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2024年亚洲跳绳锦标赛在日本川崎闭幕,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名运动员参与比赛。
陕西队员5金、6银、4铜的好成绩
陕西省15名参赛运动员取得5金、6银、4铜的好成绩。
其中,树人俱乐部队员取得1金、4银的好成绩,西安益启跳的队员共取得4金、1银、3铜的好成绩。
曾在2023年国际跳绳公开赛上取得12-15岁女子组单摇跳小项冠军的树人俱乐部的赵子鋡,在新项目30秒单摇跳中取得30秒212个的好成绩,并摘得银牌,张昊煜则摘得2*30秒双摇跳接力12—15岁男子组的金牌。
西安益启跳队员郭佑辰、王帷钧摘得2*30秒双摇接力金牌;姚梓彤、李孟锡摘得两人同步花样金牌;郭佑辰、姚梓彤、杨子岩、李孟锡摘得四人同步花样金牌。
加入跳绳专业训练的人越来越多
树人体育教练、陕西省首位世界跳绳冠军李建飞说:“这次不管是金牌还是奖牌都算是突破历史的好成绩了,这当然与运动员们的刻苦训练、家长们的坚定支持、逐步完善的科学训练体系以及相关支持政策的加持紧密相关,但最重要的是加入跳绳专业训练的人员基数显著增加。”
据李建飞说,2018年,树人俱乐部承办了陕西省第一届全国跳绳初级教练员培训班,当时参与培训的仅60人,近年来多个教练培训班的名额都需要提前预定。俱乐部跳绳学员数量速增,“仅从树人俱乐部的学员数量来说,2018年的仅有不到100人,现在有梯队班6个、基础班8个,启蒙班10个,每班容量均为20~30人。少儿跳绳官方赛事也从寥寥无几发展到现在区、市、省、国家级比赛,赛制完备,涉及到各年龄段的专业赛事应有尽有。”
在长安区跳绳人才基地负责人郭树看来,作为竞技体育项目的跳绳,较之其他项目,有明显的推广优势。一方面,被称为运动之王的跳绳,不仅对青少年的骨骼成长有好处,对成年人也有强心肺、练肌肉、减体重等诸多益处;另一方面,跳绳对场地、设备的要求低,训练的费用也不算高昂,是名副其实的高性价比运动。
另外,跳绳协会、专业跳绳俱乐部的迅速增加也为该运动的发展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目前,陕西省已有多地区成立跳绳协会,且有多家专业跳绳俱乐部,仅西安就有近20家专业的跳绳训练俱乐部,不断在市、省、国家甚至国际级比赛崭露头角。
“相信随跳绳运动的不断普及,我省跳绳运动的发展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高度。”郭树说。
陕西竞技跳绳发展逐步规范
西北大学跳绳老师、陕西省民俗体育协会跳绳专项委员会主任刘利认为,跳绳这项传统体育项目的“强势”回归,关键是重视。
“近年来,各级政府促进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的文件政策不断出台,作为群众基础良好、据现有资料至少可追溯至汉代的传统体育项目——跳绳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刘利说,“作为‘花样跳绳’的起源地,我一直认为陕西更该重振自己的影响力。毕竟20世纪50年代起,家学深厚的‘中华绳王’、西安人胡安民总结12大类、60多套绳路、300多种花样跳绳的跳法。还自2000年前后,成立全国最早的跳绳协会、开启最早的花样跳绳培训班,在学校推广‘花样跳绳’。”
刘利也坦言,现代跳绳在国内起步较晚。
“2007年起才开始逐步规范化。2007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社体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审定了《中国跳绳竞赛规则(草案)》,同年12月国内首个全国性跳绳比赛举办。2012年全国跳绳运动推广中心(2021年更名为全国跳绳推广委员会)的成立真正推动了跳绳的规范、快速发展,参与制定了《全国跳绳等级教练员资格认证制度(试行)》《全国跳绳裁判员等级制度与管理办法(试行)》《全国跳绳大众等级锻炼标准(试行)》等相关制度文件,推动国内赛事体系的不断完善,全国跳绳锦标赛、全国跳绳联赛、中国国际跳绳公开赛相继举办。”刘利说,“在一系列调研后,2017年我紧跟全国步伐主动到省体育局请缨,开启了推动陕西跳绳规范发展的步伐。现在,教练员、裁判员的专业培训认证人数从2019年的20多人到目前1000余人,搭建的陕西省跳绳公开赛、陕西省学生跳绳比赛、汉唐丝路定向跳绳赛等多类别的省级赛事平台已有了较为规范的发展。”
此外,刘利还提到,跳绳进入中考体育也对该项目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目前,跳绳已进入多地的中考体育项目,比如,云南、杭州、深圳等地,2022年陕西安康也率先启动了全省体育中考改革试点,将一分钟跳绳纳入中考,中考体育总分满分由60分升为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