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国际论坛对话奥运会是团结世界的不可抗拒力量

斯普罗·卡帕洛(Spyros Capralos)欧洲奥委会主席、希腊奥委会主席

肖连兵 光明日报社国际交流合作与传播中心秘书长

“在盛大开幕式上,整个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活力”

肖连兵: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至20日举行。您对本届冬奥会的筹办、开幕式、各国参与和赛事情况有何评价?

卡帕洛:从中国成功申办冬奥会开始,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困难,中国人民展现出办好冬奥会的巨大决心。他们向国际社会承诺:要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举办一届成功的、安全可靠的赛事。除此之外,组委会秉承举办“绿色、包容、开放、清洁”冬奥会的原则,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计划,落实到举办奥运会的全过程。有鉴于此,国际社会把目光投向了中国,期望举办一届以最高标准组织的奥运会。2月4日,在北京“鸟巢”体育场举行的盛大开幕式上,整个世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决心和活力。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开幕式就是在这个体育场举行的。能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我们所有来到中国首都体验奥运激情的人都不胜荣幸。中国人民有诺必践!他们共同努力,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彩非凡的奥运盛会。在疫情笼罩下,所有参与者都能感受到中国的热情好客;希望所有人都能坚定信心,将希望寄托于美好的未来。

肖连兵:您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参与者和亲历者,请谈谈您为北京奥运会所做的工作。“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一起向未来”分别是北京夏奥会和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您对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双奥”之城如何看?

卡帕洛: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继2004年雅典奥运会之后举行的,我曾有幸担任2004年雅典奥组委的执行主任和副首席运营官。中国获得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接过接力棒后,自然与希腊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很高兴能与北京奥组委的工作人员分享经验并密切合作。14年后的今天,北京正在创造历史,成为首个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城市。毫无疑问,中国是奥林匹克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凭借这一成绩,中国证明了它对奥林匹克理想的承诺,证明了体育力量可以用尊重调和国家间的分歧,通过关注共同价值观弥合各国间的鸿沟。通过举办夏季和冬季奥运会,中国也展示了体育在国家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它给子孙后代带来的独特遗产。这表达了中国向世界开放、交流文明和思想的强烈愿望。

北京2022年冬奥会举行闭幕式焰火表演。新华社发

“我们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更快、更高、更强”

肖连兵:2021年7月召开的国际奥委会第138次全会正式通过决议,将“更团结”加入奥林匹克格言中。当下的奥林匹克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作为国际奥委会的一员,在您看来,为什么增加了“更团结”的表述?“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您对此如何解读?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口号“一起向未来”与新的奥运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紧密契合。这一口号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齐心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承诺。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再次相聚在北京,参加比赛,向所有人展示力量、韧性和决心。这可以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希望、团结和鼓舞人心的力量。所有人都身处困境,此时这一口号有更重要的意义,因为运动员正面临着疫情带来的最大挑战。因此,在疫情时期,正如冬奥会激励运动员努力拼搏,克服重重障碍,享受参与世界最大体育赛事的快乐一样,冬奥会也应该激励各国团结起来,应对世界面临的如气候变化、冲突、战争和疫情灾难性影响等所有危机和挑战。

肖连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的情况下,中国力克疫情带来的困难,实现了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承诺。对此您怎样看?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的意义何在?

冬奥会闭幕式会旗交接仪式。新华社发

“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像中国人民那样”

肖连兵: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已久,您如何评估至今还在全球肆虐的疫情给人类社会和奥林匹克运动带来的影响?

卡帕洛: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健康危机,也是社会和经济危机。它影响世界各国和全球每一个人,也影响到世界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自疫情暴发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到世界几乎所有国家。保持社交距离,以及企业、学校和整个社会生活的封锁,已成为遏制疾病传播的常见措施,但也扰乱了包括体育和健身活动在内的许多常规生活领域。为了保障运动员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健康,大多数国际、地区和国家级的重大体育赛事都被取消或推迟,如马拉松、足球赛、田径锦标赛、篮球赛等等。在现代奥运会历史上,奥运会和残奥会首次推迟了一年。奥运会的延期不仅影响经济,还会影响全球和地区体育赛事的社会效益。长期以来,体育一直被认为是促进社区和各代人之间沟通和建立桥梁的宝贵工具。自这场健康危机开始以来,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并以最大限度减少这场健康危机影响的方式支持运动员和体育大家庭。应对这场健康危机显然需要合作、团结、坚持不懈和公开对话。国家之间和不同专业团体之间要共同努力,共享资源和知识。

肖连兵:2月5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欢迎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让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题中之义。中国通过筹办冬奥会和推广冬奥运动,让冰雪运动进入寻常百姓家,实现了带动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您对此如何看?

