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往意大利的时候,我们的航班一直晚点,我看着候机厅的人也不多呀,天气也挺好呀,怎么回事呢?
上了飞机才知道,原来是在等一群运动员。从谈话中,他们应该是参加完了运动会,准备到意大利“团建”的。
一行大约十几个人,每一个都是人高马大,一上飞机,就感受到了体型上的压迫感,兄妹俩也不自觉朝我身边靠了靠。
飞行过程中,他们一直在唱歌、手舞足蹈。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了中国运动员的不容易。
我记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去纽约出差,我就被酒店的床惊到了,很高很大,我几乎要助跑才能爬上去;跟外宾谈判的时候,他们俯身跟我握手,虽然微笑着,但压迫感也是真真实实的.....
第一次去加拿大出差,公务方邀请我们看冰球比赛,赛场上的运动员几乎时时刻刻都在肢体冲突,但冲突越大,看台上的观众越兴奋,骨子里的好战是掩饰不住的......
先天的基因、后天的饮食,以及文化宗教和信仰,都将东西方世界划分开来。
西方世界的道德观,白人的身形体魄,赋予了他们在某些运动项目上的天赋。加上很多奥运项目起源地就在国外,中国要想杀出重围那真是困难重重,比如网球、比如冰球、比如游泳,比如篮球......
说真的,疫情前我每年都要出去很多次,从未真切感受到东西方的割裂,而这次出国,我却真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的信息差。
西方的媒体,比我们印象中更会利用民众舆论。
我们认为的很多重磅消息,在西方是根本没有人讨论的;比如日本排放核工污水;比如俄罗斯的友谊赛。西方世界也不是某些博主为了吸引眼球拍摄的“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中国”。
西方就是西方。
王楚钦球拍踩坏,究竟是谁要负责任西方媒体更是颠倒黑白.....
不仅仅是自媒体,国外的官方媒体也是赤裸裸搞歧视。在国外,不用翻墙就能看到这些不好的言论,
潘展乐向“央妈”告状的时候,还是收着了,现实永远比我们想象得,要严重。
而我在国外媒体评论区,看到的是海外华人在奋力舌战群儒,但毕竟人微言轻,我多么希望咱们的官方媒体也能硬气发声,更希望更多同胞赶过来,抢回我们的话语权,声援我们在前线战斗的运动员们啊!
面对赛场上的各种压迫,中国奥运健儿承受的压力远远超过我们想象。身体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舆论上的.....
也正因为如此,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才有那么多超燃瞬间,而这些瞬间,正是中国运动员凭借超强的体力、努力、拼力,从白人垄断多年的项目中杀出重围的。
DNN
他们拿回的,不仅仅是中国人对自己的证明,更是跟这个颠倒黑白的舆论世界,掰一掰手腕的勇气。
郑钦文
落后的时候
我看见看台上的国旗
作为高度商业化的运动,网球一直是白人的主场。中国上一次获得网球奥运金牌,还是在20年前。
郑钦文夺冠,是亚洲历史上首枚奥运会个人网球金牌,直接打破了欧美人在网球上种族优势的神话。
竞争对手斯瓦泰克,世界排名第一,25连胜的战绩,五年拿下了四个法网冠军,在国际赛事上连赢郑钦文6次。有人说,斯瓦泰克在女子网坛的统治力就相当于巅峰时期的张怡宁。
对手恐怖如斯,可想而知郑钦文夺冠之路有多难:
——面对从未战胜的斯瓦泰克,2:0打进半决赛。
不仅打败斯瓦泰克,更是把对手赛多娜·维基奇打到怒摔球拍,直接失去情绪管理。
网球比赛动辄几个小时,对体力消耗很大。再加上赛场上郑钦文被白人观众辱骂,被输掉比赛的对手质疑,被教练抛弃......她都挺过来了。
支撑她的,是为国家拿奖的信念。
DNN
她说——
如果是其它比赛可能就放弃了,但这是奥运会。
落后的时候,有股精神支撑着我,我看见了看台上的国旗。
郑钦文说“为了我的祖国,我还能再战三个小时”。
图左:法网女单1/8决赛,邓钦文惜败斯瓦泰克
你看,中国女人就是不服输,一个球一个球杀出重围,好叫这个颠倒黑白的世界,换个天!
