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16届残奥会将在东京举行,共设22个大项、539个小项。中国体育代表团派出251名运动员出征,他们将参加田径、羽毛球、硬地滚球、轮椅篮球等11个大项的比赛。
这其中,也有广州籍残疾人运动员的身影。此次东京残奥会,8名广州籍运动员将参与轮椅篮球、轮椅网球、羽毛球、硬地滚球4个项目的角逐。
不久前,从广州出发,到达北京先行集训的残奥会运动员麦建朋、郑远森、林穗玲等面对即将到来的残奥会信心满怀、无惧挑战——正如前辈们一样,他们的目标正是冲着金牌而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已褪去残障的标签,成为一个追求梦想的人。由广州市培养出来的世界轮椅羽毛球名将麦建朋对此深有体会。1989年出生的他在19岁那年入选广州市残疾人羽毛球队,因为肢体上的障碍,生活诸多不便,和许多残疾人一样,他遇挫容易放弃,害怕困难。
然而,在广州市残联的培养和教练的引导下,他刻苦钻研轮椅和球技,积极努力完成每天的训练计划,成长为一名优秀的轮椅羽毛球运动队员,争得2020年东京残奥会的参赛资格。他说:“要勇夺金牌!让祖国的五星红旗在东京残奥会上高高飘扬,为祖国争光!”
中国硬地滚球队的广州籍选手郑远森,也是追梦路上的一位奋斗者。为了训练,郑远森起早摸黑,日复一日,瞄准白球、调整角度、掷出硬地滚球……看似颇为枯燥的动作,在过去12年里,被郑远森在训练馆中重复了千万次。梦想的种子在这枯燥的练习中发芽。
硬地滚球,是一项专为残疾人设置的运动,参赛运动员也是所有残障类别中最重的群体,很多运动员本来连家门也走不出,有的甚至插着呼吸机。郑远森说,因为这个项目,很多残疾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说,要实现奥运梦,要付出比健全人更大更多的努力。与此同时,也少不了千千万万扶残助残措施,为一位位残疾人运动员追梦保驾护航。
一直以来,广州市残联致力于推动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鼓励残疾人突破自我身体机能的局限性,开启第二段人生,在丰富广州残疾人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
广州市残联依托作为国家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的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既培训运动员,也为运动员做防疫和训练保障。近年来,顺利完成国家硬地滚球队、国家轮椅篮球女队、国家轮椅竞速队、省轮椅网球队、省市游泳队、省市轮椅篮球男女队等队伍共173名运动员的集训保障任务,并积极举办各类各级别赛事。
在群众体育方面,广州推动各项残疾人运动走进社区,走向线上。市残联开展推广乒乓球、羽毛球、飞镖、围棋、象棋、啦啦操和特奥排舞等项目的普及,每年举办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季”,开设33个残疾人群众体育活动点,累计参加3.5万余人次。同时,开发编制线上群体活动健身项目,采取抖音、腾讯软件等网络形式,组织线上体育活动点15个,约5000人次参与在家健身康复运动。
【南方+记者】周甫琦
【通讯员】穗直信
【作者】 周甫琦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