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面是奥运,谜底是巴黎

在中国人最熟悉的外国城市名单里,巴黎一定榜上有名。

这当然是一座风情万种的城市,数不清的胜迹、名人、妙语,折射着它万花筒般的镜面。巴黎是浪漫的,革命的,陈腐的,反叛的,时尚的,文学的,电影的,女性主义的,艺术的,工业的,哲学的……没有一种描写,能够穷尽巴黎的一切。

它的价值,正在于“在普遍追求焕然一新的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中岿然不动”——它对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对自己的“旧”,都是自信的。

时隔百年,在这个夏天,这座伟大的城市第三次进入奥运时刻,它依然带来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不设奥运主场馆;第一次把开幕式放到室外举行;第一次设立了“碳预算”;第一次使用紫色跑道;第一次实现了男女运动员比例1∶1;第一次允许男性参加花样游泳比赛;第一次将霹雳舞纳入奥运比赛项目……

巴黎是一股气质,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即便是没有踏足过巴黎的人,也有充分想象这座城市的权利。就像电影《立春》里的县城文艺女青年王彩玲,不合时宜地热爱歌剧,把“我一定能唱到巴黎歌剧院去”挂在嘴边。那是搪塞别人的豪言,也是安慰自己的低语。

哪怕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真正抵达,巴黎依旧是绝佳的梦想寄托之地,这就是属于一座城市的引力。

今夏,巴黎见。

时隔百年,在这个夏天,巴黎再次进入奥运时刻。

这已经是这座伟大的城市第三次举办夏季奥运会。你也一定听说了,2024年巴黎奥运会有很多个“奥运史上第一次”:第一次不设奥运主场馆;第一次把开幕式放到室外举行;第一次设立了“碳预算”;第一次使用紫色跑道;第一次实现了男女运动员比例1∶1;第一次允许男性参加花样游泳比赛;第一次将霹雳舞纳入奥运比赛项目……

这很“巴黎”——“巴黎”,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早已延展为一种意象、一种氛围、一种象征,代表的是梦想、浪漫、自由,等等。

在很多人的“一生必去的城市”心愿清单中,巴黎名列前茅。如今,去巴黎的理由又多了一个,那就是奥运会——谁不想在埃菲尔铁塔、凡尔赛宫这样的地方看比赛呢?

巴黎与奥运会,跨越3个世纪的故事

根据2024年巴黎奥运会官方网站的介绍,在现代奥运会历史上,法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为致敬古代奥运会,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举行。1900年举办的第二届奥运会,则来到了巴黎——经过多方努力,顾拜旦争取到了在巴黎世博会期间同时举办奥运会。

1900年4月开幕的巴黎世博会,参观总人次达到了创纪录的5100万人,比当时的法国人口数量(4000万)还多。顾拜旦本意是借世博会来扩大奥运会的影响,但最终奥运会成了人气更旺的世博会的“附庸”:比赛项目在不同展区进行,目的是招揽观众;甚至名字也不叫奥运会,而是“锻炼身体和体育运动的国际比赛”,以至于许多参赛者和观众都不知道自己参加过奥运会。

顾拜旦失望地在日记里写道:“如果世界上有哪个地方对奥林匹克运动会不感兴趣,这个地方就是巴黎。”

作家阿娜伊斯·尼恩如此评价当时的巴黎生活:“我感觉好像尝到了乌托邦的果实,既柔软又光亮,既内容丰富又鲜艳夺目。”

1924年巴黎奥运会恢复了奥运会的古老传统,于3月15日到4月15日举办了艺术比赛,包括建筑、文学、绘画、雕塑和音乐等类别;接着才是体育比赛。这届奥运会的亮点之一,是首次引入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格言。

2024年,巴黎第三次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巴黎奥组委希望再次引领潮流—— “这将是历史上第一届碳中和奥运会、第一届性别平等的奥运会以及全民参与的奥运会。”

为什么人人都爱巴黎?

