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 主持人:单怀俊 活动地点:常州24中
主持人: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在这里举行的是第四节教师教学沙龙,主题是“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开展教学额沙龙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在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本组话题“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需注意两方面:一是校本教研,自2003年启动,配合课程改革的推进,在面上广泛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许多所谓的校本教研,流于形式,实效性差。如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是当前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值得深度探讨。今天的活动程序是:各校老师介绍本校的校本教研情况,在此基础上,相互提问交流。最后,主持人小结。下面按顺序发言。
一中:李岩树(2年教龄)
我校每周集体备课有固定时间,新教师先备课,参照老教师的做法,请老教师点评,指出不足,把握重难点,作为新教师能突出重难点这个上课时很重要,我们学校还有的校本教研方式是听课,带着目标听课。
问题是:在评课时很多教师不愿说,一年多听课的情况很少见到听课后评课热火朝天场面。还有一个困惑就是听课目的性不强,很少有教师在听课时关注一下学生。
八中:钱铮(2年教龄)
我第二年参加工作,像一中这样好的学校,校本教研很有效,师资足,但像我们学校现在处于转型期,一中省中的开课我也经常去听,听了以后是不是真正适用我们的教学呢?是我此行的目的,平时的教研室在谈一些学校工作,而不是真正解决一些教学问题,我们的学校与丽华、朝阳生源差不多,是不是这样的学校可以加强校本教研的联系,我们学校的好做法是定期向成绩好的老师学习,听这个老师介绍经验。
实验初中:袁建东(体育教研组长)
我校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教研,搞过省、国家级的课题招标,通过教研日介绍课题研究的背景、方法、策略等,通过对每一个教材介绍、上课、反思、修改、磨练,近年来许多教师在市基本功大赛中获取了好成绩。
体育学科搞“阳光体育”课题。体育老师这方面通过教研对体育技能的提高也很多,现在搞的这个课题,要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
花园中学:王志芬
我们地理教研组,传达上级通知,确定学科进度,相同内容集体备课,先说各节课安排,讨论,指派某个教师授课,听课后组内教师评课,其他教师在网上发帖评论,学校组员能积极参与,听评课中地理教研组长也有听课记录。
外国语学校:黄金松
我们对校本教研前几年低效的原因做了分析,发现教研活动的时间,组长一言堂,存在等、要的现象,听课后不能深入进行评课,很多教师总觉得工作年限不长,底气不足,缺乏思考……。针对这些问题,前年我校就开展了教研的制度化建设,沈校长专门负责,成立教研室,教师发展处,以优秀教研组的评比为杠杆,制定学期计划,提出考核要求,学校分工明确,校领导分到了各教研组,各个学校,赋予教师权利,选择教师感兴趣的问题建立课题研究,教研组长负责,加强了目标管理,利用教师成长手册,个人成长规划,三年发展目标,为我们的教师深入开展教研提供了保障,创新公开课,集备制度,实行开课教师上课,集中评课,上课教师讲上课意图,让听课教师更有针对性,让每个教师同一半天进行研究,听课教师再度设计,提高很快。
丽华中学:田红琴(负责校本教研)
每个学校老师的方式是介绍学习,我在学校是负责校本教研这方面工作等的。主要做法有:
备课:同一年级同一地点轮流集备,中层分到相同相近学科,课后老师点滴交流更多,教研组承办全校集备性的校本教研,在全校范围内研讨。
说课:青年教师开展活动,开课教师说课的形式较多,在全校的教师的面前说课进行点评。
开课:师徒同开,诊断性开课,同题异构,备课组教师之内相互开。规定每一学期2/3听本学科的课,周三下午2位老师开课、听课,接下来评课。
微格分析:新课导入进行分析,录下开课,把新授的导入放给全校老师看,组长进行培训,然后对情景设计进行评价。
校外拜师:化学去朝阳中学学艺,物理、数学去北环中学,地理、历史去正衡,城乡结合的学校校际交流
读书计划:以展板形式展出,教师发展的不平衡,
困惑:教师自我反思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怎样有更具体的做法学习?
