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献给独具历史特色
的七七、七八级大学生
5、1977年的高考
1977年恢复高考,采取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省市自治区批准的办法。凡是符合招生条件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只要年龄在三十岁以内均可自愿报名,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报几所学校和学科类别。这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出身等级制,在大学教育上为实现社会公平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
由于刚刚拨乱反正,受时间、教材、考生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考试不便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因此也就没有全国统一试卷,而是由各省市自行命题,自行安排考试时间,自行阅卷,以县(区)为单位统一组织考试。1977年北京的高考时间是12月10、11、12三天,上海的高考时间是12月11日和12日,我们陕西的高考时间为12月9日和10日。
尽管高考试题和高考时间各省市互不相同,但考试科目全国却是统一的。文科统一都考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四门,理科统一都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四门,且每门课均为100分,满分均为400分,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则需要额外地再加试外语。
1977年冬季的那次高考,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高考,也是从1966年5月开始“文革”后的首次高考,1977年的高考会集了从1966年停废高考至1977年之间11年的高中和初中学生,加上1977年底即将毕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高二学生)以及极少数将于1978年年底毕业的下一届高中生中(高一学生)的优秀者的提前报考,总共累积了前后达13年的考生。从理论上说,在文革中上山下乡的1700万知识青年,都有可能成为报考者。教育部曾预估报考人数有可能达2000万人,计划招生21.5万人的话,录取率刚刚超过1%。考虑到考生中大部分人在十年浩劫岁月里失去了学习机会或荒废了学业,为缩小考试规模节约考试成本,不少地区采取初试后再报名高考的办法减少考试参加者,最后实际参加高考人数为570万人。
虽然按当时的办学条件只录取了27.3万人,其中包括4万名各类大专班录取的学生,录取率接近4.9%;但是却极大地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到了求学的大军之中。1977年高考创造了1952年新中国实行统一高考以来最低的录取率,也是中国有了现代大学教育之后的最低录取率,资料记载1961-1965年的录取率分别为:45.43%、27.5%、33.42%、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