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个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童话都不陌生吧,童话对儿童来说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对教师和父母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学意义。你知道都有哪些经典童话故事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贝多芬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 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 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 ,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 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 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 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 。”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桑兰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海伦·凯勒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霍金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拜伦——身残志坚的诗人

1788年,拜伦(bài lún)出生于伦敦(dūn)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拜伦生下来就是跛(bǒ)脚,走路时一瘸(qué)一拐(guǎi)的。尽管他母亲费(fèi)尽心血,带着他四处求医,可他的脚却一直没能治好

因为残疾,拜伦经常受到同龄小伙伴的欺侮(wǔ),这给童年的'拜伦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有一次,拜伦放学路过一个游泳池,几个同学正在里面游泳,拜伦在旁边看得出神。有个同学喊着:“拜伦,你也下来试试吧,很有意思的。”另一个同伴讥(jī)笑着说:“真是天大的笑话!他能在陆地上行走就不错了。”拜伦气愤(fèn)地转身跑了,他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学会游泳给他们看看,他们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而且一定会做得更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拜伦天天泡在水中,不停地游。最后,在学校运动会上,拜伦凭着坚强的毅(yì)力赢(yíng)得了游泳冠(guàn)军。

拜伦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赢得了大家的尊(zūn)重。

轻轻地告诉你:拜伦(1788—1824年),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生著有大量的诗篇,其中长篇诗体小说《唐璜》是欧(ōu)洲文学史上罕(hǎn)见的杰作。

司马迁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司马迁因直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得罪了皇帝,被送进监狱,他在狱中身体受到严重摧残,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但是他又觉得:“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如果就这样轻易死去,《史记》由谁来完成呢,他决心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

50岁那年,司马迁被释放出狱,他更加奋发,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写《史记》中去。

独臂航海英雄

徐京坤,88年,被航海人称之为“独臂航海英雄”。京坤原是一个健康的普通人,他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儿时和大多数山村小儿一样,天真,调皮,爱幻想。就这样梦一般得过了11年,这时意外发生了,徐京坤失去了左手,村里的人都认为徐京坤的一生就这样从此会暗淡无光。但是稚嫩的徐京坤却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且很理智的跟徐妈妈说了一句:“或许我不出事,我会闯下更大的祸,惹更大的事,这样更好。”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知一生。那个时候便可看出他就是很有思想的人。儿时的徐京坤就很是喜欢运动,痴迷体育,也正是这样的好动,练就如此强壮的身体,就算是徐京坤少一只手,依然不能阻碍他对体育的热爱,运动会的头筹,足球队的主力前锋,都足以证明徐京坤的热情。其实徐京坤的梦想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航海,幼儿园的时候崇拜科学家,梦想自己也能成为一名科学家,小学的时候还想要成为有钱的商人,大点的时候甚至想开一家小卖店。然后现在生活和梦想是航海,也许京坤就是为航海而生的。

梦想与现实,你会选择哪个?

徐京坤改变命运的机遇也是很偶然的,这也许就是应了那句话,当上帝把一个人命运大门关上的时候,一定会给你留扇窗户的。这个时候的京坤进入山东省的体工大队残疾人田径队,进行100米200米的系统训练,03年有受邀参加中国首支残疾人帆船集训队的集训选拔,那个时候的京坤还不知道什么是帆船,只是通过网上搜索看了几张照片才知道帆船的样子。

后来跟随队伍来到日照,经过几个月的选拔,学习,训练,最终入选,在入选后的日子里徐跟随国家队参加各个国际锦标赛,2008残奥会。这样的经历让京坤改变了自己人生观。当时的京坤对自己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要不然不如跳进海里淹死”就是这样的将自己置之死地,不给自己留任何回旋的余地,这样的精神是现在的人很少有的。然而此时的他虽然并没有夺得奥运金牌,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毅力不能不让众人佩服。其实在残奥会结束之时,他也想过要放弃,回家跟亲戚做生意,这估计是大部分人的会选择的路,京坤却犹豫了,在去与留二者中艰难抉择。或是离开航海,过上踏实日子,但梦想不得实现,换来晚年的悔恨与叹息。或是继续航海,实现梦想,但其过程将会很艰辛,结果也是个未知数,但至少心里对得起自己了。在徘徊苦恼的时候,京坤看到了自己好友翟墨环球归来时,看到了很多他的消息,京坤最终坚定自己,继续自己的梦想之旅。

京坤已经深深爱上航海,因为大海的自由与其魅力,深深感染了他。他立誓要成为一名航海家,而且是最优秀的,驾驶小船遨游世界,然后培养更多的中国孩子成为航海家,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与信仰。当然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对于徐来说,这就是他的梦想,而且还要一步步的去实现。当然在所有实现梦想的过程中,都是很艰苦的,京坤经历了没有收入,连吃饭都是问题的阶段。稍微好点的时候做过帆船教练,当过水手,帮人运过船等等,但是京坤并没因此向生活让步,依然前行,向梦想靠拢。

