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学术委员会
成员信息
1、首席顾问:王德滋
1946年王德滋考取了国立中央大学地质系。1949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央大学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一员。1950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留校担任李学清教授的助教,负责岩石学实验,兼地质系图书室管理员和南京大学工会秘书。1955年,王德滋由助教晋升为讲师。1984年,王德滋任南京大学副校长,主管科学研究工作。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88年,王德滋卸去副校长职务,回到地球科学系继续指导研究生和开展科学研究。1988年,王德滋任南京大学发展与政策研究委员会主任。1989年1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重大项目会二级课题“中国东部与中生代陆相火山作用有关的金成矿条件及远景预测的研究”。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任实验室主任。1991年,南京大学成立地学院,王德滋担任院长,直至1993年。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一侵入杂岩成因与地壳演化”,历时四年。
截至2016年6月,王德滋出版专著、教材、译著10部,在中国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代表性著作有《光性矿物学》《火成岩岩石化学导论》《晶体光学薄片研究法》等。
2、首席顾问:龚延明
简介:龚延明,1940年生,浙江义乌人。江大学古籍研究所历史学教授、古典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杭州大学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特殊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专著
《〈宋史职官志〉补正》《宋代官制辞典》《岳飞评传》《宋登科记考》《中国历代职官科举研究》《中国历代职官别名大辞典》《岳飞研究》《宋史职官志补正》
参与科研课题
1、《中国历代登科总录》(共五卷),1994年批准为全国高校古委会重点项目,2003年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已完成过半,总字数将达2750万以上。
2、《海塘录》等十二种文献点校,浙江省社科规划办项目(2007年批准)。
3、主任委员:刘海峰
简介:刘海峰,1959年9月出生于福建龙岩,祖籍福建惠安(现泉州泉港区)。1977年考入厦门大学历史系,1984年硕士毕业后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1987年任副所长。1988年在职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0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破格晋升教授,并被聘为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1993年国家公派留英半年,在伦敦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4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1996年起任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全国教育考试暨自学考试研究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访日半年,在日本创价大学教育学部作访问教授。2002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2000-2008担任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4-2018年担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2003-2015年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2010-2019年任全国教育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其中2010-2015年兼任教育博士分委员会召集人)。
现为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科举学与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顾问等。被聘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吉林大学、南开大学等20余所大学或研究机构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并担任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名誉馆长、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名誉馆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科举学与高考改革、高等教育历史与理论,是科举学的首创者和高考改革稳健派代表性学者,2005年被新浪网评选入围“年度文化人物”。
参与科研课题
1. 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004-2007。
2. 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学重点课题,2011-2014。
3. 科举学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科学)2007年度课题,2007-2010。
4. 高考制度改革研究,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6-2019。
5. 《中国科举通史》,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3—2016。
6. 自主招生与高考改革研究,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0—2012。
7. 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研究,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1-2004。
8. 高考改革与多元入学体制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2002-2005。
9. 中国考试制度与教育制度关系的历史考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青年课题,1991--1995。
10. 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的影响,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项目,2000--2002。
11. 科举文化的研究,全国教育考试科研十五课题,2002-2005。
12. 科举考试的作用与影响研究,全国教育考试九五重点课题,1996-2000、
13. 确定高等学校校史的原则与标准研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课题,2001-2002。
14. 修订普通高等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研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课题,2001-2002。
15. 师范院校与农业院校更名问题研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委托课题,2003-2004。
16. 我国高校招生考试的历史特点与现实状况研究,教育部法制办公室委托项目,2006。
17. 大陆对港澳台地区研究生招生考试改革研究,教育部港澳台办委托项目,2014—2015。
18. 台湾教育行政部门取消联考对台湾学生来大陆就读的影响研究,教育部港澳台办委托课题,2002-2003。
19. 高职高专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研究,教育部高教司课题,2000-2003。
20. 英国高等教育文凭项目研究,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委托项目,2008-2009。
21. 《高等教育史》硕士生参考书编写项目,中国高教学会项目,2005-2006。
22. 自学考试与其它教育形式的比较研究,全国自学考试委员会九五重点课题,1997-2000.
