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杨苡那个兄长身后的小尾巴,追随她最崇拜的“哥der”去了杨宪益舅舅

题图:杨苡和女儿赵蘅,2022年母亲节

1月27日晚,著名翻译家、作家杨苡在南京逝世,享年103岁。

她的女儿赵蘅这样说道:

妈妈了不起,坚持到了癸卯兔年,她精彩一生,顽强而充实,终于可以休息了,进入光明而美好的天国。感恩赐于我如此丰满坚强的生命。

杨苡,原名杨静如,1919年生于天津一个显赫之家,是著名翻译家杨宪益的胞妹。少女时期,她受巴金小说《家》的影响,决心离开富贵之家,做小说中“觉慧”一样的进步青年。抗日烽火中,她走上南下求学之路,就读于西南联大外文系,并自此开启文学之路。她是将艾米莉·勃朗特的 WUTHERING HEIGHTS 译为《呼啸山庄》的首创译者,她翻译的《呼啸山庄》流传至今,独步译坛,被誉为“不可撼动的经典译本”,受到无数读者的喜爱。

年轻时的杨苡

杨苡所译的《呼啸山庄》,1955年6月出版(图源:央视新闻)

晚年的杨苡依旧保持着乐观和天真,以一颗赤子之心面对生活。“生命始于80岁”是她常挂在嘴边的宣言。

“当我能将心里的话痛痛快快变成纸上的文字时,这可能意味着我没有白白浪费掉生命。”古稀之年,杨苡翻译完成了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与经验之歌》《我赤裸裸地来:罗丹传》;2013年,巴金去世八周年后,94岁的她出版了《青春者忆》,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文字写下与巴金交往的故事;2015年,哥哥杨宪益去世六年后,她携小女儿赵蘅主编了《纪念杨宪益先生诞辰百年丛书》,卷帙浩繁,被称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历史画卷中的独特一页”;2019年,100岁的杨苡荣获第七届南京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杨苡和哥哥杨宪益:少年与暮年

杨宪益是杨苡一生最崇拜的人。《九零后》纪录片中,百岁杨苡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最欣赏的男的当然是我哥哥,对我哥哥崇拜,绝对崇拜。”定居南京的杨苡,晚年依旧总惦记着去北京看哥哥。杨苡的小女儿赵蘅所著的《我的舅舅杨宪益》一书从亲人、晚辈的视角,再现了杨宪益人生中的最后十年(2000—2009),记录下他与亲人、友人相处的真实场景。书中曾提到2009年春天杨苡离开北京前在杨宪益家聚会的情景,“临别的时间到了……轮到妈和舅舅告别,她忽然欠身抱着舅舅大哭。”这是杨宪益和杨苡最后一次见面,半年后杨宪益去世。哥哥不在了,杨苡再也没有去过北京。

《我的舅舅杨宪益》,中译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在这些朴素却深情的记述中,我们总能捕捉到晚年杨苡的身影。她的音容笑貌,一言一行透过细腻的文字变得清晰而生动。2022年6月,杨苡和哥哥合作的《杨宪益杨苡兄妹译诗》出版。在书的后记里,杨苡谈起了活到103岁的感受,那就好比“命运不停地用一把一把苦味的甘果向我掷来,嘲笑我们反抗,却不能说痛”。她最后如此写到:“这(翻译)真是一种奇妙的文字游戏,它使你夜不能眠。但最后你尝到它的甜味。”苦尽甘来的不仅是翻译事业,人生也大抵如此。她的暮年时光,承载着跨越世纪的春去秋来,岁月流逝,在看似平凡的日子里流光溢彩。

《杨宪益杨以兄妹译诗》,中译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杨苡亲自撰写《兄妹译诗》后记

让我们在书中的文字里,重温杨氏兄妹晚年的生活点滴。

下文节选于《我的舅舅杨宪益》,作者赵蘅

《我的舅舅杨宪益》节选

文 | 赵蘅

01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今天是妈和她的哥哥、姐姐四年后的重逢。驾车的冀平不认识路,我又说不清车路。到了大祥凤胡同,一开进去就撞上死胡同,又绕回来,才知不该这么拐。

按过电铃推开门,舅舅的轮廓已在窗玻璃里显露。他和众人从客厅里迎出,妈走过去先拥抱了舅舅,再去和满面堆笑的阿姨拥抱。做小辈的则站在一旁感受着长辈的这一切。

出席十六人,罗晏夫妇迟来,其余的都拥在客厅里,老的坐沙发谈话,小的围着饭桌。我惦记拍照,借阿夫明知故问地问阿姨带相机没有的玩笑话,掏出尼康F60便大胆拍起来。 阳光映照下,妈的脸幸福无比呈粉色,阿姨嚷嚷道:“静如你哪像病病歪歪啊?”