第一个目标---世界首次残疾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中国海

2012年9月,京坤开始了他的第一个梦想之路---世界首次残疾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中国海。

最初京坤的梦想可以粗略定为环球航行,为此他不断地向这个目标靠拢,渴望最终去实现它。他一次一次地打开谷歌地图,闭上眼睛,想象着自己在某一个海域当中航行着,缓缓睁开眼的时候,手指在不经意间划过了中国海岸线,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万公里,居世界第四位;大陆架面积位居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它是那样的长,那样的幅员辽阔,那样的诱惑着徐京坤。于是徐京坤开始着手第一步计划:中国海。从中国海开始,一个美好的开端。从青岛起航乘风北上至中国沿海最北端辽宁丹东,顺流南下至中国领土最南端南沙群岛,然后返航青岛,沿途停靠17个沿海大城市。

2013年1月,徐京坤完成他的这一个梦想,实现梦想的路上,京坤也吃了很多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苦,这一路上有数不清的惊涛骇浪、有那么多无法忍受的孤独、也有无数次犹豫和退缩,然而京坤坚持下来了,他胜利了。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有梦想的,只是世俗让我们背负了太多的包袱,掩盖了我们的梦想。然而京坤选择避开这个紧张拥挤的环境,去追寻那个梦想的生活。大海,它将京坤的梦想诠释到最完美。每当徐京坤身临其境之时,那种追寻它的欲望极为强烈。为之,徐京坤一步步向它靠拢。徐京坤热爱航海,为此徐京坤也已经从事帆船运动已10年有余。就算他已经完成“世界首次残疾人单人无动力帆船环中国海”.可是徐京坤并未因此满足,他又有了新的目标-- 40英尺单人独臂不间断环球航行"的世界纪录挑战。

孙膑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孙膑真名失转,齐国人,是孙武的后代。学习期间,庞涓知道魏惠王正在招揽人才,就匆匆告别鬼谷子、孙膑,下山赶往魏国。孙膑留下来,虚心向老师学习。鬼谷子喜欢他,把珍存的《孙子兵法》十三篇传给他。由于当时没有纸,更没有印刷术,抄在竹简上的《孙子兵法》极为珍贵。孙膑如获至宝,日夜研读,甚至可以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庞涓到了魏国,当上将军,带兵打败卫、宋、齐国,受魏惠王重用。他想起孙膑,就写信请孙膑下山,骗他说是要共同干一番事业。孙膑学业告成,拜别鬼谷子,高高兴兴来到魏国。

庞涓很想得到《孙子兵法》,可是孙膑却没带在身上。魏惠王听说孙膑很有才能,就让庞涓带进王宫面谈。果然,孙膑谈起军事理论头头是道,比庞涓强得多。魏惠王留下孙膑,准备重用。庞涓十分妒忌。他装得若无其事,却安排了一个又一个的阴谋。

一天,齐国来人送给孙膑一封信,是堂兄孙平写的,说叔父孙乔去世,请他回家看看。孙膑怕魏王怀疑,只好回信说暂时脱不开身。魏国边境守军搜出孙膑的信,交给魏惠王。魏王正在怀疑之中,孙膑受庞涓怂恿,向魏王上书,请假回家。魏王下令,扣留孙膑。庞涓对孙膑说:“大王判你死罪,我再三求情,才改处膑刑(膑刑就是剜去膝盖骨)。”膑哪里晓得,召自己来魏国、送信人和假信,都是庞涓阴谋策划的。

庞涓看到孙膑只能爬着行走,知道他跑不了,就叫他默写《孙子兵法》,骗他说:“传百代,扬孙氏大名。”孙膑很想报答庞涓的救命之恩,就天天在竹简上默写。伺候他的仆人不忍心,偷偷告诉他庞涓的阴谋:得到兵书后,杀掉孙膑!孙膑这才醒悟。他烧掉已抄好的兵书,装起疯来,又笑又叫。庞涓不相信,让人把他扔进猪圈。他又翻又滚,还把猪粪往嘴里塞。庞涓相信孙膑真的疯了,放松了监视。

孙膑打听到齐国使臣来到魏国,乘着黑夜去见齐使。庞涓发现孙膑的衣服、鞋子扔在河边,以为他跳河自杀了,他哪里想到,孙膑正藏在齐使的马车里,飞驰而去。齐国大将田忌久慕孙膑大名,把他留在身边。齐威王喜欢与臣下赛马,田忌每次都输,这回,请孙膑帮助参谋。齐王召见孙膑,虚心请教使军队强盛的办法。孙膑说,国富才能兵强,兵强国家才安全,因此富国、强兵才能征服天下,这是分不开的!对于怎样才能打胜仗,孙膑说,指挥战争要懂得“道”,就是战争规律。比如“事备而后动”的规律,就是不打无准备的仗。孙膑特别强调“天地之间,莫贵于人”,认为指挥员的选择和培养,精壮士兵的素质和训练最为重要。

