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在亚洲杯上卫冕失败,给队员们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多名队员泪洒现场,心中满是不甘与痛心,表现最佳的王思雨更是在赛后表示,这是自己的“最后一舞”。
但如今亚洲杯的阴影还没有散去,女篮就要再次迎来一次“小考”,而这次“小考”将关乎是否能进亚洲杯。
所以这次“小考”的意义非凡,女篮必须拿出全主力的阵容,如果再次输掉比赛,那就真成球迷眼中的笑话了。
那如今中国女篮的“考生”都有谁?宫鲁鸣会怎样排兵布阵?
在2025年深圳亚洲杯上,中国女篮卫冕失利仅获季军,这支曾稳居世界前三的队伍陷入舆论漩涡。
而在2026年3月,世界杯预选赛即将打响,能否在此战中突围,将直接决定中国女篮能否站上世界杯正赛舞台。
根据国际篮联赛程安排,世界杯预选赛采用24队分组赛制,分为4个小组进行角逐,最终决出16个世界杯正赛名额。
作为亚洲杯冠军,澳大利亚女篮已直接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中国女篮将与日本、新西兰、韩国等亚洲劲旅共同参加预选赛。
这意味着中国女篮极可能在晋级过程中,再度遭遇主要竞争对手日本队。
对于辞去篮协副主席职位、全身心投入执教的宫鲁鸣来说,这更是证明自己的必经之战。
王思雨在亚洲杯赛后曾坦言可能结束国家队生涯,但从目前训练计划看,这位身披1号球衣的老将仍在集训名单中。
她的经验对年轻球员而言不可或缺,尤其是在李缘等年轻后卫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王思雨的组织与关键球能力仍是女篮后场的重要支撑。
相比之下,黄思静的情况更令人担忧,双腿膝盖的伤病让她的训练强度受限,能否赶上预选赛还是未知数,这也让女篮锋线的厚度打了折扣。
李梦的去留则像一道悬而未决的题,宫鲁鸣在亚洲杯后的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李梦因个人原因未参与本次国家队训练,却也强调“国家队大门始终敞开”。
新一届女篮的球衣编号已经明确,所有号码都有了归属,唯独李梦曾长期穿着的9号,至今没有分配给任何球员。
这个细节被不少球迷解读为留队的信号,作为曾在国际赛场多次贡献关键得分的锋线球员,李梦的回归与否将直接影响女篮的进攻火力。
尤其是在亚洲杯对阵日本队时,女篮外线命中率仅26%,若能有李梦这样的稳定得分点,进攻端的选择会丰富得多。
在2025国际篮联女篮亚洲杯的赛场上,中国女篮的表现有亮点也有遗憾。
小组赛对阵韩国队,宫鲁鸣指导大胆启用韩旭与张子宇的“双塔”组合,收到了奇效。
两人在内线犹如两座无法撼动的大山,合砍36分,内线篮板占比超60%。张子宇身高2米26,经过减重20公斤后,移动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而在后卫线方面,王思雨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内线球员,但其突破分球能力与双塔形成了美妙的化学反应。
在亚洲杯对阵新西兰队时,王思雨单场送出8次助攻,多次巧妙地为张子宇吊传空接,帮助球队轻松得分。
因此很多人都在提议让张宇子和王思雨搭档,组成新的“双塔”。
而新“双塔”的核心在于利用王思雨出色的节奏掌控能力,轻松破解对手的联防,给张子宇创造机会。
在亚洲杯的比赛中,“双塔”组合以及与王思雨的配合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所以若是新“双塔”建成,那必将会成为中国队在预选赛中的致胜法宝。
但如今宫鲁鸣对战术变化并没有什么转变的意思,固执的思维可能会影响队员们的发挥。
亚洲杯的失利让中国女篮意识到战术革新的紧迫性。
宫鲁鸣的双塔战术在小组赛奏效,但在高强度对抗下,球队的外线短板被放大。
数据显示,中国女篮的三分命中率仅为28%,远低于冠军澳大利亚的38%。
而日本队凭借快速传导和精准三分,场均出手35次三分,彻底打乱了中国队的防守节奏。
宫鲁鸣的临场调整也受到质疑,面对日本队的爆发,未能及时采取针对性防守,暂停后的战术执行效果不佳,甚至出现换下张子宇后内线崩盘的情况。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女篮在关键战中显得被动。
不过改变已在训练中体现,近期球队加强了快攻和外线投射训练,减少站桩式进攻,增加动态跑位和快速传导。
热身赛对阵日本青年队时,中国女篮的快攻得分明显提升,三分稳定性也有所改善。如果宫鲁鸣能将这种现代篮球理念融入预选赛,中国女篮的战术体系将更具威胁。
现代篮球强调速度和空间,中国女篮不能仅靠高度取胜。
宫鲁鸣需要调整战术思路,在保持内线优势的同时,提升外线投射和防守轮转速度,才能真正与世界强队抗衡。
无论是主力球员的状态调整,还是新战术体系的完善,都将决定着中国女篮在预选赛中的表现。
期待宫鲁鸣指导能够带领这支队伍,在世界杯预选赛中成功突围,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重塑中国女篮的辉煌。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