纪西藏中部拉萨地区,与北京故宫慈宁宫咸若馆所藏五彩描金擦擦佛母像形制近似,均具同时期清代宫廷御制典型特征,是极为少见的擦擦佛艺术成熟期宫廷作品。格鲁(Gelug)派活佛世系多于清代形成,从此类清宫内廷供奉的藏传佛教文物可见,活佛世系对清宫宗室宗教信仰有着深刻影响。
图像参考:18世纪 西藏中部拉萨地区作品 格鲁派皈依境唐卡
* * *
Lot 388
清代 粉彩百鹿尊
款识:素云道人制
H 45cm
备注:带桐木木盒
起拍价:JPY 200,000
素云道人,即清末著名太监刘多生的道号。刘多生法名诚印,人称「印刘」,河北河间人,在清光绪时被授予总管六宫事务之识,深得慈禧太后信任、恩宠。刘诚印1871年拜白云观方丈张耕云为师,以后与高云溪同为白云观第二十代方丈,并依靠自身的财力和权势,修缮寺观多处,对北京地区寺观产生了深远影响。刘诚印1894年卒,是以「素云道人」款器物应为1871年至1894年之间制成的。
同类器参考:乾隆五彩百鹿尊 一对 ,载《山中商会经手中国艺术品资料汇编》(二),山中让监制、金立言编译,上海书画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页382,图590
* * *
Lot 378
清嘉庆 蛋黄酒碗 一对
D9.1cm,H4cm
起拍价:JPY 50,000
* * *
Lot 462
清代 炉钧釉 珊瑚红釉八角长方花盆 二件
L27.6,H6.1cm
备注:带桐木原盒 带原木托 带日本琦玉県立博物馆出版著录复印件
起拍价:JPY 150,000
著录:《树盆:その历史と美》图录,埼玉县立美术馆编,1989年3月出版,页16,图56。
* * *
Lot 470
清光绪 鳝鱼黄釉荸荠瓶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
D24.8,H32.6cm
起拍价:JPY 300,000
此器直口、粗长颈,扁圆腹,圈足外撇,状如荸荠。清代康熙年首创,以后各朝俱有烧造。本品器形规整,削足考究,足端露胎。通体及内足均施鳝鱼黄釉。足内阴刻「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
鳝鱼黄釉属于铁、镁结晶釉,呈色稳定,是一种失透的无光釉,清代宫廷档案称之为「厂官釉」。《南窑笔记》中载「其出自直隶厂窑所烧,故名。多缸、钵之类,釉泽苍古,配合诸窑另成一家。今仿造者用紫金杂釉,白土配合,胜于旧窑」。由于烧成工艺的某些差异,厂官釉的色调有多种变化,《景德镇陶录》中载其釉色「有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四种尤佳」。本品釉色发色自然,色如鳝鱼皮色,匀净优雅,为鳝鱼黄釉的精品之作,且品相完好,为一件不可多得的晚清官窑佳作。
书画领衔拍品
本季 书画板块荟萃三百余件甄选拍品将于6月6日压轴呈献,涵括古代书画、佛画书迹、近现代书画及日本藏近代欧洲、东亚油画等品类,不乏力作臻品,值得关注。
Lot 1162
齐白石 海棠新雨
设色纸本 立轴
134.5×33.5cm 约4.1平尺
起拍价:JPY 80,000
题识:春风用意匀颜色 消得携觞与赋诗 艳丽最宜新着雨 娇妖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 便作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 羡他蛱蝶宿深枝 偕郑谷诗题画 白石山翁
钤印:木居士(白文)白石翁(白文)
备注:附木盒
