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残联组织参加省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项目纪实
文/吴胜雷
东明一共有5名乒乓球残疾运动员参加了这个项目的比赛,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夺得金牌的背后,很多运动员为之付出了太多的汗水,也有太多的人在他们身后为之默默付出。
积极筹备参加省残疾人运动会
2022年的3月14日,东明县残联翟道臣就拿着山东省第十一届残疾人“亚太森博杯”乒乓球项目报名表找到了钇豪乒乓球俱乐部苏红胜教练,希望可以选拔一些有潜力的残疾人乒乓球选手参加这场规格较高的赛事。
从接到县残联通知的那一刻起,苏红胜就极其重视,并开始着手选拔、组织优秀的队员进行集训。
在训练中,残联领导多次到训练场地指导训练的开展情况,并为队员们加油打气。但有些队员“因为家庭原因,有些因为要参加高考,也有些觉得走体育比赛这条路前途比较渺茫,加上当地的训练条件有限,很多家长认为这条路孩子难以成材”,最终退出了训练队伍,一些好苗子的流失让让苏红胜觉得非常惋惜。
翟道臣作为领队,苏红胜与东明县残疾人训练基地负责人苏畅为教练员带队参加了这个项目的比赛。而霍欣冉这次夺得金牌,注定了她在这条道路上的一路坚持最终开发结果。人残志坚、从不气馁,用实际行动表明这条路也是可以成材的。
夺得第一名的霍欣冉是东明县张寨行政村赵寨村人。家里经济基础并不是很好,母亲做一些小生意,父母再吃苦,省吃俭用也不苦孩子,不间断供养她,期望她早日成材,鼓励她能在这条道路上走的更远。
霍欣冉练习乒乓球已经很多年。之前,因为东明的乒乓球训练硬件条件有限,苏红胜思索再三,为给她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他在霍欣然家人的支持下,介绍她到菏泽、濮阳、临沂、青岛等外地市的基地进行训练。
如今,霍欣冉通过专项体育这条道路,已经成功升入山东省特教学校上学,通过努力改变了人生的命运。
(参加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乒乓球比赛资料图)
助推残疾人实现人生梦想
苏红胜在山东师范残疾人基地工作过几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在这里接触了很多残疾人,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个个的励志故事,也注定了这些人的成功都有着不平凡的经历,也深受他们事迹的感染。
在省城工作几年的原因,苏红胜与省里的教学基地与教练之间有着直接的互动,每位教练都有不同的训练方式,可根据学员们个人条件与情况,制定合适的训练方案与计划,帮助他们成材。
2017年,他回到家乡创办了钇豪乒乓球俱乐部(东明县残疾人乒乓训练基地)。想要推动残疾人乒乓球事业在当地的发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输送人才。
苏红胜的残疾人学员目前有20余人,能正常训练的只有10人左右。他梦想发展更多的残疾人学员,让社会知道这是一条成材的道路,也是个出路,能够实现更多特殊群体孩子的人生价值与梦想。
东明县的吕晓磊老师就是一个先例。他曾参加过四届残疾人奥运会,夺得三金一银的好成绩,在省里立一等功七次,各种荣誉几十项,现在已成为齐鲁工业大学教师兼国家残联教练,各方面收获都非常大。
但太多的现实问题摆在了面前。
残疾人乒乓球培训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才能为这些特殊群体提供更好的培训环境。因缺少经费扶持,很多家长因为经济因素难以承担开支,最终被迫让孩子放弃了训练。而如果仅仅依靠球馆的收入去支撑这些孩子的训练费用,压力确实很大。
“但就算是免费培训,当你觉得一个孩子是个苗子,潜力很大,挨个给家长打电话,说让孩子到球馆免费训练,以后出去参加比赛也不需要花费,包括体检、交通、住宿、参赛等费用都由市、县残联出,就连服装、运动鞋也都不需要自己购买,但没人相信、没人敢信”,采访中翟道臣这样说。
在大家的认识里,很多人不相信这条路能成材,大家认为上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认知层面得不到改变。
“所以我想,希望东明县能加大对特殊群体的场地、设施、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让更多家庭的特殊群体享受到更良好的训练环境,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市民的认知观念,让孩子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家长的支持和更高水平的环境,助力更多的苗子成为栋梁之才。”苏红胜说。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