23. 教育考试研究,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委托项目,2015-2016。
24. 福建省高考改革研究,福建省高校提升办学水平项目,2016-2018。
25. 《福建省志:社会科学志》之《教育学研究》,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009-2010。
4、副主任委员:冯家红
简介:冯家红,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馆长,江苏省文博专业副研究员,在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担任校外导师,积极搭建校企共建平台,在校企合作平台搭建、指导实习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提升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导游考试口试考评委委员、江苏省古陶瓷协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专业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南京导游师资库专家成员。为实习生开展专业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课程逾50场,并发表、出版有学术论文20余篇、书籍专著多本。此外,冯家红馆长曾参加“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之“巴黎·南京双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论坛”,做了主题发言,是主动“走出去”对外交流的一次尝试。
5、委员:王晓华
简介:王晓华,民国史专家、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原在《史学学刊》工作。主要著作:《远征颂》《塞外雄风--西北军传奇》《百年风俗 变迁》《百年演艺变迁》《百年证券变迁》《决胜神州》《京华名士袁寒云》《吃在民国》《民国子午线》《抗战海报》《杏花烟雨——江苏旧影》《汉奸大审判》《民国军服图志》《台湾光复纪实》《模范南昌——新生活运动》等。
6、委员:卢凤萍
简介:卢凤萍,硕士研究生,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专任教师,副教授,高级英语导游。出境领队,江苏省导游考试评委,“名导进课堂”师资库成员。在南京大学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有《导游情景英语》《导游英语实务》等教材。主编《旅游美学》《导游基础知识》等书。曾获“江苏省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一等奖”“江苏省旅业导游”等荣誉称号。
7、委员:朱文静
简介:朱文静,1976年生,经济学博士,副教授,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文化产业研究》审稿编辑。先后毕业于南京审计学院、河海大学、南京大学,获经济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教材多部主持或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十多项。2018年3月进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工作,现承担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的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产业概论等课程的管理与教学。研究方向为文化贸易,养老文化产业等。
8、委员:刘克成
简介:1984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并留校任教,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院长,国际建筑师协会亚澳区建筑遗产工作组主任,DOCOMOMO中国工作组主任,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遗产阐释与战士科学委员会中国代表。主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建筑设计。2006年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2年入选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
9、委员:许友根
简介:许友根,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特聘研究员,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原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国科举文化专业委员会专家。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中国科举制度的研究工作,出版专著《武举制度史略》(1997年,苏州大学出版社)、 《唐代状元研究》(200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登科记考补正>考补》(2011年,南京大学出版社)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被评为盐城师范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 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 二等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参与科研课题
1、2002年,江苏省教育厅唐代状元研究项目。
2、2005年,江苏省教育厅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整体改革项目。
3、2007年江苏省教育厅《登科记考补正》研究项目。
4、2010年,盐城师范学院《登科记考补正》研究项目。
5、2011年,江苏省社科联《登科记考补正》研究项目。
6、2013年,江苏省社科联石刻文献与唐代科举家族研究。
7、2019年6月起,参加浙江大学龚延明教授主持的国家项目《历代登科总录》子课题《隋唐五代登科总录》研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
10、委员:阮南燕
简介:阮南燕,博士后,浙江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发表有《论新中国剧社的职业化创作》《对生命本真的还原和超越》《职业化路途中悠扬的驼铃》《职业化与中国现代话剧》《边缘视阈下的都市人性》等多篇论文,此外还主编语文大阅读(初中卷5) 、语文大阅读(初中卷6) 等书籍。
11、委员:孙斐
简介:孙斐,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副教授。
参与科研课题
1、2015 侯冲风景区导游词创作与设计
2、2015 昆山旅游度假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
3、2014 南京导游服务公司的管理提升研究
4、2012 南通市城市绿谷景区运营管理方案
5、2011 溱湖湿地公园创建5A级旅游景区提升性规划
主要学术成果
1、2015 旅游电商影响下的线下旅行社产品开发现状探析 《生态经济》
2、2015 导游技能大赛选手培养及教学反哺机制研究报告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学成果三等奖
3、2014 中美乡村旅游比较研究及其对江苏的启示 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
4、2014 基于旅游法背景的导游服务公司改革路径研究 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5、2013 行业需求导向的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江苏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