就像法国作家朱尔·勒纳尔所说,在“巴黎”(Paris)中加入两个字母,即成为“天堂”(Paradis)。

美国作家亚当·戈普尼克在《巴黎到月亮》一书中引述前辈作家亨利·詹姆斯的观点,认为美国人“非常容易认为巴黎是一座天堂城市”。

戈普尼克8岁就爱上了巴黎——那一年,他妈妈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幅法国航空公司的广告,用来装饰他的房间。“我的脑海里全是巴黎的照片,并且,我想融入其中。”他回忆道。上世纪90年代晚期,戈普尼克和家人在巴黎住了5年之后,对巴黎已经祛魅,但别人可不那么想:“但有的人真的认为在那里可以买到去往天堂城市的火车票……如果说这种设想显然不是真实的,甚至是幼稚得吓人,但至少不止一个人这么想。王尔德说,所有的好美国人死后都会去巴黎。我们中有些人则设法尽量早点到,以免拥挤。”

美国记者玛拉·戈尔曼则是通过学法语爱上了巴黎。她记得,五年级时,法语老师在一张海报上以精致的印刷字体写出这些词语:fille(女孩),papillon(蝴蝶),lundi(星期一)。每个星期,她都有30分钟的时间陶醉于此。从那时起,巴黎变成了她的一个梦。

20岁时,戈尔曼如愿以偿地来到了巴黎,待了一年。她爱这个城市的日常生活,在《为什么我会永远爱着巴黎》一文中,她写道:“即使是现在,我仍会看到年轻的自己,那时的我即将成人,在买用大量黑胡椒调味、包着蜡纸的火腿奶酪可丽饼。我会从自己上课的法语联合学院附近的店面窗口买这个。拿着热热的可丽饼,我会在花园街右转,走过格特鲁德·斯坦的石房子——那房子有着黑色铁艺窗饰。街道弯曲且狭窄,看不到尽头是什么,但我的步伐很自信。化掉的格鲁耶尔干奶酪粘在我的手套上,我来到有金色尖头的篱笆旁,溜进卢森堡公园。马不停蹄地经过旋转木马和木偶剧院,脚下的碎石路吱吱作响,我走向花园中心的喷泉,在小折叠椅子上消磨时间,这个地方就好像我的私人领地。”

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坦于1903年移居巴黎。在那所位于花园街27号的房子里,她经常举办文艺沙龙,尚未成名的毕加索、马蒂斯等人是她家的常客。正是在那里,她给海明威贴上“垮掉的一代”标签。海明威为此愤愤不平:“让她那‘垮掉的一代’的想法和所有贸然给人扣上的标记都见鬼去吧!”

从19世纪末开始,法国逐步奠定了在世界文化输出中的主导地位,在文学、艺术、美食、电影、时装、歌剧等领域表现突出。巴黎作为这一切的中心,也因此被塑造成“文化圣地”。对巴黎的向往,甚至引发了日本人的“巴黎综合症”。

“巴黎综合症”由在法国从医的日本精神病学家太田宏明在1991年提出,用来描述前来巴黎的日本游客因文化冲击而出现的焦虑和紧张。患者会出现自律性失调、抑郁、幻觉妄想和其他精神症状。

还有法国电影,在日本也影响深远。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一个又一个法国电影浪潮,持续引领世界电影的审美方向。

巴黎是用来想象和眺望的,但如果期待过高,真正抵达这里后可能会失落——这正是“巴黎综合症”的其中一面。

“巴黎是个活着的故乡标本”

1994年秋天,时年40岁的诗人于坚第一次出国,第一个落脚点,就是巴黎。

此前,于坚对巴黎的认知,来自“文革”时期读过的法国作家的“禁书”:罗曼·罗兰、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雨果、左拉、莫泊桑、司汤达、波德莱尔……他一直以为巴黎只是一堆发黄的旧书,或者一个空了的香水瓶——1966年,他曾目睹许多巴黎香水瓶子从昆明金碧路的窗子里被扔到大街上。

进城时天已经黑了,什么也看不见。于坚躺在旅馆的浴缸里想象着巴黎:“那一定是个闪闪发光的地方,矗立着我在电视里见过的那种雄伟高楼、玻璃幕墙,充满着各种尖端设备、电影明星……”天亮了,打开窗子,窗外那个没有什么高大建筑物、有点灰溜溜的巴黎,让他大吃一惊:难道巴黎人没有把巴黎拆掉?

