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申办遇冷!国际奥委会失望,不是中国不捧场,是更清醒了

哈喽,大家好,今天小林哥将为大家分析一下,从曾经的“香饽饽”到如今的“烫手山芋”,奥运会的变局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真相,以及中国的立场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奥运光环的褪色:从抢破头到无人问津

曾几乎所有国家都把争取奥运主办权视为一种荣誉和骄傲,而如今,为什么这一曾被视为顶级资源的奥运会主办权,反而变得无人敢接,甚至成了“烫手山芋”呢?

二十年前,争夺奥运申办资格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不亚于赛事本身。各国不仅要投入数年时间精心打磨申办方案,还要利用外交和文化等多方资源进行游说,有些国家甚至会专门组成跨国团队,只为了在国际奥委会的评审中脱颖而出,获得这一象征全球认可的机会。

然而,时至今日,情况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国际奥委会手持2036年奥运会的邀请函,近乎逐个国家进行邀请,然而却屡次遭到婉拒。曾经表现出强烈申办意向的城市,如今要么中途退出,要么迟迟不提交正式申请,最终呈现出冷清的局面。

雅典奥运会后的“奥运魔咒”似乎彻底打破了奥运赛事曾经的光辉。2004年雅典奥运会结束后,为赛事新建的22座场馆大多数长期处于闲置状态,部分场馆甚至因为缺乏维护变成了废墟。希腊媒体援引政府报告称,这些闲置场馆每年需花费超过1亿欧元进行维护,给当地财政带来了沉重负担。

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种种问题至今历历在目。赛前部分场馆未能按时完工,运动员村出现水电故障、卫生不达标等问题,比赛期间甚至发生了运动员物品失窃的治安事件。赛后,许多临时搭建的场馆被匆忙拆除,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巴西民众因赛事导致的债务问题多次发起抗议。

2021年东京奥运会因疫情原因空场举行,最终的经济损失超过了2.4万亿日元,成为现代奥运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亏损。而据日本媒体报道,这笔巨额债务将由日本纳税人通过十年期的专项税收来逐步偿还。

回首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才恍若惊觉,那时的奥运会已经成为了一种难以超越的标杆。开幕式上,千人击缶倒计时、活字印刷展示汉字魅力等场景,成为全球观众心中不可复制的经典。赛事期间,从数十万志愿者的贴心服务到交通调度的精准高效,从赛事组织的零失误到后勤保障的全方位覆盖,整个赛事都流畅有序。更值得一提的是,赛后场馆的可持续利用也获得了高度评价。鸟巢曾举办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和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等顶级活动,年均接待观众超过150万人次。水立方通过“水冰转换”技术转型为“冰立方”,成为冬奥会冰壶项目的赛场,赛后仍然对公众开放。五棵松体育馆则成功兼顾了CBA总决赛、国际篮球赛事及大型演艺活动,实现了体育和商业价值的双赢,保持了场馆的活力和利用率。

北京奥运会通过这些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强大的动员能力、高效的执行力以及深厚的综合实力。

申办热情冷却的核心:霸道条款和双重标准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国际奥委会显然没有适应这些变化,仍然坚持着数十年前的固有思维模式。想要办奥运,首先就得投入数百亿元,建立数十座专业场馆,还要大规模升级城市基础设施,甚至进行城市风貌改造。

而奥委会对于服务标准的要求也十分苛刻,从运动员村的床品规格到餐饮温度、从赛事场馆的无障碍设施到媒体中心的网络速度,细节之繁琐,令人咋舌。可是,当到了涉及核心利益的分配时,奥委会却往往寸步不让,赛事的转播收入、顶级赞助等大部分的资金都被奥委会收入囊中,东道主城市仅能得到微薄的分成。

经过多年努力和数百亿的资金投入,最终可能只换来一个“露脸”的机会,稍有不慎还要背负巨额债务。这也让许多曾经有意申办的城市逐渐清醒,不再盲目跟风。

如今的中国早已不需要借助奥运会来证明自己。当年申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是因为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急需一个国际舞台来展示其发展成就和潜力。而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大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不再需要通过体育盛会来证明。

现如今的奥运会,早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体育盛会,而是被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所操控,成为了一个政治舞台。2024年巴黎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因“俄乌冲突”禁止俄罗斯国家队参赛,却允许个别运动员以“中立身份”参赛,并且不能使用俄罗斯国旗、国歌。同时,对于部分西方国家的盟友,奥委会则采取了明显的双重标准,这引发了全球不少国家和体育迷的强烈反对。俄罗斯奥委会更是公开声明,指责这种做法违背了“体育无关政治”的奥林匹克精神,多个国际体育组织也对此表示质疑。

更让人感到不公的是,东道主甚至连赛事的主导权都无法掌控,项目设置上更是显现出明显的不公平。例如,游泳项目可以设置30多块金牌,涵盖几乎所有可能的细分项目,但当涉及到东方传统项目时,却面临着天壤之别的待遇。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普及,尽管2008年它曾作为表演项目亮相,2020年再次申请成为正式项目,依然未能成功。相比之下,滑板、冲浪等欧美热门项目却在短短几年内便被纳入了奥运正式比赛。

这一切都表明,奥运规则越来越偏向西方国家,传统体育强国的称号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含金量。

