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汽车产业的发展,必定带着汽车文化的兴盛。
当然,赛车不止有F1,就在最近,2025 CKC中国卡丁车锦标赛正式开赛,当前已来到第二站澳门站。
事实上,早在1997年,中国汽联就创立了全国卡丁车锦标赛,并以每年一届的模式延续了下去,主要分为国际A级、国家级和国际A级少年组。
而正如F1、WRC、勒芒24小时耐力赛等国际知名汽车赛事一样,国际卡丁车赛事的顶尖优秀车手,也基本都在欧洲,毕竟欧洲是汽车的发源地,从赛事文化底蕴以及经验技巧来说,都是世界上其他地方很难超越的。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有不少顶级的车手,都是从卡丁车启蒙的,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来自德国的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曾在职业生涯中7次夺冠的舒马赫。
视线回到中国,相信不少人都玩过诸如“跑跑卡丁车”之类的游戏。其实在现实中,相较于其他有钱人才玩得起的赛车项目,对于普通人来说,卡丁车反而是一项相对来说比较“接地气”的赛事,当前,在中国,已经建设了多达160个比较专业的卡丁车场。
不过虽说在中国卡丁车锦标赛已经被列入了国家体育总局赛历,是全民健身项目之一,但专业性的比赛还是与日常娱乐的卡丁车有时候区别。
首先,专业性的卡丁车对汽车材质与结构的要求就很不同。
民用的卡丁车多以钢材铸造,为了提升舒适性与耐用性,还可能会配备简易的减震系统。专业的卡丁车就需要在保障强度的同时,追求车身的轻量化,在选材方面,要求就比较高,会用上钼钢、碳纤维等物件,并且减震器什么的一般是不会在专业卡丁车上存在的,主打的就是一个追求极致的速度与激情与操控。
此外,民用卡丁车其实和我们日常开的、坐的车差不多,都采用的是四冲程发动机,动力性比较“平和”。而赛用卡丁车更常见的是两冲程竞技发动机,动力更强,转速也能飙的更高,并且还需要配备更加精密的离合系统以此强化动力传递效率,让车手们能够将车辆操控的更加“得心应手”。
而俗话说“好马配好鞍”。
一台卡丁车是否好开,轮胎也很重要。
日常娱乐性质的卡丁车用普通的橡胶轮胎就行,花纹的设计以能够适应多种路况的模式为主,强调耐用性。赛车级的卡丁车轮胎,就需要强调抓地能力了,毕竟需要应对很多诸如高速过弯等日常娱乐碰不到的一些更加极限的工况,一般会采用热熔胎,有些也会选择无纹光头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