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昨晚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第三阶段的最后一场比赛落下帷幕,中国男足正式无缘2026年美加墨世界杯,尽管在倒数第二场时便已确认出局。值得注意的是,2026年世界杯是首次扩容至48支参赛队,亚洲的名额也增加到了8.5个,但即便如此,中国队依旧未能抓住机会,这一结果令人感到深深的惋惜。
回顾整个预选赛的三阶段过程,中国队在亚洲赛场上已经不再具备明显的优势。如果没有新加坡门将的几次神奇扑救,中国队在第二阶段可能早早就已被淘汰出局。从曾经的亚洲顶尖强队,到如今沦为三流球队,中国足球的堕落令人痛心。在面对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伊朗等亚洲强队时,中国队几乎没有反击的余地;即便是沙特、卡塔尔、乌兹别克斯坦、约旦等实力较强的球队,也让我们感到捉襟见肘,甚至在面对印尼、泰国、越南这些相对较弱的对手时,我们也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如今,中国足球正处在极为危急的时刻,这也正是“破而后立”的关键时机。
对于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我认为中国足协应当着手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力争为2026年世界杯的晋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尽快更换国家队主教练
自从伊万接手中国男足以来,无论是球迷还是业内专家,都普遍认为他的战术理念已无法适应当前中国男足的实际需求,甚至可以说,他的执教风格显得有些陈旧。从他始终如一的中场菱形阵型可以看出,他未能充分理解中国球员的特点与优势,尤其是在如今没有球员能够完美胜任单后腰位置的情况下,这样的战术安排显得漏洞百出。虽然可以理解伊万刚上任时对中国足球的了解不深,但他并未带来实质性的提升,战术思路也没有出现新的亮点,比赛中常常是“本应赢下的比赛照样输”,那些本该拿下的胜利,总是错失良机。尽管他在选拔年轻球员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启用了王钰栋、刘诚宇等一批新面孔,这或许是他的一项贡献,但整体来看,球队的表现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二、加快国家队的更新换代
为了彻底摆脱老队员的消极风气,中国男足应尽快完成队伍的人员更替。那些已经到了职业生涯尾声的老将,应该逐步退居二线,让年轻球员成为球队的主力。目前,中国队中有许多优秀但尚未得到充分重用的年轻球员,如王钰栋、刘诚宇、蒯纪闻、依木兰、于金永等,这些球员具备出色的技术,思维敏捷,足球智商高,且充满拼劲,未受老队员陈旧作风的影响。为了建立一支充满活力、富有战斗力的球队,必须依靠这些年轻球员,并在接下来的三到四年里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磨合和成长。
新任主教练的选拔应以年轻化为标准,从基础开始打磨球队,力争在未来四年内,形成一支具备竞争力和战斗力的队伍,迎接未来的挑战。
三、推进外籍球员的归化工作
从全球足球的发展趋势来看,尤其是在一些二三流足球队快速崛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归化球员所带来的巨大效果。相比起二十年辛苦的青训体系,归化几名实力派球员往往能迅速提升球队的整体竞争力。以印尼、卡塔尔、约旦等西亚球队为例,它们通过合理使用归化球员,使得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近期在亚洲杯预选赛中,马来西亚以4-0大胜越南的比赛,再次证明了归化球员的重要性。马来西亚通过归化来自西甲、土耳其超级联赛的12名球员,彻底压制了越南队,尽管越南近年来取得了一些进步,但面对马来西亚强大的归化阵容,仍显得力不从心。即便是像法国等强队,近年来队内的黑人球员比例也在不断增加,显示出归化球员在国际足球中的重要性。
中国足协在归化球员的引进工作上已迈出了一些步伐,虽然之前一些归化球员如高拉特、阿洛伊西奥、阿兰、埃尔克森等并未得到有效利用,但如果这些球员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毫无疑问会对中国男足产生质的提升。因此,归化工作仍需持续推进,尤其是对于球队在关键位置上的补强,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