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五千多年传承的中华文化
与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
交相辉映
谱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重播分享赞
关闭
观看更多
更多
正在加载
正在加载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视频详情
8月12日,“童心里的极美南京”带领40名研学少年走进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开启了“知识+体验”的奥林匹克文化之旅。
重走百年奥运之路
研学少年们来到展厅,映入眼帘的海报墙不禁让人惊叹。从1896年雅典奥运会至今,研学少年们穿越在各个大洲与各个时代的图像中,追溯奥运会的历史。
其实最早的奥运会并未制作任何官方海报,直到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首次举办海报竞赛,奥组委才开始有系统地规划海报制作,甚至依照不同的宣传策略发展出不同系列,用在不同场合传达奥运会带来的创造力。
博物馆镇馆之宝——顾拜旦亲笔手稿,让大家知道了这位“现代奥林匹克之父”是怎样一步步复兴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皮埃尔·德·顾拜旦是奥利匹克运动的发起人。他一生致力于现代奥运会的建设和发展,为奥运会奋斗了54年。面对挫折和嘲笑,他从未放弃人类的奥运梦想,还亲自设计了奥运会会徽和会旗。
“每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皮埃尔·德·顾拜旦
研学少年们跟随讲解员,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从古至今的漫漫发展之路,一件件奥运珍藏在小小少年的心中洒下了奥林匹克的种子。
亲眼见到硕大的青奥火炬盆、一整排的火炬墙以及可爱的奥运吉祥物,研学少年们兴奋不已。每把火炬独特的设计理念,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都让他们获益匪浅。
“北京冬奥会火炬的颜色为银色和红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讲解员娓娓道来,讲述北京冬奥会火炬的独特设计。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如丝带飘舞,令研学少年们记忆深刻。
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
在“中国与奥运”“江苏与奥运”“青奥在南京”展厅,大量的影像和实物资料,将中国体育人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以及最写实的奥林匹克精神,带到了研学少年们的眼前。
91年前一个人的奥运——“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他就是短跑选手“刘长春”。这个身高169公分的小个子,扛着一面国旗,向世界宣告了中国人也能参加奥运会,是他让奥运开幕式上第一次出现了中国选手的身影。
短跑选手刘长春
从1932年刘长春第一次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到1984年许海峰射下中国奥运首金,再到2008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研学少年们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重温了中国百年奥运梦。
研学少年吴萱表示,在这里沉浸式学习中国奥运史,看到奥运奖牌实物,非常震撼。她要学习中国体育人拼搏向上的奋斗精神,长大后为国争光。
古今运动项目体验
探古今体育,为奥运喝彩
在奋力比拼的过程中
了解运动项目文化
尽情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与魅力
▲百步穿杨
开弓、扣箭、瞄准、射箭......研学少年们蓄势待发。
研学少年白瑞涵漂亮地命中靶心,他表示自己通过多次练习之后,才能够得心应手。听说,射箭还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呢。他认为这是一项刺激而又有趣的体育项目。
▲冰壶大作战
简单了解旱地冰壶的赛制及比赛技巧后,研学少年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比赛了。研学少年们仔细观察路径,紧盯目标,有的俯身握壶稳稳推送,掷壶精准得分;有的娴熟稳健,完美打掉对方冰壶,现场喝彩声、惊叹声此起彼伏。
▲趣味投壶
研学少年杜萌瑄表示,自己第一次接触“投壶”运动,在听说这是一项体育运动时,她觉得十分新奇。体验过后,她感叹道,运动员真不容易,只有经过刻苦训练,才能换来成就。
▲灌篮高手
看这边!研学少年们望着篮筐,目光坚毅。在老师一次次的指导中,摸索出技巧;在一次次尝试中,命中目标。篮球画出一道道漂亮的抛物线,落入篮筐。
“童心里的极美南京”公益研学计划,由共青团南京市委主办,南京市少工委、南京市圆梦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承办,重点服务困难家庭儿童、城市新就业群体子女、急难险重一线工作人员子女等,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带领他们游学南京,打卡“南京市少先队实践教育地图”,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积极服务南京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少先队员们
点击以下二维码
开启你的“极美南京”实践之旅吧!
宁好研学路
精彩每一步
声明:
▍来源:南京广电集团教育发展部
▍编辑:常雨菲
▍制片人:王晓燕
▍值班主任:夏璐
▍图:本文中除标明来源的图片,其余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不能识别其来源,如有版权争议,请联系公号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