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父母并没有放弃,他们开始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小桦伟在四岁之前都不会走路,母亲几乎每天背着他,往返于医院之间,度过了无数次吃药和打针的日子。即使疼痛难忍,小桦伟也很懂事,只有在痛到极点时,才会忍不住哭出声。母亲每天按摩他的身体,并耐心地与他交谈,鼓励他,她用手扶着他,教他一步步学走路。小桦伟顽强的性格让他终于学会了走路,甚至跑步。 由于弱听,他需要佩戴助听器,而一副助听器的费用高达两万元以上。家里经济拮据,母亲决定先买一只,哪怕只能听到一边的声音,也无怨无悔。她每天反复地教他发音,帮他练习语言。因为说话比普通孩子慢,苏桦伟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到了上学的年纪,他只能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尽管面临着外界的偏见,母亲始终悉心照料,避免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尽量保护他的自尊心。1994年,学校组织了一场运动会。这次运动会不一般,香港伤残人士体育协会的教练潘健侣来到了现场,观察每个参赛学生。小桦伟参加了短跑项目,潘教练注意到了他,并鼓励他继续努力。经过一系列的选拔,小桦伟最终加入了香港田径队。 在田径队的训练远比学校的课程艰苦。每天都要承受高强度的训练,尤其是肌肉痉挛的患者最需要加强体能和爬楼梯的训练,这些训练让苏桦伟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泪水。每当他感到痛苦时,脑海里总会响起母亲的话:用力哭不如用力跑,只有跑步才能让别人看得起你!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在亚特兰大残奥会的男子4x100米接力赛中,苏桦伟获得了人生中的首块金牌。赛后,他立刻在人群中寻找母亲,因为他知道,这枚闪亮的金牌背后,母亲付出的辛劳远比自己更多。这一天,他也遇到了香港的影视明星刘德华。得知苏桦伟家庭的困境后,刘德华非常关心他,担心他因为经济原因无法继续训练,于是每年为他捐赠10万元以上,并邀请他成为自己工作室的一员,帮助上传图片等工作。无论苏桦伟是否参与比赛或训练,都不会影响他的工资,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刘德华的帮助下,苏桦伟更加努力地训练。他也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望,迄今为止,他已获得了4届残奥会的6枚金牌,还以24秒65的成绩创下了男子100米和200米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苏桦伟的事迹被拍成了电影,许多人因此认识了他。 2006年,电影《12秒58》在香港上映,这部电影的主角就是苏桦伟自己。电影讲述了他顽强拼搏的故事,苏桦伟被誉为奔跑的中国阿甘。2016年,因身体的病痛,苏桦伟宣布退役,他需要大量的止痛药来维持比赛状态,结束了长达21年的竞技生涯。 2021年,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再次上映,由吴君如和梁仲恒主演,讲述了苏桦伟的故事,令观众感动落泪。这部电影再度向世界展示了母爱的伟大与孩子的坚持不懈。每位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顺利成长,而对于残疾孩子来说,父母的付出更是艰难无比。没有强大的毅力、没有不懈的努力,没有父母的坚持与孩子的自律,苏桦伟也许无法成为今天许多人心目中的男神。
患有先天性痉挛及弱听的苏桦伟,是如何夺得残奥会冠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