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三种外部排序算法:最小堆、胜者树和败者树,以及为什么外部排序往往用败者树。
本文介绍三种外部排序算法:最小堆、胜者树和败者树,以及为什么外部排序往往用败者树。
最小堆有以下特点:
1、最小堆是一颗完全二叉树
2、每个父节点的值总是小于等于左右孩子节点的值
3、每个节点的子树都是一个堆树
示例图:
堆常用一维数组结构存储,增删改查的时间复杂度都是 log(n)。操作流程举例:
1、插入操作
(1)将插入元素放到数组末尾
(2)从新插入元素位置开始,将数组头方向开始调整,或者树结构上说,就是向上调整
2、查询操作
(1)取出堆顶元素,并将数组最后一个元素赋值到堆顶
(2)树结构上,向下调整
胜者树的特点:
1、胜者树,是一棵完全二叉树
2、每个叶子节点表示一个选手,记录选手的标号
3、每个非叶子节点表示一场比赛,记录胜者的标号,而每层也就表示一轮比赛
胜者树示例(数值小的胜出,非叶子节点对应 b 后面的标号):
将 b3 替换成 11,胜者树重构示例:
重构过程中,先取到父节点的值,拿到选手对应的标号,然后再根据标号拿到选手的值和新插入选手的值比较,胜者写到父节点。
败者树:
1、败者树,也是一颗完全二叉树
2、每个叶子节点表示一个选手,记录选手的标号
3、每个非叶子节点表示一场比赛,记录败者的标号,胜者晋级上一层。并且,因为树根节点记录的是败者的标号,会再新建一个节点记录最终胜者的标号。
败者树示例(数值大的失败):
将 b3 替换为 13,败者树重构示例:
重构上比胜者树有优化,只需要取父节点的值并进行比较。
从历史的发展上来看,首先选择用来做外部排序的是最小堆。它的插入和查询复杂度都是 log(n),可以说比较高效。不过,堆调整时,每个节点都需要和左右孩子进行比较,即需要两次比较,在外部排序中,也就是需要读取两次外存,那能不能再优化下呢?
于是,研究出了胜者树。胜者树只需要和兄弟节点进行比较,减少了一般的比较量。但是,胜者树还需要从父节点取一次值,并且,因为新插入的值取代了原先的最优胜者,这个新值向上调整的过程中,必定需要修改父节点的值,即必须要更新胜者。那能不能再优化呢?
既然有胜者树,那自然也有败者树。败者树解决了胜者树存在的弊端,只需要和父节点比较一次,并且新插入的值向上调整过程中,不一定要更新。
综上所述,目前外部排序大多采用的都是败者树算法实现的。侧面也反应出,外部排序(文件排序)的瓶颈在于访存,而不是计算。
生成树的定义一个连通图的生成树是一个极小的连通子图,它包含图中全部的n个顶点,但只有构成一棵树的n-1条边。可以看到一个包含3个顶点的完全图可以产生3颗生成树。对于包含n个顶点的无向完全图最多包含 颗生成树。比如上图中包含3个顶点的无向完全图,生成树的个数为: .生成树的属性一个连通图可以有多个生成树;一个连通图的所有生成树都包含相同的顶点个数和边数;生成树当中不存
1、搜索二叉树可能会出现一边树很长另一边树很短的极端情况,这样的话二叉树就会退化,这时我们就引出了AVL树这样的改良版。AVL树会控制两端树的高度差的绝对值小于1。(一般为右数高度减左树高度)2、AVL树会通过平衡因子来控制,因为是右-左,所以插入左边平衡因子--,右边则++3、基本结构:其中_parent是用来找上一节点进行链接控制AVL的行为:其中除了插入函数其余函数与搜索二叉树相似。4、插入
【数据结构】第五章——树与二叉树详细介绍树的基本概念、重要术语以及一些基本性质……
胜者树则是常见的归并完全二叉树形式。 题:给定一个数组array,长度为16。如何采用最少的比较次数找出第二大的元素? 1. 直观方法是通过两次冒泡排序,15+14=29 次比较可找到第二大的元素。然而直观方法显然没有应用到一些已经比较过的信息。 2. 采用归并排序,构造胜者树。与该胜者比较过的元素有4个,只需要对这些元素进行比较即可,共比较次数15(胜者树)+ (4-1)=18 次比较。
胜者树与败者树 胜者树和败者树都是完全二叉树,是树形选择排序的一种变型。每个叶子结点相当于一个选手,每个中间结点相当于一场比赛,每一层相当于一轮比赛。 不同的是,胜者树的中间结点记录的是胜者的标号;而败者树的中间结点记录的败者的标号
# 实现Python败者树## 概述在算法竞赛中,败者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用于高效地进行比较和排序。在本文中,我将向你介绍如何在Python中实现败者树。首先,让我们看一下整个流程:### 流程图```mermaidgantt title 实现Python败者树流程 section 实现败者树 学习败者树 :done, a1
败者树
# Java 败者树排序教程当我们谈论排序算法时,败者树排序(Loser Tree Sort)是一种相对较少见但非常高效的方式,尤其在处理大量数据时。本文将帮助你了解如何在 Java 中实现败者树排序,我们将一步一步地走过这个过程。## 整体流程在实现败者树排序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整个过程的步骤。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表格,展示了整个实现流程:| 步骤 | 描述
## Java里有败者树吗?在Java中,败者树(Loser Tree)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合并多个有序序列。它可以有效地减少合并操作的时间复杂度。虽然Java标准库中并没有提供败者树的实现,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编写代码来实现败者树。### 败者树的概念败者树是一种完全二叉树,用于在多个有序序列中选择最小元素。在败者树中,每个非叶子节点都有一个指向其子节点的指针。当合并多个有序序列时,败
多路平衡归并和败者树为什么要引入败者树?什么是败者树?后续 为什么要引入败者树?我们都知道,增加归并路数k能有效减少归并趟数S,进而减少I/O。然而,增加归并路数k时,内部归并的时间将增加。做内部归并时,在k个元素中选取关键字最小的记录需要进行k-1次比较。每趟归并n个元素需要做(n-1)(k-1)次比较,S趟归并总共需要的比较次数是S(n-1)(k-1)=[log k r]
