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创刊年纪念特刊千年古都,创造“双奥”辉煌

从“鸟巢”到“冰丝带”,从击缶而歌到冰雪五环,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为奥林匹克历史留下了太多美好的记忆。作为“双奥”之城的一张大报,《北京日报》不仅见证了城市的跃迁进程,更用新闻人的妙笔,将一幕幕荣光时刻和感人瞬间定格纸上,载入史册。芳香油墨的背后,尽是“双奥”之城的宝贵印记。

“双奥”之城见证梦想、闪耀荣光,亦将以特别的方式载入史册。《时逢立春 双奥成真》《雪舞冰凝 燃情时刻》《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春之期待 踏梦而来》……2月5日出版的《北京日报》通过20个全彩版面、精美的照片文字,为读者再现了“双奥”之城的沸腾之夜。

赛场上,很多动人的细节也映照在报纸上:在短道速滑比赛中,范可新亲吻冰面、武大靖拍着任子威的手鼓励他往前冲;在花样滑冰的赛场边,金博洋掩面哭泣,王诗玥、柳鑫宇身穿“只此青绿”的比赛服,耀眼夺目;在张家口赛场,老将徐梦桃高声询问“我是第一吗”;在速滑颁奖现场,高亭宇跳上领奖台……

“奥运会报道是新闻同质化最大的竞技场,在同一个新闻面前如何让报道更出彩,最重要的是要有能够抓人的细节。”冬奥会结束后,北京日报社体育新闻部主任袁虹衡总结道。

2月7日,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男子1000米决赛在首都体育馆举行。中国不仅有三名选手进入决赛,更是首次在这个项目中摘金。然而比赛出现了意外。

首次出发过半,比赛却因冰面上有脱落的冰刀片被迫暂停,不得不重新开始。此时,选手们已经滑了多半程,体能下降严重。尤其是武大靖这样的老将,意味着冲金战略可能会有调整。

有了这样的预判,现场记者迅速反应:负责比赛消息的李立继续关注金牌归属,原本要去混采区的柳爽则留下来抓细节。果然,预判中了!武大靖第二次出发后便反常地冲在前头,将整个节奏带快,李文龙负责卡位刘少林,明显和首次出发时不同。

就在比赛临近尾声,体能耗尽的武大靖拍了拍队友任子威的手,鼓励他一个人向前冲。最终,任子威顺利夺冠,武大靖却是最后一个滑过终点。现场记者抓住了武大靖拍手鼓励任子威的动人细节,第一时间发回报社新媒体端,无私的体育精神感动了无数读者。

赛事开始前,袁虹衡给这届冬奥会报道定下的目标是“主场作战,大获全胜”,为此特意邀请书法家范扬挥毫,将这八个大字悬于体育部的平台上,以示激励。冬奥会期间,18人的报道团队奔赴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从前方带回了“热气腾腾”的赛事报道。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历了高速发展,竞技体育也在快速成长,早已跃居世界第一军团。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在疫情期间尤为不易。”袁虹衡说,借着“双奥”之城的机遇,中国为世界奉上了两场无与伦比的奥林匹克盛宴,两场盛会也为我们提供了展现国家形象、彰显民族自信的舞台,对于北京的城市发展更起到了推动作用,“北京之于‘双奥’可以说是一个互相成就的过程,而以记录时代为己任的记者同样功不可没。”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北京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北京日报》专为冬奥会报道设计的《奥运》《奥赛》《奥城》《奥缘》板块,大部分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延续来的。翻开这两个时期的《北京日报》可以发现,在“双奥”报道中有很多日报人的传承,其中也包括他们对标题艺术的极致追求。

奥运会时,北京日报从事体育报道的专业记者编辑几乎都去了一线采访,后方编辑团队全靠其他部门支持。当时,理论部编辑黄月平被分到《奥赛》版组做编辑,“上至总编、副总编,下到每个编辑记者,北京日报人都会在标题上反复推敲。古人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苦吟’精神,用在北京日报人对标题的琢磨与锤炼状态一点也不为过。”黄月平说。

黄月平回忆,编辑部一时陷入静寂,大家都在铆足了劲儿,欲对出这个下联,一鸣惊人。“半晌,经济部记者王刘芳蹦出一句‘张弓一矢破的’,语惊四座,大家叫好不迭。”后来,“谁言韩箭不败 张弓一矢破的”的标题被视作体育报道的经典。

版式同样是奥运报道成功的关键。在奥运会期间的版面上,《北京日报》“中国汉转拓印”形式的报眉十分打眼,不仅展现出中国的历史美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报纸质量提升起到“锁定眼球”的作用。

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16个版面、蓝白色调的冬奥会刊创刊号,甫一亮相京城各大报刊亭便受到市民的追捧。北京日报社美术设计部副主任王炎用“眉清目秀”来形容冬奥会刊的赏心悦目。会刊编辑部的一位老同志更是抱着版样忍不住自夸:“这天天看也看不够呀!”

