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河:为冬奥会制冰雪

说到冰状雪,有一个人不能不提——他就是北京冬奥会赛事用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的主要负责人秦大河。

秦大河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本想学数学和物理专业的他考入兰州大学后,阴差阳错地被分到了地质地理系。毕业后,秦大河到甘肃省和政县第一中学任教。偶然的一次机会,改变了秦大河的人生轨迹。

那天秦大河像往常一样走进图书馆查资料,《地理学报》上一篇《中国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吸引了他的注意。那时中国的冰川学研究刚刚起步,文中描述的中国现代冰川的雄伟与壮观、神奇和美丽,强烈地吸引着秦大河。文章作者施雅风和谢自楚的名字深深地印在了秦大河的脑海中。

八年后的暑假,秦大河回家路过中科院兰州冰川所时,《中国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再次在他的头脑中萦绕,文中字词、画面竟清晰如昨。徘徊了许久,秦大河还是忍不住走进了中科院兰州冰川所的大门。

那时的谢自楚已经是中科院兰州冰川所有名的科学家了,面对这个贸然来访的青年,他表现出了特有的热情和耐心。而秦大河也从开始见面的局促、紧张到侃侃而谈,他对冰川的理解和认知让谢自楚不断地微微点头。1978年,秦大河被调入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研究所工作,同年7月,他考取了兰州大学地理系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的学业给秦大河注入了新的血液,走在茫茫雪地里,冰块、积雪让他兴奋,极地、寒区旱区、冰冻圈令他向往。1989年,一支由中、美、苏、法、英、日六个国家的六名队员组成的“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正式成立,秦大河毛遂自荐,争取到了参加这一历史性活动的机会。

出发前体检时,医生发现秦大河的牙齿有些问题。南极大陆缺乏医疗条件,牙不好,饭就吃不好,饭吃不好,体力就会下降,就无法坚持完此次考察项目,医生建议秦大河放弃此次行动。秦大河摇了摇头,决然地让医生拔掉他的十颗牙齿,换上假牙。

那一年,秦大河42岁,身上充满从未有过的生命张力。

在考察队里,秦大河负责采集冰雪样品等科学考察任务,每一天,每行进一段路程,都要随时观察雪层剖面的变化。行进途中,纵横交错的冰裂缝隙,看似坚固、实则一踏即碎的冰桥,积雪覆盖却深达几丈、几十丈的暗沟,每一步都充满凶险,秦大河只能用雪杖击冰探路,谨慎前行。

12月15日,队员们从极点向东方站前进。这是一段平均温度零下50摄氏度左右,穿越世界“寒极”“不可接近地区”的艰难征程,但秦大河却把这段路视为一次绝无仅有的好机会——因为几乎无人能够接近这个地方,这里的雪样未受到任何污染和干扰。

因为采集雪样时怕遭遇污染,人手不能太多,所以每次只能是秦大河独自小心谨慎地摸索前进。空旷辽远的浊云下,暴风雪夹杂着冰雹,以每秒高达35米至40米的风速在旷野里肆虐,像刀片在飞。能见度很低,看不清脚下的地势起伏,秦大河一个趔趄摔倒了,再爬起来时,两只脚似千斤般提不起来,手也肿胀得抓不住锹把。望着白茫茫无限延伸的冰天雪地,秦大河不敢休息,他知道一旦坐下来,就难再有精力站起来,甚至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坠入沟底,或死或伤。昏暗的月色中,秦大河一口气挖了两个两米半深的雪坑,观测、采样。从南极半岛到赛普尔,一路跋涉过来,秦大河采集了八百多个珍贵的雪样。

秦大河瘦了足足有30斤,但他带回的那些雪样,成功地填补了世界冰川学领域的空白,他因此成为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2013年,秦大河获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最高奖——沃尔沃环境奖。

那一年,秦大河已经68岁,正是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时候。有人劝秦大河:“人造雪,尤其是雪道的造雪难度相当大,国外又实行技术封锁,赛道的用雪参数标准我们不知道,造不好,你的一世英名就前功盡弃了。”

秦大河谦逊地说:“我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老头,哪有英名!国家需要我,我就上。”2017年,秦大河一肩担起组建北京冬奥会赛事用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的重任,一肩挑起了制造中国冰状雪的攻坚。

冬奥会对雪道积雪要求极高,不仅要考虑雪花的美感,而且不同类型的比赛项目、同一块场地的不同地段人造雪的物理属性和冰粒大小也不尽相同。越野滑雪需要密度低、湿度小的雪;高山滑雪需要密度高的雪;跳台滑雪、单板追逐滑雪需要具有抗高冲击和高压的性能、冰粒容易融合的积雪。

