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曾有新闻记录过一个女孩的故事。
一个叫钱红艳的云南女孩,3岁那年车祸双腿截肢,因家里穷买不起轮椅,只能靠着半个破篮球作为行走的工具。
她的事迹被媒体曝光,各大报纸网站争相报道“篮球女孩”的故事。
没想到这个故事在十几年后有了后续。最近读到这个后续,是令人感到温暖的结局。
1996年,钱红艳出生于云南曲靖的一个小村庄,家里贫困,父亲小学学历,母亲大字不识,俩人靠种桑养蚕勉强维持生活。
那天下午5点,他与妻子照例在家里摘蚕茧,不到4岁的小红艳和小伙伴出门玩儿。
几分钟后,孩子们横穿马路,小红艳的鞋落在路中央,返身去捡时,一辆大货车呼啸而来,辗碎了她的双腿。
当晚,医院数次下达病危通知书,小红艳命悬一线。为了保命,最终不得不选择骨盆以下高度截肢。
那时红艳太小,还不明白失去双腿意味着什么,只有当医生拿酒精、棉布给她换药时,才会疼得嗷嗷大哭。
截肢头两年,小红艳下不了床,日子难熬。
伤口感染频频引起发烧,高度截肢导致的肛裂久治不愈,连大小便也在床上搁的浅盆里解决,房间狭小阴暗、臭气熏天。
更重要的是,她没有玩伴,只能独自在房间里捱过漫长的一天又一天。
她无比向往外面的世界,怀念和小伙伴们自由玩耍的时光。
可那几年光是给小红艳治疗,家里就欠下了巨额外债,哪里还有钱给她装假肢、买轮椅呢?
在现有条件下,父母给她试过很多代步工具,凳子、水桶、轮胎……无一例外都会磨坏身体。
直到有一天,爷爷从路上捡了半个破篮球回家,大小正好能套住红艳的下半身。为了让孙女舒舒服服地坐上去,爷爷还往篮球里填满了柔软的棉花。
这次尝试给小红艳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她终于能下床“走路”了!
依靠半个篮球、一副木制手垫,小红艳重新走进人群,被人们称为“篮球女孩”。
被困在床上的那段日子里,小红艳时常透过窗户看其他孩子去上学,内心羡慕得直痒痒。
如今身下有了篮球,7岁的小红艳终于也如愿背上书包,成为马街镇庄上学校的一名小学生。
时隔多年,小红艳依然记得自己第一天上学的情景——
所有学生都跑过来围观、议论,层层叠叠的人墙让她羞窘得低下了头,“感觉别人像看猴子一样看我。”
但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希望通过刻苦学习来回报父母的辛苦付出。她的成绩名列前茅,最大的目标是考个好大学。
老师把她安排在靠教室门口的座位上,桌下放着她的篮球和木垫。
她每天喝很少的水,想上厕所了也忍着不说。
放学后不求助同学,愣是靠着半个篮球和一对木垫,一步步从学校挪回家里。
她害怕给人添麻烦,更害怕引人注目。
渐渐地,小红艳越来越放松,也越来越享受在学校的时光。
小红艳上学后,人明显开朗了很多,脸上常挂着笑。
媒体蜂拥跑到家里来采访,小红艳也因此成了那年的“红人”,社会各界纷纷施以援手。
2005年1月,公安部出资10万元,把小红艳接到北京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由专家们为她设计装上假肢。
整套假肢足有四公斤重,红艳那时九岁,早已习惯了那半只轻巧的篮球,如今要承受这么大的重量困难极了。
然而能够这样站立,像其他孩子一样高高地站起来,拥有1.27米的身高,她觉得特别开心。
从北京回来后,小红艳在心里立下“未来要成为医生”的志愿,“我能重新站起来,这种自信是北京的医生伯伯们给的,我觉得医生特别伟大。”
只是梦想萌芽没多久,一个新的机遇又摆在了她面前。
2007年,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在昆明举办,11岁的小红艳被县残联主席带去观赛。
赛场上,小红艳看到了很多和自己一样身体有残缺的哥哥姐姐,他们自信飒爽的样子感染了她。
她被引荐给培养过多名残疾人游泳世界冠军的教练张鸿鹄,那会儿,张教练刚成立了全国首家残疾人游泳俱乐部——"云之南"。
在张教练看来,小红艳身体轻巧,在水里的浮力好,浮力好意味着摩擦力小、速度快。另外,她靠篮球行走锻炼出来的惊人臂力,也是游泳的一大优势。
小红艳原本想成为医生,但她深知父母这些年的辛苦,为了不成为家里的负担,懂事的她愿意终止学业,转而成为游泳运动员,成为和赛场上那些哥哥姐姐们一样有力量的人。