兰陵中学:
1、庄晓芬
我校开展课堂研究,同课异构。一学期一学年,全校性同课异构,请外校名师指引,语文教研组实效性更多,从教学督导室出发深入听课,互相听课,推门听课,及时跟任课老师交流,就某一点交流,上个礼拜全校对外公开课,请名师工作室的岳亚军、曹介梁、黄敖兴等名师来引领。对青年教师进行基本功大练兵,对学科能力进行训练,促进教师的提高,青年教师工作3年就能获奖,语文组大部分教师都开过课。
2、丁学文
英语学科由于生源问题对学科冲击力大点,对照评选优秀组标准(是不是生源差,成绩差,老师也跟着差?不知从哪方面入手?)
潞城中学:金建斌
学校有计划,一开始教研组可能停留传达通知层面,若干次活动一开始规划好,然后教科室抽查,这样就有整体规划,市“先进信息技术学校”,利用网络发在网上进行评课,放在网上大家可以参与,问题比较多,对别人关注不够,缺少交流,提法比较老套,学生方面关注不够。我们在组内开展磨课。政治教研组提高很多,有位教师上课获得了大市一等奖,我们中邀请同一区域内教师相互开课,能执行制度,如果要取得实效还在内因上,有时也是逼一逼就能获得发展,向好教师学习也是一种方式,有一大批青年教师获得了主动发展,从老师内因上挖掘会有更好的发展。
戚实中:黄祎(音乐)
我校研讨很多,交流的过程重于形式上,两人在一起交流的效果有时很大,单元交流前的形式上涨一起讨论备课,学生参与平台上社团,学生的反馈很重要,校本教材很重要,无论教材教法组内研讨帮助很多。
新闸中学:
黄芳:
我校做法是:
1、自我反思,35岁以下教师每日反思,每月反思,每学期反思;2、同伴互助:集备;3、专家引领:学校特殊性考虑钟楼区协助组,校际间合作;
其次在方式上:讲座和观摩课方式,谈经验,读书笔记交流,教研组互动至少听同组教师一节课征得教师签名。
收获:解决课堂中问题,上课进步很大,每位教师都应积极反思。
汤晓曦(语文老师):
听评课是最有效的方式,转变研讨学校很重视,学校层面交流监督要求听课签名,成为教师要求。
每一星期通过经典论文推荐,说课,校际公开课评课等,活动频率提高。
学校资源库建设,校际交流:走出去,请进来,结对交流(如去年物理组),参加各种形式学习。
戴晨芳:数学组网络补充电子设备,一人弄一张卷子主备,上课具体情况交流。教学法反思还有困惑,谈到后来就不了了之,学校提供资料积累,每个年级还要补充,资料对后续积累很重要,评课水平还不够,建设性意见还不多,有待提高。
盛凌:带过一届初三,教学素养提高很大,问题得到讨论,但平时缺乏语言环境,对学生发展不利,应提优补差。
蓝天实验学校:刘竹君
每月一课:教研组长期初就组织,把一节课的上课前移,让所有听课老师都听到,听课时目标明确,应关注哪些问题。周三下午全校老师参加,分组讨论,对前面所提问题找问题,进行问题的提问,对教材对学生进行研讨,更多教师可以上网,教研组还可以根据教师不同情况进行研讨,关注课还关注教研活动有效性研究,对组内教研活动进行点评,各个教研组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有效性的研究。
主持人:15位老师把各自情况进行点评,从他人所的情况中得到启发,每个学校的亮点有:一中:听评课的有序结合;八中:老师提出比较好的问题;实验初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这个环节参与的好在于“论坛”形式。袁老师“阳光体育”也是亮点,做了不少工作。花园、兰陵中学:在生源不太好背景下,思考怎样进行有效教研活动;外国语学校:教科室亲自抓,推进校本教研活动;丽华中学:开动脑筋,一直认真在做,做了不少工作,前面把很多学校区域内进行联系,联校教研起到同伴互助,不乏有见解的人在引领,推门听课。兰陵中学:全校性同课异构值得关注,校际之间也可以。英语组问是不是生源差就不能评英语组评优秀教研组,其实不会因为这个原因不能评。潞城中学:课后反思上网,在组内开展磨课。新闸中学:对校本教研这个话题很重视,做得非常规范,联校教研,听课交流以签名形式,又一次促进。这里,要把评课评到位这件事值得探讨。数学组主备课的做法可以,但也有值得探讨之处。蓝天学校:每月一课做法很好
这里,我对有些学校老师的想法做个回应,有人对公开课提出了批评,认为公开课雕琢太多。其实,打个比方,常态课如同日常过日子,会烧几道菜打发日子,烧菜的最高水准就平常的几道菜,有失偏颇。公开课研究课则在探讨如何把菜烧的更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交流中反映出的共性问题还有:1. 动力问题:教研活动到底是我们所规定还是主动参与的问题,普遍很努力,也有不是太愿意发展的问题,如何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在座的人要经常动脑筋,调节方式改进内容,促进提高。2. 过于频繁,为完成任务而进行的形式化倾向,实际成效不大,这个的问题是:老师们只按学校规定做事,按时完成,但校本教研有没有解决任何问题,有没有提出任何问题,我们习惯于接受。如果校本教研不能做到不断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就不会有提高。3. 主动到哪里去发现问题,学校中心主阵地还是在课堂上,大部分学校都有听评课活动,如果就是完成任务性,听再多的也没用,有些学校搞微型研究,关注课型研究,不同课型在具体做法上是有差异的,新授课与复习课有差异性。教师中不少人讲评课不会上,如何做统计,如何分析错误问题,若干教育理念的问题如何转化为教育行为的问题。备课中一人主备,其他人稍加修改即使用,此事有意义也有危险性,防止老师变得越来越不会备课倾向性。我认为备课还是教师的个人备课为主。4. 教研组建设有许多要求,如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指导,都值得探讨。5、所谓校本教研,若抽掉参与者的问题意识和教师的主动性,即使开展一些活动,也难以提高成效。
