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篇:尼洋河畔上演的人熊大战
(注:本节根据刘国照讲述整理)
西藏棕熊,又称藏马熊、蓝熊。躯体粗壮强健,头宽而吻尖长,耳壳圆形,站立时肩部隆起,尾短,前足腕垫不与掌垫相连,毛被丰厚,脚掌裸露。毛色以棕褐色为主,老年呈银灰色,幼年为棕黑色,颈部有一白色领环;胸前有大的白色月牙形斑,一直向背延伸到肩部;两耳和四肢一般呈黑褐色;爪色随四肢色而变化,多为淡色。西藏棕熊属高寒种类,多栖息在海拔3500/5000米的针叶林,寒漠和草原草甸地带。独居,昼行,善攀爬,能游泳,常有冬眠习性。生活在靠近林线的高海拔地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从高山针叶林到山地荒漠草原、高原灌丛草甸都能生存。食物主要以草料、谷物及各种野果实等植物性食物,偶尔捕食鸟、鱼和腐肉等动物性食物。成年棕熊身高在1.8/2.1米之间,体重达400公斤。西藏棕熊平时给人的印象看似很笨,走路很蹒跚的模样,但它奔跑的时速可达50多公里,野生条件下能活20/30年,是我国比较珍贵的高原兽类其中之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林芝海拔3100米,尼洋河海拔2900米,按照教科书诠释,林芝、特别是尼洋河畔感觉不是西藏棕熊的栖息地,但现实情况却超出了常规思维,2900米的尼洋河畔却栖息有棕熊。在70年代初,人们对西藏棕熊通称“狗熊”,没有上升到棕熊的定义。传说有狗熊,但真正见到狗熊的人却寥寥无几。在我们新兵的脑海中,感觉这传说有可能就是四川农村大人们吓唬小孩的语言,“不要哭了,不要闹了,再不听话,小心‘熊嘎婆’背娃娃来了”。
刚到生产班时,听到老兵们说山上有狗熊,我们还以为是四川农村老家大人吓虎不听话小孩的,我们一直没有当回事。星期天有空我们就到营区侧边小溪看流水冲起的浪花,看小溪水底青褐色石头和三五成群的灰黑色小鱼,欣赏小溪流水撞击砂砾时发出那动听的“歌谣”。有的星期天我们去山上挖党参、摘枸杞,运气好的时候几个人半天会弄几大包回来,八、九月就是摘野桃的时候,几个人去尼西后山沟或者去八一镇方向的尼洋河畔,采摘两麻袋野桃回来慢慢享用。说来也是奇怪,我们满山跑,但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狗熊。在尼西沟伐木、采伐小水竹做扫帚,也没有遇到过什么虎啊熊的。每次背着冲锋枪去,感觉就是多余的事情。可二连生产班的胡学亮战友就没有我们那么幸运了,从八一镇回尼西沟的路边采摘野桃充饥时,上演了一场“人熊大战”。
胡学亮,四川营山人,1972年12月入伍,身高170CM,身体很壮实,体力很好,他一人可挑200公斤,和战友们摔跤,多数战友都不是他的对手。胡学亮战友来自于营山农村,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磨励,能吃苦耐劳,也喜欢助人为乐,在连队战友中很有亲和力,战友们都喜欢称他“亮(靓)崽”,74年4月从拉萨5.30工地调到尼西生产班锻炼。那时的生产班都是很忙的,每天面临着除草、施肥、浇灌等工作,星期天经常性的要加班。生产班距离拉萨连队400多公里,虽说是天高皇帝远,但管理(纪律)也是很严格的,到生产班4个月了还没有去过八一镇。8月下旬的星期天,胡学亮早早的请了假,收集登记了生产班战友需购买的日用品,换上了新发的军装,向战友借了小圆镜,照了又照,有战友开玩笑说,亮崽是去八一镇相亲吗?收拾打扮的那么漂亮!忙活了十多分钟,干净整洁,高高兴兴的出了营区到公路边搭车去八一镇。事后胡学亮战友说,他那天去八一镇主要任务的确是照相,老家父母来信说谈了个对象,对方要求要看看相片,胡学亮去八一镇,就是为了照相亲照而去的。那时八一镇部队多,星期天照相的人也多,胡学亮排了很久的队才照到相,然后又去买日用品,把该办的事情办好后已是中午了,胡学亮没有去餐馆吃午饭,就往尼西生产基地赶。那个年代当兵的都很节约,原则上都不会去餐馆吃饭的。
