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冬奥会在一个地位略显特殊的国家——俄罗斯举行,为了成功举办这届盛会,俄罗斯投入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显然,对与普京和他背后的俄罗斯来说,索契冬奥会背后更多的是体育之外的意义。
"最危险的奥运会":索契身处"火药桶" 恐怖分子不择手段
2013年俄罗斯恐怖袭击案示意图
24小时两发恐怖袭击威胁索契 “俄罗斯拉登”扬言袭击冬奥
2013年初,自称“高加索酋长国”首领的车臣反叛者乌马罗夫发布视频,这位号称“俄罗斯拉登”号召其支持者对索契冬奥会发动袭击。之后,北高加索地区爆发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其中,2013年12月连发的两起爆炸案最引人关注。恐怖袭击发生的地点位于伏尔加格勒地区,这一地区距冬奥会所在地索契仅600多公里,恐怖分子的目标很显然直指冬奥会,意图利用开幕前的动作测试政府在安保和反应方面的应对。
索契地理位置示意图 紧贴格鲁吉亚以及2争议地带
妇孺皆沦为制爆工具 智力发育落后者被恐怖分子招募
车臣的恐怖分子“黑寡妇”指大多是在车臣战争中被俄联邦军队击毙的车臣非法武装组织成员的遗孀或者姐妹,她们随时准备毁灭自己,为在车臣战争中死去的父亲、丈夫、兄弟或儿子复仇。她们大多处在社会最底层,没受过教育,对俄罗斯政府与主流社会抱有刻骨仇恨。
对“黑寡妇”以及其他弱势群体恐怖袭击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半个月前,俄罗斯警方确认,三名被称为“黑寡妇”的女性自杀式恐怖袭击分子已经潜入索契,这些女子突破了索契城市周围的安全戒备,潜入冬奥会主办地点。尽管俄罗斯警察全力搜索,并请求民众协助搜捕,但迄今为止,尚未听到三名“黑寡妇”落网的消息。
同时在伏尔加格勒爆炸案件发生后,俄车臣共和国领导人卡德罗夫透露,恐怖分子招募者同时在吸引智力发育落后者,“招募到智力发育落后者之后,恐怖分子与他们一起工作很长时间,利用死后升入天堂的承诺引诱他们。随后,他们像僵尸一样爆炸杀死自己和周围的人。我们应尽一切可能,防止儿童被当作炮灰。”
恐怖袭击频发原因:身处"火药桶"高加索地区 民族宗教冲突频繁 西方干涉
虽然从未受到恐怖袭击影响,但由于位于高加索地区,因此索契也成了高危地带。高加索地区人口不足3000万,却有50多个民族。这一地区包括属于俄罗斯的北高加索地区以及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三国。达吉斯坦、车臣、印古什、北奥塞梯、卡巴尔达-巴尔卡尔等共和国都分布在这里,历史上就是一个有名的“火药桶”,内有民族争斗,外有多个帝国的争夺。苏联解体前后,高加索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加剧,冲突不断,充满火药味。1991年到1999年曾因车臣问题多次爆发战争,为报复,近年来车臣残匪在俄罗斯各地实施了一系列血腥的恐怖活动。
创纪录的安保:30亿美元投入超雅典 比北京奥运更严格
安保投入是北京奥运10倍 警力2倍于伦敦奥运
历届奥运会安保费用对比
索契冬奥会总投资已达500多亿美元,成了“史上最贵奥运会”,而相应的索契冬奥会的安保费用将高达30亿美元;这一安保投入也大大超过之前的纪录——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15亿美元,事实上,雅典在制定安保预算时仅仅为6亿美元左右。
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在硬件设施上投资巨大,但据报道北京奥运的安保费用预算约为3亿美元,仅是索契冬奥会的1/10。法国《世界报》称,俄联邦安全局的介入加上俄紧急情况部部长表态“所有安全部队随时准备为冬奥会安保出动”,使得索契冬奥会安保级别“比北京奥运更严格”。同时,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2012年伦敦奥运会一共部署1.2万名警察和安保人员,1.8万士兵待命,索契冬奥会规模虽然不及伦敦奥运,但警力却是伦敦奥运会的2倍。据悉,索契动员了大约10万军人、警察及其他安保人员,安保规模可谓奥运史上之最。
每名运动员配26名安保 引入"冬奥护照" 隐性战机、地空导弹空中护航
俄罗斯至少将安排12架无人机、S-400地空导弹、“铠甲-S”防空导弹来应对空中威胁,同时还会有隐性战机参与护航。沿海岸线还派遣了四艘巡逻船,船上配有潜水员以及声呐设备。巨额费用与安保持续时间长也有关系,冬奥会会期为2月7日至23日,但俄罗斯总统普京下令从1月7日到3月21日都是管制期。