时间短,任务重,秦大河带领团队一头扎进试验区,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每天工作超过11小时。历届冬奥会都是使用氟利昂或氨制冷剂来制冰的,为了让冬奥会的冰雪实现绿色环保,秦大河决定不掺杂任何造雪剂,完全使用天然的水制造冰雪。为了提高人造雪的融点,秦大河通过改变造雪机喷嘴来增加人造雪的直径,可是喷出的水滴总是会有部分不能凝结,效率上大打折扣。推翻再重新开始,时间在秦大河这儿好像静止了,没有周六周日,没有春节假日,甚至没有白天黑夜。好不容易有了突破,秦大河请来西方专家考核,对方用脚一踩,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方法,丢下一句话:不合格。

“山再高,爬就是了。”秦大河决定在已有机器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在造雪的过程中不断铺水,利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膨全热回收方式进行制冷。每次试验后,秦大河都将所需的材料、结雪的硬度、含水量、密度、饱和度逐一进行记录并反复实验研究,确保能够挑选出最好的方案。

“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经过五年的攻坚克难,秦大河带领团队终于在2020年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实现了中国人的“用雪自由”。经检验,该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近于零。美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亚历山大·霍尔赞叹:“大跳台就像将大自然的一部分雪山挪到城市里了,看上去几近完美。”

