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办大赛成本太高,容易变成面子工程”
有媒体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用一场非常盛大的烟花点亮了全世界的目光,中国现在不急申办奥运会了,实力已经足够强大,不再需要它证明。
中国不急于申办奥运会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再需要靠办运动会来证明?
为何不急办奥运会
2008年的中国,经济刚刚起步,国际形象还在被误解,一场奥运会直接让全世界都看到新中国的实力。
当年能办一届奥运会,那简直是光宗耀祖的事,全世界的城市都挤破头想抢这个机会。
可如今风向好像变了,蒙特利尔为了奥运欠下的债,足足背了三十年才还清,日本东京奥运会更是传出为了掩盖亏损,连财务账本都给烧了的离谱消息,还有巴西,办完里约奥运,经济直接被拖垮一大截。
2024年和2028年的奥运会申办,最后就剩下巴黎和洛杉矶俩哥们在场上,这转变明摆着是大家伙对这种超大型体育赛事的投入产出比,都开始打小算盘了。
卡塔尔世界杯算是聪明,赛程搞得紧凑,花销控制得还行,洛杉矶奥运会更是放话,一分钱公款不花,全靠私人老板掏腰包。
2008年那场北京奥运会,绝对是惊艳了世界的一场大秀,砸了差不多三千亿人民币鸟巢、水立方这些地标建筑拔地而起,那叫一个气派。
为了展现新面貌,北京的地铁里程从200公里噌噌涨到400公里,机场也扩建得跟科幻大片似的,连出租车司机师傅都被拉去学英语。
这确实是向世界喊了一嗓子:“我们能办大事!”也成功把过去那个“穷小子”的标签给撕。外国游客端着相机到处拍,开幕式上那个活字印刷表演,现在提起来都还是经典。
鸟巢一年维护费就得一个多亿,水立方后来改成“冰立方”,又砸进去九千万。这点钱光靠卖门票可回不了本,有些冷门场馆,最后干脆就闲着,甚至拆了,这都成了长期的财政包袱。
北京奥运之后,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虽然规模小点,但也老被人念叨,说这是不是又在“烧钱换面子”,浪费了不少资源。
这些经历让我们也看明白了,大型赛事要是不能实实在在地给城市发展加点油,很容易就变成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那些砸了血本建的场馆,要是后面没人管、没人用,光维护费就够建多少希望小学?
现在全球对奥运的热情都在降温,中国也发展到了新阶段,再提申办奥运,那可就得掂量掂量了,如今的中国,早就不再迷信什么“盛会依赖症”了。
杭州亚运会玩的是智能化场馆、环保技术,目的就是省钱,而且赛后设施直接给老百姓用。
成都大运会也挺会过日子,把办比赛跟城市基建升级、长远规划结合起来。
这些“精打细算”的玩法,对社会的好处、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一点不比以前那种大手大脚差,花的钱可少多了。
“节俭办赛”不再是喊喊口号,而是真刀真枪地看怎么把现有资源用好、怎么靠科技提效、怎么把成本死死摁住。
哈尔滨要办亚冬会,大量场馆都是旧的翻新一下,总花费控制在五六个亿,讲究的就是“能用旧的绝不盖新的,能租的绝不买新的”。
这种踏踏实实的态度,才像个负责任的大国。
硬核实力铸就国家名片
现在的中国还需要靠奥运会来刷存在感吗?从第六代战机憋大招,到航空母舰下饺子。
从遍布全国的高铁网,到领先世界的5G技术和航天成就,再加上那个连接了152个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哪个不比几块奥运金牌更硬核、更能代表国家实力。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公开喊话,希望中国能主动申办奥运会的时候,这姿态就有点意思了。
以前是中国眼巴巴盼着奥运,现在倒像是奥运有点离不开中国,这说明奥运的影响力和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手里的好牌多着呢,不差奥运这一张。
现在中国的主要精力、主要资金,都往哪儿投?科技攻关,比如芯片要自己搞定、新能源要大力发展、民生改善比如保障房要多盖、乡村要振兴起来、还有那个“双碳”目标要实现,哪个不是关乎国计民生、长远发展的大事。
办一届奥运会,动用几百上千亿的投入,这笔钱要是拿来建保障房,能解决多少人的住房问题?当老百姓更关心菜价稳不稳、工作好不好找、日子过得舒不舒心,而不是金牌拿了多少块的时候,政府做决策,自然就更接地气、更讲实际。
中国在世界上的角色也在悄悄变化,过去可能更想着怎么“让世界看到中国”,更强调的是怎么“积极参与解决世界问题”,并且在里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这些国际组织里说话的分量越来越重,在世贸组织里也能硬气地应对贸易摩擦。
这种从“听话的”变成“参与的”甚至是“定规矩的”,这意义可比办一场体育比赛大多。
全球搞碳中和,中国的光伏产业占了全世界差不多八成的份额,在量子通信、6G研发这些高精尖领域,中国也卯足了劲往前冲。
这些着眼全球、放眼未来的大动作,那战略意义,可不是一届奥运会能比的。
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就是国际体育政治那点事,有些国家或者势力,总喜欢把奥运会这种大赛当成政治角力场,什么运动员禁药风波,裁判判罚争议,动不动就搞抵制,还有各种泼脏水,简直没完没了。
巴黎奥运会还没开呢,中国游泳队十天之内被查了200次兴奋剂,这种“特殊照顾”,也让我们对国际体育圈里的一些“潜规则”有了更痛的领悟。
花那么多钱办个赛,结果可能还要惹一身骚,甚至得自带“防碰瓷系统”,这笔账怎么算,很多人心里都有数。
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作为“双奥之城”,已经漂漂亮亮地完成了奥运交给它的历史任务。
前一次帮中国撕掉了“贫穷落后”的旧标签,后一次在特殊时期展现了中国深厚的办赛功底和组织能力。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每一步,都在用新的方式诠释着大国的自信,用民生的温度取代赛场的热度,用科技的高度取代场馆的规模,向世界展现一个不再仅仅追求“仪式感”、更加扎实稳健的中国。
当一个国家能在国际上参与制定规则,而不仅仅是遵守规则的时候,对那几场比赛的热闹,心态自然也就淡定从容了。
结语
不是说中国再也不想办奥运会了,而是现阶段的中国,真没那么迫切需要通过办奥运来证明什么了。
如果真有一天,中国再次举手申办奥运,那图的又是什么?是怀旧一把当年的荣耀,还是服务于国家发展更大、更深远的谋划?这确实是个值得琢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