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是蕴含在冬残奥闭幕式的每个细节之中的,闭幕式的演出,也始终与开幕式相呼应。
本届冬残奥会闭幕式由张艺谋担任总导演、沈晨担任导演,以“在温暖中永恒”为主题,回溯了过去9天赛事的精彩时刻与感动瞬间,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永远保留下来。
围绕“让温暖成为永恒”这一主题,北京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视频总监王之纲联合国内多家顶尖视觉设计团队、多所高校优秀师生团队,在开幕式“同心圆”视觉形象的基础之上,加入特殊的舞美装置,从而重新塑造了一个“留声机”的视觉形象,运用先进的视听科技及注重情感表达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温暖感”“记忆感”“包容感”的统一,实现了“让温暖成为永恒”。
同时,【锋尚文化】携手歌华文化作为创意承制方,将“一朵雪花的故事”贯穿始终,在鸟巢为北京双奥画下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中国与世界的这场“冰雪之约”画下句点。
留声机——温暖时刻留存为永恒
难离难舍,留声留情。开场,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残健共融的表演者们将“唱针”缓缓推动至地面,一张闪耀着光辉的唱片开始在“留声机”上旋转启动。伴随着《乘着歌声的翅膀》的旋律,北京冬残奥会会徽烙印在“留声机”中央,闭幕式在金色光辉中开启拥抱世界的欢聚。
正如总导演张艺谋在闭幕式开始前所说:“这个圆形符号就是作为一个非常醒目的一个道具,“留声机”要成为我们闭幕式的一个亮点,就有点像折柳寄情的感觉,但是这次是通过一个道具发挥这个作用。它其实是个意念,是个理念,不一定专门指胶片时代,黑胶时代,它只是人类作为留存记忆的一个东西,要勾连这个共同的共情,所以这个留声机一放,我觉得这个还是很能带动大家的一个感觉。”
为达到张艺谋导演要求的视觉亮点,再造“折柳寄情”般的情感记忆点,主创团队在开幕式“同心圆”的形象基础上,加入了一个“唱针”舞美装置,重新塑造了“留声机”的视觉形象,将直径55米的留声机呈现于鸟巢中央。
王之纲认为,“相对于现在很多新的存储媒介来讲,唱片具有纹理的质感与情感的温度,它更容易勾联起观众对这段珍贵时光记忆、怀念的共情感。”
“巨大留声机”主题形象作为空间主视觉,成为了延续温暖,诉说感动的存储载体。唱片机是一个重要的舞台演出空间支点,所有的闭幕式演出、仪式都会在圆形的唱片空间中完成,例如,入场仪式中唱片所形成的地球影像将各国残疾人运动员旗手纳入其中,表达人类“共享地球、团结一心”的期望;同时,唱片机作为寄托追忆的空间载体,记录了冬残奥会上运动员们的高光时刻。
最后,唱片机不断“凝固”本届冬残奥会的难忘回忆影像,展现出残疾人运动员拼搏向上、顽强奋斗的精彩瞬间。北京冬残奥会的精彩就是由这样一个个难忘的赛场瞬间组成,北京冬残奥会的记忆就是由这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构成。
随着激光的刻印,“留声机”边缘逐渐勾勒出冬残奥会六大项的运动形象轮廓,9天赛程期间的精彩瞬间在欢呼与喝彩中定格。
在视效、灯光、舞美、服化道、音乐等设计部门的默契配合下,通过“留声机”的形象寓意,将冬残奥期间无数的精彩瞬间和伟大时刻,留存为永恒的记忆!