潘展乐
看不起我们的
今天把他们都拿下了
8月1日,潘展乐在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夺得冠军。
46秒40!
看潘展乐100米自由泳决赛,我第一反应:这是人类的速度吗。
因为距离太短,100米自由泳的差距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世界泳联都说,男子100自记录是最难破的世界纪录。可潘展乐比对手领先一个身长不说,还把人类在水中的极限速度提高了0.4秒。连菲尔普斯都觉得“这不太可能”。
这是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之后,第一位获得男子百米自由泳奥运金牌的亚洲选手,意味着欧美垄断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的时代被终结。
就在今天凌晨,他参加的4X100米也摘得金牌,打破了美国在该项目40年的垄断。
潘展乐在最后一棒,顶住压力从第三直接反超到第一,连解说都激动到破音大喊。
这2枚金牌来得正是时候。
大家看到的是扬眉吐气,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奥运赛场背后,咱们的运动员受了多大委屈。
比赛前前,潘展乐和澳大利亚名将查尔莫斯打招呼被无视;咱们教练还被美国队员故意溅水。
“感觉有点看不起我们的样子”。明晃晃的歧视,让这个19岁的少年心里憋着一股劲。
能打败偏见的,只能靠实力。
夺冠后发言也是相当霸气:
DNN
冠军是我们了,不满意的应该是别人,不是我们。
一雪前耻!看不起我们的,今天把他们都拿下了。
张雨霏说:我们每枚奖牌都是靠实力赢得的。
一代一代,中国奥运健儿奔赴赛场,为的不过是公平公正,但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偏见的建立只需要一个眼神,但打破这些偏见,却需要百年!
但好在,中国人除了勇敢,还有韧劲——
裁判员的打分,往往带有主观性。正因如此,郭晶晶考了裁判证,在此次巴黎奥运会上担任跳水裁判长,给我们的运动员争取更多公平。
“公平,从不是从天而降的。
你唯有自己掌权,公平才能从你手下诞生。”
邓雅文
抢夺新项目高地
中国孩子永远都有前瞻性
这届奥运会上最让我惊喜的就是小轮车了。
2017年,我国紧锣密鼓组建小轮车队伍。当年,四川田径队和小轮车教练都很看好身体素质出众的邓雅文。经过反复斟酌,她选择了小轮车。
从“零”开始掌握一项极限运动并不容易,小轮车更是如此。骑车在空中完成后空翻、360°转体神龙摆尾,很需要胆量。
带着一身伤病,邓雅文为中国夺下自由式小轮车女队首枚奥运奖牌。
队友孙佳琪虽然虽然没有获得奖牌,看得我很心疼。别的选手摔倒后直接放弃了,她是唯一一个重重摔在地上,又立马爬起来继续完成比赛的。
她们都是00后的孩子,却有着超越年龄的坚韧。
当西方世界在渲染松弛感时,中国孩子不需要向任何人学习,他们坚定地把老祖宗的勤劳勇敢,与天斗与地斗的精神刻在骨子里,这就是中国的年轻人。
乒乓球
失去的,一定要拿回来
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混合双打决赛中,王楚钦、孙颖莎4-2战胜朝鲜组合,夺得金牌。
这块金牌,弥补了国乒的遗憾。
这事还要从四年前的东京奥运会说起。
那一年,乒乓球混双第一次成为奥运会项目,也是中国队唯一丢金的项目。
被寄予厚望的许昕/刘诗雯3比4不敌日本组合水谷隼/伊藤美诚,与金牌失之交臂。
刘诗雯红着眼道歉的画面,让无数人心疼。
四年后,巴黎奥运会。
国乒能否在将五块金牌悉数揽入怀中,最关键的就是看第一个混双项目,这枚金牌,对于中国乒乓球队的士气相当重要。
