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巴黎残奥会河南运动员载誉归来
鲜花、掌声、拥抱……昨日上午,随着G93次列车缓缓停靠在郑州东站,参加巴黎残奥会的4名河南运动员载誉归来,受到家乡人的热烈欢迎。
4名运动员载誉归来,收获鲜花、掌声、拥抱……
河南省的王金刚、李露、赵亚龙、张佳敏4名运动员跟随巴黎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出征,参加田径、游泳两大项9小项比赛,取得了两金一银的优秀成绩。
“欢迎回家!”当4名运动员健步走出车厢,早早等候在站台上迎接的家乡人立马迎上前去,送上花束和花环,以及热烈的掌声和热情的拥抱,向他们表达祝贺和敬意。一旁的乘客看到巴黎残奥会河南运动员载誉归来,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今年33岁的“泳坛老将”王金刚胸前挂着两金一银共三块奖牌,格外耀眼。在巴黎残奥会赛场,他奋勇拼搏,争金夺银:先在巴黎残奥会男子50米蝶泳S6级决赛中,以31秒24的成绩夺冠;接着,在男女混合4×50米混合泳接力20分决赛中,搭档队友共同努力拿下金牌;此后,又在男子100米仰泳S6级项目比赛中夺得一枚银牌。
“赛前伤病不断,练着,恢复着,成绩基本上达到了自己的预期,感觉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有了回报。”王金刚接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采访时表示。谈及未来打算,他表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会继续在赛场拼搏,为国争光,为河南争光,如果身体跟不上的话,打算转做教练,去带更多的孩子,培养年轻运动员。
返郑当天中午,王金刚见到了“恩师”省残疾人游泳队教练马云鹏和在此训练的多位年轻运动员,胸前的奖牌是他对队友们最好的激励。正如他分享的成长感悟:“努力了可能不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会失败。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不管怎么样,应该坚持下去,相信努力一定会有收获!”这位17岁才开始接受系统游泳训练、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无臂飞鱼”,成为年轻运动员学习的励志榜样。
4名运动员稍作休整,将投入后续训练
河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河南省残疾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竞技体育科科长霍加伟介绍,在巴黎残奥会上,河南省其他3名运动员也取得较好成绩:赵亚龙以1.95米的成绩获得T47级男子跳高第六名,与上届残奥会相比有不小的提升;李露比赛期间受到伤病困扰,以不服输的劲头顽强拼搏,获得T47级女子200米第八名;张佳敏首次参加残奥会就取得了F46级女子铅球第八名的成绩,未来可期。
记者了解到,4名河南运动员返郑稍作休整后,将投入到接下来的训练。(记者 蔡君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