6、2013 基于系统论与“OPSM”的中高职人才培养内涵式衔接路径研究—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江苏省教育厅“十二五”项目
7、2010 南京青奥会旅游效应及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商贸》
社会培训
1、2015 新疆伊犁州旅行社管理人员培训
2、2015 南京市乡村旅游景(区)点讲解员培训
3、2015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旅游类骨干教师培训。
12、委员:李兵
李兵,湖南浏阳人,博士。主要从事科举史与书院史研究,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CCTV12)《法律讲堂》主讲人;中国大学慕课《科举与中国文化》主讲人;中国书院学会秘书长、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科举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践行国学公益基金会专家、特聘教授;人极书院副院长。与厦门大学的刘海峰教授合作,完成了《中国科举史》《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等著作。近年来,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光明日报》《中国大学教学》《江苏高教》《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学教育科学学报》《船山学刊》刊物上发表30余篇论文,有10余篇被《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承担的课题主要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课题 “书院与科举互动关系研究”(青年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书院与学术学派研究”、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科举与高考改革比较研究——以湖南为个案”、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钦定科场条例》校点整理项目。
13、委员:张骏
简介:张骏,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副院长。
主要设计项目
1、2015 昆山旅游度假区游客满意度调查研究
2、2015 南京城墙旅游发展及利用规划
3、2015 常州嬉戏谷主题乐园对客服务制度制定
4、2015 淮安里运河旅游开发规划
5、2014 昆山旅游度假区景区暗访及满意度调研
6、2014 江苏省旅游交通标志优化提升建议
7、2014 大运河江苏段旅游发展规划建议
8、2013 对建立江苏省环太湖国际旅游区的建议与策划
9、2013 旅游者感知视角的声景观分析及优化研究
10、2012 方山地质公园解说、宣传系统综合建设项目
11、2012 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江苏旅游产品开发体系研究
主要学术成果
1、2015 声生态学视角下的城市旅游声景观研究 ,《生态经济》
2、2014 行业需求导向的旅行社管理类专业课程开发,《教育与职业》
3、2013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旅游吸引力体系研究 ,《商业研究》
4、2013 项目课程视角下导游职业教育知识教学内容与方法研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5、2012 基于青奥会旅游需求的导游职业教育改革研究,《群文天地》
6、2011 基于人居环境资源视角的城市旅游吸引力要素研究,《资源科学》
7、2011 城市旅游空间行为路径分析及优化——以南京市为例,《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8、2011 慢城旅游吸引力系统的内涵与构建,《城市问题》
9、2011 基于生态美学视角的乡村自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10、2011 Aesthetics-Based Analysis and Planning of Rural Natural Tourist Resources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11、2011 日本来华修学旅游市场特征及发展策略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2、2012 旅游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3、2012 旅行社经营管理 旅游教育出版社
14、2010 旅行社经营管理 旅游教育出版社
15、2010 导游实务 旅游教育出版社
16、2010 导游英语实务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社会培训
1、2015 乡村旅游发展 南京市旅游委员会
2、2015 景区优化管理与服务 无锡市旅游局
3、2015 景区管理新途径 西藏、新疆旅游主管部门
4、2015 领队工作实务 安徽省旅游局
5、2015 景区建设与管理 西藏、四川等藏区旅游主管部门。
14、委员:张鹏
简介:张鹏,1979年3月生,中共党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为文化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兼创意写作研究会会长、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传媒艺术研究会会员。
主持教育部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一项“三六九指尖工作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辅导员新媒体工作平台”、主持江苏省艺术基金项目一项“江苏青年小剧场人才培育”、主持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大学班级模块化管理”、主持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项“建设健康向上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和方法研究”、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课题一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品牌培育研究”、参与教育部教育专项课题一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研究”等。
先后担任“世界知名城市南京周”总策划、“南京面孔”总策划和总撰稿、南京文投集团文化品牌矩阵总策划、江苏发展大会《匠人故乡》主题MV作词以及诸多知名文化活动主创。到访联合国纽约总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开展文化推广活动;曾多次接受《环球时报》(英文版)《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新财经》《南京零距离》等媒体关于影视产业、文化现状、教育发展和青年文化等方面的采访。
担任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德行天下》《新闻评弹》《明理说法》《新财经》评论员和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时评》评论员,并先后出席凤凰卫视、东方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江苏城市频道、南京电视台、现代快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等媒体主办的多项文化发展论坛和传媒策略会议,曾为多个知名电视栏目和影视作品进行创意策划工作,策划的大型文化活动曾经获得《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纽约时报》、《欧洲时报》等诸多国内外媒体报道。