拿不下来,头块金牌只能指望后面男单、女单等项目,落到谁身上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沙头组合”背负的不只是乒乓团队奥运首金的任务。还要弥补惜败日本队的遗憾,可想而知压力会有多大。
还好,两个人抗住压力,一路打进决赛,捍卫了国乒荣耀。
图右:巴黎奥运会,中国乒乓混双冠军
荣耀背后,也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
几十年间,国际乒联一直不断地修改规则,针对我们。
蔡振华独的“转拍”打法,让国外球员看得晕头转向。于是1981年,国际乒联把乒乓球拍的颜色改了,要求必须是一黑一红。导致蔡振华早早退役;
1999年,国际乒联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单个代表队,所有项目一共只能安排7组选手参赛,导致我国无法独揽所有奖牌;
当年,刘国梁的遮蔽式发球让对手闻风丧胆,国际乒联又出手了,规定发球时候,必须漏出球。把刘国梁逼到退役……
为了打击中国乒乓世界霸主的地位,有的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杨家玉
你们都不看好她,偏偏她最争气
哪一项体育运动是最辛苦的?
不是马拉松,也不是铁人三项,而是竞走。
竞走要求运动员必须始终保持至少有一只脚与地面接触。并且,从前腿着地的一瞬间,膝关节不能弯曲,而且要在这种状态下走几十公里,大家都说,它是最残酷的运动。
巴黎奥运会20公里竞走决赛,杨家玉靠毅力走完全程,实现职业生涯大满贯。
20公里竞走原来是咱们的优势项目,曾连续两届获得奥运金牌。
但是自从2019年的世锦赛之后,在欧洲选手的野蛮生长中,我们再无缘金牌。
现在,终于又拿回自己手中。
夺冠后,杨家玉身披五星红旗,从埃菲尔铁塔前跑过。
那一抹中国红,格外动人:
这一刻,五星红旗闪耀巴黎。
我想起王丽萍在2000年泪洒悉尼奥运会的一幕。
中国队冠军候选人因为三次违规操作被罚下场,夺金无望,不抱希望的教练组提前离场。
只有王丽萍并没有放弃,咬紧牙一点儿一点儿往前追。最后翻盘,获得女子20公里竞争金牌。
王丽萍夺冠的时候,偌大的体育场,没有一个人为她欢呼,她用目光巡视着看台,甚至找不到一个可以拥抱的人。
没有欢呼,没有庆祝,没有拥抱,没有国旗,走了一圈儿,落寞离场。
DNN
王丽萍像极了大多数普通的平凡人,明明不被看好,却偏偏最争气。
至今她眼泛泪花向观众招手的场景,我不敢看第二次。
那个孤独的冠军,未能举起来的国旗,杨家玉替她完成了。
图左:悉尼奥运会,王丽萍空手绕场庆祝
图右:巴黎奥运会,杨家玉让五星红旗闪耀巴黎
这是每一个中国奥运健儿的执念:
你们都不看好我,偏偏我最争气!
你们都不看好中国,偏偏中国最不服输!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说:
不要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握枪支就是勇敢。
西方世界有强壮的身体、好斗的心、偏见的眼,还手握枪支,但这不代表勇敢;真正的勇敢,是中国运动员这种,即便被世界围猎,依然能杀出重围。
By 大南南~
【关于作者】
大南南,英语启蒙畅销书作家,获奖童书译者,国际会议口译员;
著有《孩子,欢迎来到英语世界》,《减法育儿》;
译有《你是世间所有美好》《哈哈哈!有趣的动物》《思考世界的孩子》《名人传》及《小怪兽》系列、《小丹妮》系列、《我们的孩子还好吗?》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