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70万Tiktok难民涌入小红书,全网都开始疯狂对账。
这场比账,也直接撕开两国人民生活最真实的底裤。
这两年,我们国内经济承压。
很多人看到美股疯涨,回头看A股什么样子,只有羡慕流哈喇子的份。
本以为美国人应该过的自由且富足,没想到对账直接让大家发现:
美利坚,经济火热是火热,但丝毫不影响底层人民水深火热。
对账的细节我就列举了,中美两国到底收入多少,能过上差不多品质的生活?
我认为,这个兑换的比例不是固定的,而是线性增长的。
同样的收入,美国底层群众的生活可能不如我们,但是如果收入往上走,美元的购买力又会远超我们这边。
换句话说,美国月收入2000刀收入的群体,日子过的可能跟国内月收入2000元的差不多。
但是再往上走,美国月收入6000刀的收入群体,可能等同于国内15000元的月收入。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我发现美国穷人和中产实际上承担着相同的固定开支,比如税收、保险、养车费用,食物等等。
在我们国家,不超过5000收入不用纳税,没钱可以不买车不买房,租金成本相对较低,医疗和教育上压力并不大。
但是在美国,2000刀的收入也要纳税,没有发达廉价的公共交通,有钱没钱都得买车。
租房的价格也不低,里面也包含房东转嫁的房地产税,租金基本占收入的三分之一。
由于医疗和教育价格比较高,很多年轻人还背着各种贷,车贷、教育贷、医疗保险和车险等等。
从数据来看,美国平均收入在3000-5000刀左右,中低层群众应付完这些开支,根本所剩无几。
但是如果收入水平继续往上,美元货币购买力又会增强,生活幸福感也会直线提升。
因为美国在购买电子科技产品、医药产品、奢侈品上确实更加便宜,这些领域美元的购买力真的能与人民币做到1:7。
单从生活成本来看,美国的加权购买力是我们的2.39倍,但想要活得体面,还得看你的阶层。
包括很多人认为美股如此长虹,普通人想要财富自由,不是定投美股就可以实现了?
但是事实是,美国中低层群众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本积累和知识,去博财富自由,美股里只有5%是散户,剩下的都是机构和国际资本。
美国内部阶层撕裂已经非常夸张,这是懂王能够上台的原因,这次对账,大家应该能让大家更加细节的感受到这点。
相比之下,我们的制度设计和社会保障对底层的善意要更多。
看到这,我也想问既然美国中底层群众过得也不轻松,都说社会保障好了,消费市场才会好,但是为何美国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呢?
我认为真正的核心,在于3点:
1、消费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就开始推动制造业在向其他国家转移,产业空心化让美国不得不依赖于消费。
从23年的数据来看,美国私人消费平均贡献了经济增长的70%以上,也带动和容纳了大量的就业。
消费也贡献了大量的S收,州政府税收就以销售税和个人所得S为主,而地方政府以房产税为主。
过去我们认为美国人是喜欢消费,从这场对账来看,美国人民是不得不消费罢了。
2、货币霸权。
美国能够告别制造业,最核心的原因,还是因为他世界货币的地位。
看完这波购买力的换算,大家应该也能够发现,我们国家的汇率是完全被低估的。
中美汇率目前是1:7.2,但是从购买力来看,两者差不多是1:2.39。
只是因为汇率,1美元就是能购买价值7.2元的人民币商品。
仅靠汇率,美元就可以源源不断地低价购买我们国家的劳动力和商品。
别忘了,美国是世界货币,这意味着美国可以靠货币购买全球的廉价劳动力。
3、科技和J融,持续虹吸全球人才和热钱。
哪国的消费市场靠的都不是穷人,而是中产及以上的富人阶层。
美国的优势是什么?
是他在科技和J融领域遥遥领先,一个创造高收入的中产群体,一个持续虹吸全球热钱。
并且美国还是名副其实地世界金融中心,都够持续虹吸全球的资本汇聚于此,这些源源不断地富人和中产,才是美国消费市场旺盛的基础。
昨天凌晨,川普已经上台,短期内很可能会有一场血雨腥风。
但是看完这场对账后,大家应该都能明白:
美国的辉煌,至少有50%来自于世界。
懂王主张的孤立主义,很大可能改善不了美国的处境,反而可能加剧底层群众的生活困难,这场毛衣战或许不会持续太久。
并且,我也想提醒大家,川普上台意味着川普交易要告一段落了,昨天美元指数下滑已经说明一切,资本市场的流动方向马上也要变了。
这对我们国家来说,绝对是个利好,配合接下来的救市政策,我们这边的情况也会好起来。
并且明年我们注定是要大放水来刺激内需,但是我们是没法走美国路子的,我们刺激内需的方式也会全然不同。
从这场对账也能发现,我们国家另外被低估的点是:我们廉价的基建。
相比美国,我们的地铁、高铁等等收费是非常平价的。
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些廉价基建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在美国,什么都要收S,有的州连非法收入都要缴纳S费。
但是在我们国家,我们没有很多直接S,却可以提供远超美国的廉价基建,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信大家都有答案,那就是房地产。
这种土地融Z的模式,才让我们的基建能够以极低的价格提供给大家。
现在都在说,要告别房地产,但是真的能可以告别吗?
房地产身上现在捆绑着三个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属性,房地产既是民生、又是J融,还有S收。
涨不利于民生,跌不利于J融,不涨不跌S收又难以为继。
从这次房地产调整的方向来看,短期我们既没有改变房地产的税收属性,也被房地产的J融属性拖累,不得不提出止跌回稳。
那么突破口在哪?
从现在的政策节奏来看,是将房地产的民生属性剥离,用保障性住房来承担民生属性,让商品房市场继续承接J融和S收的属性。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的告别的房地产?
1、地方S收开始跟房地产解绑,也像美国一样开始收消费S、财产S;
2、我们出现像美股那样的其他蓄水池。
如果这两点都没有出现,谈告别房地产还为时尚早,所以为什么我说,明年如果确定要大放水,大家还是要及时准备好资产装水呢?
因为现在放眼四周,确实没有合适的蓄水池,而明年,已经确定适度宽松的超级放S力度。
普通人,不需要知道水到底怎么放下来,就像消费补贴一样,你不用,有的是人用,水就是会在财爸和央妈的协作下,流动下来。
当大量的水伺机待发的时候,普通人更需要思考的是,你是否有装水的水盆。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videos, pictures and audi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the user of Dafeng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mere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pac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