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知识分享▕专业解读
☂订阅NewMediaLab☂
广东省新媒体与品牌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
本期作者
子非鱼吖
本期关键词
歌手2024 |音乐综艺| 网络迷因
多年前,《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有嘻哈》等节目百花齐放,带起了音综的“黄金时代”,近几年,《为歌而赞》《青年π计划》《我们的歌》等节目无缝接档,却没有一档综艺能够被称之为“爆款”。日渐套路化、程式化的节目内容频繁出现,这似乎揭示了音综市场陷入平稳发展却缺乏新意的创作瓶颈,逐渐跟不上受众市场的审美调性和需求进阶。
图片来自节目官方微博
《歌手2024》扔出音综的“深水炸弹”
从2013年《我是歌手》豆瓣评分8.1到2020年《歌手·当打之年》豆瓣评分4.9,可以看出“歌手”系列的音综呈现出疲软态势。在沉淀了四年后,《歌手2024》强势回归,以9.4分创下微博历年开分最高音综的新纪录,被网友们称为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深水炸弹”,激起了平静多年的音综市场,为华语乐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重新定义了音乐综艺节目的制作标准。
在《歌手2024》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在一夜之间收获了全网热议与共创,在各大社媒平台引发了一场流量狂欢。根据湖南卫视官方微博5月11日晚提供的数据显示,《歌手2024》斩获全国收视第一,全网共获得1352个热搜,传播量超73亿,传播热度强势破圈。
左右滑动查看
图片来自微博@湖南卫视歌手
作为一档音乐综艺,网友们对节目的期待主要来源于对歌手的期待,因而首发歌手阵容是《歌手2024》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曾获格莱美提名奖的美国女歌手香缇·莫、我国知名实力唱将那英、独具特色的摇滚乐队二手玫瑰、台湾流行音乐歌手杨丞琳、承包影视剧OST的唱作人汪苏泷、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平民歌手海来阿木,以及一鸣惊人的加拿大新生代歌手凡希亚首发登场。
左右滑动查看
图片来自微博@湖南卫视歌手
在节目还未开播之前,网络上便流传着首发歌手的名单,网友们表示此次首发阵容的整体实力比以往稍弱。对此,节目监制洪啸在媒体见面会上回应了首发歌手阵容偏弱的质疑,他坦言:“该请的都请过,但很多歌手一听到是直播形式就婉拒了我们。要同时满足实力、胆量、档期这三点要求,让我们能邀约的人选变得寥寥可数。”《歌手2024》节目组与每位歌手签定“one take”协议,要求无论现场发生任何状况,都必须一次成型地完成演唱,并采用“真live,真直播”的播出形式,这是对歌手实力最直接的检验。
图片来自B站视频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比赛邀请的国际歌手实力强劲,在竞演舞台上给国内歌手带来十足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到处“摇人”支援“英子”,歌手纷纷主动自荐“请战”。网友们在邓紫棋的直播间调侃道:“五旬老太守国门,三旬悍将吃拉面”,鼓励邓紫棋参加节目“踢馆”。韩红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向节目组喊话:“我是中国歌手韩红,我请战!”当日#韩红请战歌手#的话题高挂微博热搜榜。正在参加另一档节目的袁娅维在微博回应网友说:“正在写请假条”,表明自己对歌手身份的信心。面对这种情况,5月12日晚,《歌手2024》节目组公开回应了外界关切,强调了“以音乐会友、与世界交流”的初心,并呼吁:“希望每位朋友都能享受音乐、收获知音、保持沟通、拥抱世界。
图片来自微博截图
从群嘲到出圈:《歌手2024》为何爆火?