白石老人居京华,于海棠情有独钟,所居东城区雨儿胡同13号院中即植有海棠一株,老人得以经年赏对,于花理、花姿深谙熟记,是以能下笔有神,穷花之妙。本作取唐末诗人郑谷《海棠》诗意,画柔枝、盛叶、繁花,笔酣墨畅,写就一派绿肥红瘦、绚烂纷披之景。海棠品类有数种,此作所画品种情理兼备,乃海棠四品之一的贴梗海棠,诚如清代徐珂《清稗类钞·植物》中所记:「早春即开,花小,深红,紧着枝上者,谓之贴梗海棠。」可见白石翁于入画物事,若非经过仔细研究,绝不妄自下笔,臆造为之。
书画重点拍品
Lot 1165
启功 行书「秋塘小景七言诗」
1981年
水墨纸本 立轴
29.5×64.5cm 约7.5平尺
起拍价:JPY 1,000,000
题识:一九八一年秋借榻同乐园作冬日书 启功
钤印:启功之印(白文)元白辞翰(朱文)功在禹下(白文)长庆(白文)
备注:附木盒
释文:艳说朱华冒绿池,西园秋老几多时。赏音最是尧章叟,爱看青芦一两枝。偶写秋塘小景,戏拈二韵。抱劲青梦一南枝,白石道人句也。一九八一年秋借榻同乐园作,冬日书。启功。(注:此诗著录于《启功丛稿·诗词卷》,中华书局,1999年版)
1981年辛酉,时启功69岁。是年秋冬,启功先生借榻钓鱼台国宾馆,内有宋徽宗婿金章宗所筑「同乐园」旧址,先生于斯偕友作诗书,乐而游之。本诗即作于此际。诗七律,应秋塘小景,脱于曹子建及姜白石诗词意,清新蕴藉。至冬日,复行书书此诗成是帧。此幅行书,布局大气,精神奕奕,行笔清雅俊健,收放有度,富有大家风范。书法界尝评启功书法云:「不仅是书家之书,更是学者之书、诗人之书。」是作正是「启体」的最好映证。
* * *
Lot 1122
林散之「扬子江」书法 横幅
1981年
水墨纸本 镜心
30×84.5cm 约2.3平尺
备注:附长江制作团信封复印件 中日合作电视片「长江」制作团 佐田企画旧藏
起拍价:JPY 100,000
题识:八十四叟 林散之
钤印:江上老人(白文)大年(朱文)
* * *
Lot 1123
林散之「中日友好」书法 横幅
1981年
水墨纸本 镜心
32×44cm 约1.3平尺
备注:附长江制作团信封复印件 中日合作电视片「长江」制作团 佐田企画旧藏
起拍价:JPY 100,000
题识:八十四叟 林散之
钤印:江上老人(白文)大年(朱文)
1980年至1981年,日本青年音乐人佐田雅志受中国政府特批与协助,自筹资金独立拍摄完成了震撼两国的纪录片《长江》。当时的拍摄路线是从上海开始,沿长江下游溯流而上源头,沿线记录各大城市及历史名迹。在途经南京时,佐田雅志慕名探访了被日本书坛誉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时年84岁的散翁慨然为拍摄组写下「扬子江」及「中日友好」等数幅题字书法,旨在为《长江》佐田企划拍摄组万里溯源之举以壮行色。此数幅书法用笔清健硬朗,「力量凝蓄于温润之中」,气息清雅而含质朴古拙之韵,为散翁少见行楷珍作。
* * *
Lot 1142
黄胄 ①麻雀 ②双驴 双挖
①②水墨纸本 立轴
33.5×45cm×2(每幅)约1.4平尺
起拍价:JPY 200,000
题识:①黄胄写 癸亥年之秋 ②黄胄写
钤印:①雨石居(白文)梁黄胄印(白文)②黄胄之印(白文)
* * *
Lot 1148
黄胄 五驴图
水墨纸本 立轴
68×44.5cm 约2.7平尺
起拍价:JPY 300,000
题识:庚申梅雨时节 黄胄书于杭州
钤印:映州梁氏(朱文)黄胄之印(白文)
备注:附资料
* * *
Lot 1112
段祺瑞「富贵如浮云」书法 横幅
水墨纸本 镜心
24.5×96.5cm 约2.1平尺
起拍价:JPY 50,000
