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冬奥会后,“奥运经济”复盘与展望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

北京2022年冬奥会落下了帷幕。赛场上,中国代表团拿下了9金4银2铜的历史最好成绩,金牌榜排名第三,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而竞技较量的背后,“奥运经济”一直是各届大赛绕不开的话题,它不仅关系到办赛期间的盈利或亏损,还会对主办国赛前赛后的方方面面构成长期影响。从赛事本身来讲,冬奥会在大赛办赛经验、绿色低碳实践、科技创新应用方面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同时,七年的办赛准备,对城市基础建设、体育产业发展、冰雪文化普及都起到了引导作用。在北京冬奥会结束的节点,我们不妨对“奥运经济”做一个阶段性的复盘与展望。

看得见的进账———冬奥收支平衡

北京冬奥会到底赚不赚钱?北京冬奥组委给出的答案是“收支平衡”。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严家蓉表示, 在考虑通货膨胀等经济因素之后,预算总体规模与申办预算大体相当。

从2014年国际奥委会发布的 《2022年奥运申办城市评估报告》中可以看出,北京奥申委提交的赛事运营预算为15.58亿美元 (以2014年汇率计算),包含比赛设施、人力、科技、交通、安保等投入。此外,奥运场馆和奥运村建设面向社会资本,不由冬奥组委直接支出,共计15.11亿美元, 两部分相加, 整体成本预算为31亿美元。此后的2015年3月,北京奥申委在接受国际奥委会评估团考察时, 将预算调整为约39亿美元。

再来看看收入方面。其中赛事转播权收入由国际奥委会掌握, 并按一定比例给主办方分成。根据北京奥组委与国际奥委会签订的2022年冬奥会赛事合同, 这一届赛事北京奥组委将分到4.3亿美元转播收益。

第二大收入来源就是赞助收益。赞助收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国际奥委会合作伙伴———TOP (The Olympic Partner)赞助商的收入分成。根据2022年冬奥会合同,北京奥组委将从国际奥委会手中分得2亿美元TOP赞助收益。另一部分主办方奥委会的赞助收入全部属于本土收益。北京冬奥组委在2021年7月表示,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可实现的赞助收入, 已经超过了以往历届冬奥会同类数据。

此外, 北京冬奥组委表示开发了超5000余款特许产品,共16个类别,至少销售至今年6月底, 线下覆盖19个省市的190余家特许商品零售店。以冰墩墩周边为代表的本届特许商品收入将突破25亿元 (约合3.95亿美元), 这将比温哥华、索契以及平昌冬奥会的特许商品收入加在一起的两倍还要高。而特许产品的火爆还一定程度弥补了因疫情导致的门票损失。

冰雪产业的契机与挑战

除了可视化的“遗产”,奥运最大的遗产可能还得归于对冰雪产业的推动。截至2019年底,中国冰雪产业规模约为4235亿元,比申奥年份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 56.85%。而到 2025年,中国冰雪产业的目标是突破万亿。奥运赛事场馆之外,全国冰场和雪场的数量也在直线增加。与冰雪相关的活动正在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旅游度假选项,进一步拉动了冰雪旅游消费。

不过,目前冰雪旅游相关的产业促进政策多、综合改革政策相对少,亟须加快从政策红利向市场红利转变。很多冰雪场馆设施处于封闭管理状态,冰雪设施公共服务效能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现代冰雪旅游产业体系还未建立,冰雪产业链关键环节世界竞争力不强。这是中国冰雪旅游需要走出的困境。

崇礼万龙滑雪场创始人罗力经常以“掉进坑里”来形容当年初建雪场的情形。此前他曾表示, 中国人会滑雪的毕竟是少数, 缺乏实质有效的滑雪客,雪场还没获得盈利,但债务却是实打实的,并且还在不断扩大。在2020年5月的 “冬鼎云论坛”中,北京市滑冰协会会长、世纪星冰雪体育董事长范军就提出,现阶段冰场电费、租金、员工成本都比较高,经营压力很大。“若冰场经营现状无法改善,可能冬奥会后会有很多冰场‘退场’。”

看不见的进账———留下奥运遗产

奥运场馆是最直接的遗产。北京冬奥会的赛事场馆将全部保留,“所有场馆在规划设计阶段, 就充分考虑到赛后利用。”北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表示。作为冬奥会历史上首个赛后永久保留的滑雪大跳台场馆, 首钢滑雪大跳台赛后将用于承接体育赛事和专业训练, 开展冬季大众冰雪和夏季户外极限运动体验, 结合工业遗存搭建各类商业文化活动, 成为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新地标。冰丝带、雪游龙、雪如意等奥运新场馆也将在未来发挥类似作用。

场馆建设也在侧面促进中国建设技术的提升。通过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三个场馆的建设, 中国首次掌握了符合国际标准的人工剖面赛道设计方法与建造技术。在崇礼严寒条件下节省工期三分之一, 生态效益显著, 为中国同类场馆建设提供指导。“冰丝带”则是冬奥会历史上首次使用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的场馆, 同比传统制冷技术可节能30%以上。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创新是世界冬奥会历史上的里程碑, 赛后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是推动中国乃至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利行动。此外,涉及赛事运行、安保、医疗、气象、交通等方面的多种技术在北京冬奥会落地,后续将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运行各个领域, 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作为冬奥主办城市之一, 张家口的冰雪场地设施日益完善。崇礼太子城滑雪小镇发展成京津冀地区独特的雪场集群,万龙、太舞、云顶、富龙四家滑雪场入围“2020年全国滑雪场十强”。雪场的运营已经成为崇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能否避免“后奥运陷阱”

奥运一时的荣耀能否维系主办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舆论看法不一。虽然举办奥运有着文化传播、增加就业、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等显而易见的优点,但对国家经济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这种现象被称为“奥运低谷效应”或者“后奥运陷阱”。

北京奥组委顾问、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会长魏纪中曾在2008《财经》年会上表示,纵观现代奥运史,几乎没有哪个国家的主办城市能完全摆脱 “奥运陷阱”。时任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也对此持相同看法, 朱民认为,“后奥运效应”并不可怕,可怕的恰恰是什么都往奥运上 “套”的乐观情绪和非理性预期,例如股市、基金、房市等。我们现在又进入了“后奥运时代”,很多问题、观点和结论放在今天仍不过时。奥运热是否能推动持续性冰雪消费?会不会有产能过剩的危机?