从此,孙膑在齐威王身边,备受重视。

公元前354年,庞涓率8万魏军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向齐求救。齐威王决定派孙膑为大将去救赵。孙膑说,让残废人当大将,人家会嘲笑齐国无人。齐威王尊重孙膑意见,改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率兵8万救赵。

田忌采纳孙膑“围魏救赵”的建议,挥军向魏国守备空虚的首都大梁进击。庞涓赶紧放弃即将攻下的邯郸,带魏军主力星夜往回赶。田忌、孙膑判定魏军回师必经桂陵,就率主力先埋伏在那里。疲惫的魏军走到桂陵遇上严阵以待的.齐军。两军交锋,魏军惨败,庞涓成了俘虏。魏军主力还没被歼灭,孙膑下令放掉庞涓,以便利用庞涓的弱点,彻底打败魏军。庞涓逃回魏营,一心想杀孙膑雪耻。

十年后,庞涓更加骄横。这年,他正率兵攻打韩国都城,又传来齐军进攻入魏国的消息,他气愤地说,准又是那个瘸子的主意,回军!齐营中,孙膑对田忌说,魏军悍勇,不可贸然决战,应该避敌锋芒,我军故意避战示弱,等他犯错误时再消灭之。田忌同意。魏军气势汹汹,要与齐军决战,齐军却早早退却。庞涓下战车,察看齐营留下的军灶,估计够10万人吃饭用。他下令“追击”。

第二天,齐营留下的军灶少了近一半,第三天灶更少了,只够三万人吃饭用。庞涓得意地说,齐军害怕我们,三分之二的兵开了小差。追!追!追!又骄又疲的魏军,追到马陵那狭窄的山间小道时,天已经黑了。庞涓一心追杀,落入斗志旺盛的齐军的埋伏圈。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灭,庞涓愤愧自杀。

彭超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

彭超6岁时因触电失去双臂,但他通过艰辛训练学会了用脚穿衣、写字、上网等,日常生活起居基本能够自理。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其父彭昌富陪着儿子在校外租房,陪读一年。2014年,彭超选择复读。

复读这一年,彭昌富一直在学校陪着儿子读书,父子俩就住在学校的宿舍里。这一年,彭超的行动轨迹基本上就是教室与寝室之间,而彭昌富则是当起了儿子的“保姆”,打饭、洗衣服、拖地……父子俩走过了他们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

超过预期,交出603分答卷

“马上就要晓得成绩了,到底这次能考好多,心里没底。”彭超说,之前,他对2015年高考进行了一次估分,分数是590分,如果能达到这个分数,也还不错。

当603分这个成绩出现在眼前,父子俩都有些吃惊,继而和家里人相拥欢呼。这个分数比预计的还高了13分,超过2015年四川的一本线75分,也比2014年的成绩提高了65分。彭超的'邻居和同学听闻彭超考出好成绩,都纷纷打电话或跑到他家里来祝贺。

“悬起的心终于放下了。”彭昌富舒了一口气,他说,在复读的一年内,彭超给自己加压,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高考后的这段时间,彭超丢下课本好好休息,和同学一起放松,疯耍了几天,“他还是个孩子,我也不忍心看他压力过大。”

未来如何?还需和父母商量

对于下一步的志愿填报,彭超说,603分应该可以上一所不错的重点大学,但目前,他还没有决定填报哪一所学校。

按照彭超之前的想法,是想走出四川,去北方看一看,但由于身体的原因,实现愿望还不容易。而彭超的家人、同学和老师也考虑到彭超的身体情况,都劝他最好能留在四川上学,父亲也方便照顾他,以后肯定有机会到省外去的。

对于去哪儿读大学,彭超并不是很纠结。他说,成绩出来后,一家人都非常高兴,去哪儿读书,他不能全凭自己的想法,还要跟父母商量后,才决定如何填报志愿。

对于不幸的彭超来说,参加高考是件幸运的事,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他们,在与这个世界较劲。一个身体不健全的人对自己还抱有希望,不放弃自己,拼了命的在挣扎,与命运相搏。

大学生活

刚刚来到川大的彭超,就成了校园内的“明星”,不少同学和家长与他拍照合影。川大已经提前对他宿舍的床铺、书桌进行了定制改造,以方便他用脚写字。他还认识了大学里的第一个朋友:与他同宿舍的同学黄进波。黄进波表示,将在生活上帮助彭超。