题识:段祺瑞
钤印:段祺瑞印(白文)
备注:附框
* * *
Lot 1115
梁启超 书法
水墨绢本 立轴
123×38cm 约4.2平尺
起拍价:JPY 200,000
题识:大泽君属录 梁启超
钤印:梁启超印(白文)任父(朱文)
备注:附木盒
* * *
Lot 1153
陈年①长松 ②清荷 ③傲菊 三条屏
设色纸本 镜心
36×7.5cm×3(每幅)约0.2平尺
起拍价:JPY 100,000
题识:①长在天地间 陈年 ②八大山人有此境意 陈年 ③菊花能傲霜葫芦卖得药 陈年
钤印:年(白文)
备注:附镜框
* * *
Lot 1156
齐白石 墨虾
水墨纸本 立轴
99.5×38cm 约3.4平尺
起拍价:JPY 50,000
题识:白石
钤印:齐大(朱文)
备注:附盒 附文物商店签
* * *
Lot 1168
吴昌硕 菊残犹有傲霜枝 扇面
设色金笺 镜心
18.5×52.5cm 约0.9平尺
起拍价:JPY 80,000
题识:乙卯年秋九月为子瑜仁兄雅属 安吉吴昌硕时年七十五并识
钤印:昌囗(白文)吴俊(朱文)
备注:附镜框
本幅上款子瑜仁兄,实时寓沪上、与王一亭及吴昌硕时相过从的味清庐主孔子瑜。孔子瑜(1873-1926)又名孔宣,以字行,善写兰,精于陶瓷、青铜器及秦砖汉瓦等的藏鉴,为海派博古画代表画家,名逾东洋。
* * *
Lot 1171
吴昌硕 东篱野色
设色纸本 镜心
149.5×80cm 约10.8平尺
起拍价:JPY 500,000
题识:庚申嘉平月为延庆仁兄大雅属即正之 吴昌硕并录金句 时年七十有七
钤印:缶翁(白文)仓硕(白文)雄甲辰(朱文)
* * *
Lot 1178
钱瘦铁 观瀑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32.5×32.5cm 约3.9平尺
起拍价:JPY 200,000
题识:已巳九月 瘦铁钱厓
钤印:钱厓(白文)石癖(朱文)
备注:附木盒
* * *
Lot 1184
赵之谦 蔬果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51×44.5cm 约6平尺
起拍价:JPY 500,000
题识:人世莫嫌滋味淡 英雄曾咬此根来 撝叔
钤印:赵之谦印(白文)
备注:附木盒
题签:柳外道人毅题眉 毅寿(白文)柳外(朱文)
赵之谦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33岁起,至同治八年(1869)己巳年间,大约有三次客寓温州、中途避走福州、两度寄食黄岩的人生经历。此期除了传统题材之外,他还喜画温州、福州两地的奇花异卉,如葵树、绣球、铁树;并扩大到日常菜蔬,如白菜、萝卜、地瓜、蒜头等。今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赵之谦咸丰辛酉年所作《花卉图四屏》《瓯中草木图四屏》,即为此时期传世代表作品。本件蔬果图立轴也具此风格,当为此段时期所出。全幅以淡墨加彩没骨法大写意而成,运笔酣畅淋漓,似直取园中之景精准写生得来,极得自然生态灵动的韵味。
赵之谦传世作品并不多,但因其在日本金石书画界的崇高地位,故东渡流藏者颇多精作佳构。其作品经河井荃庐、西川宁、青山杉雨、小林斗盦等美术界领军人物的倾力推崇,得以在日本研究、收藏、展览、出版诸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声名鼎盛。是作曾为20世纪初期著名篆刻家梛川玄寿旧藏。
