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到1921年,从这一年国际奥委会决定赞助1924年在法国夏蒙尼举行的冬季运动周开始,冬季奥林区克运动会历经了百年风雨。迄今,冬奥会已经举办了23届,一代代摄影师用镜头留下了丰富的冬奥影像。本文分为上下两部分,这些珍贵的影像档案带你回溯百年冬奥历程。
首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法国夏蒙尼
1921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决定于1924年在法国的夏蒙尼举行“1924国际冬季体育运动周”活动,在这项活动结束两年后,国际奥委会正式确认这届比赛为第一届冬季奥运会.
来自美国的运动员查尔斯·朱特劳在夏蒙尼冬奥会上。
在首届冬奥会上决出的第一枚金牌来自男子500米速度滑冰,美国运动员查尔斯·朱特劳以44秒的成绩一举夺冠,这是冬奥会历史上的首枚金牌。
第二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瑞士圣莫里茨
这是第一届夏蒙尼冬奥会上,当时还不到12岁的索尼娅·赫妮在比赛中。4年后,这位15岁的冠军又一次来到圣莫里茨冬奥会的冰场上。
由于荷兰缺乏滑雪场地,这届冬奥会第一次与当年的夏季奥运会在不同城市举行。来自挪威15岁的女子花样滑冰运动员索尼娅·赫妮(Sonja Henie)夺得这届冬奥会的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金牌,成为最年轻的冬季奥运会个人项目金牌获得者,并将这一纪录保持了74年,被誉为“冰上仙女”。
左起第七位就是夺冠的索尼娅·赫妮。1928年2月,在圣莫里茨冬奥会上,女子花样滑冰选手们手挽着手,排成一行跳跃踢腿。
第三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美国普莱西德湖
1932年2月,美国普莱西德湖,第三届冬季奥运会上,跳台滑雪运动员在比赛中。
本届冬奥会首次来到美洲大陆。由于刚刚经历了一场全球范围的经济大萧条,第三届冬奥会的筹办工作受到了极大的经济困扰。组委会主席杜威(Godfrey Dewey)甚至捐出自己家族的一块地,做为兴建雪橇比赛车道之用。
第四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德国加米施-帕滕基兴
1936年2月,加米施-帕滕基兴冬奥会上,密密麻麻的群众在管控塔下观看比赛。
这一届冬奥会在德国的两个城市加米施和帕滕基兴举行。在这届奥运会上,主办方高效率的公共汽车服务将50万观众带到了最后一天比赛的赛场,成为早期奥运会历史上少见的盛况。
1936年2月,加米施一帕滕基兴冬奥会,正在进行男子高山滑雪比赛。
高山滑雪在这届冬奥会上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但因此也引发争议:当时,国际奥委会不允许滑雪教练参加奥运会,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赛。这引起了瑞士和奥地利两国滑雪运动员的不满,纷纷抵制这项比赛。争议一直持续到冬奥会结束,国际奥委会仍然不做让步,并且决定在1940年的冬季奥运会将不再举行滑雪比赛。
1936年2月,摄影师脚踩雪橇拍摄。
第五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瑞士圣莫里茨
1948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了12年的冬季奥林匹克圣火终于又在瑞士的圣莫里茨重新点燃。因而本届冬奥会也被称为“复兴奥运会”。
第六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挪威奥斯陆
这一届冬奥会首次点燃了正式的冬奥圣火。圣火从挪威著名滑雪运动员努尔海姆(Sondre Nordheim)家里的炉火中点燃,并经过了94名滑雪运动员的接力传递后来到奥运会主体育场,著名探险家弗里乔夫·南森的孙子、挪威滑雪运动员埃吉尔·南森在主运动场中点燃了大会圣火火炬。
安德森在速度滑冰比赛中。
东道主挪威队的速度滑冰运动员安德森(Hjalmar Andersen)在1500米、5000米和10000米速度滑冰比赛中夺冠,成为第一位在一届冬奥会中夺得三枚金牌的运动员。