15、委员:金瑾乐
简介:金瑾乐,南京大学1955年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高邮县中学任教。1957年调回南京大学地理系地图学教研室工作迄今。长期从事地图学教学与科研工作,讲授地图学、地图描绘、地图整饰、地景素描等课程。主编的著作有《地图学》《地景素描与块状图的绘制原理和方法》《“三北”防 护林遥感综合调查专题系列制图技术规程》《世界名胜地图集》,合编的著作有《“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 查公共实验区(河北省平泉县)系列地图》《再生资源遥感研究》等。
16、委员:周锦
简介:周锦,讲师,2002年获东南大学国际贸易学学士学位,国际贸易专业免试研究生,2005年获东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硕士学位,2008年南京大学商学院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在读。曾参与江苏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课题“推进文化大省建设”、鹏鹞药业集团CIS建设方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度教改课题“大学课堂素质教育的新尝试--培养学生的持续性注意力”、古南都饭店收购南京金都饮食服务集团方案设计、江苏省电力公司同业比较与国际一流发展模式研究等多个课题项目。
17、委员:周道祥
简介:南京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原馆长、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副会长、国家高级文物鉴定师、中国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曾编辑出版《江南贡院史话》、《南京科举文化》、《贡院碑刻》、《中国明清紫砂精粹》、《南京明城墙砖文考实》等十余部著作,及文物鉴定、历史文化文章数百篇,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并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江苏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澳门电视台、南京电视台、湖南卫视等中央、省市等各类重要新闻媒体做专家专访。在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开设《市民讲堂》讲座,并在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等大专院校授课。
18、委员:赵天为
简介:赵天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讲师,艺术传播系副系主任。文学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文学院。2007年应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邀请为青年访问学者。出版《<牡丹亭>改本研究》《〈水浒传〉导读》《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长编》等专著,在《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南师大学报》《戏曲艺术》《艺术百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戏曲传播方式研究》等科研项目。
19、委员:胡慧源
简介:胡慧源,博士后,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与传媒经济。兼任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理事、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以及多家CSSCI来源刊物匿名评审。
研究方向:文化与传媒经济,创意集聚与城市转型,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201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商学院,获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华东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2015年进入传播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承担《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营销》《文化产业经典案例分析》《文化经济学专题》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中国科技论坛》《东岳论风汽大丛》《经济地理》《中国出版》《文化产业研究》等。SSCI来源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人大复印资料东政法大全文转载2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子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1项、江苏省社科文化精品课题1项以及校级课题2项,多次荣获“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
20、委员:顾江
简介:顾江,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文化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会长、江苏文化产业研究基地主任、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特聘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宣部重大课题《经济转轨中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的首席专家,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客座教授(1999.7-2001.8)、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2004.11-2005.2)。在《世界经济与政治》《江苏社会科学》等重要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出版数部著作,代表著有《城市文化产业丛书》(主编)《文化产业经济学》《文化遗产经济学》《文化产业研究(第1-13辑)》《文化产业规划案例精析》《文化产业经典命题100例》《规模经济论》等;先后主持江苏省、云南省、黑龙江省、南京市、南通市、淮安市、衢州市、绵阳市、哈尔滨市等40项省市和地区的“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招标课题研究,以及江苏文化产业园、南京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南京1912文化休闲街区及品牌拓展、南京1912民国旅游街区、常州恐龙园“主题公园”商业业态、米芾书法创意产业园等25多项文化企业(单位)咨询策划项目。主持国家、部、省、市科研项目52项,已出版专著与教材26部(含合作)。
参与科研课题
1、主持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经济转轨中的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主持教育部博士基金重点项目《科技型企业资信评级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