俄军人在奥林匹克公园附近巡逻
场馆方面,冰上项目场馆周围架起了相隔1至5米的两道栅栏,监视摄像头在公共场所进行实时监控,入园车辆需用探测器对车身各处进行检测,警察也在园区内部和关键地点进行24小时巡视。冬奥会也将首次引入“冬奥护照”,本次冬奥会观众购票时必须通过身份验证,之后会颁发一份特别的“冬奥护照”,而这本护照并不仅仅是用作留念,而是作为一个观众观赛的重要凭证。也就是说,所有观众必须既有门票、还有这本冬奥护照才能够进入到场馆观看比赛。经计算,此次冬奥会每个运动员就平均配有26名安保人员“呵护”,严密程度大大超过了去年有3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参加的圣彼得堡峰会。
英美协助反恐:英军情六处与俄合作 美军舰抵黑海"备战"
据《每日邮报》一月报道,英国军情六处眼下正与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密切合作。按该媒体的说法,自2006年俄罗斯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在伦敦中毒身亡后,英国与俄罗斯的安全合作全部中断。但自去年11月起,军情六处证实以索契冬奥会安保合作为契机重新接触。
军方在奥林匹克公园部署导弹防空炮
而在伏尔加格勒连环爆炸事件发生后,白宫方面当即表示愿与俄方就冬奥会安保展开更加密切的合作。而在2月4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出最新警告称,恐怖分子正尝试将爆炸物混入普通的牙膏之中,带上飞机,而后引爆爆炸物。国土安全部称,他们已经将有关信息通告了三家经营美俄直航班机的航空公司,其中包括俄罗斯航空与达美航空。
美国表态愿意随时支援俄罗斯在索契的反恐行动
索契反恐背后的博弈:扼杀奥运精神? 普京借机反击西方
索契最严安保被批扼杀奥运精神 普京借冬奥反恐提升形象
《时代》周刊以“俄罗斯安保计划或扼杀奥运精神”为题刊文:“在现代奥运历史上,索契冬奥会期间城内和周边地区的活动限制是前所未有的。部署如此多军警防空袭或许会成功,但封锁这座城市只能说明恐怖分子已经成功给奥运蒙上阴影。”德国《科隆城市导报》表态,索契冬奥会已经变成了“问题奥运会”:最昂贵的支出,最危险的安保局面,冬奥会已失去原有纯洁。德国新闻电视台同样表达了质疑,索契居民不得不做出牺牲,施工噪音,交通堵塞,物价提升让他们“失去了微笑”。甚至有军事专家预言,俄罗斯将大量兵力集中于索契,可能给俄其他地区的恐怖分子以可乘之机,不排除索契之外的其他地区遭受恐怖袭击的可能性。
索契安保问题的成败将直接影响普京的政治生涯
但这样的局面对普京来说同样是一个机遇。在普京看来,能在此前历经动荡与分离的地方举办重大国际赛事,更能证明俄罗斯的稳定与凝聚力。普京曾表示:"如果俄罗斯没能恢复国家的领土完整,没有平复高加索地区5-7年前的冲突,无法解决各种社会和经济问题,在俄罗斯的领土上举办奥运会这样的赛事就不可能实现。"普京选择索契这一敏感地区举办冬奥会有着更大的政治目的,解决俄罗斯的领土争端是他更为关心的问题。
美俄角力:美借反恐合作逼俄出卖情报 普京拒绝接受协助
一名美国官员说:“我们与莫斯科方面的关系无疑存在一些敏感之处,但是,更广泛地加强奥运安保和反恐努力,显然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事实上,美俄在安保问题上的合作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美俄关系的缓和,美俄曾经因为同性恋问题、人权争议等而关系紧张,在反恐方面的合作则让这两个超级大国找到了共同利益。虽然美国的利益更多的是出于对本国运动员和游客安全的考虑,但就反恐问题的国际合作必然会成为趋势。
然而,美国愿意寄予俄罗斯安保方面的支持也有更加深层次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此前,很多美国政客对俄罗斯在合作方面的表现表示了不满,认为俄方并没有将所有关于伊斯兰激进组织的信息告知美国方面,而与美国合作将会是更好的选择。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美俄双方的合作更多的是在于利用反恐合作获取对方在军事方面的情报,同时也逼迫对方在有关争议问题上做出让步。因此,美国一方面表示了合作的意图,一方面也从未放弃对于索契的抵制。奥巴马及其妻子米歇尔和副总统约瑟夫-拜登都不会出席冬奥开幕式,这将是自2000年以来美国奥运代表团首次出现现任总统、第一夫人或副总统都不出席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