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毛泽东亲自起草给中共山东分局的电报,明确要求:“斯大林同志今年十二月廿一日七十大寿,中央决定送山东产的大黄芽白菜、大葱、梨子、萝卜作寿礼。”
寿礼中还有浙江的龙井茶、安徽的祁门红茶、江西的冬笋等。
另外,还带了江西景德镇的瓷器、湖南湘绣斯大林像、福建的漆器、杭州的纺织品和刺绣、贵州茅台、象牙制品等。
寿宴从晚上八时开始,一直开到了第二天凌晨近两点才毕。
回到驻地,毛泽东忍不住对汪东兴吐槽:“排场太大……今后咱们可不能学这一套,我回去不学他!”
汪东兴心领神会,回到北京后向身边工作人员传达毛主席这一指示。
那么,一向温文尔雅的毛泽东,为何会吐槽斯大林的寿宴呢?
图|毛泽东与斯大林
一、毛泽东参加斯大林寿宴始末
刚到菊香书屋,机要室转来一份斯大林同志发给毛泽东的电报。
内容很简单,斯大林先向中国共产党表示祝贺,同时宣布苏联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愿意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看了电报后有些兴奋,拉起叶子龙的手说:“这一份电报对新生的共和国意义非常重要!”
当时的中国经历民国、日伪,与国民党等等反动政权的统治后,已经百废待兴。
民生、经济、工业、教育别说与世界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就是在亚洲都属排名垫底。
既然老大哥苏联愿意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毛泽东知其意义非比寻常。
“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思想,正在他老人家的脑海中逐渐形成。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应斯大林邀请,对苏联进行长达两个多月的访问。
为了给斯大林挑选寿礼,毛泽东与党中央想了不少办法,在礼品的品种和数量都花了不少心思。
由中央派飞机到山东济南接运,当地一定要挑选最好的农产品。
除农产品之外,毛泽东考虑到苏联的轻工业一直不发达,便挑选一些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工艺品带给斯大林。
所谓的工艺品就是江西景德镇瓷器、福建漆器、杭州纺织品刺绣。
此次去莫斯科给斯大林祝寿,毛泽东带的礼物全部是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赠送的,并没有挂毛泽东个人名字。
图|毛泽东抵达莫斯科
当天下午6点,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小会客厅与毛泽东进行首次会谈。
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众领导同志,被斯大林“晾”在别墅两天。
随米高扬一同前来的福特林同志说:“毛泽东同志送给斯大林同志70寿辰的礼单,已呈斯大林同志看过了,他本人非常感谢。”
毛泽东同样回以敬意,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其实,毛泽东之所以去苏联进行国事访问,名义上给斯大林同志祝寿,其实是要与苏联搞一个“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
“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就是毛泽东想与斯大林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平心而论,在当时我们是有求于苏联方面。
正因如此,毛泽东才会亲自挑选给斯大林的寿礼。
或许有同学会说:咱们这边给斯大林的寿礼大多都是山东大白菜、大萝卜、梨子这样最初级,最原始的农产品。
苏联在二战结束之后与美国同为世界超级大国,这么大个国家,难道会缺咱们这一点农产品吗?
换言之,毛泽东挑选的这些寿礼是不是有些太寒酸,拿不出手?
并非如此。
毛泽东挑选这么多农产品为寿礼,是有其独到深意的。
当时刚刚建国,中国人民自身基本生活都无法得到保障,且环境特殊,礼物的选择应当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山东产的大萝卜、大白菜、梨子,这些农产品在当时的苏联,包括如今的俄罗斯都是非常稀缺的。
“礼轻人意重”,同为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清楚中国当时的经济条件。
毛主席根本不吝啬,他此次去莫斯科给斯大林挑选的生日礼物,整整装了几火车皮。
就算是21世纪的今天,这么多吨的精品蔬菜水果,价格也着实不菲了。
这一天,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都来祝寿,斯大林特意安排毛泽东坐在他的身边。
中共中央送的部分生日礼物放在普希金博物馆第一号展厅展出,厅里悬挂着五星红旗,与毛泽东亲笔写下的对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毛泽东在大会上代表中国第一个致词,其中的一些用语和用词非常值得推敲。
譬如,毛泽东在祝词中提到:“我这次有可能参加庆祝斯大林同志的70寿辰盛会。”
这就表明,毛泽东是在事务繁重的建国之初,亲自去苏联为斯大林祝寿。
那老大哥苏联又能给中国提供什么帮助?
