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晚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第三阶段的最终一场比赛尘埃落定,中国男足正式无缘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尽管在倒数第二场比赛时已经确定无缘)!2026年世界杯将首次扩容至48支参赛队,亚洲的名额也增加至8.5个,但中国队依然未能抓住这难得的机会,这不禁让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回顾整个三阶段的比赛过程,中国队在亚洲赛场上的优势几乎已荡然无存。如果不是新加坡门将的神勇扑救,可能在第二阶段我们就已经早早被淘汰出局了。从曾经的亚洲强队,到如今的边缘球队,中国足球的这一巨大转变令人痛心疾首。面对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伊朗等强队时,我们几乎毫无反击之力;即便是沙特、卡塔尔、乌兹别克斯坦、约旦等实力较强的队伍,也令我们显得捉襟见肘。更别提与印尼、泰国、越南等相对较弱的球队交锋时,我们也屡屡感到力不从心,结果总是让人失望。因此,中国足球正处于最为危急的时刻,恰恰是一个“破而后立”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变革。
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我认为中国足协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尽快采取行动,以期在未来四年内为2026年世界杯的晋级奠定基础。
一、尽快更换国家队主教练
自从伊万接手中国队以来,无论是球迷还是专家,普遍认为他的战术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中国男足的需求,甚至可以说他的执教风格显得过时,未能有效地带领球队走出困境。虽然我们可以理解他对中国足球的了解尚浅,但从他始终坚持使用的中场菱形阵型来看,他未能充分考虑到中国球员的特点与优势。尤其是在目前球队中缺乏能够胜任单后腰位置的球员时,显然他的战术安排存在显著的漏洞。自伊万上任以来,尽管他有意启用了王钰栋、刘诚宇等年轻球员,或许这是他最大的贡献之一,但从整体上来看,球队的战术思路仍显单一,往往表现出“原本可以赢的比赛照样输”的尴尬局面,许多本应轻松拿下的比赛,最终却错失了胜机。
因此,急需一位新任主教练,具备年轻化的特点,了解并顺应当今国际足球的先进理念。新教练还应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中国男足的具体情况,从选材到战术,都要紧密围绕球队的实际需求,确保球队能够真正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加快国家队的更新换代
为了彻底摆脱老队员身上的消极作风,国家队必须加速进行人员更替。那些已经接近职业生涯尾声的老将应尽早退出,年轻球员应成为中国男足的新中坚力量。目前,中国队内有许多年轻球员,他们技术精湛、脑袋灵活、足球智商高,且拼劲十足,像王钰栋、刘诚宇、蒯纪闻、依木兰、于金永等球员,都是未来的希望。这些年轻人没有受到老队员旧有的消极氛围的影响,充满斗志和活力。为了打造一支更有活力和战斗力的球队,必须从这些年轻球员开始,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在未来三四年内锤炼与成长。
新一任主教练不仅要选拔年轻球员,还应具备从基础入手、逐步构建球队的能力。通过大力培养年轻球员,逐步形成一支具有整体战斗力的队伍,为未来的国际赛事做好充分准备。
三、推进外籍球员的归化工作
从全球足球形势来看,归化球员的引入已被证明能显著提升球队实力,尤其是对于一些二三流足球队的崛起,归化球员发挥了关键作用。与长时间磨练青训体系相比,归化几名实力派球员能迅速提升球队的竞争力。以印尼、卡塔尔、约旦等西亚球队为例,他们通过合理利用归化球员,战斗力大幅提升。近期在亚洲杯预选赛中,马来西亚以4-0大胜越南的比赛就再次证明了归化球员的重要性。马来西亚通过归化了来自西甲、土超等强联赛的12名球员,成功压制了曾经曾压制过他们的越南队,后者虽在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依然无力抵挡马来西亚这支归化阵容的强大攻势。
即使是如法国等足球强国,近年来队内的黑人球员比例逐渐增高,也显示了归化球员在国际足球中的日益重要性。中国足协虽然在推进归化球员的引进工作,但过去一些归化球员如高拉特、阿洛伊西奥、阿兰、埃尔克森等并未得到充分发挥。然而,如果这些球员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利用,他们无疑将为中国队带来质的提升。因此,归化球员的引进工作仍应持续推进,以增强国家队在关键位置上的实力,补充球队的短板。
通过在主教练更换、年轻球员培养和外籍球员引进等方面的改革,中国足球有望在未来的四年里重回正轨,为2026年世界杯的晋级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