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有些人尽管不够幸运,但内心始终翻涌着希望。就像遥远地平线上的光,挣脱山峦的围缚,越过无垠的原野,迸发出坚韧生长的力量。
明天的意义,绝不是将人生歇停在命运的阴影里,而是要用力地拽着命运不断前行。
周芷晴:把“缓慢”演变成“专注”
4岁那年周芷晴被确诊为白内障,6岁时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剩0.1。周芷晴说:“就像一幅画被泼了一盆水,把所有的色块边缘糊掉了一点”。
她有3个特别“文具”——放大镜、望远镜、台灯。“望远镜用来看板书和PPT,放大镜用来看卷子和书,台灯是晚自习时给自己补一些光”。
2019年高考,她以高出一本线62分的成绩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撕掉“弱者”的标签,把“缓慢”演变成“专注”,这个女生真的了不起。
郑璇:中国唯一的聋人语言学博士
38岁的郑璇是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两岁时,因意外医疗事故,她坠入无声世界。依靠双眼“看课”和课外自主学习获得了博士学位。
她是中国唯一的聋人语言学博士,精通汉语、英语、中国手语和美国手语。任教十年来,她培养的特殊教育毕业生近800人。2019年,她获得了“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韩立营:“别人能做的事情我都能做”
一场意外之后,河北唐山人韩立营只能通过轮椅出行。为了赚取生活费,他重拾做麻辣小海鲜的老本行,在成都开了一家小龙虾店。没想到生意异常火爆,有顾客在营业前两小时就来排队。为了尽量满足顾客需求,从早9点到晚5点,他每天要炒500至700斤的小龙虾。他说,“靠我自己,自食其力,别人能做的事情我都能做,就是可能会慢一点。”
陈伟起: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35岁的陈伟起是一名科幻写作者,人们更熟悉他的笔名“天降龙虾”。因出生时难产缺氧,他患上了重度脑瘫,手脚无法像正常人一样活动。2001年,陈伟起拥有了第一台电脑,开始学习打字、写文章。此后十多年,他用舌尖顶着下唇像小鸡啄米一样,在键盘上“啄”出了近百万字。
2019年11月,他创作的科幻小说《生命进阶》获得第十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大赛银奖。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困居斗室的病儿,不懈奋斗,终成幻想国度的造物主。
程强:“长大后,我真的成了你”
2008年汶川地震后,灾区群众为人民子弟兵送行。12岁的程强举起“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2013年,他如愿入伍成为一名空降兵,后被任命为“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时,程强又作为空军方队队员成为一名受阅战士。当年地震中手足无措的小男孩,如今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熊翎好:“眼睛看不见没关系,只要心里有阳光”
对17岁的失明女孩熊翎好来说,没有钢琴就没有生命。五六岁时,她开始学钢琴,只能靠老师,把手指硬扳成弹钢琴的样子,为了熟悉键盘和曲谱,她每天花两三个小时来记忆训练。
2013年,熊翎好以一首《彩云追月》获得香港世界青少年“金紫荆花奖”艺术大赛最高奖。2018年获“李斯特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四川赛区选拔赛自由选曲少年组一等奖。对于未来,她希望能考上大学,在钢琴之路上继续前行,帮助更多同伴。眼睛看不见没关系,只要心里有阳光,世界都是五彩缤纷的。
邱怀德:从“拄拐少年”成为“肌肉小哥”
邱怀德是一名特别的医学生。高中时,他开始出现走路不对称的情况,为了查清自己的病,邱怀德报考了医学院校。2016年,他终于确诊罹患青少年型帕金森病,患病几率为十万分之一,目前无法治愈。
这些年,他忍着身体的酸痛做着康复训练。渐渐地,邱怀德可以不用拐杖走路了,可以开始跑步了,肌肉开始增长了。从“拄拐少年”成为“肌肉小哥”,他付出了其他人数十倍、数百倍的努力。如今他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立志推动帕金森病治疗方面的研究。他说:“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帮助更多的人,鼓励他们投入到康复训练中去找到信心,重返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王文卓:“去教像我一样的孩子”
在朱雀杯陕西古筝大赛现场,一位父亲抱着女儿上台。他轻轻地把女儿放在椅子上,用丝带把女儿固定好,然后扶着古筝琴架的腿,让古筝停在女儿够得着的高度。这一幕让现场的观众惊呆了。
女孩叫王文卓,2004年出生,因为6岁时的一次意外,她高位截瘫。父亲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为她治病。不过,令父亲欣慰的是女儿懂事又乐观。王文卓说:“我的理想是办一个古筝培训班去教像我一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