藏鉴者:柳外毅(1847-1914),即日本明治维新至大正时期篆刻家梛川玄寿。名玄寿、毅寿,字九如,号云巢、柳外道人、听竹轩、扫石山房等。尾张人。着有《扫石山房印谱》。
* * *
Lot 1266
李鳝 老松
水墨纸本 立轴
23.5×31.5cm 约0.7平尺
起拍价:JPY 50,000
题识:乾隆五年前二月 复堂李鳝写
钤印:复堂(白文)
备注:附木盒
* * *
Lot 1205
清代 马荃 花卉草虫 沈焘 书法 册页 12开
画:设色绢本 书:水墨纸本
23×17cm×24(每幅)约0.4平尺
起拍价:JPY 150,000
题识:12.甲子小春既望 琴川女史马荃写 古愚沈焘
钤印:1.马氏荃(白文)意在笔先(朱文)沈焘之印(白文)丰士(朱文)2.忠闲(朱文)无心道人(白文)沈焘(白文)3.活泼(朱文)焘印(白文)丰士一字古愚(朱文)4.马荃(白文)江香(朱文)江花(白文)焘印(白文)仲子(朱文)5.马氏荃(白文)陶情(朱文)沈焘私印(白文)古愚(白文)6.马氏荃(白文)寄傲(朱文)沈焘之印(白文)古愚(朱文)7.马荃(白文)江香(朱文)天放(白文)古愚(朱文)8.马氏荃(白文)笔花墨雨(白文)沈古愚名焘(朱文)行曰阿二(白文)9.马荃(白文)江香(朱文)读书挥剑(白文)丰士(朱文)10.马氏荃(白文)养拙居(朱文)吴兴丰士(白文)家在横山弟一邨(朱文)11.马氏荃(白文)庄籧(朱文)丰士(白文)古愚(朱文)12.马氏荃(白文)丰士一字古愚(白文)吴囗书画囗一印(朱文)
备注:附木盒 木盒
题签:贞子様御遗物 大正二年九月锅岛様旧藏
本作绢本工笔设色花卉草虫,为清代画家马荃于乾隆九年(1744)甲子时作。作品以精谨独到的钩染手法描绘庭院垄间常见闲花静草及虫蝶之属,设色清丽妍雅,花草姿态端庄静逸,虫蝶描绘逼真生动,尺幅小品,工写结合,饶具幽雅之趣。
马荃,江苏常熟人,字江香,元驭(1669-1722)之女(一作元驭孙女),龚充和妻。自幼聪慧,妙得家法。工花草,胜钩染。夫亦善画,夫妇曾同游京师,以卖画自给。归里后,仍事绘画,自谓写生师法陆治、沈周,晚年名日高。当时恽冰(恽寿平族曾孙女)以没骨著名,而江香则以钩染为胜,合称为江南常州画派「双绝」。其传世作品无多,约有二十余件,多散落于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手中。由题签木盒可知,本作来源于日本皇室所藏,曾由江户时期佐贺藩主及明治大正期间显赫贵族锅岛家旧藏。
* * *
Lot 1262
钱载 秋菊
水墨纸本 立轴
67.5×31.5cm 约1.9平尺
起拍价:JPY 80,000
题识:辛亥上元后日写于枕流斋 八十四岁老人钱载
钤印:钱载(白文)万松居士(朱白文)箨石书画(白文)慈溪韩氏桐花僊馆珍藏(朱文)轴头收藏印:虚明轩(白文)瑕丰秘籍(朱文)友永敏匡(白文)
备注:附木盒
* * *
Lot 1221
良宽
良宽和尚俚谣裂
水墨纸本 立轴
15×15.5cm 约0.2平尺
起拍价:JPY 200,000
备注:附出版物复印件 附题签木盒
著录:1.《<良宽遗墨集>解说》,渡辺秀英编,名著刊行会,昭和55年(1980)5月出版,页5 ,第一二乙首;
2.《良宽遗墨集(耐雪本)复刻版》,新泻县良宽会复刻监修,名著刊行会发行,昭和55年(1980)5月出版,第一二乙首。
* * *
Lot 1207
黄檗木庵 书法 六折屏 一对
水墨纸本 镜心
137×51.5cm×12(每幅)约6.3平尺
起拍价:JPY 200,000
题识:黄檗木庵书 黄檗山僧木庵书 木庵老僧写 黄檗木庵老僧写
钤印:释戒瑫印(白文)木庵氏(朱文)临济正宗(朱文)
* * *