第七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意大利科蒂纳丹佩佐
虽然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并不看好电视媒介这种新兴媒体,但本届冬奥会上还是首次进行了电视转播。不过,摄像机也给这届冬奥会留下了瑕疵。在转播奥运会火炬接力过程中,最后一名火炬手——意大利滑冰运动员古伊多·卡罗里(Guido Caroli)被冰面上的摄像机绊倒,手中的火炬也摔掉了,幸好火没有熄灭。
随着电视的普及,在此后的岁月里,国际奥委会开始认真审视这一新兴媒体的潜力,时至今日,电视转播已经与冬奥会、夏奥会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1956年2月,当意大利巨星索菲亚·罗兰为宣传电影《游击女郎》出现在科蒂纳丹佩佐的滑雪道上时,记者蜂拥而至,她被索要签名的人团团围住。
第八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美国斯阔谷
这届冬奥会,东道主美国在斯阔谷修建了一座供运动员住宿的奥林匹克村,这是冬奥史上第一次出现的专门的运动员村。由于比赛场地和运动员住宿都比较集中,因此本届冬奥会没有出现交通上的问题。
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期间,观众们在暴雪中观赛。
第九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1964 年1月24日,开幕式前5天,奥地利士兵用竹篮运送冰雪为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做准备。
因斯布鲁克是奥地利的著名滑雪圣地,但在1964年却遇到了严重缺雪。政府派出军队从阿尔卑斯山上采雪下山,用卡车将2万块冰砖运送到雪橇比赛赛场,同时将4万立方米的雪铺到高山滑雪赛场,还另外预备了2万立方米的雪,做为不时之需。组委会还特地从美国运来6部造雪机,在比赛场地边待命。
但是比赛开幕前的十天,一场大雨将一切前期准备泡汤,军人再次将比赛场地清理,就这样人造奥运雪场终于准备就绪。
第十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法国格勒诺布尔
1968年2月,法国运动员基利在格勒诺布尔冬奥会上签名。
本届冬奥会上的风云人物无疑是法国运动员基利(Jean Claude Killy),他被称为“山地滑雪运动中的宇航员”。他在高山滑雪速降比赛和大回转障碍赛中勇夺2枚金牌。
在高山滑雪运动竞赛的最后一项回转障碍赛中,受大雾影响,检查员看不清参赛者,有的参赛者漏滑了旗门,以致赛场上一度混乱。最终经裁判委员会裁决,冠军仍然是基利,这是他的第3枚金牌。
1968年2月,法国格勒诺布尔,美国高山滑雪运动员丹尼斯·麦考伊(Dennis McCoy)在训练期间不慎摔倒,他躺在滑雪道的围栏边对着镜头做了个鬼脸。
第十一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日本札幌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札幌再次向国际奥委会提出申办冬奥会的申请,并获得成功。本届冬奥会是自1924年开始以来,首次在欧美以外的洲,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举行。因成功举办了冬奥会,扎幌成为举世闻名的冰雪运动中心,也成为此后全世界推广滑雪运动的典范。
第十二届冬奥会
举办地点:奥地利因斯布鲁克
因斯布鲁克冬奥会开幕式上有两个火炬台,一个是1964年时使用过的火焰塔,另一个是新建的,标志着两次冬奥会的主办地。
申办1976年冬奥会的主办权共进行了2次。第一次的主办权交给了美国克罗拉多州的丹佛市,但因丹佛市民反对政府发行公债来筹集冬奥委会举办资金,最终,丹佛放弃了承办权。在第二次的申办中,申办权再次花落奥地利因斯布鲁克。这是时隔12年后,因斯布鲁克再次举办冬奥盛会。
1976年,因斯布鲁克冬奥会期间,大批观众聚集在一起观看男子普通山地个人跳台滑雪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