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重庆十大残疾人好故事出炉新闻中心

中国网4月19日讯  4月18日上午,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残联、市网信办主办的“筑梦善行•残健共融”2016讲好重庆残疾人故事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颁奖仪式顺利举行,杨小中、周华、熊军等十位残疾明星或助残志愿者的故事入选了“2016感动重庆十大残疾人好故事”。

据了解,去年7月7日,2016讲好重庆残疾人故事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启动。活动以“讲好重庆残疾人故事”为主线,分设脱贫路上、与你相伴、故事传情、我心飞扬四个篇章,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全媒体专题报道残疾人朋友的“筑梦”故事,全面展示我市残疾人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激励广大残疾人做有梦想有追求的重庆人。

作为四个篇章之一的“故事传情•2016讲好重庆残疾人故事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市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共同承办,也于当天同时启动。活动启动后,华龙网收集了近两年来市内外媒体关注的重庆籍自强模范和助残志愿者故事300余篇。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有80名自强模范和20名助残志愿者的感人故事进行网上展示、点赞。在历时三个月的宣传展示期间,共有14万个独立IP参与点赞,专题访问量达到150万人次。

除了通过网络在全市乃至全国掀起集中宣传的高潮外,华龙网还组织开展了4场线下故事分享会,邀请到郑璇、卢玲、陈冰、梅明等13名自强模范或者助残志愿者,走进学校、咖啡店等公共场所,与上千名市民分享他们的故事。分享会让残疾朋友们勇敢走出家门,勇敢展现自己,积极参与社会文化交流活动,不断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过重庆市网信办、重庆市残联、重庆市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和华龙网的工作人员组成的专家评审团的认真审核,结合网络点赞,最终杨小中、周华、熊军、夏祖敏、蔡美歧、李菊洪、张永红、陈怡、石胜兰、严治强的故事入选了“2016感动重庆十大残疾人好故事”。

他们的故事之:

行云流水 书写精彩人生

获奖人:杨小中(合川)

1999年的一场意外将杨小中整个面部和双手被烧成深lll度重伤,通过植皮手术,治疗四个多月才能勉强下床。

杨小中通过自学考试,获汉语言文学专科文凭。做过老师、办过企业、当过记者,爱好文学、书法的他还获得了许多荣誉,其中,诗歌《赠友》荣获全国“新星杯”诗歌大赛“新星诗人特别奖”;书法作品曾荣获全国硬笔书法大赛二等奖。

2016年重庆市残疾人才艺大赛,杨小中的参赛作品硬笔书法《春江花月夜》,以其遒劲、刚毅的笔力,线条流畅、立体节奏感强的特点,荣获硬笔书法三等奖。同时,获得本次才艺大赛唯一“最佳人气奖”。

妙笔生花 描绘缤纷生活

获奖人:周华(万州)

周华,出生于1957年,两岁半因脑膜炎后遗症导致双腿残疾,通过自学美术,1978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四川省万县地区工艺美术公司破格录取,成为一名专业的工艺美术设计人员。

近二十年来,本着对本土、三峡的热爱,致力于视觉艺术、三峡文化的研究、创作、发掘,弘扬本地区优秀的文化传统,将具有三峡地区显著特点的文化符号,元素整理创作成别具峡江特色的美术作品,创作了大量的油画和石雕作品。

在重庆2016残疾人才艺大赛中,周华的油画作品《在路上》获得了美术书法类的一等奖。

重庆阿甘 争做创业能手

获奖人:熊军(万州)

他是残疾者,先天性重度小儿麻痹症患者,曾被医生宣布今生不能站立,但他不甘心,以不屈的意志和毅力经受常人不可想象的痛苦磨炼,他,成为跑遍大半个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员,被喻为“重庆阿甘”。

他是创客,为了创业,他睡大街、擦皮鞋、卖水果,足迹踏过渝、浙、津三省市,经艰难的打拼,终于有了两家实体店和网上销售平台,成为万州残疾人新型“创客”,被称为敢吃螃蟹的残疾人创业能手。

残疾女掌柜自食其力 生意红似火

获奖人:夏祖敏(江津)

四面山旅游区“茂林副食品商店”的女掌柜夏祖敏,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1968年冬天,天气格外的寒冷,刚满一岁的夏祖敏因重感冒引起小儿麻痹症,导致终身下肢瘫痪,双腿失去了行走能力,为了生计,夏祖敏15岁就开始学做生意,经营副食品。

这个地处四面山龙潭湖边上的小店,面积虽仅有20平方米,却迎来八方客,生意红似火,店小生意兴隆,名不转经转。在夏大姐的苦心经营下,经过二十六年的打拼,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受到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好评,生意越做越红火,谱写出了一曲优美动听的残疾人之歌,成为四面山旅游区的一道靓丽风景。

巷子医生心系残疾人 带领盲人“看”世界

获奖者:蔡美歧(渝中)

