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商业进化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发起“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邀请来自政府、商业、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高层嘉宾共同探讨影响全球蓝色未来的重要议题,致力于推动前沿的科技与商业交流,构建全球商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面向全球蓝色新未来。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海博会每年在深圳举行,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蓝色经济国际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贸平台。
本期做客“Talk with Blueconomy”的嘉宾是:中国杯国际帆船赛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晓昱。
海洋不仅是人类生命和文明的起点,更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民俗、信仰、生活方式和人文景观。人类的大航海时代,就是我们现代文明的起点。在中国杯国际帆船赛联合创始人晓昱看来,认识大海,帆船赛是最合适的运动之一。中国杯帆船赛为了推动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将重点放在了下一代教育和公益上。中国杯深知让大众拥抱海洋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实施和努力。
深圳是中国唯一海陆空皆有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诞生于此的中国杯帆船赛,充分吸收了深圳城市精神内核所蕴含的包容、创新、奋斗的海洋文化,借助“帆船+”的概念为深圳打造更加多元的城市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城市经济文化的发展。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Q1:奥运会全球瞩目,帆船是其中非常重要又相当具有挑战性的比赛项目,如何理解帆船这样的体育竞技项目?体现了哪些体育精神?
晓昱:从体育竞技的角度看,帆船运动是一项驾驶船只、在规定场地内利用风力和技巧比拼速度的水上运动。运动员依靠作用于船帆的自然风力,驾驶船只前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学会敬畏自然、挑战自我,并最后收获战胜自己的喜悦。
所以,帆船是一项集竞技、娱乐、观赏、探险于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一项可以增强体质、锻炼强大心智的体育活动。
从事帆船运动,在海浪、气象、水文条件的不断变化中,驾驶船只的运动员要冷静沉着应对各种情况,包括翻覆等突发事件。这不仅是对一个人身体素质的考验,更是对其技能和心态的考验。
当然,除了力量和技术之外,帆船赛和其他体育项目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是一项可以利用规则获胜的竞赛,而非单纯比拼力量或技巧的竞赛。因此,拥有灵活的头脑也是一名优秀帆船运动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Q2:在观看包括奥运会帆船赛、美洲杯帆船赛、中国杯帆船赛这样的全球赛事时,作为资深行业专家,您对大家有什么观赛建议?如果有机会到帆船赛现场,如何才能更好地欣赏帆船赛?
晓昱:在观看美洲杯、中国杯这类的大帆船比赛,观众们都是抱着一颗放松、愉悦、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观赛,把现场观赛当成一次滨海的假日之旅。同时,中国杯会配备观赛船只,帮助观众身临其境观看比赛。
对于奥运会中的帆船赛,会有CCTV等专业电视台进行直播,观众们留意电视直播即可。而像美洲杯这类的全球顶级帆船赛,在赛期也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赛事直播的。
同时,中国杯帆船赛也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直播,其采用的技术来自于旗下的独家直播制作机构旗鱼体育。
旗鱼体育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个3D全景直播轨迹系统,首次实现了国内帆船赛事直播界面由二维到三维的转变。
帆船赛是一个规则性很强的赛事,观众如果不了解这个运动,则很难看懂赛事。中国杯的直播通过虚拟现实成像技术,可以将水面上复杂的洋流、风况、场地规划、起航线、方位线、航标等复杂的细节,在屏幕上非常清晰地标注出来。通过简单易懂的呈现方式,让普通观众也能从帆船比赛中感受到趣味,爱上这项运动。
与此同时,为了让现场观众更好地通过直播大屏欣赏帆船赛,中国杯会实景运用无人机和船载摄像机拍摄进行画面切换,配合专业水上主持人进行实时解说和采访。
例如在2018年第十二届中国杯帆船赛期间,旗鱼体育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帆船比赛的3D直播。全方位追踪的视角极大地简化了以往直播方案布置的复杂性,这不但能让专业帆船从业者更全面的了解帆船比赛的进程,同时也让帆船“圈外人”慢慢看懂了帆船比赛。
在赛期引入轨迹跟踪3D实时成像技术,让从业者与非专业的观众都可以全面了解帆船比赛,在观赛中感受到趣味。
非赛期间,中国杯也致力于公益项目、跨界合作、青少年培训、家庭水上运动、OpenDay等。
例如,中国杯在2016年10月发布了SEED公益计划,招募家庭参加帆船公开课。这个活动的目标是希望让帆船成为联系家长与孩子的纽带,其内涵是孕育精英航海人,关注航海人的成长。自SEED公益计划发布至2019年,累积召开了16期活动,250组家庭前来体验,吸引了超800人接触帆船,更有30名媒体人参与了帆船训练。
与此同时,中国杯还借助大众熟知的顶流艺人的号召力,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和大力支持。其中包括胡兵、黄晓明、郭涛和小石头父子,以及奥运冠军徐莉佳等人。各路男神、女神在帆船届频频亮相,吸引了众多粉丝和民众的目光。
Q4:全球来看,哪些国家的经验更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中国帆船产业发展如何?还有哪些环节有待补充和完善?
