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后脑痉挛,走路艰难,却跑得比别人快,拿了块残奥会金牌奥运会苏桦伟

比如,用头触壁,“撞”出一块块金牌的“无臂飞鱼”何军权。

用嘴咬拍,用脚拿球的哈麦德。

开幕第一天,奥运会上封神的“苏神”苏炳添,在微博上向众人袒露了他心目中的“苏神”——苏桦伟。

这位“苏神”又是谁呢?

苏桦伟是中国香港人,出生时“黄疸入脑”,造成负责肌肉功能的脑区永久受损,肌肉痉挛,弱听。

然而,他从1996年的亚特兰大开始,到悉尼,雅典,北京残奥会共获得6枚金牌,他在北京残奥会上创造的男子200米T36级世界纪录:24秒65,至今无人打破。

他被媒体称为“神奇小子”,世界纪录让他一举闻名天下知。

4届奥运,16年,6块金牌。

赛场上的辉煌不代表永恒。

虽然他是苏桦伟,但和许多残疾人运动员一样,下了赛场,面对着的,是更漫长更残酷的问题——如何生存。

他和妈妈的故事,也被改编成了刚上映的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

1 走路比别人慢 跑步比别人快

1981年出生于中国香港的苏桦伟,爸爸是一名油漆工,妈妈是一位全职太太。

他出生时发高烧,确诊为血溶性黄疸病,导致脑痉挛,肌肉痉挛,听力受损,口齿不清。医生预言:“就算他能被抢救回来,也要被人照顾一辈子。”

苏妈好强,26岁时生下了他,在最初的10年,她始终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为什么是我?”

她在街上逼孩子学走路,别人看不下去:“你把孩子都逼得哭了,你还是不是他妈妈?”

别人怪她,她怪自己:“阿伟,你残废是天生的,没人会怪你,只会怪我。”

有一次苏妈背着4岁的苏桦伟在一家杂货店买可乐,店主看他不像正常孩子,可怜他不要可乐钱,苏妈指着远处玩耍的“正常”孩子说:“你为什么不请他们喝,要请我们喝?”照旧付了钱。

孩子生病需要钱,苏妈开始外出做工。因为要帮孩子找助听器,停下了手头上的活,延误了工期,被老板骂,还被心怀不满的工友们捉弄,小桦伟被藏到了苏妈找不到的地方。

她哭着怪孩子:“你不会走,但你可以喊啊。”

她将小小的苏桦伟放在工厂的传输带上,勒令懵懂的儿子:“你走给我看,不然我们就一起去死!”

被卷进机器的前一刻,他都没有站起来,这让苏妈感到绝望,关了机器,嚎啕大哭。

也许是之前一次次地努力起了作用,苏桦伟最终还是站了起来。慢慢的,能够独立行走。

为了给妈妈减轻负担,长大一些的苏桦伟给邻居家送写有财神的招财红纸,补贴家用,一次遇到收保护费的小流氓,苏桦伟为了刚赚的钱不被抢走,他跑得出奇地快,这一幕被妈妈看在眼里。

苏妈妈带着苏桦伟来到香港残障人士田径队,因为不满14岁被劝明年再来。可能是命运,苏桦伟在经过田径场时,跟着正在受训的运动员一起跑,后来居上。

这一切被香港伤残人士体育协会的潘健侣教练看在眼里。2年前巴塞罗那残奥会上中国香港队错失男子4×100米接力的金牌,又经历队员退役,正在物色一位有力的新人。

苏桦伟曾对媒体的采访表示:“我喜欢跑步时的速度感,以及风吹过脸颊的感觉。”

这,真的就是又一个阿甘的故事。

开始只是单纯地喜欢跑,但真的开始专业训练,就会非常苦。

对于脑痉挛患者来说,平衡能力差,所以训练平衡很重要。他跑到大脚趾指甲盖脱落,苏妈一遍遍帮他上药消毒。

因为弱听,他听不到发令枪声,起步永远都比别人慢,所以他选择从后超越。

苏桦伟说:“我知道我起步慢,但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要继续去冲、继续去追的原因。跟我的命一样,我就是要从后面追上来。”

中国残奥会形象大使的刘德华曾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见证了苏桦伟的400米决赛现场:“一开始他真的是最慢的一个,到后面200米,却逐渐超过别人,拿到了冠军。”从此与苏桦伟开启了20年的情谊。

