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残奥会|从“零”到“一”:那些闪闪发光的中国骄傲侯斌奥运会火炬手奥运金牌

1984年,中国首次参加在美国纽约索纳县举行的第七届夏季残奥会。迄今为止,参加的十届中,共收获金牌535枚、银牌400枚、铜牌302枚。从2004年雅典残奥会开始,中国代表团已经连续五届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

“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不屈的挑战却不可须臾或缺。”

残奥会上,从“零的突破”到“蝉联第一”,前辈们在奥运五环的见证下表现出自强不息、超越自我的精神风貌,留下了许多感动人心的瞬间。

平亚丽:残奥金牌“零的突破”

——“比起第一枚金牌,更想让大家知道残疾人也能从事体育运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平亚丽与孙长亭顺利接棒。

1984年,年仅23岁的平亚丽一跳摘得女子盲人跳远比赛的金牌,这是中国奥运史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比许海峰还早一个多月。

1961年,平亚丽出生不久后就被查出患有先天性白内障。1973年,平亚丽进入盲校,盲校的老师让平亚丽练习了短跑,于是平亚丽走上了残疾人体育的道路。

1984年,洛杉矶残奥运会,平亚丽(中)登上最高领奖台。

1984年,夺冠后的平亚丽(右)和田迈久教练(中)及队友参观纽约帝国大厦。中国日报网 资料图

那届残奥会上,平亚丽不但获得了一枚跳远金牌,还获得了短跑项目的铜牌。平亚丽直言,当时她并不知道这块金牌的价值所在,之所以拼尽全力,是想让大家知道残疾人也不差,同样能从事体育运动。这也是她最初练跳远的目的。

2008年北京奥运会,平亚丽由于双目失明,加上心情激动,几次都没能将火炬引燃。上一棒的孙长亭见状,果断地将自己的火炬和她进行了交换。这一举动让观众报以理解和支持的掌声。

何军权:“无臂飞鱼”有梦人生

——“失去双臂对我来说也许是不幸的,但我从来没觉得自己是废人。”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何军权头戴花环,胸前挂着金牌,夹着花束,笑容开朗。

没有手臂,也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硬汉。二十多年的运动生涯,何军权共代表中国队夺得7金3银2铜,5次打破世界纪录。

刘德华有次接受采访时被问到:你最喜欢的运动员是谁?所有人都以为,刘德华的回答可能是刘翔、可能是姚明……刘德华却说自己最崇拜的运动员是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一个获得了四枚游泳项目金牌的“无臂飞鱼”何军权。

“无臂飞鱼”何军权3岁时遭电击失去双臂,18岁开始在国内多项赛事中崭露头角。在全国第四到八届残运会上,他共获得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1枚。由于在各项大赛中表现出色,他被破格选入国家队备战残奥会。由于何军权没有双臂,出发时只能用牙齿紧咬着毛巾准备出发,在折返和冲刺时都只能用头去触碰终点计时板,即使是训练,也从不马虎,常常撞得头破血流。

在2004年,何军权与队友们一同代表中国出征雅典残奥会。那段时间也是他受疾病折磨最为严峻的日子。由于长期超负荷训练,他患上了胃病和胆囊炎。为了能顺利参加比赛,他放弃了一切治疗,强忍疼痛和呕吐带病上场。天道酬勤,他在雅典残奥会赛场上,一鼓作气拿下了4枚金牌,将所有竞争对手甩在了身后,并且三破世界纪录。

2007年,为帮助游泳队筹集资金,何军权拿出一块残奥会金牌拍卖,最终以30万元价格被拍下。后来,何军权告诉对方其实自己本想着5万块就满足了,对方却说金牌或许就值5万,但你的笑容值25万。

从健全人到残疾人,从运动员到教练员,何军权的人生转换颇为艰辛,但也愈发自信。2017年起,何军权担任省残疾人游泳队主教练。他希望,队员们不仅能站上世界级领奖台,更能站上自己人生的领奖台。

李端:唱国歌最大声的人

——“我一定要得冠军,这样就能听到国歌在赛场上奏响”

从扣篮冠军到跳远运动员,李端在黑暗中学会奔跑和跳跃。在北京残奥会上成功蝉联男子三级跳远和跳远冠军。

李端自幼参加篮球训练,在意外发生前,他是一名军人,一名CBA运动员,全国篮球扣篮冠军,梦想成为乔丹一样的灌篮高手。直到18岁时,一个灭火器的意外爆炸使他双目失明。

上小学时的李端(后排左二)在吉林省业余篮球希望班训练。

命运的跌宕,最终让李端在黑暗中学会奔跑和跳跃。1998年,他成功入选辽宁省残疾人田径运动队,成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2年后,李端在悉尼举行的残奥会上夺得全盲级三级跳远银牌及跳远铜牌。颁奖时,站在领奖台上的李端,看不到国旗,也听不到国歌。“我当时心里很不好受,我是盲人,看不到国旗升起。那个时候我就想,我一定要得冠军,这样我就能听到国歌在赛场上奏响。”