从八一镇出来一直没有搭到顺路车,走着走着感觉肚子有些饿了,就去路边桃树林摘野桃充饥。他选中一棵果实较大的桃树,摘下两大包鲜嫩的桃子,心满意足的从树上跳下来,这时突然从附近树林中窜出一条大狗熊来,狗熊猛扑过来把他打倒在边坡地上,并顺势用掌抓打他头部、面部,将胡学亮扑到地上摩擦撕咬。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胡学亮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整个人都懵了。短短十数秒,胡学亮还没有反应过来,新军装已被撕的破烂不堪,头部惧烈疼痛,脸颊火辣辣的,鲜血不断从面部滴出,狗熊还压在身上。胡学亮顿时清醒过来,遇到“劲敌”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想办法脱身。好在胡学亮本身有些力气,又在拉萨5.30工地上锻炼了一年多,据说还学了点军体拳,在那生死关头,胡学亮以最快的速度厘清了思路迅速进行了反击,他用双手死死箍住那狗熊的嘴巴,不让其再撕咬。同时右脚收缩,形成马步,运足气息,让全身产生出巨大的爆发力,舜间将狗熊掀翻于边坡下。好在边坡地段有一定斜度,狗熊被掀下边坡起身后竟然没有再返回,估计狗熊可能也累了,竞直接走了。如果狗熊起身后返回继续对胡学亮进行撕咬,胡学亮应该是很难脱身。胡学亮看着早上才换上的新军装,现在已经破烂不堪,但他已顾不得心痛那身新军装了,趁着狗熊没有马上返回的时间,带着满身伤痕滿脸血迹、跌跌撞撞走到公路边,搭车去了115医院。
经过115医院医生护士精心治疗,身体得到较快的恢复,数周后伤好回到连队,身体无大碍,但脸上却留下了凹凸不平的抓痕,左耳朵的耳垂也没有了。战友们为他感到庆幸也为他感到遗憾,庆幸的是与3/400公斤重的狗熊“干仗”,虽说全身伤痕累累,但没有危及生命,伤痕可以慢慢恢复。遗憾的是身体上终究留下了残疾,心里或多或少留下了些阴影。
胡学亮战友回忆起主治医生对他说:“你到我们医院时,神志都不是很清楚了,我们马上给你输液、输血,然后是清创、缝合。象你这种情况,能够安全脱险,捡回一条命,算是不幸之大幸了。面部经过清创、缝合应该没什么事,一段时间后能够完全复原。耳垂今后得做移植手术,这个要麻烦一点。总之,我们为你感到高兴,希望你配合医院安心治疗,争取早日回到部队、回到战友身边。”
事后,战友们给胡学亮取了个绰号“狗熊”,从“亮崽”到“狗熊”的转变,胡学亮心里有过激烈的斗争,最后还是顺其自然的“接受”了。“狗熊”这个绰号一直伴他到退伍,“狗熊”这个绰号胜过他的名字。
西藏棕熊毕竟是野生动物,我们在进入有棕熊的地方必须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西藏棕熊,生相俊美,体长2米左右,重达400公斤,走路一拐一拐的,看似很蹒跚、很笨拙的模样,实际上西藏棕熊是很凶猛的。它既能爬树,也能游泳,更擅长奔跑,奔跑速度和耐力远超人类。即使是观赏性动物,比如说动物园的大熊猫,萌萌的、憨憨的,非常惹人喜爱,但你毕竟不是它的主人,如果你激怒它,它可能也会与你没完。特别是到青海、西藏旅游进入无人区(三江源、可可西里、羌塘草原、林芝原始森林)时,最好不要单独行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保护好生命安全非常重要,将生命危险降到最低,是我们必须遵循的生存法则。
(未完待续)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雪域浪人:本名龙建春,1972年12月入伍,曾在西藏军区56190部队服役。1986年12月转业重庆永川税务部门工作至2014年退休。在这古稀之年,倍感自豪是生命中拥有当兵的历史,最骄傲的还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