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绳牵两心梦想共点亮——视障运动员和领跑员的故事

一根细细的引导绳,将视障运动员引向终点线,也点亮了领跑员的人生。10月23日,残特奥会田径赛场上,沈亚琴和领跑员李文携手夺得女子T12级400米冠军,谈到李文时,沈亚琴说:“他是我的‘眼睛’,只要有他在,我总是感到很安全、很放心。”同日,刘翠青和徐冬林这对在东京残奥会上摘得双金的黄金搭档,夺得了女子T11级400米冠军,陪跑员徐冬林说:“领跑员这个角色,也是我运动员生涯里的一道光。”

一根细绳连接两个生命

“两个人一起快速奔跑是什么感觉?”对于这个被问过无数次的问题,帅气、阳光的广西队领跑员徐冬林耐心地答道:“一开始就和参加‘两人三足’趣味跑步比赛一样,我们常常会把靠近对方的那条腿伸出来,用毛巾绑在一起,慢慢有了默契,腿上的毛巾就换成了套在手指上的这根细细的引导绳。”

徐冬林身旁的视障运动员刘翠青掏出引导绳,一边把四根手指套进绳子一端的橡皮圈,一边介绍道:“这根引导绳长度不能超过30厘米,两个橡皮圈之间的连接绳不能短于10厘米。”说完,她轻抬手腕,徐冬林的大手就很自然地也伸过来,并把另一端的橡皮圈套在自己手指上。

10月23日,陕西2021年全国残运会暨特奥会田径女子400米T11级决赛中,刘翠青和徐冬林在这样一根细绳的连接下,率先冲过终点。同样赢得冠军头衔的还有江苏队选手沈亚琴和领跑员李文,他们携手在女子400米T12级的比赛中夺得头名。

“亚琴之前也与其他领跑员配合过,我们俩是从2016年开始成为搭档的,这几年里,除了要克服身高带来的步幅差距、不断提升默契度和专项技术及体能外,最重要,也最难的,其实是在心灵上真正地建立起信任和默契。”比搭档高出一头的李文转头望向身旁的沈亚琴,后者虽未报以回望,却用频频点头的方式表示认同:“我们年龄相差不大,但毕竟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和成长经历,几年下来,有磨合不顺时的相互埋怨,也有共创佳绩后的彼此夸奖,如今,我俩早已建立了信任和默契。在封闭的熟悉环境里,我可以和健全人一样行动自如,一旦来到陌生的环境中,李文就成为我的‘眼睛’,只要有他在,我总是感到很安全、很放心。”

残特奥会的颁奖仪式现场,面对陌生环境的沈亚琴果然从容不迫,轻轻拉着李文衣角的她一路微笑畅行,直到金牌挂在胸前。仪式结束,李文也并没有刻意叮嘱和搀扶,因为他明白,亚琴的自尊心比谁都强。高大的他转身行走、娇小的她如影相随,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此刻,就连那根细细的引导绳也属多余。

一双眼睛引领两人脚步

从心灵上的信任默契到赛场上技术动作的协调一致,需要互相理解、彼此迁就,对此,经过8年才与刘翠青成为“金牌搭档”的徐冬林体会颇深:“翠青比较内向,刚开始合作时,她不太擅长和我交流,我也不理解视障人士在行走和奔跑时习惯重心向后,担心前方有障碍物会先碰到头。于是,我就用眼罩把自己的双眼蒙起来,尝试在黑暗中去行动、去思考,然后再与翠青去交流沟通,腿、脚磕破也是常有的事。渐渐地,她开始信任我了,生活中、训练中的话也多了,我们共同去面对各种困难、克服技术障碍,成绩也就越来越好了。”

步调一致只是克服困难的第一步。“按照规则,领跑员必须在运动员之后冲过终点线,整个比赛过程中,从起跑到过弯、从调整节奏到全力冲刺,我们必须十分默契。起初我会用语言去和翠青沟通,但那样会影响自己的呼吸和奔跑节奏,后来我们就通过引导绳用暗号来交流,比如我手臂后摆,就是告诉她离终点还有两米,必须全力加速冲线了。”徐冬林介绍道。对于刘翠青而言,本以为有了搭档的双眼和“掌舵”,自己的任务会相对轻松,但其实不然,“我们俩要共同面对的困难就是伤病,冬哥以前也是成绩出色的专业运动员,这么多年下来,落下不少伤病。这次来西安参赛前,他刚做了半月板修复手术,我今年5月份落下的坐骨伤势也一直没好,但我们都只有一个想法——只要站上了赛道,就要全力去拼!”徐冬林和刘翠青都觉得,在“长安花”内夺得的这枚金牌意义非凡,它又一次点亮了他们两个人的生命和梦想。

无独有偶,沈亚琴和李文也都是带伤出战并夺得了金牌,“东京残奥会我们俩遗憾地错过了,所以,这次陕西残特奥会的比赛,我们都不想轻言放弃。”李文觉得,自己用双眼引领了两人的脚步,他们的同心协力换来的是双赢的结果。事实上,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女子100米T11级冠军吴春苗摘下自己的奖牌挂在了领跑员李佳雨脖子上,那以后,领跑员便不再是无法分享金牌的“隐形人”了,他们同样可以在残奥会、亚残会、残运会这样的大赛中赢得金牌和荣誉。可以说,退役后成为特殊学校体育教师的李文,因为选择成为领跑员而让自己的梦想得以实现。“从里约奥运会获得接力比赛金牌到上届残运会夺得三枚金牌,再到这次在西安夺冠,我和李文一起吃苦、一起赢得荣誉,尽管都已不再年轻,也都有伤病在身,可我们还想继续合作下去。”沈亚琴坦言,明年在杭州举行的亚残会上,她和李文渴望能再度为国出征、迎风绽放。