“2008年奥运会刊主打火热的中国红,象征着夏季的热烈。2022年冬奥会刊则主打蓝色系,既是冬奥组委的标准色,也是属于冬天的色彩。”王炎拥有“双奥”会刊的宝贵经历,他说,最终冬奥会刊呈现出的蓝色是在标准色的基础上根据印刷效果进行了调整,将蓝色的饱和度降到了70%,“保证印出来透亮、干净,不糊版。”

冬奥会期间,可爱、憨厚的“冰墩墩”成为世界“顶流”。2月7日,冬奥会刊头版刊登了“五环晨语”文章《点赞友谊使者“冰墩墩”》,执笔人是评论部记者汤华臻。文章刊发后的第二天,冬奥会刊评论部主任张砥发现,日本记者“义敦敦”在电视连线时从包里掏出一份会刊,随后展开的正是这篇报道,恰好契合了文章标题,“通过冬奥平台和冬奥会刊,很好实现了‘冰墩墩’友谊使者的角色升华。”其实在张砥看来,不论是文章作者还是组版的编辑,每一名会刊工作者都是友谊的使者。

奥运会刊编辑阎建安回忆,为了当天的创刊号,编辑部经历了三次试刊的考验,大家经常绞尽脑汁,彻夜不眠。“我永远忘不了创刊号的版面设计,真是太震撼了。”创刊号封面版设计独具匠心,分别用竹简和羊皮纸为刘淇主席和罗格主席的发刊词做底衬,创意独特,内涵丰富。“7月25日,当我们拿到印有the party begins字样的创刊号时,大家兴奋极了,兴奋于会刊的出版发行,更兴奋于奥运史上一个新纪录的诞生。”

北京冬奥会刊总计出版46期、644版,北京奥运会刊出版47期、836版。作为重要的历史见证者,它们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奥运博物馆永久收藏,成为具有唯一性、稀缺性、史料性和文物性的新时代藏品。

北京日报社原副社长徐文珍回忆,对在中国北京举办亚运会的意义,北京日报社领导和有关编辑、记者是经历了一个认识过程的。“他们走访组委会、建设工地,掌握的情况越多,就越发明确‘亚运大事,匹夫有责’‘亚运宣传,意义重大’。进而认识到,亚运会是历史给我们提供的一个重要契机,有关亚运会的宣传报道,绝非一般工程建设和体育比赛报道。应当打破常规,从过去狭隘的体育报道范围中解放出来,用宽广的视野,看待、规划整个报道。”

《北京日报》先后开辟了“亚运会向我们走来”“公共场所美与丑”“亚运工程英雄谱”“我为亚运添光彩”“比比谁家阳台美”“首都意识大家谈”等多个专栏。形式不同,内容各有侧重。其中,“亚运工程英雄谱”是人物通讯专栏,设在一版,主要报道亚运工地建设者可歌可泣的事迹。

1989年6月,正是亚运会游泳馆工程建设的紧张阶段,民工却多数不上工了。七位老工人,有的临近退休,有的身体有病,就是他们,攀上70米高的脚手架。铁锤、钢钎的叮当声传遍工地,感动了二三线的干部职工,工地又沸腾起来。报社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派记者采写了《七个中国老头——记李环等老工人在亚运工地的事迹》,发表在《北京日报》的头版。

在亚运村五洲大酒店工地上,一个风风火火的姑娘独挑一摊,担当了项目经理的重任。开始大家犯嘀咕,可没想到她硬是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于是,日报记者又采写了《“卢小姐”扛大旗》的通讯,这些典型人物报道在当时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响。责编/张蕾 设计/宋溪

THE END
0.龙鑫智能一家三口持股六成,高管学历【偏】低,2024年增收反降利最新版本: V62.2.37 文件格式: apk 应用分类:ios-Android 使用语言: 中文 : 需要联网 系统梅西如果 14 年世界杯夺冠会封球王吗? 2 广东一点点奶茶店喝出蟑螂腿 8 24-25 赛季英超英超第 巴黎残奥会赛程表 1 新年味 欣意浓 8 路遇小轿车翻车起火他连救2人 3 6亿杯伯牙绝弦6亿次陪伴jvzq<84vqpmykjsi0jkoizuwnobq7hqo1vog€x136>199;60jzn
1.出征东京中国盲足残奥会日志2014年盲人足球世界杯和2016年里约残奥会均获第四名 2017年盲人足球亚洲锦标赛冠军 2018年盲人足球世界杯季军 2019年盲人足球亚洲杯获得冠军 东京,我们来了 残奥会,我们来了 领奖台,我们来了 综合:中国盲人足球队 福州市盲校 华夏时报 清远日报 出征东京残奥会!中国盲人足球队期待登上领奖台 骄傲!李发彬摘得jvzquC41yy}/uxmw0eun1j46:7<89B77a3823:>7:4
2.P3混合25米运动手枪SH1级黄兴破残奥会纪录摘金网易体育9月2日报道: 东京残奥会射击P3-男女混合25米运动手枪SH1级决赛,中国选手黄兴27中获得金牌,并创造了新的残奥会纪录,这是中国代表团本届残奥会获得的第74枚金牌。波兰选手获得 东京残奥会银牌,乌克兰选手获得铜牌,另一名中国选手杨超排名第7。jvzq<84yyy4qr|uqtv4dqv4ctvodnn4pgyy03>8:99;/j}rn
3.我院承办的2022年大学生校园心理健康文化节九里校区启动仪式顺利举行最后,大家于LED电子大屏幕前合唱了歌曲《一起向未来》,这首歌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主题口号推广歌曲。昂扬的歌声唱响在交大校园,显示出交大学子的朝气和志气。在歌唱的最后,人群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将现场的热烈气氛推向了顶点。 jvzquC41in~z0||lvw4ff~3ep1oohx4355?05:6530nuo
4.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分为几部分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工程总占地面积21公顷,场内观众坐席约为91000个。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jvzquC41yy}/3>ysy0ipo8sgyue7;:;2;74t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