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的赛场上,从来不缺奇迹。
在2月15日单板大跳台上,17岁的苏翊鸣做出内转1800的超高难度动作,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
18岁的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中挑战1620,高空旋转后成功落地——这是从未有女孩完成过的动作。
青春、天才、突破极限的勇气。站上领奖台的顶尖运动员们散发着紫薇星般的光芒,天然地成为了奥运会上最耀眼的存在。
但是,如果只关注奖牌榜,你就会错过奥运会另一半的精彩。有许多来自你极少听到的国家,甚至名次排倒数的运动员,也有着动人的故事。他们虽然没有在竞技中到达顶峰,但在辗转曲折的冲奥路上,他们成为了自己的英雄。
#01
从没见过雪,
让我去雪上比赛?
1988年,加拿大卡尔加里冬奥会上,一支来自牙买加的雪车队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牙买加,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7摄氏度。在抵达赛场之前,四位黑皮肤运动员中有人甚至从未见过雪。
他们的故事在1993年被迪士尼改编成了电影《冰上轻驰》,广为流传,经典到你问冬奥会上的非裔选手为啥来参加比赛,他们多半都会提到自己和这部电影的童年情缘。
虽然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但大部分情节是戏说。
电影以牙买加史上第一支雪车队为原型,讲述了一个“逆袭成功一半”的故事。
得利斯(Derice)是一位斗志昂扬的田径选手,他的梦想是冲进夏季奥运会,在短道上留下闪电之名。然而,他在预选赛中被扒拉,意外扑街。
不甘心梦想就此结束,他灵光一闪,决定“曲线救国”,组建一支四人雪车队,参加半年之后的冬奥会——管它啥是雪车,冲就是了。得利斯找到热衷于推车的发小桑卡(Sanka),指着书上的照片,给他解释“雪车逆袭计划”。只见这位梳着脏辫的嘻哈少年一脸“你脑子不太好吧”的表情,反问“你说的雪,是指冰屋、企鹅、爱斯基摩的那个雪吗?!”
和热带人谈雪,他们不是兴奋到立马出发,就是想锤你。兄弟情捆绑成功,又软磨硬泡说服了隐退多年的前雪车冠军担当教练,得利斯和桑卡开始寻找剩下的两位队员。在招募会上,他们播放了一段介绍雪车的视频。令热带人民毛骨悚然的,不是冰冻三尺的雪国画面,而是赛车翻滚撞墙的事故集锦。灯光一亮,人都被吓跑完了。
雪车,从入门到骨科。 最后被拉下水的,正是在田径预选赛上因为互相扒拉而扑街的另外两位老兄。 东拼西凑,人总算齐了,设备又成了问题。雪车被称为“冰上f1”,一辆座驾的价格不菲。现在来说,至少得30万人民币。然而在1980年代的牙买加,那是有钱也买不到。于是,四位选手用破铜烂铁自制了简易版铁皮车,开始在沙地和草坡上进行模拟训练。
作为短跑和推车的狂热爱好者,四人组的爆发力合格。为了迎接真正的冰雪暴击,他们还把自己关进了冰箱,提前适应环境。
从牙买加到加拿大,一切费用自理。没有赞助商,四人组开始变着花样筹钱:桑卡到街头free style卖唱,得利斯搭起了“卖吻”地摊,富二代Junior甚至冒着被老爸打断腿的危险,卖掉了家里的汽车。好不容易到了加拿大,他们才猛然发现,自己连雪车都没有。情急之下,教练只好借来的一辆快散架的破旧铁皮车。 上赛道试滑,连连出糗。第一次滑行,人都挤不进车;第二次,四人组在某个拐角“人仰车翻”,引来观众和他国选手的哄堂大笑。
然而,在一片质疑声中,四人组反而卸下彼此之间的隔阂,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和羁绊,在预选赛中大爆冷门,冲进了冬奥决赛。已经创造历史的他们喜出望外,观众在欢呼,他们只求能安全滑完全程。 不过,这是个“逆袭半成功”故事嘛,所以这场比赛不出意料,又给他们摔了个“人仰车翻”。 终点线就在眼前,无论如何也要跨过去。只见四人组在全体观众的屏息凝神中缓缓站起,扛着侧翻的雪车,庄严地走向了前方。
小人物发力,没有得到奖牌,但得到了戏里戏外观众的心。 在真实事件中,甚至还有比电影还抓马的展开:在第一场实地训练里,就有一位成员挂了彩。牙买加队总数4人,没有替补,4缺1,这车没法开。 正巧,舵手达德利·斯托克斯(Dudly Stokes)的弟弟来看比赛了。人本来在观众席加油打气,使命从天而降,他猝不及防就被临时拉上了车。 从接触一项运动到冲进奥运赛道,这位小弟只用了三天,恐怕是史上最速成的奥运选手。
运动员中的3位和他们的教练。/ Patrick Brown 因为经验不足,初生牛犊的牙买加队如电影中所展现的,在弯道里翻了车。虽然摔到眼前冒金星,但他们的“横冲直撞”得到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欢呼。牙买加队甚至凭着一己之力,将雪车比赛捧成了当届冬奥的收视王者:平常只有5000观众的赛场,在决赛时大约有4万人头在攒动。
自信面对真实的自己、团结一致、失败也不卑不亢。即使看似不可能,靠着努力也一定能实现。 很多人认为,《冰上轻驰》所传达出的积极到近乎理想主义的天真,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就如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所说: “奥运中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 在接下来的三届冬奥会上,达德利和他的兄弟都继续代表牙买加参加了比赛。今年的“冰雪过山车道”上,仍然能看到牙买加绿、黄、黑相间的三色队服。 虽然筹措资金仍然是一大难题,获得奖牌似乎遥遥无期,但这些来自热带国家的选手们有着近乎天真的热情和努力,他们那有些莽撞(至少在电影中)的追梦故事仍然被我们津津乐道——在一条困难重重的路上飞驰,他们超越了自己,并且玩得很开心。