2 得冠军后的一地鸡毛

15岁时,苏桦伟参加了1996年的亚特兰大残奥会,不负众望作为第四棒,帮团队夺得4×100米接力赛的金牌。

2000年悉尼残奥会,他一下子报齐了100米,200米,400米,4×100米和4×400米的比赛项目。获得了3金两铜。

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又拿到了男子100米T36级金牌。

但是以2000年残奥会的三金两铜为例,奖金不足20万。平时在队内训练,每个月有3000元的津贴,这些,也不怎么够生活。

他如此奋力跑步赢取金牌,除了为了自己,也为了妈妈。他对妈妈说:

“听外公说你嫁来时没有一件金器,那我就多拿点金牌给你做金器。”

夺得许多国际金牌后,苏桦伟开始面临腰伤。

苏桦伟的父亲因为得了重病,需要钱治疗。苏妈为了能让苏桦伟继续跑,一个人打四份工,想让苏桦伟弟弟也出去打工挣钱。因不满妈妈的偏心,弟弟卖掉了金牌去换钱。

苏桦伟不忍心看家人为了自己如此艰难,在朋友的介绍下,成了一名快递员,一个月能有7000元的收入。

妈妈得知后,说:“你不跑我更辛苦,阿伟。你要跑人家才看得起你。”但在现实面前,只能低头。

苏桦伟想要妈妈不要事事以他是残疾人为前提考虑,想让妈妈放手。

可苏妈说:“十多年来,你拿了好多好多金牌,我对自己说,我的儿子是个天才。我儿子是一个不普通的人。但你跑完了这一届,你还能再跑吗?很快就没人记得谁是苏桦伟。我和你爸走了,谁来照顾你?还是要向政府要津贴?”

虽然如此,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时,苏妈仍然全力支持他,实现他家门口夺冠的愿望。

“很想在北京获得奖牌,(因为)始终是自己的国家。”

2008年北京残奥会,一身伤病,靠大量止疼药强撑着比赛的苏桦伟,前两场比赛接连失利,但最终顶住压力,在男子200米T36级的赛场上,夺得了冠军,创造了至今无人能破的记录。

颁奖典礼上,9万人为他唱起《中国人》,苏桦伟哭得情难自已。

在现场的苏妈也永生难忘:“那场面,这一世我入棺材前我都不会忘记。”

电影里,有一个很感人的情节:

北京残奥会开跑之前,她的妈妈在看台上为他打气:“On your ma,set,go.(望着妈妈,预备,跑)”其实这是田径的发令口号:“On your mark,set,go.”(各就各位,预备,跑。)

虽然永远也听不清发令,但望着妈妈,就可以一直跑下去。

真是现实版的阿甘!然而在镜头之外,学会适应生活,对苏桦伟来说可能比拿金牌,更有挑战。

现在的苏桦伟回归了平静,“打一份工”。因为腰伤,接受采访时,也不能坐沙发,只好站着。

虽然他的运动生涯已经结束,但妈妈仍然时时陪在身边。妈妈用她的目光陪了他一辈子,用爱变成了苏桦伟的终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患有先天性痉挛及弱听的苏桦伟,是如何夺得残奥会冠军1981年,苏桦伟出生在中国香港。刚出生三个月后,他被诊断出先天性肌肉痉挛和弱听。尽管如此,苏桦伟凭借着顽强的毅力,最终成为了残奥会的冠军,还加入了刘德华的公司。 1981年10月6日,香港一户普通家庭迎来了一个男婴,家人因为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心里充满了喜悦。小宝宝胖乎乎的,取名叫苏桦伟,寓意像白桦树一样坚强jvzquC41o0ypj~3eqo5b1B:3946189d343:49>=7
1.残奥冠军温情励志故事,吴君如主演,免费观影活动时间地点公布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的非凡旅程。苏桦伟自小身患残疾,但在母亲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努力奋斗,最终成为残奥会的冠军。影片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让观众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这不仅是一部运动传记片,更是一部充满温情的励志故事,让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jvzquC41o0ypj~3eqo5b1B:265698:d3446:6<=:
2.《妈妈的神奇小子》:见证残奥会冠军苏桦伟的逆袭人生根据残奥会冠军苏桦伟事迹改编的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即将于9月4日上映,近日,影片监制兼主演吴君如接受了我们栏目的独家专访,讲述了她决定参与这部影片的原因以及影片的幕后故事。jvzquC41o07:2>3eqo5n1nfgq527<=3864tj}rn
3.刘德华被大家忽视,背后的故事让人心酸|刘德华|残奥会|苏桦伟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刘德华主动放弃了参加北京奥运会的录制活动。他表示:“大家都在抢奥运,没人跟我抢残奥。”正如他所言,刘德华转身加入了残奥会的宣传工作,并亲自参与了一首歌的词曲创作,这首歌就是《Everyone is No.1》。 为更好地助力残奥会,刘德华自掏腰包的同时,还真人出镜以残疾运动员的身份,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862865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