卡帕洛:中国对奥林匹克运动作出了巨大贡献。北京2022年冬奥会要吸引3亿中国人参加冬季运动,这预示着它会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产生积极影响。从最近公布的调查来看,这一目标似乎已经实现,将为后代留下持久的遗产。为了迎接21世纪的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像中国人民那样,在体育活动上投入更多时间和资源,并为其他国家树立榜样。

肖连兵: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通过秉承奥林匹克精神的、不加歧视的、任何形式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为建设和平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奥林匹克运动需要本着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您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目的和精神有什么理解?奥林匹克运动对推动世界和平有什么意义?

卡帕洛:和平是奥林匹克运动中存在的基本要素之一,奥林匹克运动面向世界上所有遵守奥林匹克休战决议的国家。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有三位国王签署条约,确立了“奥林匹克休战”。在休战期间,运动员及其家属可以安全无虞地前去参加或观看奥运会,然后返回各自城邦。考虑到体育和奥运会面临的新政治现实,国际奥委会决定恢复奥运会的“奥林匹克休战”概念,从而尽可能保护运动员和体育运动的利益,利用体育的力量促进世界和平、对话和和解。这是个独一无二的概念,只有在体育价值观和奥运会精神中才能遇到。奥运会通过消除宗教、种族和语言的障碍,团结人民,促进文化交流。体育将人民和团体聚集在一起,从而改善社会和文化生活。体育有助于打破偏见、刻板印象、文化差异、无知、不容忍和歧视,从而克服分歧、促进对话。

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现场。新华社发

肖连兵:人类共同价值观是在时代发展中形成,奥林匹克精神的产生也一样。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和全球气候变化凸显了人类面临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担当,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推动者,在您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否应成为后疫情时代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观?您如何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内在联系?

卡帕洛: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全球危机以及持续不断的环境挑战使我们认识到,无论社会或国家背景如何,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很明显,我们有责任改变现状,我们必须现在就行动!每个人都有责任,以所处环境和整个社会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社会、技术、经济和环境方面发生变化,这对公民来说是重大挑战。如果我们想前进,就必须接受变革。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唯一合乎逻辑的前进道路是共同努力,而不是寻求孤立。团结也是奥林匹克精神和运动的支柱之一。国际奥委会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前几个月发起的“在一起更强大”运动强调了这一点,该运动围绕着这个以人为本的口号,强调国际奥委会团结一致的精神。世界人民只有团结一致方能前进,奥运会是团结世界各国人民、团体和社会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肖连兵:中国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您对这一主张有什么见解?

卡帕洛:我们都钦佩和尊重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与希腊文明一样,被认为是文明的摇篮。在现代国家,这种丰富的文化仍可以从传统、艺术表现甚至人民的行为中看到。毫无疑问,这些文明从未也决不会被取代。它们为当今世界留下了一笔重要且铭刻于心的遗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显然不是取代,而是交流、分享和沟通。它的含义在于,各民族、各国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最近的公共卫生危机表明,我们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在全球危机和环境问题上,我们关注的是同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为共同的事业努力,努力使这个星球成为和谐世界,为每个人创造更好的生活。虽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制度,但它们都应该团结平等,都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各国应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的界限,坚持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人类共同价值观,构建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肖连兵:交流、分享和沟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人民与世界的联系十分重要,文明因交流而精彩,文明因互鉴而发展,人类的共同价值观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形成的。以对中国的所见所闻,请您谈谈对中国的印象和对中国人的了解。

卡帕洛:中国是个神奇的国家,拥有追求卓越和完美、勇于创新的有魅力的人民。它是主要的文化强国之一,也是塑造了这个世界的最早文明之一。中国最令人钦佩的一点是,这个国家在表达探索和学习其他文化的强烈愿望的同时,成功地保持了自身鲜明的身份认同。这也解释了中国努力向西方文化开放,促进沟通和交流的原因。向世界开放的意愿一定是有益的。我们可以从中国这个有着如此多文化遗产的国家和文明中学到很多。我也发现,中国人民通过寻求多样性来改善和进步的愿望着实令人钦佩。沟通和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奥林匹克价值观,它们与平等和团结的价值观紧密相连,思想和专业知识的交流对所有人都有益。由此可见,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的含义就更具内涵了。

“体育运动不仅涉及身体技能,最重要的是还涉及精神力量”