3、主持2010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产业视野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学研究》。
4、文化部委托课题《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研究》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文化市场一体化过程中市场分割与非经济壁垒》。
5、2013年课题《演化经济地理视角下创意产业空间演化动力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1、委员:顾定安
简介:江苏无锡人,六六届高中毕业,赴苏北响水县插队十年,先后在小学、农中任民办教师,文革后恢复高考入南京华东水利学院物理师资班本科毕业,理学士留校(河海大学)任教,副教授任物理实验中心主任,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
22、委员:徐雁平
简介:徐雁平, 1968年11月生,湖北浠水人,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2年3月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文学院教学副院长。
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项,代表著述有《清代家集叙录》(3册,编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17年)《清代家集丛刊》(201册,古籍整理,与张剑合作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清代家集丛刊续编》(201册,古籍整理,主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清代世家与文学传承》(三联书店,2012)《清代文学世家姻亲谱系》(编著,凤凰出版社,2010年)《清代东南书院与学术及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等。作为参与者,与友人张剑、彭国忠主编《中国近现代稀见丛刊》(已出版6辑)。
曾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10)、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一等奖(2016)、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青年奖(2012)等奖项、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所主讲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一)” 2016年入选南京大学首批“百优”课程。
23、委员:郭新茹
简介:郭新茹,产业经济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文化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文化产业学会秘书长,《文化产业研究》副主编,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智库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产业价值链与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我国文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路径研究》《文化生产方式变迁与业态创新》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主持《加快国有资本在文化领域投融资的对策建议》《江浙沪文化市场区域融合与一体化研究》《两个文明协调研究》等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项目6项。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获得校级以上教学与科研奖励6项。积极服务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主持或参与《江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南京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环南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江阴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哈尔滨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政府咨询类项目10余项。主持《江苏紫砂文化创意产业园可行性研究报告》《金陵竹刻价值提升与品牌推广可行性研究报告》、《南师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品牌建设与梯队开发》《“致青春”主题书店品牌建设——“书香泗阳”之民营书店转型》等文化企业类咨询项目8项。
24、委员:童岭
简介:童岭,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域外汉籍研究所研究员、南京大学高研院兼职研究员。国家第二批“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担任“早期中国史研究会(EMCH)”会员、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客座副研究员、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客座副教授。2017年10月,荣获首届"普隐人文学术奖" 。
参与科研课题:
1、“日本《十三经注疏》文献集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16ZDA109)子课题“日本经学著作翻译丛刊”负责人。
2、“五胡十六国霸史基础文献考证及研究”,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5CZW018)。
3、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0CZW037)“域外汉籍与六朝隋唐文学综合研究”被鉴定为“优秀”(证书号:20141421)。
25、委员:解学芳
简介: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文化产业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200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文化产业管理方向)学位。
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科研管理》《国外社会科学》以及其他重要期刊公开发表文化产业领域的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九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第八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8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奖一等奖(合著)。出版《网络文化产业公共治理论》、《网络文化产业:协同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等5部著作、副主编1部。2015、2017年两次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文化类)最有影响力学者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