一会儿,达悟带小冯去餐馆取菜,每样两份,堆满一桌。郭振海负责稀饭,杨炽负责分盘子,我和罗彧忙着运输。原先以为坐不下,后来都挤到一起。我让妈挨舅舅坐。阿姨挨着我,老太太亲自肢解一条清蒸鳜鱼分给大家,让我心惊肉跳。而舅舅很赞扬此举,他最喜欢快快消灭菜肴。

饭后我忍不住开画。只能神似了。眼睛花了,看不清纸上的笔道,结果把老人们都画年轻了。窗外寒意十分,室内暖意融融,不时有因阿姨的谈笑风生引来的哄堂大笑。

小金丝胡同六号家族聚会—杨家女眷,赵蘅绘

新年第一天。阿姨家将举行杨家大聚会。说好十二点半开饭,妈以赵苏夫妇昨去了天津为由,表示可能会迟点。果然磨蹭到十一点半才出发。

赵苏要驾车,我想这条路对于他一定是轻车熟路,就埋头琢磨自己的事。他却把车开到展览路了,再不制止,就要开到阜成门了。妈个儿小,坐在后座椅上,我透过反光镜只能看到她的半只衣袖。四人一路说笑,在2002年第一个上午走在北京熙熙攘攘的大街上,感觉特别。他们说北京的天蓝了,我说下了大功夫,不知植了多少树,种了多少草坪,一点点把死角消灭。远处有一烟囱冒白烟,利华问是不是烟,我说哪能允许,那是水汽。

这次聚会的名义是给舅舅、阿夫做寿,杨家四代,共十一人。

大家一起对了第三代孩子姓名和生日。只有三个人结了婚。

阿姨又是主讲,她坐在客厅中央,嗔怪阿夫:“结婚那天他才拉我手,照相从来不会,老在背后鼓捣,我说你不会把手搭在我肩上?”

阿夫在一边说:“搭了啊。”阿姨说:“后来是搭了,是不错。”众亲戚哄堂大笑。

杨炽三口坐在一起很少说话,她感冒刚痊愈,又磕了一跤。达悟的中文越说越好,今天还学出租司机一句北京腔:“狗撵鸭子呱呱叫。”

阿夫去接电话,肯定是小儿子来自美国的新年问候,正端着的托盘立刻变得倾斜,扶不住了。长子罗昕的电话先后唤来了他妈、小阿姨,最后是舅舅。舅舅只说了一句:“你们明年拿到绿卡也回来看看。”说完起身坐回原座。不知谁说的:“人家还没画完呢。”舅舅看我一眼说:“可我都忘了什么姿势了。”我马上问他:“你是左腿压右腿,还是右腿压左腿呢?”他说:“是啊。”大家又都笑了。

聚会尾声是由赵苏为四位老人拍合影。老人们站成一排,相互依偎着,按年龄大小,左边第一人是阿夫,依次是舅舅、阿姨,最后是我妈。 他们个个的脸上洋溢着慈祥甜蜜的笑容,非常可爱。我提笔勾起速写,但下笔仍没有瞬间的动作快,因而只留下几根残缺的线条,也不那么准确,只当留点印记罢了。阿夫却嚷嚷道:“上了素描了,上了素描了!”让我好生惭愧。

前天妈到北京了,第二天去看阿姨,第三天看舅舅。 兄妹俩五年没见,妈主动欠下身去拥抱舅舅,不禁落泪。舅舅被搂着却直笑。出院后他精神好多了,好像癌魔从没来光顾过他。舅舅看妈带来的各种剪报,尝了一点儿她带来的各样南京点心。

2009 年3 月5 日,星期四,晴天,有北风,下午更大

昨晚并没下雪,地倒是湿了,显然夜里下了雨。我问妈还去看舅舅吗。妈说当然去。可已经是八点半了,窗外的树叶在晃动,说明起风了。母女俩赶紧分工忙乎,她给小倪写条,准备要带给舅舅的书和点心。九点半我们出发,妈先打电话,自称小姑姑,我猜是杨炽接的,只听到她说欢迎。这次我坚持自己先下楼去挪车。今天很顺,很快挪好车,再接妈下楼。