THE END
0.来看看5位全国自强模范奋斗逐梦的感人故事微光成炬照亮更多人的路5月20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宁夏站)在银川举行。5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自强模范和两位全国残疾人先进工作者走上演讲台,向宁夏的残疾人、大学生、残疾人工作者以及卫生、公安系统等近400名社会各界代表,讲述了他们奋斗逐梦、担当奉献的感人故事。 王俊:用双手“推”出光明人生 “每次介绍我们推拿中心时,我总会jvzquC41yy}/pmuh0qxh0ls1tyi0o}ol146379:1v46379:44a712>7890nuou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轮椅)跑团”带领数百轮友跨越十余座城市,完成48场马拉松比赛;疫情防控期间致敬“逆行者”,洪灾时伸出援手,组织百个志愿小组探访百户残疾家庭,送出爱心礼包,定格近百幅珍贵全家福,记录近百个励志故事;“驾着轮椅去飞翔”项目帮助近百名残友触摸蓝天梦想;公益品牌“守护者日”汇聚社会暖流,展现新时代残障群体的精神jvzquC41yy}/emuh0qxh0ls1jfpm1lothe5fh:;d;2i9:nk68eic:?j7g6<8glh8deh/j}r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回报这份沉甸甸的爱。她的家庭,也因为她的坚韧和乐观,变得更加和谐和幸福。她激动地说:“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残疾人的鼓励,只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就能在生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她的故事,是一首生命赞歌,也是对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诠释。jvzquC41yy}/emuh0qxh0ls1zy€y1mkfv353d>;2cc63h<:6f8gcfmg;ch8be=66;7;/j}r
3.“弘扬正能量、奋进新征程”——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故事感动活动现场展示的四川残疾人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 接下来,报告团将继续走进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开展系列精彩宣讲,以残疾人青年榜样的励志故事激励更多高校学子。 (图片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提供) jvzquC41pg}t0lfw0gjv0ls1ovtepn|1:8l8dnk:28?26=<8:8>gg?g338655j:50jzn
4.三位残疾人的奋斗故事:在关怀与自强中书写精彩人生要闻“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我从收音机里了解到很多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开始接受现实,决定走出去。”郝家祥说。 在家人的支持下,郝家祥决定去郑州盲聋哑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在那个陌生的环境里,我也曾感到害怕、孤独,出行也很困难,但只能咬牙坚持。”郝家祥介绍,学习4年后,他又到邢台市一家盲人按摩学校学习了3年。 jvzq<84kocmfu:3ygpsjpp3ep1}fdhmd1{}04973275u49732774a?568::50qyon
5.4位优秀残疾人讲述追梦筑梦故事——市残联二十大精神宣讲温暖开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在第31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武汉市残联与湖北之声于12月2日共同启动市残联二十大精神宣讲融媒体直播分享会,通过电波为全市听众讲述4位我市优秀残疾人各自不平凡的追梦筑梦故事,鼓励更多残疾人追jvzquC41yy}/yqirh0usi7hp1z}md8l|fv532;7341z32;7342>`4:647:>/uqyon
6.红旗渠精神”林州残疾人自强脱贫励志故事新华网 传承“红旗渠精神” 林州残疾人自强脱贫励志故事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16个字,就是激励了几代人的“红旗渠精神”。 河南省安阳市所辖的林州市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 “林州市现有持证残疾人18834人,建档立卡残疾人3503人,目前2984名贫困残疾人已经脱贫,其他贫困残疾人今年全部jvzquC41yy}/emuh0qxh0ls1zy€y1‚|fv3515=>dh4h5g@f6h9;:e>jdh4
7.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的事迹(通用6篇)现在,有某些人喜爱某个事物,但因后来成了残疾人,而变得郁郁寡欢,原来喜欢的事物抛在了一边,自己就像掉进了无底洞。我要告诉残疾人们:去想自己好的一面,和霍金一样,去做残疾人可以做的事,永远开心! 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的事迹 4 很小的时候,爸爸给我讲“黑洞不黑”的故事,让我结识了一位继爱因斯坦之后人类历史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ujkpjejnnkcu0497528692@5357e84=66754ivvq
8.“励志花”开筑梦路——残疾人周广军单腿闯荡、反哺家乡的故事这些女工全部都是本地的留守妇女,年龄从30多岁到60多岁,其中有脱贫户、残疾人等。而帮助她们摆脱贫困的人,同样是一位家里曾经非常贫困的残疾人——隔壁周家村的周广军。 身高154厘米、体重40公斤,左腿比右腿短30厘米,只靠右腿蹦跳着走路,这,就是周广军。从艰难求学到发奋学艺到外出闯荡,再到如今回乡办厂帮扶乡亲jvzq<84jpe€/ynsokpm/ew4lwlobq87243671}7243673?d938?86@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