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中国会放弃申奥,回顾当年申奥经历,拒绝是明智选择!北京奥运会国际奥委会

你说的这事儿,放弃2036申奥也不意外。这次我一开始还想着今年看完比赛心情好点,结果一刷到“中国放弃申办”,就觉得低潮又来了。说句实话,真是咱们要不要被“国外杠精”折腾得身心俱疲的节奏。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咱们申办北京奥运会,那是把整个国家的脸都贴上去了。北京申奥的故事,还得从2001年说起。那可是真掏心掏肺的亮相,从一份光鲜的《申奥报告》动员起了好几千人,啥都写得详详细细。那报告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堪比一本百科全书。还有那条巨大的工作计划图,把365件大事一一规划,好像时间线都能踩点似的。付出那么多心血和预算,咱们的投入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不过这还不算完。申奥过程中,国际奥委会那些人就像找茬的职业选手一样。场馆位置不对、观众容量不够、环保要求不达标,就像不停出招的套路游戏。沙排场地选址,一折腾就是四年。国际排联也像被拖线似的,来回挑刺,最后在朝阳公园硬着头皮建成了。交通、环保、场馆细节,每个都得反复折腾。哪怕咱们工作人员都快被搞崩溃,心说这都成了“全民任务”。

真正让人心疼的,是拿出的钱和精力。那会儿大把银子扔进去,除了钱,心血也都费了出来。北京申奥的报道,动员了几千人。搞了整整一年多,涉及方方面面。那份工作计划光靠拼排程就拆了老半天。你说拼死拼活搞出来的东西,到头来还是像被拎出来的“菜肴”,被人挑三拣四。

再看申奥早就不是香饽饽了。最近几次申办都像是“找死”。2024年那会儿,波士顿、布达佩斯、汉堡、巴黎、罗马五个城市争着抢,最后波士顿、汉堡、罗马都撂挑子。剩下巴黎和洛杉矶“合作”了。你说,这还是申奥吗?那叫“撂挑子”。为什么?不光是钱的问题。希腊2004年奥运一办完,财政就完蛋了。巴西2016年之后,场馆荒废到你想象不到。前车之鉴太多了,就像你把心血血汗都投入进去,别人却还跟你说“咸了点、淡了点”。

这还不止。国际奥委会的干部们看在眼里,心想“中国又来了吗”。你别说,巴赫主席去年都公开点名,讲希望中国申未来的奥运会,尤其提到2036年有数十个国家有意向。其实心里都清楚,这话没啥实际意思,纯粹是“抚媚”咱们。你看他们一会儿说场馆不符、环保不到位,一会儿又想起中国“靠谱”。像是在打算盘,觉得咱们有“可用的底牌”。

但是你想想,咱们早就不是那个非得靠奥运来证明自己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真是把中国“硬核”全展现了出来。那阵子确实为了证明中国,咱们几乎把国家的未来都赌上了。那时,走到哪朋友圈,朋友圈里都是“中国崛起”的喜讯。可现在不同了,咱们的实力摆在那。科技、军事实力、国际地位都不再是曾经那个“需要奥运会证明”的“孩童”。

再者,办场奥运会,钱也不是什么小数目。几十亿美元,一场比赛一瞬间变成“烧钱大喷泉”。你说用这些钱投资到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上,不知道会带来多少实实在在的提升。凡是看过国内高速路、高铁、高科技发展的都知道,现在国家在这些方面花的血汗都比办奥运大得多。想想吧,奥运会每次办下来,都变成一场“苦难的盛宴”。

姐说的还真不夸张。当年北京为准备奥运,一帮人忙活了七年。光是体育比赛的团队,国际奥委会还专门说他们“是本届奥运会的驱动力量”。那些日日夜夜拼出来的标准、流程,谁都知道付出了多少。光是在开幕那天,国际奥委会官员还在拍手叫好,说咱们树立了新标杆。可背后,这些“标杆”可是用多少血和泪兑换的。

眼下,冬奥会也摆在那儿不好定。气候变化、环境压力,让2030年冬奥都变得悬了。国际奥委会自己都急得团团转,迟迟找不到合适地点,根本不敢轻易出手。到头来又想起咱们这个“省心”的合作伙伴。其实咱们心里都清楚,这样的“麻烦”不想再捅了。

说一个建议,咱们也可以搞点奇葩的,比如在南极、无人荒漠建个奥运场地。然后每个国家按GPD比例捐钱,最终让奥运永远留在“冷宫”。反正这些所谓“奥运梦”也没啥必要了,以后还不如把钱花在更实际的地方。

你看世界杯,谁争着申?谁能挣钱才是真硬道理。奥运会?除了那点“国家荣誉”,对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个“贪婪的泡影”。你要问我是否支持再办?我只能说,别再折腾了,钱都用在刀刃上不香吗?你看,咱们国家不也在科技、军事实力上奔跑得飞快,民生改善比以前好得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