也许预报要刮风,街上人和车都不多,十点半就开到德胜门外大街了。路上妈发表感想:“杨炽退休了,可以常在家,太好了。”

我问小连吃了什么,他又说萨其马。小连问我们要不要留下吃点面条。妈说我们回去吃。小连说他会做饭。看他端上一碗带菜的面条,自己吃起来。

十二点了,妈说走吧,我想让舅舅吃点我们带来的点心,他说没戴假牙,太麻烦了。 妈说她和舅舅一样,不想当别人面吃东西。

今天是妈在北京最后一次看舅舅。说好大姐他们陪阿姨、阿夫从三里河走,我陪妈单独去。

今天我大胆拍照,因为这是阿姨特别希望我做的事。

照了许多合影。只有阿姨不笑。

临别的时间到了。阿姨、阿夫先行一步。 轮到妈和舅舅告别,她忽然欠身抱着舅舅大哭。搀扶两位老人的我,眼泪哗哗地流下来。

走出胡同,上车前,阿姨和妈拥抱, 阿姨说:“你要再来,要不然我要死了。”

02

流年似水,年华清欢

2001 年12 月21 日,星期五,寒

叶家姑嫂来看妈,妈又聊舅舅。她说:“小时候跟哥逛书店,他挑了一高摞,我在一旁挑几本,他叫我把挑的和他的搁一起,都交给随行的男仆拎。他走在最前面,我跟在后面,那男仆抱着一摞书走在最后面。”

我问妈今天是不是舅舅正生日。妈说当然是了,八十八岁。她和阿姨几天前就做了准备,意思是这天聚会只要他们四个老人加上我,不要下一代参加。

……

大家很快开聊邹的书。阿姨说:“气死我了,我们家怎么会是‘富豪望族’?哥成了纨绔子弟。其实我们都是靠自学,父亲留下一副对联,我们看不懂,就琢磨什么意思。我们不懂父亲是什么样的人,他一下子做了那么大的官。姆妈说怀哥时梦见白老虎,命有凶相。生哥那天刮大风,风照月。派人去找大夫。接生哥的不是德国大夫,是日本大夫。”阿夫解释说那是因为他留学日本,什么都要体现日本。舅舅说看过父亲写给日本艺妓的情诗。阿姨说娶婆的原因是娘生一个死一个,娘是淮安人,富家人的女儿,还详细说了西太后送错礼的事,我都没听大懂。

阿姨又说:“我们的爷爷不愿做官,他很潇洒,喜欢写文章,喜欢玩儿。”舅舅说只做了知府。其实不是在淮阴。阿姨接着说:“父亲死后三叔主事,他有学问。家里有两块印。他们都很孝顺,因为爷爷不吃豆子,他们都不吃,家里有人吃,他们就把桌子掀了。”

最后她叹道:“我们多倒霉!没有父亲!”又对我说,“你妈更倒霉!”

……

我和妈为他扣好大衣扣,他没戴围巾,出门后我把他的领子翻起,我注意到他马上又给折了下来。

夜幕中舅舅拄着拐杖,被女儿搀着,我头一次感到他是溜肩膀,大衣肩耷拉下来了,使他格外地显得瘦弱。我忽然想起他的童年,在他的身上似乎仍未褪去昔日那个文弱少爷的影子。

我们回到家妈接着聊舅舅,她说外公去世后,其他房的叔叔们都等着看这个五岁的瘦弱小少爷笑话,想把他过继给他们,好继承中国银行。他们更不想让女孩上学。但是婆对三个孩子说:“你们一定要为我争气 !”她不仅让儿子受教育,也把女儿们送进最好的学校。

2002 年2 月15 日,星期五,晴

……

三位老人聊开四哥,舅舅说他原是秀才,后来要当举人。我问舅舅:外公去世时你五岁,之前你跟外公去过中国银行吗?他说去过。我又问:那坐什么车?他说坐汽车。谁的汽车?舅舅说是银行的。我心想所以邹霆写的有一定根据。

饭后老人们谈身后事。妈说死后送医学院最好,看看脑子怎么长的。舅舅说:“那干吗?我看丢进马桶算了。”妈说:“那堵了怎么办?”阿姨说:“我是不如宪益。我不想献了。”妈说:“分八瓣,也许十六瓣。做最后一次贡献。”