而后,“留声机”的意象也贯穿始终,变幻为璀璨星河中的蓝色地球,或是“我们这百分之十五”的标志。留声机不仅成为本届冬残奥记忆感的重要依托,也成为了此次闭幕式最核心的视觉亮点。
传递爱——残健共融,爱的感召
闭幕式导演沈晨强调,残健共融是冬残奥的核心特色,也是此次闭幕式的温暖感所在。故而,主创团队为本届冬残奥会开幕式创作了华丽唯美的艺术表演《冬残奥圆舞曲》,闭幕式则全新创作了温暖感人的《爱的感召》。
在《爱的感召》的表演环节,这种情感更被无限放大。这个环节由超过60%的残疾人作为表演的主体,以“手语”的形式配合优雅的手臂舞蹈,心手相连,向世界传递出彼此鼓舞、拥抱世界的动人力量。
视觉团队受到了表演伴奏歌曲《You raise me up》的启发,将地面的“唱片”视觉概念基础上,加入了声波的形式,伴随着表演者的手语“讲述”,阵阵由粒子组成的声波纹在“留声机”上流淌开来,从而逐渐构成残健共融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温暖场景和感人画面。
温暖感人、鼓舞世界的画面以可视化声波的形式围绕着唱片,在不影响中心舞台演员演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整体的、包裹性、表意性的视觉氛围。
当音乐达到最高潮的时刻,画面选取了五幅残疾人创作的绘画作品作为《爱的感召》的升华。其中,最后一幅绘画作品则再次呈现了在开幕式《冬残奥圆舞曲》中由两个盲童共同创作的笑脸,完成了两个仪式在表演时空上的呼应。
开幕式仪式出现的笑脸形象,每位表演者的手心最小发光会徽等设计,都在闭幕式再次出现,巧妙的设计与呼应,凸显主创团队的匠心。
在漫天璀璨的繁星里,数百名残健共融的演员们的手中都持有一个发光装置,其外形印制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会徽。当表演者们组成“love”的造型时,他们会同时触发点亮发光装置。在广袤的场地中,“love”的造型闪烁出动人的光芒,表达了节目的核心理念——“我们的世界需要爱”。
向未来——共享此刻、共赴未来
冬残奥会闭幕式是冬奥开闭幕式、冬残奥开闭幕式中的最后一个仪式,其火炬的熄灭象征着一种告别,意味着整体北京冬奥会周期的结束,同时也宣告北京这座“双奥之城”的伟大时刻被永久留存。
13套定音鼓演奏的打击乐展现出铿锵有力的时间节奏,代表着所有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其后将过渡到由残疾人艺术家演出的小提琴独奏《雪花》,婉转悠扬的琴声展现出大家对这段美好时光的不舍之情,观众的情绪在刚柔并济的表演中不断酝酿。
在视觉画面上,鸟巢出现天干地支十二时辰,在由定音鼓构成的“表盘”形象上,时钟在多圈的环绕中以简洁有力的视觉风格展示世界时钟的计时、中国的天干地支、24节气等“时间”要素,60名残健共融的表演者用行为模拟着“指针”每圈60个时间刻度的行进轨迹,从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时辰和二十四节气到世界通用的象征时间概念的符号,都随着时间的轨迹应运而生。
当所有演员极具爆发力的表演的结束,不同维度的“时间”要素也汇集到熄火时刻,最终画面凝聚到开幕式运动员的点火仪式的瞬间,将点火的瞬间和熄火的过程形成呼应。最后一道光线慢慢地将影像回归为唱片的原始形态,同时火炬装置慢慢下落,缓缓熄灭,意味着整个闭幕仪式最重要的熄火环节的结束。
闭幕式尾声中,残疾人与健全人共同将唱针缓缓移出唱片,盲人小女孩将手心的残奥标志向鸟巢地面按下,地面以雪花形态镌刻出“BEIJING 2022”的字样,最终完成了冬残奥会唱片的记录过程,同时也寓意着全球“共享此刻、共赴未来”。
在天籁般的《雪花》歌声中,“北京2022”字样的闪耀焰火在鸟巢上空粲然绽放,充满“记忆感、温暖感、包容感”的北京冬残奥闭幕式,落下帷幕。
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钟表所有寓意着时间的符号,纷纷洒洒,在场地当中不断闪现,仿佛把冬奥会开幕式、冬奥会闭幕式、冬残奥会开幕式、汇聚到这里了,记忆会永远留在这儿,开闭幕式真成了连续剧,你追这部剧了吗?
虽然本届冬残奥会的主火炬已经熄灭,但跳跃的火焰却在心中生生不息。伴随着璀璨的光芒,时光的“留声机”在大地上定格,见证着“北京2022”的记忆在温暖中永恒。
昨晚的奥林匹克中心区灯火璀璨,夜幕下的鸟巢流光溢彩。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精彩成功,永远属于拼搏的运动员们。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令全世界赞叹,这份记忆会永存我们心中!
审核|编辑部
排版|陆春燕
参考资料|南方都市报、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等
慧聪音响灯光网战略合作伙伴
设置星标,让你不再错过声光视讯行业动态!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