婉拒后破局:一场关乎主权与规则的博弈

面对国际奥委会三番五次的邀约,中国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并且坚定:婉拒。中国并非没有能力举办奥运会,而是认为没有必要继续“陪跑”。举办奥运会本应是双方的合作,东道国不仅要投入大量资源,也应该得到相应的尊重和回报。但如今的现实是,东道国不仅要投入巨额资金,还要遵守不公平的规则,甚至面临赛事被政治操控的风险。对于中国来说,这种“既花钱又受气”的事情自然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早已不再需要借助奥运金牌和盛大开幕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2008年的中国,确实需要借助奥运会这一国际平台来展示东方的崛起,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成就与潜力。然而,现在的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早已今非昔比。在全球治理、气候变化、经济合作等领域,中国都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再需要通过一场体育盛会来证明自己。

如果国际奥委会希望延续奥运会这一百年品牌,它必须放下固有的思维,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它应当降低门槛,确保东道国能够获得合理的回报,公平对待所有国家,特别是包括传统项目在内的各项项目设置,进一步扩大奥运的包容性。唯有如此,奥运会才能真正成为全球运动员共同参与、各国公平竞争的盛会。

奥运的真正精神是跨越国界的团结与竞技。奥林匹克的百年生命力来源于对公平、正义和友谊的坚守。如果国际奥委会能够正视当前的问题,顺应时代潮流,做出必要的改变,它仍然有可能重新赢得各国的信任与支持

THE END
0.【体视界】张雨霏无缘“大满贯”西班牙放弃申办2030年冬奥会如今的奥运会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即越来越少的国家愿意斥巨资举办这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大型体育赛事。在过去的20年中,报名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已从巅峰时期的11国,下降到冬奥会只有2个国家愿意申办。 不仅奥运会申办遇冷,如亚运会、青年奥运会等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的申办近年来也频现冷场局面。如2014年,越南政府越南jvzquC41yy}/yxwmgtio0ls1e1814;228/851?>:;9660|mvon
1.申办奥运川渝“抢跑”大湾区长三角不香吗?其他早在2019年的一次论坛中,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就表示,他非常看好中国的的发展,中国有很多城市具有主办奥运会的能力。当时巴赫点名了广州、武汉以及上海。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在2028年和2032年奥运会申办遇冷的情况下,巴赫希望对有能力主办的国家进行鼓舞。 从第一次申奥失败,到现在被国际奥委会点名主办,中国作为世界上经济jvzquC41urusv|3ukpg/exr0ep5pvqjtu1uujnwu14632664/270fxh/kk€ogƒ}u68974@;0ujznn
2.2012伦敦奥运会专题《奥运快报》由中国新闻社、《欧洲时报》社联合推出,是以奥运会为主要报道对象、在奥运会举行期间出版、于奥运会举办地发行的唯一一份华文日报。 《奥运快报》依靠中新社精干的前方现场报道团队、强大的后方编辑团队和《欧洲时报》英国编辑部本土作战优势,以丰富的资讯、独特的策划、美趣的文图,向您展示本届奥运会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1|1813;Tn{ovje8
3.奥运会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演绎︱项目组合管理专题依据《议程》提出的“出于可持续性的原因,预选赛和正式比赛均可在主办城市之外的城市或者国家举行”的改革导向,依循项目组合管理原理,奥运会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实施战略目标明确和资源配置充裕的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是消解其申办遇冷、确保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适宜之举。jvzq<84yyy4djrscrou/exr1owrukyqg14698h:0jvsm
4.世人都知道奥运会的神圣,却不知奥运会的尴尬囧事,着实令人喷饭|众所周知,奥运会是世界上最高的体育竞赛舞台,同时也是生产各项世界纪录的地方,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众多光鲜靓丽的背后,还发生着许多令人感到可笑的事情。 比如说件整个奥运会的大事,奥运会如今遇冷成烫手山芋,奥运会也呼吁中国应该主动申办,这也是奥运会目前最大的尴尬囧事,不过不是历史上发生的,而是现在正在面临的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5;;<5;A7a3;jb9@;5826229{3n34ivvq
5.奥运申办遇冷!国际奥委会主席即将访华,准备让中国继续申办|电竞馆国际奥委会去年愁掉头发:申办城市集体玩消失,2036奥运差点开天窗。成本失控是硬伤:悉尼奥运会花59亿,东京涨到154亿,巴黎再创新高。78%的奥运主办城市沦为冤大头,里约马拉卡纳球场废弃成鸽子厕所。上海市民票选调查泼了盆冷水:52%认为没必要再办,70后更喊出“有这钱不如多建体育馆”。广州体育馆群的启示却很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7;:<58B9a36h76li982622:=ozs4ivvq
6.奥运会项目组合多元地域举办模式演绎︱项目组合管理专题赛事规模庞大、单一承办城市可利用资源有限以及赛后巨额赤字,使得众多意向承办城市望而却步,是奥运会申办遇冷的外显原因。 2. 2 内在根源 管理资源与管理客体是否匹配是任何事务管理都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只有二者匹配管理系统才会正常运行,顺利实现管理目标。奥运会的管理自然也要根据管理客体的变化来不断地调整管理资源的jvzq<84yyy4djrscrou/exr1owrukyqg14698h70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