Lot 1263
王翚 山水
设色绢本 立轴
109.5×57.5cm 约5.7平尺
起拍价:JPY 800,000
题识:癸酉秋九月仿唐解元笔意 耕烟散人王翚
木盒内题签:己酉(1849年)十月应需 水石壬生璞
钤印:王翚之印(白文)
备注:附题签木盒
王石谷画论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本作山水与人物相结合,最见此论精神。尤其中景左侧的高士策杖探幽与右侧的草堂读书人物活动,皆掩暎于一派高木苍翠、山石崚嶒的蔚然深秀中,笔墨之精微古雅,色墨之苍润互济,极呈王石谷创作盛期的典型风貌。此作绢本立轴,为仿唐寅小青绿山水之作,款署「癸酉秋九月仿唐解元笔意。耕烟散人王翚」,可知此幅在康熙三十二年癸酉1693年王翚62岁时作,表现的或许正是其虞山耕烟草堂「宅临流水,门对青山,花鸟追随,烟云供养」的理想生活之境。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同年王翚与杨晋、顾昉合作《五清图》绢本设色轴,可资参考。
本作传承有序,约自1849年清道光前即已传藏日本有年,先后为江户后期文人画巨匠海屋贯名及壬生水石藏鉴。本作附壬生水石题签木盒及木盒内述论藏鉴经纬墨书,文气郁郁,可一窥日本幕末汉学圈中有关近世文化转型期画论的主导风气。本作后经京都名匠重作装裱,遂使全幅色墨纤毫毕现,更添古雅明快、熠熠光华之美,诚王石谷传世难得之作。
藏鉴者:海屋贯名(1778-1863),晚号菘翁,以贯名菘翁名世。江户后期儒学者、文人画家巨匠,被称为「幕末三笔」之一。
壬生水石(1790-1871),号水石,名扑、璞、朴等。江户后期日本画家、篆刻家。土佐出身。
* * *
Lot 1292
李世倬 春游晚归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17.5×66cm 约7平尺
起拍价:JPY500,000
题识:李世倬临
钤印:天涛(朱文)世倬(白文)
全幅写黄昏夜幕低垂之际,主仆四人春游归来场景。画面笔致秀隽,烘染细腻,色调苍古沉森,人物情态生动形象,边角式布局类南宋马远《踏歌图》,取意则源自宋人、明初戴进及明中期仇英等人开启的「春游晚归」主题。
本作设色绢本立轴,为清初李世倬(1687-1770)所作,署款「李世倬临」,钤印「天涛」(朱文)、「世倬」(白文)。李世倬出身世家,官至左副都御史,与辅国公永璥有诗画交往。少时随父宦游江南,受王翚画学讲论影响,与青绿山水画家马昂(退山)交游甚密,并悟吴道子人物画法门及得舅氏高其佩指画亲授,宗法纯正,工写兼擅。今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清舒山馆图》《皋涂精舍图轴》等作品。是作据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仇英《春游晚归图》而作,然其人物刻画别具逸气精神,设色似更古雅精谨,尤其是夜色渲染极见幽微。
拍卖纪录参考:
* * *
Lot 1311
唐代 阿弥陀佛圣众来迎图 佛画
设色绢本 镜心
备注:附镜框
83×56cm 约4.2平尺
起拍价:JPY300,000
公元5-6世纪,净土宗在中国兴起,到唐代,阿弥陀佛的信仰已相当流行。传说净土宗的善导大师,就在长安附近的寺庙里造有大量阿弥陀佛经变画。敦煌壁画中也出现了壮丽精美的阿弥陀佛造像。本幅绢本立轴阿弥陀佛圣众来迎图,也是唐代净土宗美术的典型样式。来迎图的作用主要是为在念佛行人临命终时作观想和引导。图中根据《观经》上品上生章的内容,绘制了阿弥陀佛与无量大众二十五菩萨前来接引亡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场面。