从悉尼回国后,李端把自己手机的铃声自编成了国歌的前奏,激励自己。4年时光转瞬即逝,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上,在三级跳远F11级比赛中,他以13.1米成绩获得金牌,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说起当时那堪称完美一跳的感觉,他说:“那就是10年前我在空中滑向篮筐的感觉。”

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李端以13米71的成绩让鸟巢沸腾了,他不仅卫冕了男子三级跳远F11级的冠军,还将由西班牙运动员保持了10年的13米47的世界纪录提高了24厘米。

——“我要有一个好的、健康的中国残疾人的形象展示给大家,展示给奥林匹克的舞台。”

2000年悉尼残奥会期间,侯斌振臂庆祝在澳大利亚体育场举行的男子跳高F42级决赛中夺得金牌。

侯斌曾在1996年、2000年和2004年三届残奥会上实现了F42级跳高的三连冠。

出生于黑龙江省的侯斌,9岁时因意外事故失去了左腿。但侯斌没有丝毫气馁,没有放弃生活,他走上热爱的体育场,从1993年开始接受专业跳高训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一次在数万名观众面前比赛的时候,侯斌紧张得找不到点,两次试跳都没有过,他控制着紧张的情绪,最终以1米92的成绩打破了世界纪录。

2004年侯斌头部意外受伤,为了不影响身体的灵活度和反应力,侯斌硬是在没有用麻药的情况下,接受了缝合手术。在比赛前,侯斌还取下了头上的绷带。他说:“我要有一个好的、健康的中国残疾人的形象展示给大家。展示给奥林匹克的舞台。”

侯斌的出色表现打动了很多人,其中包括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2008年初,侯斌从克雷文的手中接过聘书,成为全球首位残奥大使。

王芳:中国版阿甘

——“我已经做好了比赛的准备,但我并不会想太多,放松自己、放松地跑就好了。”

跑道上,奔驰的王芳像现实生活中的女版阿甘,用奔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色彩。

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王芳获得女子100米T36级及200米T36级的冠军,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再次夺得这两个项目的冠军,并打破女子100米T36级世界纪录。看着她在奥运赛场上奔跑的身姿和阳光般灿烂的笑容,人们很难想象,这位女孩是一个中度脑瘫的残疾人。

1983年,王芳出生时患上了脑膜炎,智力和身体发育明显低于同龄的孩子,身体残疾为T36级,表现为中度手足徐动症和运动失调,一直到15岁正常走路都很困难。从事田径对她来说显然是巨大的挑战,但就训练态度和进取精神而言,她却比多数正常的运动员要强得多。王芳在训练的时候几乎从不说话,她虽然不能完全理解科学,但凡是教练指导的,她决不偷懒,都会一丝不苟的反复练习。

《阿甘正传》里的一句台词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吃到的是什么味道。”国歌响起,芳笑得那么天真、甜美。那一刻,她一定是品尝到了甜蜜的味道。

张小玲:六届残奥一生乒乓

——“如果可以,我想一直打下去!”

在六届残奥会中,张小玲共获得10金1银2铜,是中国获得残奥会金牌数最多的运动员。

1988年张小玲首次参加首尔残奥会夺得个人和团体金牌,其后的四届残奥会,她从未让两块金牌旁落。特别是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夺取女子TT8级个人金牌,是中国残奥代表团的第100枚残奥会金牌。

张小玲出生于钦州市钦南区一个叫平艮的小山村,从小酷爱乒乓球。1973年,她在劳作中不慎扭伤右腿,为了减少麻烦强忍伤痛没有及时治疗,两年后骨头坏死。为保住生命,医生给她做了截肢手术。

张小玲落下肢体残疾后,并没有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更没有放弃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反而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勤奋练习乒乓球,最终成就了她的梦想。

多年来刻苦的训练和比赛,张小玲一共更换了13个假肢接受腔。新假肢每跟残肢摩擦一次,张小玲就要经历一次如刀绞般的痛。辛勤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果。截至2018年,张小玲已经获得了96枚金牌。2015年,张小玲入选国际乒联残疾人乒乓球名人堂,以表彰她在残疾人乒乓球领域的杰出表现和卓越贡献。

“每一次走上领奖台,我都会告诉自己,成绩已经是过去的了,一切从零开始。”对于多年获得的无数荣誉,张小玲显得很淡然。

尽管已年届七旬,但她依然在为自己热爱的乒乓球事业努力付出。身为运动员兼教练的她多次带领队伍出国比赛并屡获佳绩,为残疾人乒乓球事业培养后继人才。曾有不少人问过她何时会“挂拍”,她的回答一直都很坚定:“看具体的身体情况和状态,如果可以,我想一直打下去!”