最后,在座的之所以选这个话题参与沙龙,说明比其它人对此有兴趣,对此研究的愿望比较高。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经常在组内研讨,时时在研讨。校本教研要面向自己、面向老师的自身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围绕问题做成小课题,加以研究,寻找改进措施。改进的目的不是为了推广,而是对原有教学现状进行改进。如怎样有效备课上课评价?建议读一本崔允漷教授的《有效教学》。
第二组 主持人:王渺一 活动地点:常州24中 实到27人
王渺一:
各位老师:上午好!首先感谢老师们放弃休息来参与教学沙龙活动,教学沙龙活动是常州市教研室,近两年来,为了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开展的教研活动形式,在次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主题沙龙。
校本教研是国家教育部为推动课程课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主要是指:在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立足教师的任职学校,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教学研究、科学研究、实践反思等活动,以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为主要目的的教研活动形式。主要研究解决课改中教师遇到的各种问题。主要方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校本教研开展多年来,我市各校都开展了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下面就请各位老师发言交流一下,本校、本学科、本组、本人,开展与参加校本教研的情况和体会。
(红梅实验小学)吕玉艳:
我校校本教研主要围绕课题研究展开。
一开始,校本教研活动以小主题形式展开,一段时间下来,感觉深度略显不够。感觉“课题”、“问题”、“主题”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些模糊。
感到校本教研活动被大多数教师视为任务驱动型,主动性不够,自主性不够。
(红梅实验小学)解榕:
我校语文学科以写人类文章的学习策略开展校本教研,其中上学期以“写人类文章的方法的研讨”的教研形式的效果不错。
本学期开展的研究主题是“写事类文章的方法的研讨”。
重视学情分析,重建备课。教师上公开课时,提前一周将教案上传到学校网站上,由组内教师提供“金点子”后,再次修改教案。
平时提倡“二级备课”,使教师能有所收获。
(博爱小学)蒋瑛:
我校主要以语、数、外三门学科“减负增效”为校本教研的主题。
语文学科的主要策略是:取消书面家作;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及大量阅读。
主要步骤:
1、向全校教师推广,但未能得到全体教师的一致认同,主要是一些教学经验丰富,已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不是特别认同;
2、进行改进,成立“攻关组”,集中学校优秀教师以带动其他教师。
主要困惑:
对学生的评价仍停留在分数上,从而使“减负增效”的实效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博爱小学)刘杨:
如何使校本教研内化为教师自身的需求?作为一线教师,首先关心的是教研的主题是否明确,是否有可操作性。我校主要以“练兵课‘的形式促使教师进行教研,尤其是每次上课教师的同级部教师。
我们开展了整合教学资源,变两课时为一课时的研究,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促使学生有时间进行大量阅读。
王渺一:
校本教研要提高有效性,要使教师感到校本教研的内容与自己的教育教学有相关性和可操作性。
(朝阳二小)薛爱萍:
英语教师的负担较重,参与校本教研的时间较少,因此,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十分重要。
我校采用校际联合的形式进行互相探讨,互相学习。主要采用听课、评课的形式。
针对上课,主要采用“同课异构”和“课堂微格处理”等两种形式。
微格处理指通过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语言、神态……),这样比传统的反思更有效。这样,对听课、评课的教师的帮助更为明显。
(朝阳二小)顾芸:
教学活动的计划在学期初制定,注意结合市、区的教研活动等,使计划更为有计划性。同时期末结束后及时进行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反思。
同时采用捆绑式的教研活动。
(雕庄中心小学)黄瑛:
校本教研的主题要解决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的问题。
我校开展了“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研究”的教研活动。
一般在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之前,提前让教师明确研究的主题,进行预先的思考,从而使教研活动得到实效。
困惑:如何提高集体备课的有效性?