肖连兵: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体育有了新的认识。过去人们只知道“体育增强体质”,现在人们知晓了“运动改造大脑”。您如何看待后疫情时代的体育理念?学校应如何开展体育教育?在后疫情时代,奥林匹克运动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卡帕洛:不幸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体育运动。在需要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的时候,体育训练和体育活动成了真正的挑战。这种前所未有的情况导致了缺乏活力等消极影响,并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运动员的失望和挫败感。奥林匹克运动很早就认识到,人们迫切需要找到解决办法,为年轻人的生活重新引入体育教育,不仅高水平运动员,业余体育界和学校也有这种需要。毫无疑问,体育运动不仅涉及身体技能,最重要的是还涉及精神力量。运动能激发我们体内如动力、积极思考和自信等许多能力。它有助于我们设定目标,并超越人类极限来逐一实现这些目标。一般来说,这些因素在教育方面非常重要。显而易见的是,在任何教育环境中,必须把体育提升到最高地位。

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倡导在年轻人教育中强化体育运动。世界各地的国家奥林匹克学院在实施一系列行动和教育计划方面做得很好,这些行动和教育计划的指导思想始终是促进体育和奥林匹克的原则和价值观,传播奥林匹克理想。体育是激发希望的通用语言,在提高世界各地年轻人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鼓励沟通和交流。正如必须通过文化和学习陶冶情操一样,通过体育和竞争陶冶情操也同样重要。希望年青一代能够接受这一观点,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这事关和平与团结,是可以鼓舞未来世界的积极信息。

THE END
0.图书馆志愿者工作的心得体会14篇(全文)高校要采取多样的形式进行自愿者招募,比如设置宣传点,利用多媒体宣传,发布传单,举办宣讲会等等,让志愿者活动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使每位学生都能全面了解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同时也要采取一定措施激发学生们当志愿者的积极性,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向学生们传递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益处,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服务体系中来,使jvzquC41yy}/;B}wgunv0lto1y5gkujckhocnBw0jvsm
1.副市长在残疾人联合会上的讲话各地要加强宣传、文体、维权等工作,大力宣传人道主义精神,宣传广大残疾人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助残意识。市级电视台要开播电视手语节目,组织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完善市新闻促进会的工作,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力度;市级图书馆要开办盲文和有声读物阅览室,丰富盲人的业余文化生活;体育局要jvzquC41yy}/z~jzkng/exr1hyt0lrfpij{bzrfsk{k0eB87664ivvq
2.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奥运残奥先进集体个人的决定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国际残奥大家庭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热情参与下,经过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全体建设者、工作者、志愿者共同努力,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实现了我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作出的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jvzquC41yy}/eww0ep5329=|v1nb{8ofzy5329=2;1z329=2;56`79:335;:37mvon
3.单位自查报告以迎奥运为契机,进行了多项培训,组织员工学习《奥林匹克知识200问》、《礼仪礼貌知识200问》、《〈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市民读本〉培训大纲》,《旅游服务英语200问》等知识。在集团培训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开展职业礼仪和行业窗口英语的培训,选派37名骨干参加学习。公司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奥运培训527人次,其中奥运知识培训131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qv1=;67:
4.新疆残奥冠军王燕红进校园开展励志演讲:传递奥运精神激扬青春5月7日至9日,在巴州、库尔勒市残联支持下,雅典残奥会射箭冠军王燕红走进市中小学及职业院校,举办6场以“生命不息,运动不止”为主题的励志演讲,与近3000名师生分享“轮椅上的体育人生”。 王燕红讲述了15岁因病致残后,凭借每日训练射箭五六百支、穿坏十几双运动鞋的坚持,最终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打破世界纪录、jvzquC41yy}/zsirh0usi7hp1ktgq862:4544=<;0jzn
5.2022冬残奥会开幕心得体会(通用28篇)残疾人是人类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他们渴望融入社会,共享社会发展,冬残奥会开幕式既体现了残奥精神,更是“平等、参与、共享”理念的体现,就像我们对祖国的那份热爱一样。 【幸福一家人 不离不弃】 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会徽展示环节中一个和睦温馨的场景令人动容:一家三口鸟巢内放风筝、嬉戏,洋溢着幸福的画面。jvzquC41yy}/qq6220ipo8f142832<4659=5;@3jvor
6.这六篇文章带你理解北京冬奥精神理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广大参与者珍惜伟大时代赋予的机遇,在冬奥申办、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人民日报推出6篇系列评论,与广大读者一道,认真学习理解把握北京冬奥精神的核心内涵与重要意义,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以更加坚定的自信、更加坚决jvzq<84vjgus{7ugqrrf0lto0et0p:4424802=721e:17<6/54:15><90jz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