《歌手2024》在开播前因首发歌手实力而遭到质疑,许多网友对该节目并不看好,认为仍是“吃老本”、“啃冷饭”,而在节目播出后一期后,节目口碑实现逆转,#格莱美大战草莓音乐节#、#57岁正是拼搏的年龄#、#澳洲玫瑰变二手玫瑰#等话题霸屏各大社媒,被原本也许并不关注音综的路人熟知,《歌手2024》呈现出跨圈层传播的特点。
1.节目预热:发起话题活动营造氛围
在节目正式开播前,《歌手2024》进行了一系列的话题预热活动,调动网友们对节目的好奇感和关注度,为新季节目的播出营造氛围。节目发起#那些年我追过的歌手#、#历届歌手未曝光珍藏照#话题活动,谭维维、孙楠、张信哲等往届歌手纷纷晒出旧照,自带庞大粉丝基础的歌手们主动为节目引流,提高了节目的曝光度。节目《歌手·青春歌会》连播五天,重温“歌手”系列前八季中的精彩片段,借集体怀旧记忆建立与观众的情感链接,增强观众对节目的归属感。
左右滑动查看
图片来自微博@湖南卫视歌手
节目联合微博综艺发起#歌手2024请揭榜#活动,网友们可以点赞支持喜爱的歌手,点赞量高的歌手将有机会登上竞演舞台;联合QQ音乐发起#全民选曲#活动,网友们可以为钟爱的歌曲投票,票数高的歌曲将有机会被现场演唱。这种以观众主导的选拔方式,赋予了观众更多的话语权,深化了观众的参与感。节目发起#全民预测#活动,通过预测活动的结果反馈,节目组能够更好地了解观众的喜好和需求,为节目的后续制作提供借鉴。与此同时,节目在湖南长沙组织拍照打卡、签绘墙等线下活动,建立与粉丝的深度关系,培养粉丝群体的忠诚度。
2.直播竞演:“真Live”还原最真实的现场
“真实,值得被珍视。”《歌手2024》的文案如是写道。因此,节目以“真live,真直播”的全新播出形式,为观众带来了超刺激的现场体验和超震撼的视听盛宴,这也成为了本季节目最具讨论度的亮点,引发了收视狂潮。实时直播的形式摒弃了以往音综节目中过度修音、替换音源等虚假操作,致力于还原最真实、最细腻的声音给观众,让观众看到音乐市场“良币驱逐劣币”的新风向。因为直播真唱的容错率低,唱功或节奏稍有不慎,便会“翻车”,对于歌手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挑战,#那英称因为直播而崩溃#的话题也一度登上各大社媒热搜。
《歌手2024》致力于打造“乐坛世界杯”级别的竞演舞台,不仅在技术层面上创新突破,更在观众体验上追求极致。节目使用直播特型弹幕引擎,带观众完成一场“现场”与“线上”的同频互动,构成网络观众的“虚拟在场”;引入“沉浸式声音艺术”L-ISA音响系统,无论观众身处何地,都能获得统一而震撼的听音体验,仿佛身临其境。更值得一提的是,节目采用的“1+3”屏幕组合模式,观众化身“导播”,实现多屏同播、无感切换的沉浸式直播体验,极大地提升了节目的观赏性。在直播的过程中,每位歌手均有从头到尾的、未经剪辑的直拍镜头,多角度呈现歌手最真实的演绎状态,提高了节目的公正度和透明性,满足了观众对于细节的追求,拉近了节目与观众的距离。
3. 赛后爆梗:借用民族情怀打“爱国牌”
当《歌手2024》以无修音直播的形式呈现,那英的预定冠军地位受到外国歌手的挑战,杨丞琳因紧张而跑音走调,以及二手玫瑰乐队被称为“酣畅淋漓的发癫”,一场属于网络迷因的共创狂欢由此拉开序幕。因网传那英的姓氏与晚清贵族叶赫那拉氏相同,网友们巧妙地将那英在观赏两位外国歌手表演时的表情与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慈禧太后的“我要洋人死”经典画面进行数字拼贴,创作出了一系列跨媒介的梗图,这些热梗或多或少都带有网络民族主义的色彩,这种民族主义的叙事策略极易引起传播与讨论,打“爱国牌”也成为当下的营销风口。
图片来自小红书用户
在特殊的文化语境里,这些网络热梗创造出了不同的解构性趣味。如果将慈禧太后面对外国侵略的无奈痛苦与那英在音乐竞技中的忐忑不安相比较,虽然两者在叙事逻辑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在情境意义上却大相径庭。前者是关乎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严肃话题,而后者则更多地呈现为一种娱乐化的、消费性的文化现象。然而,观众通过对内容的解构、拼贴和再构建,将娱乐性的内容置于宏大的历史和政治语境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反差效果,从而激发出了平常叙事中难以触及的笑点。
寻找突破口:音乐“综N代”的迭代之路
从首季开播摘得收视桂冠,到中期遇冷、收视低迷,再到如今荣耀回归、爆火出圈,通过分析《歌手2024》的发展之路,探讨音乐“综N代”该如何创新和迭代,重新赢得观众的目光。
1.包容多元音乐,书写海外叙事
近年来,音乐综艺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为了拓展观众圈层,音乐综艺不再只邀请同一类型的歌手参与节目,而是以更包容开放的心态聚集风格多样的歌手,既有阳春白雪般的高雅艺术,也有下里巴人般的通俗之音,体现了当下音综对音乐艺术的多元理解与尊重,满足了不同受众的审美需求。曾经火极一时的音综《声入人心》将美声与流行结合,让高雅与通俗碰撞,使得我国休眠已久的音乐剧、歌剧艺术复苏,走入大众的日常生活。
图片来自微博@浙江卫视天赐的声音