今年冬奥会举办叠加春节假期,的确给冰雪消费带来了一波小高潮。天猫数据显示,除夕至正月初四,滑雪装备销量同比增长超180%, 雪具等冰雪休闲相关用品销量增长超300%。京东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滑雪运动类商品、冰上运动类商品整体成交额分别同比增长达322%、430%。这短期的繁荣是否能撑起后续的长尾效应?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市场规模和群众的消费能力。

THE END
0.北京冬残奥会用梦想拥抱冬奥,让热爱燃爆冰雪。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分别于2022年2月4日至20日、3月4日至13日举行。jvzquC41yy}/i~fpejg/ew4lkpm{jjsiujkofxsicq
1.北京冬奥新增的7个小项,将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北京冬奥会的短道速滑混合团体接力是否依然采用相同规则,目前尚未确定。但团体项目的增加,无疑将更有利于整体实力出众,男女水平均衡的队伍。因此,始终有“单极”发展通病的中国短道队恐怕要先吃一个暗亏。 “阳盛阴衰”,是目前短道队整体实力的写照,武大靖在平昌冬奥会500米项目的一骑绝尘,摘下中国代表团在本届比赛jvzquC41pg}t0lhvx0ipo8r1c1oofn}0ujznnHnf?CXUK[X{ZyT4Q19;5
2.滑雪产业即将迎来井喷期北京冬奥必须算好环保账冰雪无论是北京延庆赛区举办冬奥会,还是北京周边滑雪场开展滑雪活动,都时值冬季,这正是很多河流湖泊水库的枯水期,地表水储量有限。 很多滑雪场多是采用地下水来人工造雪。早在2004年,央视《焦点访谈》曾有过一期报道,指出北京地区滑雪场的雪一般要铺设40---50厘米厚才能满足要求。这都是抽取地下水制成的。 在三个多月的滑雪季 jvzquC41urusv|3ukpg/exr0ep5pvqjtu1}jp}jt14628655/370fxh/kh~rjv{e45925:>0ujznn
3.听说要办北京奥运会,他第一个把自家的羊卖了郎恩延庆滑雪这也触动了郎恩鸽,一想到几年后,家乡就要变成美丽的冬奥冰雪小镇,他狠了狠心,在村里带头作表率,第一个把羊群卖掉了。卖羊亏了不少钱,也让他失去了一份收入来源。“说实话,挺心疼的,但咱也算为家乡筹办冬奥会作出了小小贡献。”在郎恩鸽的带动下,其他村民也陆续把自家的羊卖了。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396618=
4.办一届奥运会,到底赚不赚钱?奥运会新浪财经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 客观上说,这必然会减少这次冬奥会的门票收入。 举办奥运会的价值谁都知道,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城市来说,奥运会都有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重要意义。 可大家同样还是会好奇,举办奥运会到底赚不赚钱呢? 事实上,自从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开幕,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前,办奥运会的国家并不赚钱,也jvzq<84hkpgoen3ukpg/exr0ep5xo8724431465;1fud/rp{cm{n{>5643>50|mvon
5.闭环里的卧虎藏龙:当年为国摘金夺银如今为北京冬奥做什么都甘心当镜头扫过北京冬奥会的里里外外,那些忙忙碌碌来往穿梭的人们都穿着志愿者的服装,但其实,没准迎面走来的就是个当年的世界冠军,为大家服务的就是过去的国家级教练,牛人如云藏龙卧虎。为了让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有太多当年的英雄,放下小我的光环和荣耀,为本届冬奥会倾注了所有的精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v{1814;424/861B;:78=50|mvon
6.北京冬奥会惊现5个没想到,让美国吃瘪了|北京冬奥五大没想到在网络上的直播分享等更是创历史新高。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首席执行官埃克萨科斯就表示,北京冬奥会在全球社交媒体上已吸引超20亿人次的关注。IOC官员表示,北京冬奥会已经成为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 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北京冬奥会能在全球享有如此高涨且持久的热度,恐怕也与在冬奥筹备和举办过程中,一些西jvzq<84yyy4ykuz0eqs0497424771:5222712963;;954h70jvsm
7.“今天,比赛几点?”2月13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举行。图片来源:ICphoto “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朝元老徐梦桃、齐广璞终夺金 无论是齐广璞完赛后的怒吼 还是徐梦桃高呼 “我终于在家门口赢了!” 都是他们最真情的宣泄 一枚冬奥金牌 是对他们多年坚守的最好回报 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v{1814;424/821B;:42690|mvon
8.冬奥会元宇宙低价低位国资热门题材全覆盖的3元股1.冬奥会 世界性的体育赛事,属于大型题材了,在环球影城的一波炒作中,北京文投作为龙一,涨幅从2元到4元翻倍,充分验证了其股性。冬奥会呢?涨幅不会小于环球影城吧。 机构研报:文投控股公司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会及冬残奥会这一国际影响力最大体育赛事的强大IP,充分利用我国丰富文化艺术资源,在承办好冬奥官方文化活动jvzquC41zwkrk~3eqo599=7797<:48728681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