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在社交媒体上疯传。 成龙坐在马云和贝克汉姆中间,白色休闲装衬得他像这场聚会的主人。 当镜头扫过时,他笑着挥手,随后自然地拍了下身旁马云的大腿——这个动作被拍成动图,转发量三小时破万。 没人记得当晚篮球赛的比分,但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个画面:商界巨擘、国际球星和影坛传奇,竟在同一排观众席上谈笑风生。
但这并不是最戏剧性的对比。
有网友调侃:“贝克汉姆这辈子没这么娇小过”。
01 六年等待,一场超越篮球的盛宴
澳门威尼斯人综艺馆里,欢呼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10月10日晚上8点,篮网队与太阳队的对决拉开序幕,这是NBA中国赛时隔六年的回归。
上一次NBA在中国举办比赛时,智能手机还未完全普及,共享经济刚萌芽。
观众席上藏着比球场更精彩的故事。 梁朝伟和刘嘉玲夫妇低调入场,章子怡一身黑色透视装与刘嘉玲热聊。 不远处,马云头戴棒球帽,穿着格子衬衫,若不是那张极具辨识度的脸,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普通观众。
最忙的可能是马云。 他不仅与成龙、贝克汉姆交谈,还亲自拿起手机为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和贝克汉姆拍合影。 这一刻,商业巨子变身摄影师,轻松化解了跨界社交的微妙距离。
02 世纪同框,江湖地位一目了然
成龙坐在第一排正中央,左侧是马云,右侧是贝克汉姆。 这个座位安排本身就是一场无声的宣言。
成龙全程展现着主人的热情,向镜头挥手,与两侧友人谈笑。 相比之下,贝克汉姆更专注比赛,偶尔与成龙交流几句。
另一个经典画面属于姚明和奥尼尔。 当这两位传奇中锋站在一起时,老球迷瞬间梦回2002年的“姚鲨对决”。 NBA官方适时放出他们的同框视频,播放量迅速突破2000万次。
这些画面传递了一个信号:NBA中国赛早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各界顶流展示与交流的平台。
03 商业棋局,科技与资本的暗流
阿里巴巴与NBA的连接不止一层。 篮网队老板蔡崇信本身就是阿里董事会主席,他坐在观众席中,见证了自家球队的比赛。 这是体坛与商界罕见的高度融合:球队老板、技术合作伙伴、赛事IP,通过一场比赛形成闭环。
赛场外的商业生态更为庞大。 13家跨领域合作伙伴构建了三层合作体系,从淘宝88VIP担任首席合作伙伴,到蒙牛、耐克等品牌参与其中。 在NBA House体验区,球迷可以通过AI技术生成自己身穿球衣的虚拟形象,科技感十足的互动成为吸引年轻群体的关键。
就连门票也成了商业风向标。 普通门票被炒至原价5倍,488澳门元的门票卖到2380元人民币。 但VIP区域却出现降价,黄牛透露“这些属于非公开销售的门票”。 这一热一冷,折射出不同圈层的消费逻辑。
04 中国面孔,篮球梦的新起点
观众席上,郎朗的妻子吉娜用东北话为他加油。 虽然她的篮球知识有限——称赞曾凡博“加入篮网队真厉害”,让尚未获得保障合同的曾凡博略显尴尬,但这种朴素的支持反而显得真实。
更实际的助力来自一场签约仪式。
NBA总裁亚当·萧华特别提到中国新星杨瀚森:“我在拉斯维加斯看过他的比赛,他很有潜力。 ”
从姚明到曾凡博,中国球员的NBA之路始终牵动人心。 这次合作可能为更多年轻球员打开通道。
05 澳门样本,一场多维实验
选择澳门作为重启地点意味深长。 这座城市的国际化背景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为NBA提供了理想的试验场。 肖华直言:“这不是短期合作,而是多年关系。 ”
赛事期间,NBA旗舰店在澳门伦敦人开业,定制球衣的年轻人排起长队。 NBA House活动连续举办五天,融合篮球、音乐、时尚与科技,免费向公众开放。 这些举措显示NBA希望深耕本地市场的决心。
社区活动同样精心设计。 NBA传奇球星走访学校、敬老院,举办青少年训练营。 文斯·卡特、凯文·加内特等10位传奇球星的阵容,是历届中国赛中最强大的。 他们不仅是来亮相,更是要“深入澳门社区,分享爱心与温暖”。
这一切构建了一个立体图景:NBA中国赛不再是单纯的比赛,而是融合商业、科技、社区关怀的多维实践。
观众逐渐散去,威尼斯人综艺馆恢复宁静。 成龙、马云、贝克汉姆相继离开,他们在保镖簇下走向不同车辆。 球场工作人员开始拆卸设备,仿佛刚才的喧嚣从未发生。
但一个画面留了下来:当曾凡博在场上奔跑时,看台上一位小球迷举着牌子,上面写着“下一个姚明”。 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尚未可知,但NBA中国赛的重启至少给了梦想一个安放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