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开幕啦,雪容融接任冰墩墩开始上岗模式,相信未来,它也会像此前的冰墩墩一样,成为一代顶流。
不过雪容融虽然可爱,可大家也别忘了残奥会的运动员哦。
只是因商业价值不高等原因,大众普遍对他们缺乏了解。好在一些涉及残奥运动员的电影,让观众能更好地了解残奥运动员。
就在2021年,一部以残奥会冠军苏桦伟为原型的香港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才登陆大荧幕。电影女主角吴君如还因为这部电影而角逐金像奖。
1981年出生的苏桦伟是香港人,他五次参加残奥会并夺得6块金牌,残疾人世锦赛上获得5枚金牌以及重大赛事中的其他奖牌。
苏桦伟爸爸是蓝领工人,而母亲无业,下面还有个正读书的弟弟,经济收入有限。
苏桦伟天生就有痉挛及弱听,他能成为运动员并夺得金牌,其中的艰辛和努力可想而知。
可不同于大陆的培训体制,苏桦伟虽有一定的训练补贴,但并不足以支撑他的日常生活。当父亲因工伤失业后,经济问题就成了横亘在苏桦伟和家人面前的最大难题。
苏桦伟全家并不是没有想过办法,但很遗憾的是,现实是残酷的,苏桦伟还是因为经济原因而一度中断了职业生涯。
离开了如鱼得水的田径赛场,作为残障人士的苏桦伟,打工之路并不顺利。更可怕的是,打工的处处碰壁还消蚀着苏桦伟的自尊自信。
月小牙看电影时也是挺心酸的:一个拿了多个金牌的运动员尚且如此不易,其他还没有创造出骄人成绩的运动员,追梦之路恐怕更加艰辛吧?
此外,电影也不忘蜻蜓点水地提了苏桦伟的爱情、残障儿家庭其他孩子(苏桦伟的弟弟)的矛盾困扰,以及其他一些问题。
不过电影也没有一味煽情,一些反煽情的细节也得到观众的认可。
但《妈妈的神奇小子》并不是第一部以苏桦伟为主角原型的电影。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当年,就有一部由苏桦伟本人主演,讲述他本人故事的电影《12秒58》。
不同于《妈妈的神奇小子》讲述赛场外的艰辛,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残障儿苏桦伟如何成长为残奥会冠军的故事。
据说,苏桦伟因为痉挛的缘故,原本连站立都有困难。可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苏桦伟全面爆发,一举获得男子T36级100米和200米、400米比赛3枚金牌。
12秒58正是苏桦伟在那届残奥会上的百米跑成绩。苏桦伟的经历震撼和鼓舞了不少人。
《12秒58》在2008年上映,当年不幸发生了汶川大地震,苏桦伟不忘以自己的经历鼓励他人,并说道:“不但要继续活下去,还要活得精彩,因为这就是人生!”
(苏桦伟本人在赛场上)
据说现实中的苏桦伟,倒不像《妈妈的神奇小子》那样为经济发愁,因为艺人刘德华特别安排苏桦伟到自己旗下的公司工作,为苏桦伟解除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
没有重大比赛时,苏桦伟就在刘德华的公司里从事文员工作。苏桦伟说,刘德华对自己很好,如果他因为训练或比赛请假,公司不仅准假,还不扣薪水。
(苏桦伟和刘德华)
除了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电影,还有一部涉及残疾运动员的电影也值得推荐,那就是彭于晏、陈意涵、陈妍希2009年主演的电影《听说》。
这部电影的主线其实是彭于晏和陈意涵饰演的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情。陈妍希饰演的聋哑人姐姐只是配角。
月小牙个人却非常欣赏这部电影对残疾运动员的态度。
关于残障人士,大家要么有鄙夷嫌弃情绪,要么容易带上怜悯却轻视的眼光。
可在《听说》里,听障的姐姐却是自强自立的。她并不因为听障而消沉厌世,反而以参加残奥会游泳项目为目标,每天勤奋训练。
而她家里,母亲早早去世,父亲也去非洲援建,家中经济收入主要靠妹妹打工,经济并不宽裕。
也因为妹妹忙着打工,使得姐姐一次训练回来后,由于太过疲惫而遭遇意外,不得不缺席筹备已久的残奥会。对此,妹妹深感歉疚。
但姐姐却不恼不怨,反而指出梦想是自己的,不该让家人来背负,所以自己也要打工,争取参加下一届残奥会(大致意思)。
也许不是每个残疾运动员都像苏桦伟那样,有耀眼成绩,甚至夺得多枚金牌的苏桦伟及其家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因为残障的缘故而有各种各样的烦恼。
但可以肯定的是,身体残障的他们没有自暴自弃,甚至勇敢地为梦想拼搏,他们的精神都是值得肯定的。祝这些运动员们,在他们的赛场上继续发光发热吧!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