妈分明是故意气阿姨。

2003 年4 月25 日,星期五

她问舅舅和池太太的事。妈说听雷音说:“你和她有一段,是初恋,还是暗恋,还是少年维特的烦恼?”“都有吧。”舅舅答道。“你算一段吗?”妈又问。“算一段。”他说。

可这时我回来了,难怪他要对妈说:“还没讲完呢。”

今天舅舅主动又问池太太的事,看样子想接着上回的话题谈下去。妈讲她在西南联大时收到过池太太八封信。

舅舅问:“你待几个月?”李斧说了自己此次回国的行程,他说每次回来都要去看四爷爷(巴金)。舅舅说他和巴金是在沙坪坝书店认识的。

回来路上妈向李斧回忆起大李伯伯。李问:“杨奶奶,你说三爷爷不爱吹口琴,还不爱什么?”“川剧。”妈肯定地答道。

“一个月他写两封信,我写四十封。装在一个盒里。天津沦陷,我母亲不知怎么办,就烧了。”妈回忆道。

她说:“在天津,有人对你妈说:你躲躲吧!你妈喜欢书,把新文学的书都扣上‘晓戴’的章。她很害怕,怕日本人来搜查,想法用笔涂掉。其实她并没有高尔基的书,只有巴金的。她做噩梦。燕京没考完,发了高烧,是生带状疱疹。南开大学是保送。不行,就走吧,上联大去吧。那儿分数高。”

然后她又发表对大李伯伯,对我爸的看法。进而扯到我和傅上。她认为爱情必须伴随品德,加一起才叫爱情。要慧眼识英雄,她只肯定舅舅、舅母,还有阿夫对她怎么好。

她说舅母爱舅舅,不是因长得好,他细眼睛,不爱他有钱,爱他聪明。

最后她说:“杨宪益一辈子,我哥一辈子,难得的舅舅!”

03

情长纸短,不尽依依

赵蘅在整理有关我哥杨宪益的纪念文字时,检出这四封信,是我在2008年秋天写的。我哥一向不留来信,在看过这四封信后陆续交给赵蘅保存。如今我哥离世已十个月零十天,我仍无法平静地写出点文字来悼念他,“记忆”里的故事太多太多,也许只能永远“封存”了!

女儿想把这四封信收进纪念集里,代替文章。我说谁能懂得这个“哥der”的来历。她叫我写点附记,现在我已91岁,那还是我七岁左右时留下的笑话。那时我哥同七叔和八叔家的两个堂哥都开始学习英文了,我却连一个字母也不认得,他们拿我寻开心,教我模仿念英文,叫我喊“哥dear”;我嘴笨,怎么也不会准确地念“dear”这个英文字,虽然我懂得了这就是“亲爱的”意思。可我只会叫“哥der”。八叔家的堂哥最调皮,他说就这样叫吧,从此我就习惯不停地叫“哥der”了。以后我在八岁时上了小学三年级,也开始学英文了,学到十八岁中学毕业。我十五岁时,哥出国求学,我还改不了这个称呼。我们再见面已是抗日战争初期,兄妹三人都已结婚,成大人了,再也不好意思大叫一声“哥der”!但到我们都老了,偶尔写信,还是忍不住这样称呼,以博我哥莞尔一笑。

2009年4月我即将离京返宁,临别时我拥抱了这几年坐在沙发上没法动弹的哥,我轻声说:“今年冬天见,哥der!”那会儿我忽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总不至于是诀别吧,毕竟我们不能扭转命运!这是irony of fate……

哥der!

寄上民间杂志“书乡”五册,希望你没事时翻阅一下,有一些还是关于你的熟人、朋友的。以后“书乡”还会陆续寄上,供你消遣。另一册“藏书”是新出的民间刊物,封底恰恰有你和卢冀野的照片,很有意思!

还有一块剪报是《扬子晚报》登载的关于南京博物院所藏国宝的连载。甲骨片与你有关,也许你可能有兴趣。

另一张纸是《文汇读书周报》徐坚忠(又名舒也,即这一版的责编)特为你印的样报,可看清楚些,我的打油诗给他看着玩,他认为可以发表,因为外面一些读者关心你。我写的全是我的真心话,诗写得不好,当然有点含沙射影,总有人看了不舒服的。而我一向是ironical的,一笑!

