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服输是一种追求,享受比赛是一种境界。北京、伦敦、里约……一路走来,国人对待奥运竞赛的态度悄然变化。
越来越多的中国健儿,毫不隐藏搏取世界冠军的雄心,也毫不掩饰享受快乐体育的内心。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用包容和自信帮助运动员卸载压力,唤醒“满血”的竞技状态。
场上场下,人们共同沉醉于比赛的力与美,享受参与的激情与乐趣。
但曾几何时,我们很悲情,我们很焦虑,我们容不起也放不下在外人面前的一点失败!因为,我们需要向外界证明自己是行的!
如何证明?可以量化而直观的金牌,是一个民族自我证明最方便或者最直接的象征。
当国人的民族信心无法通过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显现出来,他们就只能通过另一种相对容易的方式来补偿这种心理落差。当有且仅有这一种方式来展现国力、展示民族信心时,举国关注一枚金牌。
金牌成了一个符号,承载了过多体育之外的价值意义。
在这些体育竞技场上,中国人曾经是多么狂热啊。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大伙都跳,都哭。如果输了呢?大伙就骂,就砸,就闹事。一旦一个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得了金牌,就会举国若狂、瞬间被捧成了英雄。而谁,一旦从金牌榜上跌落,他很可能就摘掉了皇冠,被责骂的口水淹没。
还记得从巅峰上摔下的李宁的落寞吧?当年汉城奥运会李宁意外从吊环上摔下来,回国时在机场悄悄地走了一条偏僻通道。
还记得那一年吗?那年,郎平获得银牌回到首都北京,许多人对其横加指责!
曾经沧海难为水。如今,奥运会金牌已经实现了”去魅”——金牌没有那么神秘,每一个中国人过好自己的日子,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每一个中国人,更加重视的,不是奥运会的金牌,不是别人的眼光,而是体育本身的意义——我们每个个体的健康和活力。
在中国,体育,终于剥离了它不可承受之重,回归了它的本来面目。而这一切,源于我们这个民族日益增长的自信、自强!
从里约奥运会国人对金牌的态度看,我们国家正在摆脱历史的悲情,重拾那种海纳百川、明朗刚健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