因为是大喜的日子,毛泽东没有在这个问题上与斯大林过分纠结。
图|毛泽东参加斯大林寿宴
接连两天冗长的祝寿活动后,斯大林对毛泽东提出的“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避而不谈。
毛泽东不生气、不气馁。
他清楚,国与国之间签订这种条约向来事关重大,斯大林有独特考量也是情有可原的。
中苏双方一直僵持到了1950年元旦,斯大林才同意签订同盟条约。
心里一直七上八下两个多月的毛泽东,这时豁然开朗。
他对汪东兴说:“回国之前,给苏联的工作人员赠送有中国特色的纪念品。”
这两辆小轿车是斯大林汽车厂出产的顶级豪车,安装6.0升8缸发动机,最高时速达到每小时140公里,在苏联仅是国家高级领导人可以乘坐。
斯大林送给毛泽东、周恩来的两辆吉斯小轿车经过改装,车体能阻挡子弹和步兵地雷,这辆小轿车成为毛泽东的终身座驾。
二、毛泽东——我们不学他那套
前文简单介绍,毛泽东于1949年12月出访苏联,并参加斯大林70寿宴的过程。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前往国外,受到苏联方面的高规格接待,且中苏双方签订了友好互助同盟条约。
过程有些一波三折,结局是皆大欢喜的。
那为何毛泽东在出席斯大林70寿宴时,会向汪东兴吐槽呢?
原因很简单。
毛泽东一直不喜欢领导人在自己的生日,或者家中有红白喜事的时候大操大办,这样会构成不正之风的蔓延。
宴会从晚上八点开始,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近两点才散。
毛泽东刚回到下榻的别墅,就对汪东兴说:“我不知道苏联宴会为什么这么长?吃也没什么好吃的,看也没什么好看的,尽是鼓掌,手都鼓痛了。
我们回去不能学这个,吃饭就好好吃饭,看戏就好好看戏,我也不会学他那样。”
依据毛泽东对汪东兴的这番吐槽原话来看,是有“一举三关”的意思。
其次,毛泽东最痛恨搞个人崇拜。他看到在寿宴上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包括苏共中央的内部领导人,为了奉承巴结斯大林,说了许多违心的话。
这些话毫无营养,就像是在酒桌上说的场面话,活跃气氛。
但是,这么多国家领导人与苏共中央同志,就不能把这种奉承人的劲头用到工作当中吗?
长久以往下去,有谁肯办实事?基层领导一级一级往上奉承,大领导被拍得天昏地暗,正事也不办了,整日只想开宴会。
此外,因为毛泽东这次到访苏联,不仅要为斯大林祝寿,主要目的是中苏双方正式落实友好互助同盟条约的签订。
图|中苏签订友好同盟条约
好比一些学生写作业时,不用半个小时就感觉浑身不自在。可让他们玩手机游戏时,连续几个小时都不带动一下。
这个举例虽然不恰当,但与毛泽东当时的心境与周遭环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倘若斯大林在寿宴之前已经明确答应毛泽东中苏两国会签订同盟条约,那毛泽东就会是另一种心情参加寿宴,似乎就不会感觉到这么冗长。
斯大林一直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令毛泽东一直没有摸清楚对方的底,自然就无心吃饭看戏。
三、毛泽东自己怎么过生日呢?