2022北京冬奥,牙买加男子雪车队时隔24年再次获得四人赛资格。没有场地,他们通过推一辆Mini cooper进行训练。#02 中途转型, 到达理想的不同路径 有趣的是,田径选手被“哄”去跑雪车雪橇,堪称冬奥接力夏奥的优良传统。 沃内塔·弗劳尔斯(Vonetta Flowers)是第一位获得冬奥金牌的黑人选手,她的经历深受《冰上轻驰》中前辈们的启发。2000年,正在为悉尼奥运会的长跳项目做准备的她意外受伤,导致第二次冲刺夏奥失败。沃内塔开始思考,也许是时候离开挥汗如雨的田径赛道,回到和家人相依相偎的日常生活了。 殊不知,正是她的家人,带她上了另一艘“贼船”。
沃内塔(左)和未来的雪车队友Jill Bakken 。
在落选后的第三天,沃内塔的丈夫收到了一张精准投递的传单,号召田径运动员参加美国雪车队的选拔。 雪车?不就是《冰上轻驰》那个嘛。沃内塔夫妻如是想。 现实不比电影,要在许多优秀的田径苗子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不过,来都来了,不试试怎么行。接下来的剧本就太熟悉了:沃内塔陪丈夫去应征,结果自己被选中。两个月后,她就代表美国,远赴海外参加世界级雪车比赛了。
#03 不是奥运冠军,也是斜杠冠军 比转型运动员更有俗世奇人色彩的,当属兼职参加奥运的终极斜杠选手。 不久前,一位曾经在瑞典公司工作的中国员工发现,有一位前同事联系不上了。一读自动回复的邮件才知道,原来这位叫阿尔米达·德瓦尔的女同事从1月起请假备战奥运,并且拿到了冰壶混双铜牌! 有的人,表面看上去是程序员,在冰壶赛道上搓冰搓得比谁都狠。
实际上,阿尔米达这样扫地僧式的存在,在奥运赛场上其实并不少见。 牙买加队的高山滑雪运动员,今年38岁的本杰明·亚历山大(Benjamin Alexander),大概是唯一一位曾经在世界各地的夜店里巡回搓碟的冬奥选手。 亚历山大出生在英国的工薪家庭里,父亲来自牙买加。在他之前,家里没人读完过高中,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早早离开学校去了工厂。不出意外的话,亚历山大也会重走父辈的道路。
本杰明·亚历山大/ALISON BAGLEY PHOTOGRAPHY幸运的是,这位男孩天资聪颖,获得了政府的奖学金资助,考入帝国理工大学学习物理,并在毕业后进军金融业,成为了一位收入不菲的“人上人”。 还在读大学时,亚历山大就经常在夜店里做DJ。成为金融精英后,他重新拾起了这份反差颇大的夜间副业。从前和小年轻一起蹦,现在的舞池里有不少大佬出入,托给他的活儿也越来越多。斜杠久了,亚历山大干脆辞掉了办公室的工作,全职做起了DJ,开始周游世界。
亚历山大和教练。/ Stephen Shelesky独自从“野路子”上滑过来,亚历山大难免感到迷茫。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一位重要的启发者:正是 《冰上轻驰》的原型之一,前牙买加雪车队的舵手达德利·斯托克斯本尊。 在奥林匹克网站的采访中,亚历山大回忆道,当他沮丧地抱怨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声音予以指导时,达德利告诉他,自己职业生涯的前六年也没有固定教练。 能够博采众长、总结经验,是比单纯依靠他人强得多的能力。平昌之后,亚历山大开始认真备战2022北京冬奥了。这位已然年过30的前DJ堪称“社牛”,没有赞助方,他就使出了金融人的公关营销大招,给大小媒体打电话发邮件自荐,用50多篇报道撑起了个人形象IP。“大龄”“来自非优势群体”“牙买加雪车元老的火炬接力手”,他的营销思维可以直接抢编辑的饭碗。
多诺万或许是表情管理最厉害的花滑选手,笑容一秒钟都没消失。/新华社
加纳代表团仅有的一名运动员卡洛斯·马德尔(Carlos Mäder)今年已经43岁,是本届冬奥的年龄天花板。和亚历山大一样,他也没有教练,全靠自学。对他来说,比赛不只是胜负,他还想告诉年轻人们,当你抱着正确的态度去追求目标,万事皆可成。
[2]BenjaminAlexander:from party-loving DJ to history-making Olympic athlete in two years|GQ UK
[4]COOL STORY Jamaican bobsled hero Dudley Stokes reveals epic Winter Olympic journey and how John Barnes’ dad inspired Cool Runnings|The Irish Sun
[6]Jamaican bobsleigh team 1988 and the movie Cool Runnings: All you need to know
[7]非洲黑人选手的冰雪梦:为了站在平昌,她们牺牲了那么多 | 澎湃新闻
[8] Beijing 2022: Africa's winter athletes go for glory | DW
[9]无雪之国也有冰雪梦想:热带国家如何参与冬奥会?| 界面文化
今日话题 有哪些没拿奖牌的选手让你印象深刻?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