晓昱:从全球范围来看,体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乏很多以帆船文化来打造城市形象的成功案例。例如英国考斯和新西兰奥克兰,以及美国旧金山等城市,“帆船+”的概念和文体、旅游、金融等结合,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百慕大举办美洲杯帆船赛,投入6410万美元,带来了3.364亿美元回报;英国考斯的怀特岛平时旅游业能带来150万英镑收益,但仅仅是考斯帆船周的7天就可以创造310万英镑的收益;奥克兰号称千帆之都,他们承办了沃尔沃环球帆船赛(现世界帆船赛)和美洲杯帆船赛,初步预计,到2040年海滨区域将为奥克兰贡献42.9亿美元收益,同时拉动2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由此可见,赛事能带动整个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提高城市影响力。包括曾举办过美洲杯的美国旧金山,这些国家体育产业不仅在GDP中占比达到3%以上,远超中国的1%上下,且赛事、赞助、用品、衍生产品的比例都大致相当,产业结构合理很多。
要在“帆船+”的概念之上传播优质的生活方式,例如体系的建设,与高端船艇旅游业匹配的服务业,在内地基本处于空白。同时,在“帆船+金融”领域的服务也存在不足,如金融、保险,与国际水准还有一定的距离。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学习和前进的方向。
Q5:如何理解海洋文化?如何通过帆船赛这样的活动推动海洋文化发扬与传承?
晓昱:海洋不仅是人类生命和文明的起点,更影响了人类社会的民俗、信仰、生活方式和人文景观。人类的大航海时代,就是我们现代文明的起点。
认识大海,帆船赛是最合适的运动之一。中国杯帆船赛为了推动海洋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将重点放在了下一代教育和公益上。中国杯深知让大众拥抱海洋文化,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去实施和努力。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对于青少年的培育,是中国杯帆船赛长期深耕的重点。除了SEED计划的帆船体验活动,中国杯自2014年起推出青少赛,打造高水平竞技交流平台,同时在教育上投入,开设从青少年到成人的一体化培训机构,开展帆船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出版面向青少年的读物,产学研赛一体为更多的爱好者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让年轻人切身参与进来的公益活动,能够极大地提升他们对帆船文化的兴趣,也能激发他们传承海洋文化的热情。除了SEED公益计划外,中国杯还陆续举办了中华传统舟船保护传承公益计划,心·海PerDormire公益计划等大型活动,让更多年轻人接触到了底蕴深厚的海洋与帆船文化。
Q6:中国杯诞生于深圳,如何更好推动深圳打造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晓昱:作为从水上蓬勃兴起的典型海滨城市,包容、创新、奋斗的海洋文化一直是深圳的精神内核,随着影响力和格局逐渐国际化、高端化,深圳成为全国唯一海陆空皆有大型体育赛事的城市。而目前唯一一个以“中国杯”命名的原创体育品牌赛事——中国杯帆船赛,立足于深圳,放眼于国际,13年的成长与发展,更是成为了本市体育产业格局中的精品IP代表。中国杯帆船赛根植于深圳,赛事IP与深圳密不可分。中国杯从0到1的发展,符合这座科创之城的开拓精神,特色体育的产业价值也符合滨海城市内在的属性。
在产业链布局上,中国杯探索和孵化旗鱼体育这样的水上大数据科技公司,这和深圳的科技属性高度一致。深圳具有适合开展帆船运动的资源,帆船运动得到了市、区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中国杯帆船赛使深圳成为亚洲帆船运动、帆船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城市。
除了在“帆船+科技”上的沉淀和探索,中国杯也通过举办青少赛,孵化和培育更多青少年进入帆船行业,为促进海洋生态与文化建设,也是为了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格局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