(实验小学)瞿英:
校本课程究竟是为谁服务的?
现在有六分之一的学生存在统感失调的情况,这部分学生可称为研究的主题。校本教研应针对学生的学习问题,校本教研才会有效性。
学生只有喜欢一位教师,才会喜欢那门课程。
王渺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博爱小学)叶娜:
教师职业是崇高的。教师不仅仅是为学生服务的。
平行班不一定能成为有效开展集体备课的有利条件。作为年轻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随机请教相关的教师。
集体备课可采用集中全部同学科的教师在同一时间进行,这样可以解决因平行班少甚至是只有一个班的教师难以开展教研活动的困难。
(五星小学)吴蓉华:
对于术科而言,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综合学科的教师可将专业技能的提升作为研究的主题。只有教师提升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校将所有的术科教师合并为综合组,开展跨学科教师的校本教研活动,活动很有效。
(实验小学)汤祥:
作为徒弟,提前将教案给师傅看,或先看师傅上课,然后上给同组的老师看,再开展校本教研效果很好。
教研活动,两周一次,采用跨组学习的模式,体现了学校“学会分享”的理念。
(红梅中心小学):
因学校教师较少,校本教研以全校各学科统一进行的形式开展。
学校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师徒按课表进行听课活动。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困难重重,因同年级,同学科老师太少。
王渺一:
这种状态应走出校门,到外校去听听同行的课。
(花园二小)宋卧龙:
减负增效对于各个学科都十分重要。国家推出“2+1”和“阳光体育”等就体现出体育的重要性。
作为体育教师,大部分教师的负担较重,参与教研的时间较少。
校本教研,应解决教师沉重的负担。
王渺一:
如何保证体育教师的教研活动时间?
相较而言,体育老师的课时较多,但不应因此缩短教师进行校本研究的时间,校本教研各科老师都应积极参加。
(博爱小学)刘杨:
当教师因日常教学感到累时,就说明需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花园二小)宋卧龙:
教师除了课业负担外,非课业负担也十分重。
提升自身是每个人都想的。
王渺一:
对于老师来讲校本教研活动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清潭实小)许磊:
校本教研要有效性,需激发教师的内驱力。
王渺一:
今天“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主题沙龙活动,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对“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献计献策,畅谈了本校开展校本教研的有关情况,非常好!许多学校的校本教研,已形成了民主、开放、多元、特色、有效的大好局面。从今天大家的交流畅谈中,把以学校教研组为主的校本教研活动概括为教学型、研究型、学习型三种类型。教学型的学校校本教研是以课堂、课例、课件的教学形式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的校本教研。这种研究过程贯穿在备课、上课、评课的教学环境之中,其活动方式是以同伴之间的沟通、讨论、交流为主。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校本研究。当前中学的 “学案” 研究就是这种校本研究的方式,用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
研究型的校本教研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遵循教科研的基本规范程序,以解决本校、本学科、本人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目的。具体过程为问题——选题——解决问题(研究)。当前,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结合自身的情况、学校的情况进行研究,是一种有效的校本教研的形式。
学习型的校本教研,是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具体内容以读书(包刮网络学习等)与思考问题为主线,以教学观摩、学科专业培训、同伴之间的交流为研究途径。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校本教研的形式。
今天的“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主题沙龙活动,到此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老师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