阿弥陀佛,梵文Amita Buddha,意无量光、无量寿,故又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简称弥陀。系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于彼国土说法,接引念佛之人,往生西方净土。据《观无量寿经》,佛身金色,眉间白毫宛转右旋,眼睛似海水澄澈,遍照十方世界,摄取念佛之众生。其相式常见有坐像和立像两种,手印以接引(来迎)印为例程。据《观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接引印分上、中、下三品,各品又分之为三,总有九种印式。佛之常随菩萨左侍为观音菩萨,右侍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
本作以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像为中心,其身后有头光、身光二重圆相,周围远近围绕圣众,整体呈现阿弥陀佛与圣众正面来迎的场面。全幅朱砂金箔绢地,具华丽朴穆庄严气象,为少见的唐时代来迎图珍贵佛画。
* * *
Lot 1312
朱沆 罗汉十八身之像 共18幅
设色纸本 立轴
145×78.5cm×18(每幅)约10.2平尺
起拍价:JPY300,000
题识:1.第一宾度罗堕阇尊者 2.第二迦诺迦伐蹉尊者 3.第三跋厘堕阇尊者 4.第四苏频咤尊者 5.第五诺诓罗尊者 6.第六跋陀罗尊者 7.第七迦哩迦尊者 8.第八伐阇罗弗多罗尊者 9.第九戌博迦尊者 10.第十罗怙罗尊者 11.第十一半托迦尊者 12.第十二那迦犀那尊者 道光二十二年秋八月既望淮阴古郡朱沆敬识 真 13.第十三因竭咤尊者 14.第十四伐罗婆斯尊者 15.第十五阿氏多尊者 16.第十六注茶半托迦尊者 17.第十七庆友尊者 18.第十八宾头庐上座尊者
钤印:朱沆之印(白文)浣岳(朱文)壶天风月(白文)
备注:附题签木盒
朱沆在罗汉形象的表现上,以行草书法之笔意、笔法入画,注重笔墨的书写性和水墨渲染的层次感,打破了传统罗汉画单纯用笔墨勾描物象的局限,表现出笔力的雄劲及秀逸,以线条的干湿、浓淡、缓急的变化表现出人体的结构来。他一改传统罗汉画的夸张变形手法,造型更近人间性,多把罗汉脸部线条处理得细谨精准,衣褶的用笔则依随人体动态结构的变化而大胆直钩,笔笔不同,充分强调人物的体积感和空间感,线条简单却富有表现力。本件十八罗汉图是清代大写意水墨佛教人物画不可多得的写实性作品,流藏东瀛有年,寳藏完好,堪称佛画珍迹。
作者:朱沆,字达夫,号浣岳,一作完岳,一号浣芳,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籍,浙江绍兴人。清代道光二十一年(1841)任两淮泰州分司。性豪纵,喜观剧,善狂草,兴酣落笔,几欲夺索靖之席。善画水墨人物,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论其人物「腴润有骨」、「布置精雅,用笔古劲,自然富贵风韵」;蒋宝龄《墨林今话》言其「水墨人物、山水杂品下笔风捷,尤宜大幅」。性喜画壁,或人物或马,扬州桃花庵、香阜寺、万寿寺等处画壁尤妙,被推为「邗上五朱」之北地第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