音综的国际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不同音乐文化相互映衬、融合,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国综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霍斯金斯和米卢斯认为,不同语言的音乐在全球范围内能够引起在短时间内突破用户圈层抵达受众的传播效果,但是在用户感知到一首歌的艺术价值的同时,在信息解码的过程中也会因语言差异所造成的“文化折扣”而对音乐形成“曲解”。喻国明指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纵向的价值表达上更加传神,在横向的情感共振上更加深刻。音乐综艺要主动推动中国音综与国际水平接轨,不仅将海外音乐文化“迎进来”,更要让中华音乐文化“走出去”。邀请海外歌手演唱中文歌曲、将中国元素融入外国音乐是当下音综最常用的方式。音综《天赐的声音》邀请日本歌手美依礼芽和国内歌手陈楚生共同演绎中文版《奇迹再现》,展现了音乐的接纳力与生命力,为中日文化的融合与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2.技术加持互动,重视观众体验
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扩展了人的感官,通过视觉、听觉等接收更多的信息,丰富人的体验。音综为了给观众打造更沉浸式的视听盛宴,逐渐运用各种数字技术;与此同时,观众的声音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重视,观众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观众的话语权和选择权明显提升。爱奇艺产品经理阿石说到:“我们尝试去满足用户一些比较重要的诉求,那就是当看一个音乐节目的时候,总会忍不住地跟着哼唱两声。”于是爱奇艺借音综《乐队的夏天》推出全新的音综互动模式——K歌模式。在这一模式中,节目播放界面将同步乐队当前演唱歌曲的歌词字幕,观众不但可以在歌曲原唱和伴奏间自由切换、在线K歌,还可以邀请好友通过“一起唱”功能观看节目并连线K歌。这种沉浸式的互动玩法让观众与自己喜爱的节目、乐队、歌曲得以双向奔赴,共同创造美好的音乐回忆。
左右滑动查看
图片来自微博@乐队的夏天
展望未来,观众的互动参与将与更多新兴技术紧密结合,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其高速率、低时延的特性将为视频的流畅传输提供有力保障,让实时直播的音综创作模式更加普及,让观众享受到即时的互动体验。VR、AR等技术的日益成熟也将为互动视频带来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使观众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心流体验中。此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能够实时分析观众的选择趋势,并据此生成不同结果,为每位观众提供与众不同的个性化体验。
3.适度玩梗出圈,切勿失序狂欢
万物皆可“玩梗”,是当下的网络潮流,也是年轻一代表达态度、彰显个性的方式,有“热梗”意味着有热度,有热度就意味着有收益,很多音乐综艺为了让节目更有讨论度,不但对网友自发“玩梗”乐见其成,而且还会自己刻意“造梗”。“梗文化”极易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在文字失语症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被网友广泛使用,因此融入网络热梗可以聚集喜欢使用它的群体,突破既有的文化圈层,有助于实现既有文化圈层的扩大化。与此同时,这种新奇的、具有话题性的互动方式可以吸引“圈外人”进入讨论区驻足、猎奇,为既有文化圈层注入更多新的生命力。
图片来自《中国新说唱2024》节目截图
今年4月,音综《中国新说唱2024》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未播先火,这源于一场由选手诺米发起的、针对导师谢帝的“Diss”风波,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全民参与的梗战。在节目播出后,节目组官方、参赛选手们主动提及这个爆梗,从“谢帝什么时候带诺米去迪士尼”的调侃,直接升级成了“谢帝谢帝我要迪士尼”的应援口号。如今,这句口号不仅成为了节目的热门话题,更彰显了说唱文化的魅力和创造力。音乐综艺参与到网络热梗中,使得音乐文化以一种更加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大众传播,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互联网语境下,音综不能为了获取流量而过度玩梗,错误引导观众的价值取向,甚至引起矛盾和对立,造成无规则、无秩序的网络狂欢。
阔别四年,《歌手2024》音乐综艺在传播模式、技术应用、价值挖掘、音乐品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革新与改变,巧妙利用舆论话题、网络热梗、爱国情怀等因素使节目从音乐圈层走进了大众视野,让不同圈层的观众在参与音综内容创造中实现身份认同、情感共鸣和价值共识,推动音乐综艺在困境中觉醒、探寻迭代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