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聂其冰,男,1969年1月出生,湖南慈利人,中共党员,现为广州市白云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环境服务保障中心工场维修和应急保障组组长。先后获评“广州市优秀职工”“广州市亚运会、亚残运会运行保障先进奖(白云区颁发)”,3次获评“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
从湖南来到广州32年,聂其冰始终扎根在白云区环卫一线,发扬“霸得蛮、吃得苦”的精神,主动钻研改进环卫工具,自学维修技能,带头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甘愿用辛勤劳动和默默坚守,把光阴与汗水倾洒在美化“第二故乡”城市环境上,誓以更高的环卫作业标准迎接十五运会召开。
“霸得蛮”扎根环卫32年,3次获“广州优秀城市美容师”称号
1993年4月,24岁的聂其冰来到广州白云区,第一份工作就是环卫保洁。他至今还记得,那时广园路在建设高架桥,灰尘泥沙多、流动人口多、垃圾量大,全靠人力清扫搬运。“就好比在乡下干农活,脏点累点也没啥!”为了保质保量完成负责路段的清洁,尽量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聂其冰每天清晨5点半就开始忙碌,一天下来腰酸背疼,灰头土脸。凭着这股“拼命三郎”的劲头,聂其冰1994年首度被评为“广州优秀城市美容师”“广州市优秀职工”。
有感于市面购买的铁皮垃圾铲太薄装不了重物、容易磨损卷边、用起来不趁手还费劲,聂其冰琢磨着自己动手制作。将废旧的大号塑料洗洁精桶一分为二,打孔后用细铁丝捆牢合适长度的竹棍,做成的垃圾铲既轻便、又耐用,受到工友们一致好评,成为单位环卫工具“标配”。
为减轻环卫工作强度,白云区在2011年率先引进了电动垃圾清运车。车辆每天工作近十个小时,损耗大、故障多,请外面维修常常救不了急,耽误工作。身为组长的聂其冰不信邪,决定靠自己“拿下”维修。单位送他去培训,尽管在课堂学习电路原理、电气图纸也犯难,但从不缺课,最后硬是啃下全部课程、考到《电工证》。他一有时间便对着《电动车维修手册》琢磨,有时跑到街边维修店观摩“偷师”和虚心请教,如今,聂其冰早已对环卫车日常维修驾轻就熟。
最近,工友驾驶电动消杀车在白云大道南作业,车子突然在路面“趴窝”。聂其冰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带着备品和工具赶到现场,判断是电机故障,三下五除二就换新“搞掂”。类似换补车胎、维修爆水管、胶圈漏水等应急“救火”的事,平均算下来每天都有三四件。
工友们喜欢聂其冰,他自己也说单位氛围好、“当初也没想过会干这么久”,一晃已经是第32个年头,3次被表彰为“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
“吃得苦”广州亚运会保障先进个人誓以更高标准再战全运会
因工作出色,聂其冰通过竞选当上了环卫班组组长,并在200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
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激情上演,其中位于白云区的广州体育馆、广东国际划船中心承担了乒乓球、排球赛艇、皮划艇4项重要赛事。聂其冰也带队参与亚运会白云赛区的运行保障,除了白天完成负责路段的环卫作业,晚上随时做好环卫应急保障。遇上余泥洒漏污染路面,他就跟着洒水车反复冲洗;遇到乱张贴小广告、偷倒大件垃圾,立即出动清理。最终被白云区委、区政府授予“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运行保障先进奖”。
前些年河涌卫生大整治,由于没有雨污分流,水面漂着各种生活垃圾、树枝、粪便,还有臭气熏天的动物尸体,行人在岸上都要捂着鼻子走。聂其冰二话不说,带着工友们换上连体下水裤就跳进河中,一手垃圾夹、一手蛇皮袋清理各种杂物,从早上8点干到天黑,午饭就在岸边随便扒两口,“在那个环境也没啥胃口。咱干的就是这个活儿,无论如何不能当逃兵!”聂其冰告诉记者。
抗击台风、花市保障、疫情防控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作为应急保障组长,身为党员的聂其冰始终冲锋在前,带领队伍出色完成各项保障任务。“老聂话不多,但是不管在哪个岗位、分配什么任务,他都能完成利索。”环境服务保障中心主任李萍这么评价。
“广州是一线城市,白云区也推广应用无人驾驶扫地机和机械化作业,还有无人船水上保洁,城市环境到处干净整洁、漂漂亮亮。全运会很快来了,我和工友们有信心以更高的环卫作业标准,用一流的市容环境欢迎全国的客人!”聂其冰说。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易鹏、刘伊颖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何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