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自治区党委的统一安排,伊犁州2018年度“访惠聚”驻村工作考核于1月6日全面启动。州党委高度重视,迅速部署,州党委组织部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在州考核工作指导组的全面指导下,各县市于1月25日顺利完成考核工作。通过考核,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了解掌握了州直“访惠聚”驻村工作成效、各驻村工作队工作成果。“伊犁组工”陆续推出“探底第一名”系列稿件,为大家揭秘在各县市驻村工作队考核中排名第一的工作队。
州法院驻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托乎其于孜村工作队
成绩单:
★伊宁县“访惠聚”驻村工作年度考核第一
★2018年度人均收入达到15320.8元
★扎实开展“三资清理”工作,为村集体创收32万元
★2018年底测评,群众满意率100%
如今,走进托乎其于孜村,平坦的柏油道路、干净的农家小院、整齐排列的安居富民房,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派欣欣向荣景象。2018年驻村以来,州法院驻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托乎其于孜村工作队聚焦总目标,从建强基层基础,做实群众工作,拓宽致富门路上“下苦工、出实招”,点燃干部群众的干事创业激情,实现了该村旧貌换新颜,面貌大转变。
强筋壮骨聚合力
“每一件工作,工作队就像‘师傅带徒弟’一样,帮我们理思路、传经验、教方法,慢慢地,村干部都能干会干了,群众积极性也大有提高,在全新的办公阵地里各项工作有了很大变化。”每每提及工作队,村党支部书记赛富丁·吐尔逊买买提总是满怀感激地这样说。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驻村伊始,工作队就把提升组织力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中之重,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助推干部队伍强起来、村级组织硬起来。
工作队按照“支部+中心+网格化”建立一支功能齐备的常态化力量联合党支部,统一领导和统抓统管统筹村级各项事务工作,有效解决了党支部凝聚力、组织力弱的问题。按照“支部抓中心、人人进中心、中心AB岗”的建设思路,全面落实“一支部五中心”机制,推行村级事务限时办结制度,通过“红黑榜”“日讲评+周汇总+月兑现”晾晒成绩、曝光问题,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彻底改变了以往“慵懒散”的局面。
为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积极性,工作队以原有村民小组为主体,将全村65条巷道划分为10个网格;通过群众选举、网格员考察、网格长把关、联合党支部研判的程序,任命了115名双联户长,实现了村级事务最末端协调与管理的规范化。
“如今的托乎其于孜村,村办公阵地新了,干部作风好了,村容美了,村集体经济强了,处处彰显着基层组织建设喜人的变化。”全县基层组织建设观摩会上愉群翁回族乡党委书记刘锦德这样介绍着这个村的成绩。
倾心为民润心田
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明坤常说:“村里大大小小的事儿,说白了,都是做群众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工作队员到村3天时间就走遍了全村65条巷道,3个月时间就走遍了全村1248户村民家,详细摸清了辖区的基本情况。
“感谢工作队对我家的关心,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了这份恩情。”村民阿依西古丽·买买提激动地说道。老人已经70多岁了,儿子身患残疾,生活十分困难。工作队为她申请了富民安居房,送去了“扶贫牛”,带领村干部帮她盖了三座庭院蔬菜大棚,免费发放2000株菜苗、2万株花苗,仅此两项增收就达5000多元。
工作队运用“法+理+情”三步工作法,明确规定每日、每周、每半月和每月的工作任务,安排包联干部定期走访,做好宣教释法,及时掌握村民思想动态和家庭困难诉求,对有困难的及时研判帮助解决,确保一户不漏,成功解决群众困难诉求多,上访人员多的难题。村级146件“老大难问题”“长期性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工作队还争取后盾单位支持,对“百姓之家”修葺完善;新建“村事小院”和文化广场,组建民间艺人小分队,定期举办红歌比赛、最美庭院评选等各类文体活动。
140公里废旧自来水管道改造工程完工,困扰村里15年之久的2条“断头路”打通了,71处违章建筑被拆除,免费发放的13万株各类菜苗见效了,阿力木江·玉山等1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再米然·阿卜杜瓦衣提等11名贫困家庭学生重新踏入校园,村委会门前小广场上休闲健身的群众越来越多了……一件件、一桩桩实事好事办到了实处、更办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精准施策齐致富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工作队利用周一升国旗时向村民宣传发展庭院经济带来的实惠,组织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入户,一边宣传一边联系对接庭院经济发展比较好的邻近乡镇“取经”,并邀请他们来村里手把手为村民“送宝”。成功化解村民思想保守、收入结构单一、动力不足的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村里自愿发展庭院经济的人越来越多了。村民艾力卡木·米吉提笑呵呵地说:“如果不是工作队员们耐心地引导,我不仅要花钱买菜,6000多元的卖菜收入更是没有影子的事儿了,我会一直种下去。”盛夏时节他家中葡萄高高架起,小院的茄子、辣椒、西红柿、恰玛古等蔬菜应有尽有。
2018年,全村新开庭院经济地120.7亩,像艾力卡木·米吉提家这样的“风情小院”,全村有近200个。通过种植花卉、蔬菜,饲养牲畜,户均增收2500元。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引导帮助下村里的小微企业也经营的风风火火。谷旭梅服装加工厂又新招了48名学徒,高英福的门窗厂就业人员达到18人,还开办了农贸市场和汽车驾训基地,带动本村36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日子好了贫困户思想上也有了很大变化,再努热·卡迪尔等5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后主动退出了低保。
2018年全村实现相对固定就业80余人,累计转移剩余劳动力400余人,人均增收5600元。2019年村里计划引进新品种杨树苗圃项目,同时整合现有资源,组织成立村级养殖合作社,组织20位村民奔赴江苏学习足球缝制技术,带动更多群众实现就业。
顺利在伊宁县五月旭梅服饰公司就业的阿依努尔·吐尔逊兴高采烈地说:“我们村现在基础设施好、村里干净整齐。在家门口上班了腰包鼓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
告别2018,迎来2019,许多工作队员的驻村日子还在继续着,每当问起驻村的初心时,他们总是说:“村民的期盼,组织的重托就是我们继续前进,孜孜以求的动力!”(伊宁县“访惠聚”办公室 马晓强 方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