《悦读》第四期听说已卖完,我这边有两本,又送掉一本,所以先复印一份寄你,咱们的童年确实过得挺快乐的!你好像都忘了,可我都记得!你如不反对我写,我还会写下去。可以吗?

我过得挺好,一点也不寂寞,只是牙齿不好,另外就是发现由于长期咽喉常发炎,忽然一点不会唱歌了,只好每天回忆歌词。明天9.18,记得的人不多了,我却记得那年姑父带我们去国民饭店,第一次看室内高尔夫球,我们在楼上,楼下那个大舞厅里在奏着Toselli的Serenade(like a golden dream in my heart ever smiling…)。那天还是9.18!

(2008年)9.17写

信没写完,夜里忽然眼睛剧痛,大概是看电视由于我右眼不好,临时坐近了,一个晚上看了三集电视剧《金婚》,又看音乐频道的“经典”(Classic)。我这人兴趣太广,有病也是自找的。剧痛之下只好叫我的钟点工去买药,正赶上台风下雨,几个小时后雨也停了,剧痛早已over,一共痛了五个小时。

小苡去桂林旅游,前天(二十号)夜里才回来,我恰恰是她不在家时得了急性眼病,可我始终认为做人不能依赖,还得靠自己!妈妈去世已十五年,这十五年在生活上对于五姐也是挺可贵的锻炼,罗沛霖很能干,但这几年恐怕不那么健步如飞了!你、我、五姐沛霖都垂垂老矣,“老而无齿(耻)早该死”,只有五姐可以真正快乐地发挥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作用。哈哈!

另附香港《大公报》才寄来的剪报,还有两张照片送你,但不是今年的,今年已经老得像old witch了!

希望十二月见,按目前我的状况看,我可以去北京住一个月!

祝好!Miss you!我的哥der!

静如

(2008年)9月22日

托人寄信,约好今天来。

哥der!

上封信写了好几天才写完,干扰太多,有时盼望下雨、刮风,可也没用,来的小友多是风雨无阻。昨天董宁文来,他将把他编的目录寄你(由我寄)过目,我想你是可以等到这些书出版的,因为你基本上健康、乐观、自信而且有耐心!即使身上又长出点什么小玩意,不过是跟你捣捣乱,你只要治疗,使它不至于撒野,拼命长快。

老人长什么也慢,我期待我活到96,那时你过了100岁,多么美妙!

今天下午宋词要来聊天,好久不见了。曹明、黄宗江、宋词都是八十岁的人了!现在苗子、丁聪、范用也都垂垂老矣,这是自然规律!我现在连感伤也没了!如果有来生,我还愿做你的“小叭狗”(这是孙以夔那样嘲笑我的,我叫他“小猴”),你还是我的哥der!

托人寄信,希望小妹早点给你送去。

祝一切好!平平安安!我至迟十二月上旬到京!你如需住院,没关系!我照样去看你,何况你住几天治疗一下,就又出院回家了!

妹Lucy

2008. Nov. 11

THE END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梁漱溟文化思想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叶檀读者见面会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 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 (2018)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