当我们在为奥运健儿欢呼喝彩时,秦大河,这位为冬奥会提供了坚强后盾、一辈子和冰雪打交道的“中国老头”拒绝了所有媒体采访,转身融入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THE END
0.涨知识!高清大图带你了解奥运火种采集1936年柏林奥运会首次举行火种采集仪式,此后夏季奥运会的火种采集仪式一直在希腊古奥林匹亚举行。冬季奥运会圣火传递则起自1952年挪威奥斯陆冬奥会上,但那届的火种不是取自古奥林匹亚。从1964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开始,火种采集仪式首次与夏季奥运会完全“接轨”。 jvzquC41pg}t0|npc0ipo7hp1|~0is4424:.2=2391jpe6npcugwuj597894;7xjvor
1.韩媒:希腊天气不佳或影响平昌冬奥圣火采集——中国青年网据韩联社10月23日报道,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圣火采集仪式将于24日在希腊奥林匹亚赫拉神庙举行。希腊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圣火采集仪式当天的降水概率达80%,可能影响聚光取火。由于圣火采集是用阳光点燃火炬,因此采集当日天气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才能成功采集。历史上只jvzquC41v0s/{xzvj0io1}wcpulft8npfg~0w{q1pg}t0‚twvj4dp8ouzy532:<321z32:<3249`39>29:7:0qyo
2.[特别关注0:00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特别关注-北京]北京冬奥会圣火采集仪式彩排在希腊举行 选集 更多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6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5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4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3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2 《特别关注-北京》 20240521 jvzq<84o0cvq0lhvx0ipo8{ugv|0fnyckn5D395:71k:3m;9f82;B6e9e:39j>eh45jpmjz0unuou
3.[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圣火五地采集[冬奥会]2018年平昌冬残奥会延续冬奥激情 [冬奥会]走进冬残奥运动员一天的生活 [冰雪]进入北京冬奥会时间周期 2022北京见 [冬奥会]中国代表团将参加冬残奥会30个小项角逐 [冬奥会]克服寒冷天气 走进冬残奥运动员的一天 [冬奥会]平昌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 [冬奥会]2018年平 jvzquC41vx4de}{0eqs0x8{51XOEGc=UD6uc[`7Og;M5IKvWZ3>15980jvsm
4.十四年前见证北京奥运火炬传递,如今挂帅攻关冬奥硬核科技彼时定下的项目周期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并要求每两周汇报一次进度。 各个环节都在争分夺秒地加速。2020年10月领下任务,2021年4月,进入地坛医院实地采集样本,6月完成临床实验。7月到9月,完成技术转化、应用论证、批量投产。10月开始,应用于冬奥测试赛中。 jvzquC41yy}/v|npij{b0niw0et0kwkq137948>338>/j}r
5.2022年冬奥会圣火在古奥林匹亚点燃古奥林匹亚经过几天雨天后于周一放晴,圣火点燃未出现任何问题。 受新冠疫情影响,此为圣火采集仪式第二次在无观众情况下举行,火炬传递也被缩减,仅三名火炬手参加。希腊总统卡特里娜·萨克拉罗普卢、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和国际奥委会代表出席了仪式。 jvzquC41ur{uprppgyy/ew4cor532;6323>03986888:;?3jvor
6.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成功点燃,圣火何时到北京?【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成功点燃,圣火何时到北京?】 #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成功点燃#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采集成功。在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赫拉神庙遗址前,奥运火种再次为北京点燃。 希腊总统萨克拉罗普卢、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希腊奥委会主席卡普拉洛斯与北jvzquC41o0jcy7hp1{{mg8x{uvkn1;5431711:=127>86=8690yivvq
7.冬奥百问冬奥火种总是取自希腊吗?当地时间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祥地——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古奥林匹亚采集成功。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随后,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希腊首都雅典的帕纳辛奈科体育场,由希腊奥委会交接给北京冬奥组委。jvzquC41yy}/eqnpcs}/exr1o1nrj{4424802:225192:>820unuou
8.他举起冬奥火炬,追忆从陪练到世界冠军的传奇与遗憾当地时间10月18日,北京冬奥会火种在奥林匹克运动发祥地——希腊古奥林匹亚采集成功。今年46岁的李佳军是当天第二棒火炬手,也是首棒中国火炬手。他从希腊高山滑雪运动员扬尼斯·安东尼乌手中接过火种后开始奔跑,让冬奥圣火与北京又近了一步。李佳军回忆,那一刻,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澎湃于心。 jvzq<84ln0vfqyqg0eun0ls1ID5o4872435239=1e5::9@6/56?:6A:60jznn
9.时隔13年,奥运火种再为北京点燃!“中国人的浪漫”刷屏18日,在赫拉神庙遗址前,由首席女祭司朗诵致太阳神的颂词后,通过将太阳光集中在凹面镜的中央,产生高温引燃圣火——这是采集奥林匹克火种的唯一方式。 点燃奥运圣火。 图源:共青团中央 随后,北京冬奥火种在希腊古奥林匹亚小镇开始传递,担任第一棒火炬手的是希腊滑雪运动员扬尼斯·安东尼乌。 jvzquC41uvgukl3phcvq0|twvjio0lto1euovnsv14633:51425d7A:7:2=/j}rn
10.盘点历届冬奥会(下篇):2002年中国金牌零的突破冰雪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历届冬奥会盘点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一系列的小知识了解中国与冬奥的历史故事,上次在小知识中留给大家的问题今天可以找到答案了,在这次的小知识中,还给大家放了一个小惊喜,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呢。 ●第17届冬奥会:1994年利勒哈默尔● 开幕时间:1994年2月12日 闭幕时间:1994年2月27日jvzquC41urusv|3ukpg/exr0ep5pvqjtu1}jp}jt14632656/4=0fxh/kkxdw‚{k23:97;>0ujznn
11.平昌速递2018平昌冬奥会央视网体育体育[冰雪]温馨如家 平昌冬奥村基本准备就绪 [综合]“人人闪耀” 冬奥圣火将在韩国境内传递 [综合]冬奥会圣火抵达韩国仁川 将开启境内传递 [冰雪]平昌冬奥会圣火即将开始在韩国进行传递 [冰雪]平昌冬奥组委发布冬奥会最新筹备情况 [冰雪]圣火采集仪式结束 平昌冬奥会火炬传递开始jvzquC41urusv|3eev|/exr1urkdkjq1r{kppphjcpm0xrigqu5jpmjz0unuou
12.广州日报数字报10月27日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100天。昨天,在希腊雅典的帕纳辛奈科体育场,经过3名火炬手传递后,此前在古奥林匹亚遗址成功采集的北京冬奥会奥运圣火正式转交到北京冬奥组委代表手上,这也预示着2022年冬奥会进入了最后的筹备阶段。 奥运圣火乘机“飞”来中国 jvzquC41i|jbku~0fcpq7hqo1vd1qyon1814:2321811ltpvgtuaA=3a9=35?:0jvs
13.2018平昌冬奥会圣火抵韩宣《告》火炬传递征程开启11月1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在希腊古代奥林匹亚运动会遗址赫拉神庙前成功点燃的2018平昌冬奥会圣火,在希腊境内经过7天、2129公里的传递后,终于抵达韩国仁川。 平昌冬奥会圣火采集仪式于10月24日在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奥运会发源地古奥林匹亚举行,此后在希腊境内进行了2129公里的传递,505名火炬手参与火炬接力。 jvzq<84zwctdjnsi0rl{jrqkcq4dqv4npg}t19;1;6738=3ujvsm
14.与时间赛跑向目标冲刺(走向冬奥)新闻报道随着一项项里程碑任务如期完成,今年10月,冬奥筹办将转入赛时运行阶段。举办冬奥会测试赛,开展跨赛区综合演练,发布赛会口号和奖牌样式,开展圣火采集与火炬传递活动,确定开闭幕式整体方案……一块块拼图,将这幅宏伟的画卷最终呈现给世界。 “尽管受疫情影响,但冬奥筹办工作进展却十分顺利,这几乎就是奇迹。”国际奥委会jvzq<84ere4qgxung0ipo7hp1p70497312=2;8h865>8/<7383:947mvon
15.以梦为炬,燃动冰雪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20日抵达北京央广网北京10月21日消息(记者张闻)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20日上午抵达北京,火种欢迎仪式在奥林匹克塔隆重举行。随后,火种被护送至奥林匹克塔天穹厅开启展示活动。 从希腊到北京,奥林匹克火种跨越的不仅是千山万水,更是从夏奥到冬奥的悉心等待。冬奥盛会来临在即,“双奥之城jvzquC41yy}/eww0ep5djrsc1{gpyns1428239731v814:6243e64>;5:;=:0|mv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