刘翠青和徐冬林的故事同样未完待续。对于未来,无论是想退役后成为按摩师的前者,还是有望成为体育老师的后者,他们都相信,这段“一绳系两心,梦想同点亮”的经历是生命中最闪亮、最难忘的。

THE END
0.北京2025年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精选29篇)短跑运动员李露从小热爱跑步,尽管缺了一侧小臂,但与同龄人相比,她依然跑得很快。小学六年级时,当地残联找到她,让她成为一名运动员。从此,奔跑为李露插上了翅膀,她不断突破自我,获得亚洲冠军、世界冠军,终于在夺得残奥会金牌。这一次,她向卫冕发起冲击。李露说,她热爱跑步,是奔跑让她这个农村小姑娘走向了世界舞台jvzquC41yy}/fr~khctxgw3eqo5gcw|gp1~jpmjvkj{j1:=883;367mvon
1.中国妇女报据了解,通过创建残健共融的平台,跑团推动不同群体以平等交流实现互助互爱,不但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帮助,也让志愿者们在健康生活、强身健体的同时,收获了成就感与认同感。 “我的同学们都知道我在跑步,我也会发一些跑团活动的正能量朋友圈,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更有信心继续坚持光荣且正向的志愿活动。”张一涵说。在jvzquC41grgqg{3epyungw3eqo4dp8mvon;04976/370594eqpzfp}d6a5=867mvo
2.奔跑吧,我是你的眼!湖州有个“彩虹绳”陪跑团帮视障人士圆了跑步梦湖州有个“彩虹绳”陪跑团 帮视障人士圆了跑步梦 浙江日报报道在刚刚结束的这届东京残奥会上,中国选手刘翠青在领跑员徐冬林的协助下,先后夺得女子400米T11级、女子200米T11级冠军等,并登上网络热搜。刘翠青说,徐冬林就是她的眼睛,带她冲破黑暗,如果能重见光明,她多么想看看对方的脸庞。jvzquC41pg}t0qfpi|npw7hqo0io1ƒopgyy0exsvgpz04973/2?02?4eqpzfp}d:26=72
3.遇见你丨一根绳,两个人,他们向着“光”奔跑他从2021年开始跑步,不仅自己跑,还带动了很多视障人士走出家门跑起来。前不久,一场“残健共融盲人万米跑”活动在江西井冈山举行,9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视障跑者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携手并肩,共同奔跑,胡亮和他的跑团就在其中。 一声清脆的鸣枪起跑声后,选手们依次冲出起跑线。在两两奔跑的人群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jvzq<84{uz}/elyx0et0c{ykenk/j}rnAkzfohnf?3948?>886629:6356:64
4.​点燃“微火”,照亮世界——访视障主火炬手李端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曾斩获四枚残奥会金牌的视障运动员李端接过最后一棒火炬,走上主火炬台。他的手抚过一片片刻有参赛国家和地区名称的“雪花”,经过几番摸索之后,在全场观众的加油声中,将冬残奥会火炬缓缓插入主火炬台内。 图为最后一棒火炬手李端将火炬嵌入“大雪花”中央。新华社记者 宋彦桦 摄 jvzquC41yy}/emuh0qxh0ls1jfpm1lothe573ngf95=g2<;6h699fm:ee6;1:n953c7/j}r
5.42岁视障女跑者刷新盲人全马世界纪录道下美里在2013年正式成为日本盲人马拉松协会的成员,在2014年的一场马拉松赛事中,她以2小时59分21秒刷新了盲人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在2016年的里约残奥会上,她以3小时6分52秒获得盲人马拉松T11-T12组别的银牌。 此次,42岁的道下美里再次刷新了视觉障碍女子马拉松的世界纪录,让人称赞不已。在赛后的采访中,道下jvzquC41o0nvcwvkw0ipo8ftvkimg88yx9_wPtYfQ
6.央视新闻24小时遇见你丨一根绳,两个人,他们向着“光”奔跑胡亮是江西井冈山大学的一名教师,也是一位视障人士。他从2021年开始跑步,不仅自己跑,还带动了很多视障人士走出家门跑起来。前不久,一场“残健共融盲人万米跑”活动在江西井冈山举行,9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视障跑者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携手并肩,共同奔跑,胡亮和他的跑团就在其中。 jvzquC41yy}/lpxw0gjv0ls1kplp1:5661:3;;60jvs
7.视障跑友携手陪跑志愿者:跑步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最新播报“跑步的快乐是那种释放多巴胺的愉悦,做公益的快乐则是让自己得到成长。”志愿者俞海兰说,自己以前有些拖延症,但参与活动之后,自己多了一个不睡懒觉的理由。她说,即使不能陪跑,也可以看包买水,做后勤工作。 谈及即将开幕的巴黎残奥会,吴磊说自己在场外也不会缺席,“我会特别关注几个项目,比如盲人足球,还有我朋友要参加的比赛”。 从盲人 jvzquC41yy}/j~~cpitfv7hp1euovnsv1463665:1460exsvgpz`3B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