THE END
0.改革开放40年,看中国航天发展史于11月21日凌晨在预定地区安全着陆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 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飞船在轨飞行14圈, 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 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驾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成功进行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jvzquC41yy}/onnrkct/ew43ylj2h:j
1.周杰伦专辑的作词作曲编曲者10.最长的电影 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九、《魔杰座》2008年10月15日 01.龙战骑士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编:钟兴民 02.给我一首歌的时间 词:周杰伦 曲:周杰伦 编:林迈可 03.蛇舞 ………词:黄俊郎 曲:周杰伦 编:黄雨勋 04.花海 jvzquC41yy}/lrfpuj{/exr1r1g7;;64:d=78j
2."非典"幸存者口述:从那段经历中我们能反思什么非典2003年6月11日,加拿大多伦多综合医院,两名穿着SARS防护服的医护人员从救护车上抬下一名病人 4月15日我自己又去了一趟人民医院打针,但是这时候一天比一天咳嗽多起来,憋闷得很厉害,还是浑身疼,而且发烧始终没降下来。一般是上午能降到38摄氏度,从天黑开始,又达到39.5摄氏度到40摄氏度的样子。虽然没什么胃口,我还是jvzquC41pg}t0|npc0ipo7hp1u532;5/233328iqe/ojjwjjc984@<2:0yivvq
3.2003年10月15日老黄历查询,2003年10月15日万年历黄道吉日提供2003年10月15日老黄历查询,黄历每日吉凶宜忌查询、农历查询、黄道吉日查询、时辰凶吉查询,提供免费搬家吉日查询、入宅吉日查询、结婚吉日查询、开业吉日查询等内容。jvzquC41yy}/d~~klw4dqv4njn53298/323277mvon
4.2003年3月15日,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2003年3月15日上午,肩负各族人民重托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选举江泽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选举吴邦国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选举曾庆红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jvzq<84dqqq/ursc0eun0ls1vqjb{8723232267313<3:;;2844tj}rn
5.党史百年·5月9日——5月15日1924年 5月10日-15日 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在上海召开。会议肯定了国共合作五个月以来的成绩,指出了国共合作实现以后共产党内出现的右倾偏向,认为“只有发动工人参加斗争,防止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民族解放才能彻底”。这次中央扩大会议提出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外的复杂环境中,要认识巩固党的重要性。会议强调要坚持国jvzquC41yy}/eƒ{ve0io1Rygo18:7@<0cuvy
6.北京22个冷门景点《北京22个冷门景点》2023年7月15日 这是我2023年撰写的第196篇美篇文章,感谢您的关注! 今天带你来看看《北京22个冷门景点》。 北京22个冷门景点:三里屯银杏大道、宛平城、呀路古热带植物园、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梅兰芳纪念馆、北京历代帝王庙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篱苑书屋、神路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大海陀自然保jvzquC41yy}/onnrkct/ew46vx>n2‚
7.8月22日开启报名2023大连马拉松赛竞赛规程+报名须知|半程马拉松|马拉松2023年10月15日(星期日)上午7:30发枪 比赛项目: 男、女马拉松(42.195公里) 男、女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 男、女欢乐健康跑(约7公里) 赛事规模: 30000人 二、报名资格 年龄要求: 1.马拉松项目年龄限20周岁以上(2003年10月14日以前出生)。 2.半程马拉松项目年龄限16周岁以上(2007年10月14日以前出生),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参赛,需 jvzquC41yy}/3?80eqs0f‚4ctvodnn4KEPSQEM7273>TINW0jvsm
8.三十年!載人航天工程飛行任務大事記一覽經濟·科技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30日,先后發射了神舟二號、神舟三號和神舟四號飛船,通過系統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和多項科學實(試)驗的在軌完成,為實現載人飛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2003年10月15日: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 我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在軌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后安全返回,實現了jvzq<84hkpgoen3rgqvmg7hqo0io1KNI71t21;54416:4:4e3265/<77538887mvon
9.2022年第十三期(10月15日)第三版2022年第十三期(10月15日)第三版 学校举行第一届通识课程论文比赛颁奖仪式 南医讯(文/南宣)由通识教育部主办的第一届通识课程论文比赛颁奖仪式暨第三批通识项目立项启动会议日前举行。副校长文民刚,教务处、学生处、团委领导,获奖师生、项目负责人及通识教育部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jvzquC41pg}t0|rw0gjv0ls1kplp1:5431:3:;90jvs
10.党史声音日历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38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使者”。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返回舱内(央广网发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月15日9时34分,神舟五号jvzquC41yy}/eww0ep5og€xegpzft8il14633:5371z32;6323;`7;:855>627xjvor
11.中国航天日忆北斗往事:巨人不让站肩上,我便自己当巨人|卫星|GPS|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2003年5月25日,北斗一号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在轨备份卫星相继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建立完善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2000年10月31日,北斗一号首星发射瞬间 北斗一号信号覆盖我国本土,定位精度在20到100米之间,授时精度单向100纳秒。更重要的是,陈芳允当年嵌入“双星定位jvzq<84m0uooc7hqo0io1jwvkerfa:=:95:55=6a92=f;?i723?13pss:0nuou
12.马云历史PeterYao出生年月:1964年 马云:农历1964年9月10日/公历1964年10月15日(天秤座)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祖籍:浙江嵊州谷来镇,后父母移居杭州 学历:本科 毕业院校:杭州师范学院外国语,获外语学士学位。 供职机构:阿里巴巴集团 职务: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之一、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阿里巴巴公司主席和非执行董事、软银jvzquC41yy}/ewgnqiy/exr1Rgzftbfq1cxdjr{g1461;85:12;03>8;:38/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