“我一直被蒙在鼓里,以为求新是一个世界趋势,全世界都在忙着推倒重来。我茫然,发现巴黎岿然不动,沧桑大道,到处是历史、时间、细节、包浆、旧世界。一头顽固守旧的大象,趴在世界之夜中。我没有抵达未来,倒仿佛回到了过去。”于坚在《巴黎记》一书中写道。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于坚提及,“巴黎是个活着的故乡标本”。他曾获得奇妙的“普鲁斯特式经验”:一种他童年时吃过的小蛋糕,有一天在巴黎忽然遇到了,熟悉的味道袭来,记忆瞬间复苏。

他说自己对巴黎一见如故,“它不是我的故乡,却时时刻刻唤起我对故乡的记忆”。在他看来,巴黎的价值,正在于“在普遍追求焕然一新的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中岿然不动”——它对自己的文化、生活方式,对自己的“旧”,都是自信的。“一切都是为着生活,如果那是生活,守旧就是好的。如果那是生活,进步何尝不可。生活,而不只是活着。”

后来,于坚多次前往法国。在《巴黎记》里,他记录了这样一个生活场景:一个夏天,他和朋友在森林的湖上划船,岸上坐着一堆堆的人,他们在享用马奈画过的那种“草地上的午餐”。“马奈早已死了,这场午餐还没有结束。”

巴黎,在波德莱尔的《巴黎的忧郁》里,在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里,在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里,也在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于坚的《巴黎记》等相关图书里。人们对它的想象,一点一滴地构建着巴黎之为巴黎。

《高老头》中,外省青年拉斯蒂涅说出了这句宣言:“巴黎,现在让我们来拼一下吧!”北上广深,或者你现在所在的城市,只要能承载你的梦想,都是你的“巴黎”。

THE END
0.凤凰资讯资讯香港2日确诊3例甲流个案 已报告26例 香港2日确诊3例甲型H1N1流感个案,至此香港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有26例。 20:19 泰国人民民主联盟(民盟)组织成立政党 泰国人民民主联盟(民盟)领导人二日正式宣布成立政党,该政党命名为新政治党。据此间泰通社报道,民盟核心领导人颂萨今天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发布消息说,民盟成立jvzquC41pg}t0rkgpi4dqv4tvaiicwsgn1oofn}a426:a9;a244tj}rn
1.今日小鸡庄园答题的答案今天蚂蚁庄园答案汇总正确答案:不一样 8.5 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的运动员是? 正确答案:马龙 步行健身的正确方式应该是? 正确答案:循序渐进 8.4 在排球比赛中,可以用脚踢球吗? 正确答案:可以的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有几个? 正确答案:5个 8.3 猜一猜现代奥运会的奥运圣火是怎么采集的? 正确答案:凹面镜取火 我们在jvzquC41o0gmk;650pku1wjyu1mm4:5417<33;
2.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接力主题展:重温跨越时空的奥运火种虽然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和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也象征性地设置了火炬塔,但火种却并不是来自希腊奥林匹亚,也没有经过接力的传递。柏林奥运会的火种则取自奥林匹亚,一路从希腊经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匈牙利、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传递到德国,经过了上述所有国家的首都,成为现代奥运会史上的首次火炬传递,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欢jvzquC41dgokkwl0skgonxsi0eun1;5431722:4869796@3ujvsm
3.人文奥运范文在奥运会期间,人们一般都是足不出户的,天天在家里看比赛,看的时候,也总是在参赛健儿比赛时,忍不住去评论一番,当在比赛前夕,人们为他们的战略战术出谋划策;当他们打出漂亮一击时,人们为他们欢呼;当他们失误的时候,人们又忍不住为他们惋惜。可以说jvzquC41yy}/i€~qq0ipo8mcqyko1?>3634ivvq
4.100个问题,带你了解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新闻频道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是指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南端为永定门,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 3.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保护对象包括哪些? 北京鼓楼、钟楼、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jvzquC41pg}t0qjzwp4dqv44248.3:23618199>::76/j}rn
5.国学网——国学文库——“火祖”陵前话“圣火”(李红军)2008北京奥运圣火于7月25日来到河南,作为“华夏文明之火”的发祥地,商丘成为奥运圣火河南境内的传递城市之一,届时“燧人氏钻木取火”与“希腊普罗米修斯盗火解救人类”两个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将在这里“相遇”。为了迎接奥运圣火,也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华夏文明之火”和中华民族的火文化,《大河报》之“厚重jvzq<84yyy4hwx}wg0ipo8|m12612A70j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