今年64岁的蔡美歧,是重庆渝中区石板坡社区家喻户晓的“巷子医生”。她虽右眼先天失明、左眼视力微弱,但自学医术,为社区困难群众义诊,十几年义诊上万人次;为了圆盲人朋友出门“看”世界的梦想,她先后带领300多名盲人到全国各地“自由行”,成了他们的“手杖”和“眼睛”;她感恩社会各界的关怀,牵头成立“爱之光”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回馈社会。

截至目前,“爱之光”志愿服务队已进行了40多次志愿服务活动,服务市民5000多人次。

“只要我的眼睛还有一丝光明,我就会坚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就会坚持带盲人朋友去旅游,带他们去回报社会。”蔡美岐说。

无腿女村医 扎根山区服务百姓15年

获奖者:李菊洪(合川)

李菊洪,4岁时,被一辆大货车卷入车底高位截肢,腿部仅保留住了不到3厘米。父亲示范着教李菊洪学习用手抓着小板凳“走路”,李菊洪为了回报身边的人,18岁报考了医学专业。

李菊洪依靠着小板凳和丈夫的脊背在瓦店村行医,每天忙碌治疗和访问病人,做了15年村医。15年来,她和家人始终恪守着三条“家规”:无论谁来看病,都要笑脸相迎、耐心周到;到了吃饭时间,一定要留前来就诊的老人和孩子吃饭;经济上有困难的患者,免费或者只按成本收费。“这是最适合我的职业,我希望尽自己的能力做到最好。”

轮椅小伙自强不息实践“互联网+”成武隆“名片”

获奖者:张永红(武隆)

十年前一场意外让一个健壮小伙成了残疾人,贫穷、伤病让他几乎想结束生命。十年后的今天,在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心关怀下,他发奋图强,成立电商公司,不但自己脱了贫致了富,而且还带动当地村民逐步走上富裕之路。

武隆县和顺镇弹子山脚下的海螺村鸭(江)大(溪河)柏油公路旁边,有一幢一楼一底、6间门面的新房,它是残疾青年张永红网上营销农家土特产的“小张网店”的实体店。

作为一名下身瘫痪的残疾青年,张永红依靠“一根银线”接轨城乡,以实际行动真正实践了“互联网+”的农村电商扶贫模式,不但自己脱了贫致了富,而且还带动当地村民逐步走上富裕之路。他向世人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被人们誉称为“励志哥”,成为一张名副其实的武隆电商扶贫“名片”。

聋人美女编辑于无声处托起梦想

获奖者:陈怡(渝中)

陈怡,1岁时发烧导致耳聋,可美丽乐观的她,积极向上,成为了杂志《文化宫》的优秀编辑。文化馆现任宣传部部长说,每每看到陈怡的文章,他都会奇怪,一个听不到的女孩,怎会写出如此生动,现场感极强的新闻,“尤其是会议和活动的新闻,她把握得特别到位,或许这是上天赋予她的超凡观察力吧!”

不仅如此,陈怡还创办了“依梦文化传播空间”,段柯、廖金、刘霜霜等都是里面的成员,从最初的13人,现在增加到20人,陈怡致力于用手语文化打造一个能延伸受众的多元化平台、全新的文化交流生活模式。

现在,依梦文化传播空间有成品哑剧《白雪公主》、表演舞台作品《隐形的天使》手语改编版等。陆续开设手语文化、摄影文化培训与展出、与各种文化交流共享于一体的融合空间。

蜀绣女神 绣花针尖的人生同样精彩

获奖者:石胜兰(奉节)

石胜兰,12岁的时候,从悬崖跌落导致她不幸成为高位截瘫患者,腰部以下毫无知觉,终生要在轮椅上度过。

而她对蜀绣却有着特殊的情怀,她说:“蜀绣就是我的第二双腿,也是我的第二次生命,她给了我阳光和力量。”她说,我国传统的蜀绣技艺逐渐失传,虽然自己是残疾人,但也想为传承传统文化做点什么。

作为残疾人,石胜兰认为,相对于身体的痛苦,人们看残疾人群异样的眼光更让他们感到难过。“过两年等我技术更好些,我会开专门针对残疾人的蜀绣培训班,让他们也能依靠自己的双手活下去,证明自己并不比正常人差。”

脑瘫小伙 里约奥运会“滚”出铜牌

获奖者:严治强(北碚)

严治强在出生时,因羊水早破缺氧,导致小脑神经受损,成为了一名脑瘫儿。为了帮严治强站起来,他的父亲每天给他按摩,扶着他一步步地练习走路。

从15岁那年入选重庆残疾人运动队后,他就一直格外努力。教练冉俊说,除了正常的训练时间外,休息时他总要给自己“加餐”,每天比其他队员要多训练3至4小时。夏天,酷热的天气让他的腰部、臀部等与轮椅接触部位的皮肤,被磨破后又被汗水浸泡,非常难受,但他咬紧牙关忍着疼痛,从不哼一声。“在硬地滚球队,严治强是出名的拼命三郎。”