毛泽东是一位功勋卓著,德高望重的伟大领袖。
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中国人民出于一种淳朴真挚的感情,总想着在伟人生日来临之际,给他祝寿庆贺一番,表示尊敬和敬仰。
但在毛泽东八十三载人生履历中,几乎没有找到老人家过生日的记载。至于大操大办的祝寿,更是不可能有的事情。
1923年冬,即将30岁的毛泽东正收拾行囊,准备离开湖南。
他的妻子杨开慧刚刚生下第二个孩子(岸青),家里不能离开男人。
可国家更需要他。
1923年4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
12月下旬,他奉中央指示先去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再过几天就是12月26日,即毛泽东30岁的生日。
“三十而立”,本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和标志。
毛泽东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己任,他的人生早已经与中华民族和革命工作紧紧相连。
从此,毛泽东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每个生日,他已经全身心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事业中。
五十大寿,在民间被视作一个重大节日,特别是那些声名显赫的上流人士,都会举行隆重的庆贺活动。
这时的毛泽东正领导人民军队与爱国志士,投身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
这一年,华北敌后根据地军民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的正确领导下,发起了对日军的决定性战役。
同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主席。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党内一些同志正要酝酿为毛泽东祝寿。
何凯丰同志直接写了一封报告,称党内有些同志想为毛主席贺五十大寿,请他本人作出答复。
毛泽东立即给何凯丰回信,先谈了一些工作的建议和意见,随后婉拒同志要为自己祝寿。
在毛泽东的坚持下,党中央和边区各界人士都没有给他祝寿,毛泽东的五十大寿在悄无声息中度过。
甚至当时很多人不知道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寿辰。
1944年4月底,毛泽东在延安窑洞准备一桌简单的饭菜,邀请国民党爱国将领续范亭和其他几位同志吃饭。
图|延安时期的毛泽东
在交谈中,续范亭先生问起毛泽东年龄和生日,毛泽东如实相告。
续范亭得知二人都属蛇,便自然联想到去年是毛泽东五十大寿。
他还很纳闷,去年自己过五十大寿时,延安交际处专门为自己设宴祝寿。毛泽东是党内领导去年也是五十大寿,怎么未见有任何报道?延安各界真是太没有礼数!
续范亭根本不清楚,这是毛泽东阻止了延安各界为其举行的祝寿活动,许多人都不知晓情况。
1944年12月,眼看毛泽东51岁生日很快临近,有些同志觉得毛泽东五十大寿没有庆祝,要补办一下。
毛泽东实在拗不过同志们的热情,只好同意,却提出两个规定:第一,无论如何不能在12月26日这一天为他一个人庆寿;
第二,要搞一个集体祝寿。
这一天50多名寿星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于1946年6月发起大规模内战。
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党对解放区改为重点进攻。
蒋介石亲自命令胡宗南,率25万重兵向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起突然袭击。
毛泽东力排众议,作出“转战陕北”的重要指示。
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即将迎来毛泽东54岁生日,各解放区纷纷向毛泽东发来电报,要为他祝寿,请中央批准。
毛泽东一律予以拒绝。
在各解放区同志的再三要求下,汪东兴觉得这事不简单,得找周恩来副主席商议一下,请示如何办理。
周恩来了解情况后,面色凝重地说:“我看毛主席不会同意的,大家一再要求,你就去和主席商量一下,谈话要委婉一些,主要把重点集中于各解放区的同志要给毛主席祝寿,不要牵扯到个人。”
汪东兴数次与毛泽东商谈过生日的事情,都被他老人家拒绝。
谈到最后,毛泽东有些不耐烦了,对汪东兴明确说道:“我自己才50多岁,如果不被胡东南打死,还大有活头,更用不着祝寿!