【代码】最小堆实现哈夫曼树编码和译码(纯c语言)
排序(二)以上排序算法都有一个性质:在排序的最终结果中,各
#pragma once#include"Heap.h"//使用博客实现的堆template<class T>struct HuffmanNode//节点的结构信息{ T _weight; HuffmanNode<T>* _parent; HuffmanNode<T>* _left; HuffmanNode<T>* _right; HuffmanNo
败者树原理 2个子结点比较后的败者放入它们的父结点,而胜者送到它们父结点的父节点去再作比较,这才是败者树。ls[0]放的是最终的胜者。堆: 当n较大的时候采用什么算法呢?首先我们分析上面的算法,当从N中取出一个新的数m的时候,它需要依次和max1,max2,max3……maxn比较,一直找到一个比m小的maxx,用m来替换m
#include <iostream>#define MAX_VALUE 0x7fffffffusing namespace std;//在这里我先反思一下。不知道怎么搞的,这个算法耗费我3个小时,慘不忍睹。void DealWhat(int b[],int n,int flags)//每一次在n位置调整该位置的与子树的大小关系。{ int le
败者树在数据结构的课本上就有,它可以直接获得k个记录中的最小值/最大值,并且调整的时间复杂度为log(k),因此可以在多路归并排序中用来加速多个多并段中最小值/最大值的查找,从而提高归并的速度。败者树的Java代码如下,其
在树形选择排序中,利用锦标赛思想建立的树称为胜者树。1、每个非终端节点存储的是左右孩子节点中的优胜者。2、通过减少比较次数,提高效率。3、胜者树就是一颗特殊的线段树。一、构建树Procedure buildmint; 复杂度 O(n)var i,j,k:longint;begin i:=N; j...
2️⃣ 所用例子 :数据结构与前章同:python | 算法-图的宽度优先遍历Kruskal算法class Kruskal: def kruskal(self, graph): """ kruskal算法 适用于无向图 :param graph: Graph :return: list(Edge) """
【问题描述】Prim算法解决的是带权重的无向图上连接所有顶点的耗费最小的生成树。【输入形式】在屏幕上输入顶点个数和连接顶点间的边的权矩阵。【输出形式】顺序输出按照贪心选择得到的各顶点序号,及该顶点的前驱顶点序号,及路径长度。【样例1输入】80 15 7 0 0 0 0 1015 0 0 0 0 0 0 07 0 0 9 12 5 0 0 0 0 9 0 0 0 0 00 0 12
百度一道面试题说起,题目是这样的:给出一个长度是N的数组,现在要找出最小的两个元素,最少要多少次比较。 分析: 如果找出1个最小的,比较次数无疑是 n - 1, ;如果用选择排序,再取选择第二个最小的又得比较n-2次。这种寻找的办法其实是可以优化的,在第一次寻找最小元素过程中,其实我们已经比较
代码下载: part1: 如何使用 RIA Services part2: RIA Services更新和验证 part3: RIA Services数据新增 part4: 皮肤的更改 part5: 报表的展示 part6:Endpoint的设置 part7:如何使用RIA Service Class Library part8:url重写和界面友好 part9:MVV
文章目录一.概要二.通用定时器内部结构1.时基单元2.时钟源3.输入捕获4.输出比较三.通用定时器内部特色四.CubeMX配置一个TIME1定时1ms中断例程1.硬件准备2.创建CubeMX工程3.添加代码4.首要代码五.小结一.概要定时器的简介定时器就是计数器,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有闹钟 ...
多基地雷达系统通过多组独立发射机与接收机实现目标定位。双基地量测中,目标到每个发射-接收对的距离和为常数,形成椭圆轨迹。多组椭圆联合定位可估计目标位置。本文系统阐述了该方法的几何模型、量测方程、最小二乘/最大似然求解算法,分析了误差传播特性和Cramér-Rao下界,并讨论了可观测性条件、鲁棒估计方法和工程实现要点。重点包括:椭圆几何参数计算、加权最小二乘定位、高斯-牛顿迭代求解、局部可观测性分析及估计误差下界推导。
(略显慌张):哦,Java嘛,呃,可以用JavaFX来做视频播放,当然,这样在大厂肯定不行......呃,我是说,我们会考虑实时处理,比如用Spring Boot结合Kafka来处理实时视频数据,当然,流媒体传输可以用WebSocket实现。(玩世不恭):性能嘛,简单简单,可以用JVM调优,哈哈,当然,用Hazelcast来处理缓存,减少数据库的压力,然后咱们用Redis那个异步处理消息队列,搞笑的是这个其实很快就能达到效果!(耐心引导):Redis确实快,那你是如何做到数据的一致性的呢?
1. 降AI的核心需求:别只盯着“过检测”,这两点更重要 很多同学降AI只“能不能过系统”,但忽略了两个更关键的问题:改完的内容还是自己的吗?语句通顺吗?毕竟论文不仅要过检测,还要应对答辩——如果改得逻辑混乱、专业术语变味,反而会被老师质疑“内容不连贯”。所以,好的降AI工具,既要“躲得过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