2007年8月,小红艳作为云之南俱乐部的第一批成员,正式开始专业的游泳训练。
刚学会在地面站立行走的她,这会儿又要挑战新领域了。
虽说小红艳有些天然的游泳优势,但她毕竟毫无游泳基础,且身体伤残程度大,要想成为游泳运动员,绝非易事。
第一次训练,她站在岸边犹犹豫豫地不敢下,启蒙教练李克强直接把她丢进水里,小红艳猛不丁呛了几口水。
见她实在害怕,教练便下水托住她的身体,一点点教她深呼吸、换气。
这样在水里泡了两周,小红艳才学会了最简单的仰泳。
起初,教练对小红艳并未抱太大的期望,“选运动员身体素质很重要,没有腿,好比一艘船没有舵,在水中没有方向感,难以保持平衡,又难以行成前进的动力。”
但硬件条件再差,也耐不住小红艳吃苦的决心,她把游泳当成了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为了弥补腿部缺失的不足,她每天认认真真做哑铃、臂力拉伸训练;
为了掌控重心、加强腰腹力量,每天做上百次仰卧起坐、俯卧撑;
此外,她每天游泳超过一万米,
只要是教练要求做的,一定咬牙坚持做,从不撒娇叫苦。
2009年,钱红艳参加云南省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这是她首次参加大型比赛,一鸣惊人,勇夺三枚金牌。
同年,在全国残疾人18岁以下游泳锦标赛中,钱红艳夺得一金两银。次年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中斩获三枚银牌。
小红艳的精彩表现轰动一时。
刚开始,红艳的表现的确可圈可点,教练甚至对她说:你长大了可以参加残奥会。
从那时候开始,参加残奥会成了她最渴望的梦想。
然而2011年,最疼爱钱红艳的爷爷突然去世,这直接影响了她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的成绩,只得了枚铜牌,错失了次年参加伦敦残奥会的资格。
为此,她消沉了半年,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其实没那么厉害”。
承认自己平凡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有承认平凡,心态才能放松,才能拥有不期而遇的惊喜。
2015年,在第九届残运会上,钱红艳取得了100米蛙泳第二、四百米自由泳第三的成绩,最终获得2016年参加里约残奥会的资格。
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残奥会的意义。但对于残疾人而言,残奥会不仅是一场世界级体育赛事,更是承载人生梦想的舞台。
2016年9月,钱红艳在里约残奥会女子100米SB5级蛙泳预赛中排名第四,未进决赛。
但镜头前的她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她说,“我很满足,不管第几名,这都会成为激励我继续生活的强大信心。”
对于红艳来说,能站上残奥会的舞台,就是自己游泳生涯的“圆满”。
如今的钱红艳已经退役。2017年7月,她以优秀残疾运动员身份,被安置到陆良县残联工作,主要负责办理残疾人证。
十多年在体育竞技上的努力有了回报,她有了份正儿八经的工作,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养活自己,这让她觉得很欣慰。
工作之余她喜欢看书。
气质也愈发恬静。
这些年,钱红艳去过很多地方。20年前靠着篮球在村里瞎转悠的她,一定想不到未来她能去全国各地比赛,去巴西里约参加奥运会,去加拿大温哥华做演讲。
从“篮球女孩”到残奥会选手,再到如今的体制内,一路的坚持,带领钱红艳走进更广阔的世界,也让她找回了开朗的笑容。
这个命途多舛的姑娘,完成了破茧化蝶的蜕变。
钱红艳父亲曾说,“我从不希望你拿金牌银牌,我只希望你有一份事情做,希望你有生活的动力,希望你的故事可以鼓励其他人。”
如他所愿,红艳不仅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篮球女孩”的精神也会继续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