许多同志为革命的胜利流血牺牲,应该纪念的他们!为我一个人祝寿,太不合情理。”
若其他解放区为我本人祝寿,我管不着,因为太远。
但有三条规定:第一,不许请客吃饭;第二不许唱戏,如果已经请了剧团,就过几天演给老乡们看;
第三,不许开大会。大家如果想和我见面,请我讲话,等到战争胜利随时都可以,不一定非要祝寿才这样做。
看到毛泽东态度那么坚决,大家只好作罢。
那天的午饭,毛泽东吃的依旧是黑豆与小米混合煮成的稀饭,这顿饭吃完后还是一直放响屁。
1949年春夏之际,中国革命形势出现历史性重大转折,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发出警告:因为即将胜利,党内骄傲情绪、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的情绪可能会蔓延生长,大家一定要戒骄戒躁,更要禁止给党的领导人过寿。
图|毛泽东与朱德
这一天是毛泽东59岁生日,老人家早晨醒来后吩咐值班卫士把医生王鹤滨叫去陪他吃饭。
餐桌上摆好了三碟小咸菜,还有一碟牛肉,却没有米饭和炒菜,桌子东西两侧立着一只小的高脚玻璃杯,里面有大半杯的红葡萄酒。
桌子中央摆放一个白色搪瓷小面盆,里面盛着半盆刚刚煮好的面条。
王鹤滨医生到了饭厅,先给毛泽东盛上面条,举起酒杯向他说了两句祝寿的话。
毛泽东接过碗吃了几口,半开玩笑地说:“做寿是不会使人长寿的,对吧?人活百岁不就行了,哪有什么万岁千岁?”
在几名卫士和王鹤滨的陪同下,毛泽东简简单单度过了他59岁的生日。
1953年,毛泽东已经步入60岁大关,按照中国传统习惯,到了六十花甲,日子就算过得再不如意,家庭条件再怎么贫困,这个整岁生日还是非过不可。
何况,这一年对于新生的共和国以及年近花甲的毛泽东来说,都是极其辉煌的。
这年8月召开的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再次向全党尤其是高级干部指出:一不做寿,主要把工作做好;二不送礼,至少党内不要互相送;
三少敬酒,一定场合可以喝些酒;四少拍掌;五,不要把中国同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平列。
毛泽东决定对这些贺电贺信,一律不准公开发表。
与毛泽东朝夕相处的警卫人员违反规定,在中南海里为毛泽东举办了一场规模很小,且毫不声张,甚至有些“简陋”的寿宴。
说是寿宴,就是一顿家常便饭,由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参加,没有他的任何亲属。
毛泽东非常高兴,与工作人员一起喝了几杯葡萄酒,饭后一起观看了京剧《霸王别姬》。
此后数年,毛泽东一直没有过生日,他更不让别人为他过生日。
此时毛泽东的心情非常沉重,因为紧张的国内外形势让中苏两党积累下来的政治分歧和矛盾彻底爆发,甚至双方已经成为仇敌。
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迎来69岁生日。
他写了一首《七律冬云》,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任何攻击的真实写照。
同时,毛泽东破例在菊香书屋备了两桌便饭,邀请四位80岁以上老人作陪。
其中有三位是湖南老乡章士钊、程潜、王季范,还有一位是叶恭绰。
四名老人各自带一名子女。
毛泽东同四位老人同席,晚辈则与毛泽东的亲属一桌。
自“九一三”事件爆发后,毛泽东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甚至将不久于人世。
这几年的12月26日前后,毛泽东总会谈起死亡的问题。
与往年一样,朝鲜、阿尔巴尼亚、越南、菲律宾等友好国家,为毛泽东送来各种精美的祝寿礼品。
图|毛泽东察看各地农产品
毛泽东还是没有大操大办,只是请来以前在自己身边工作过的几位同志,有两个女儿李敏、李讷一起过生日。
生日宴上,毛泽东喝了一碗胖头鱼汤,吃了一碗饭。
晚上10:00,征得毛泽东同意后,工作人员在他的房间外放起了礼花。
毛泽东半躺在床上,通过宽大的玻璃窗望向院子里,特意为他燃放的礼花……
结语
毛泽东一生强调勤苦俭约,他吐槽斯大林寿宴冗长,不涉及对个人的攻击,而是从自己优秀品质衍生出的另一种看法。
毛泽东的生日大部分时都是平淡无奇,与寻常百姓比较,更少一些隆重丰盛。
毛泽东是这么说的,同样是这么做的,他由此成为一切革命党人与全体人民的模范。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