THE END
0.来看看5位全国自强模范奋斗逐梦的感人故事微光成炬照亮更多人的路5月20日,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事迹报告会(宁夏站)在银川举行。5位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自强模范和两位全国残疾人先进工作者走上演讲台,向宁夏的残疾人、大学生、残疾人工作者以及卫生、公安系统等近400名社会各界代表,讲述了他们奋斗逐梦、担当奉献的感人故事。 王俊:用双手“推”出光明人生 “每次介绍我们推拿中心时,我总会jvzquC41yy}/pmuh0qxh0ls1tyi0o}ol146379:1v46379:44a712>7890nuou
1.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轮椅)跑团”带领数百轮友跨越十余座城市,完成48场马拉松比赛;疫情防控期间致敬“逆行者”,洪灾时伸出援手,组织百个志愿小组探访百户残疾家庭,送出爱心礼包,定格近百幅珍贵全家福,记录近百个励志故事;“驾着轮椅去飞翔”项目帮助近百名残友触摸蓝天梦想;公益品牌“守护者日”汇聚社会暖流,展现新时代残障群体的精神jvzquC41yy}/emuh0qxh0ls1jfpm1lothe5fh:;d;2i9:nk68eic:?j7g6<8glh8deh/j}r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她更加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回报这份沉甸甸的爱。她的家庭,也因为她的坚韧和乐观,变得更加和谐和幸福。她激动地说:“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我们残疾人的鼓励,只要心中有爱,眼里有光,就能在生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她的故事,是一首生命赞歌,也是对新时代残疾人自强不息精神的最好诠释。jvzquC41yy}/emuh0qxh0ls1zy€y1mkfv353d>;2cc63h<:6f8gcfmg;ch8be=66;7;/j}r
3.“弘扬正能量、奋进新征程”——四川残疾人励志报告团故事感动活动现场展示的四川残疾人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 接下来,报告团将继续走进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开展系列精彩宣讲,以残疾人青年榜样的励志故事激励更多高校学子。 (图片由四川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提供) jvzquC41pg}t0lfw0gjv0ls1ovtepn|1:8l8dnk:28?26=<8:8>gg?g338655j:50jzn
4.三位残疾人的奋斗故事:在关怀与自强中书写精彩人生要闻“消沉了一段时间后,我从收音机里了解到很多残疾人的励志故事,开始接受现实,决定走出去。”郝家祥说。 在家人的支持下,郝家祥决定去郑州盲聋哑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在那个陌生的环境里,我也曾感到害怕、孤独,出行也很困难,但只能咬牙坚持。”郝家祥介绍,学习4年后,他又到邢台市一家盲人按摩学校学习了3年。 jvzq<84kocmfu:3ygpsjpp3ep1}fdhmd1{}04973275u49732774a?568::50qyon
5.4位优秀残疾人讲述追梦筑梦故事——市残联二十大精神宣讲温暖开启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在第31个国际残疾人日到来之际,武汉市残联与湖北之声于12月2日共同启动市残联二十大精神宣讲融媒体直播分享会,通过电波为全市听众讲述4位我市优秀残疾人各自不平凡的追梦筑梦故事,鼓励更多残疾人追jvzquC41yy}/yqirh0usi7hp1z}md8l|fv532;7341z32;7342>`4:647:>/uqyon
6.红旗渠精神”林州残疾人自强脱贫励志故事新华网 传承“红旗渠精神” 林州残疾人自强脱贫励志故事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16个字,就是激励了几代人的“红旗渠精神”。 河南省安阳市所辖的林州市是“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 “林州市现有持证残疾人18834人,建档立卡残疾人3503人,目前2984名贫困残疾人已经脱贫,其他贫困残疾人今年全部jvzquC41yy}/emuh0qxh0ls1zy€y1‚|fv3515=>dh4h5g@f6h9;:e>jdh4
7.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的事迹(通用6篇)现在,有某些人喜爱某个事物,但因后来成了残疾人,而变得郁郁寡欢,原来喜欢的事物抛在了一边,自己就像掉进了无底洞。我要告诉残疾人们:去想自己好的一面,和霍金一样,去做残疾人可以做的事,永远开心! 身残志坚的著名人物的事迹 4 很小的时候,爸爸给我讲“黑洞不黑”的故事,让我结识了一位继爱因斯坦之后人类历史jvzq<84yyy4vpsx0eqs0hjsygp}bpp4ujkpjejnnkcu0497528692@5357e84=66754ivvq
8.“励志花”开筑梦路——残疾人周广军单腿闯荡、反哺家乡的故事这些女工全部都是本地的留守妇女,年龄从30多岁到60多岁,其中有脱贫户、残疾人等。而帮助她们摆脱贫困的人,同样是一位家里曾经非常贫困的残疾人——隔壁周家村的周广军。 身高154厘米、体重40公斤,左腿比右腿短30厘米,只靠右腿蹦跳着走路,这,就是周广军。从艰难求学到发奋学艺到外出闯荡,再到如今回乡办厂帮扶乡亲jvzq<84jpe€/ynsokpm/ew4lwlobq87243671}7243673?d938?86@3ujv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