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奖台上孙颖莎踮起脚尖挂奖牌时,王楚钦那个弯腰动作熟练得让人心疼。这哪是领奖啊,分明是八年来养成的肌肉记忆。三座赫杜塞克杯在灯光下晃得人眼花,可懂行的人都知道,真正闪光的从来不是奖杯本身。
多哈决赛场边那个攥皱的战术板还带着汗渍呢。日本组合刚把韩国王牌掀翻,这会儿正打鸡血似的嗷嗷叫。5:8落后那会儿,场子里的声浪能把房顶掀了。王楚钦反手突然拧出个贴边急长球,孙颖莎跟装了弹簧似的蹦到正手位补刀。好家伙,这哪是打球,简直是俩人共用一个脑电波。六分逆转那几分钟,教练席上的矿泉水瓶都被捏得咔咔响。
东京丢金那会儿他们还是菜鸟,现在可算混成老油条了。吉村真晴赛前跟新搭档才练过三四回,愣是把张本智和组合干趴下。这要搁别人早慌得脚趾抠地了,王楚钦倒好,赛后采访还敢说风凉话:"按去年状态真未必能赢。"听听,这凡尔赛的味儿,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说隔壁小区乒乓球赛呢。
默契这东西装不出来。奥运决赛7:3领先时,王楚钦擦汗间隙朝孙颖莎抬下巴那下,跟对暗号似的。下一拍变线突击快得摄像机都跟不上,日本选手正手位空档跟开了天窗一样敞亮。解说员激动得破音:"这配合绝了!"绝啥呀,人家从2017年青奥会就开始攒这交情了。
休斯敦那场争议判罚才叫憋屈。裁判硬生生把比分扳平那会儿,场边观众都准备看撕逼大戏了。结果俩人碰了碰球拍,愣是半句废话没有。后来记者刨根问底,孙颖莎就蹦出五个字:"相信队友呗。"这话说得轻巧,可王楚钦那些凌晨六点的加练,孙颖莎主动当陪练接的发球,哪样不是真金白银砸出来的信任?
技术互补早被说烂了。左手拧拉配右手弧圈,跟鸳鸯锅似的各司其职。但真正稀罕的是比赛气质,落后六分还敢变节奏的胆量,那可不是教练能教出来的。吉村组合爆冷那场,看台上多少观众嗓子都喊劈了。王楚钦偏在这节骨眼玩心跳,反手拧出的急长球贴着边线飞,孙颖莎补位的速度比外卖小哥抢单还利索。
三连冠的光环晃得人睁不开眼,可谁还记得2019年他们被临时拆对那回?教练组试新组合试得风生水起,这俩倒好,训练场遇见还偷偷交流技术。后来重组时记者问感受,王楚钦挠挠头:"就跟回家穿拖鞋一样自在。"好嘛,把世界冠军说得跟换双鞋似的。
领奖台上那个弯腰动作被镜头逮个正着。八年前青奥会那会儿王楚钦还得偷偷瞄高度,现在连孙颖莎踮脚的幅度都门儿清。混双领奖台站过那么多组合,有礼貌手虚扶的,有刻意保持距离的,就这俩实在人,整得跟连体婴似的自然。网友辣评:"这弯腰速度,平时没少帮家里长辈挂腊肉吧?"
多哈场馆的空调够足,可决胜局打到14平时,王楚钦后脖颈的汗还是把衣领洇透了一圈。日本选手正手爆冲那球眼看着要得分,孙颖莎愣是用反手兜出个神仙球。场边教练攥着的矿泉水瓶"咔"地凹进去一块——好家伙,这压力比春运火车上的泡面桶还夸张。
八年搭档攒下的不只是奖杯。王楚钦手机里存着孙颖莎所有比赛视频,孙颖莎背包里永远多备一副王楚钦同款护腕。记者问备战秘诀,俩人异口同声:"把混双当单打练。"听听,这觉悟,难怪网友说他们是"共用脑回路的异父异母亲兄妹"。
赫杜塞克杯的奖牌在展示柜里排排坐,灯光一照晃出三个光圈。最旧的那块已经有点氧化发暗,可2017年青奥会领奖台上,王楚钦手忙脚乱帮孙颖莎调整奖牌带的视频,至今还在B站混剪区屠榜呢。弹幕飘过一片"养成系天花板",不知道的还以为在追什么热血动漫。
决赛后的混采区,有记者使坏问:"听说你们要拆对?"王楚钦当场笑出鹅叫:"拆啥拆,我俩这配合度,跟麻辣烫配冰啤似的,拆开还有啥意思?"孙颖莎在旁边点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得,这默契,怕是连以后退休开乒乓球培训班的海报文案都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