残奥会运动员就像流星,猛烈地燃烧并不是为了谁,而是轨迹的引领让他们注定闪耀。

若我们恰巧抬头仰望,只需一眼,就将余震一生。

*本文综合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图片 视觉中国 新华社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在今年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无臂飞鱼许庆拿到了3枚金牌.他自强不在今年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无臂飞鱼”许庆拿到了3枚金牌,他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世人动容.下列关于他在游泳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他在整个游泳比赛中始终受力平衡 B. 他在游泳过程中,先给水一个向后的力,水后给他一个向前的力 C. 他对水的推力和水对他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D. 使他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jvzq<84yyy422:5lkcpjcx3eqo5d|€q1ujoukhnfaf67g@5;69j44lk23;k24957e9>45>;59
1.他们失去双臂却以梦想为翼在残奥会上斩获金牌!在本届东京残奥会的泳池内,一条“无臂飞鱼”的英姿震惊世界,他用无可争议的表现独揽4枚金牌,而他用嘴咬住毛巾出发,用头撞击终点的场景更是感动了无数人。他就是本届残奥会中国泳军的领军人物——郑涛。 9月1日,在东京残奥会男子50米自由泳S5级决赛中,中国选手郑涛获得冠军并打破残奥会纪录。至此,郑涛在本jvzquC41yy}/eqnpcpkxu7hqo0io1v4v{1814:42;/651B:7:3<20|mvon
2.湖北日报丨“无臂飞鱼”袁伟译:每次冲刺都要咬牙冲在荆门的省残疾人游泳训练基地,袁伟译通过不懈努力,从省队晋升至国家队,成为一名“无臂飞鱼”。在2021年东京残奥会上,他以1金1银1铜的成绩,为国争光为省添彩。为了备战巴黎残奥会,袁伟译离家训练长达一年半,他的训练强度令人难以想象,每节课7000米的游泳距离是家常便饭。 jvzq<84yyy4fp|mk0et0497612?13863:8:787xjvor
3.隐形的翅膀!央视专访巴黎残奥会游泳运动员郭金城蒋裕燕几个月后,郭金城在杭州亚残运会上勇夺3金3银,并打破1项亚洲纪录和3项亚残运会纪录,被网友们称为“无臂飞鱼”。 在一次次拼尽全力的比赛中,奖牌见证了郭金城的成长。2024年,他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蒋裕燕:小时候真的很喜欢游泳,每天不去游感觉浑身不得劲。在陆地上的时候我需要靠假肢行走,在水中的jvzquC41o0nfdwjyu0io1qjdgk532;9/2;5288hqpvkovh>45788;7mvo
4.极目新闻丨“无臂飞鱼”袁伟译再获一枚银牌,本届残奥郭金城、袁伟译、王李超,这3个名字再次成为巴黎残奥会游泳赛场的焦点。北京时间9月6日晚,在巴黎残奥会男子S5级50米蝶泳决赛中,三位中国选手再次联袂出场,包揽前三名。其中袁伟译以30秒71获得银牌,结束了他在本届残奥会上的征程。在本届残奥会上,这位来自湖北恩施的“无臂飞鱼”取得了两金两银的好成绩。 jvzq<84yyy4fp|mk0et0497612?19863:994:7xjvor
5.没有双臂却打破世界纪录!咸丰“无臂飞鱼”袁伟译的奥运之路有多8月26日,东京残奥会上,袁伟译(左二)和队友打破世界纪录斩获金牌。(新华社供图) 在今年9月上旬落幕的东京残奥会上,他斩获一金一银一铜,三次登上残奥会领奖台,被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他就是被称为“无臂飞鱼”的湖北咸丰籍游泳运动员袁伟译。 jvzquC41ctzjeuj0zwkyk7hp1cxuklqgu1oofn}0jvsmAjwvakj>4B=8;2<:6=9;2295;B9(kvknari?4;>7;9;;66::2986;;:
6.“无臂飞鱼”是这样炼成的6岁时失去双臂的郭金城,因为在今年一系列大赛中的上佳表现,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被誉为“无臂飞鱼”。 “无臂飞鱼”是怎样炼成的? 郭金城12岁被选入省残疾人游泳队时,还不会游泳。进队后,他先是在泳池里“泡边”,而后慢慢尝试游起来。 “还好我水感不错,也胆大,用了三天就基本学会了游泳。”他回忆。 但要成为一名优秀运动员,他还 jvzquC41jdxc0qjdpg}t0ls1rcj0rjugt1i04975335248hqpvkovh7283=80qyon
7.追光丨不屈的灵魂铸就体育荣光巴黎残奥会游泳男子50米蝶泳S5级决赛,郭金城在打破世界纪录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他们不屈不挠 巴黎残奥会上 “无臂飞鱼”郭金城 游50米几乎全程不换气 并用头全力撞向终点池壁 让网友心疼 郭金城6岁时因事故失去双臂 在父亲的引导和陪伴下 jvzq<84yyy4ykwmwcpku0lto1uvpt}x142853;551993c@;83g;92=i59d?b3:::cfgg7A;8h1i/j}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