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贵阳老人在美国打出名头
球队在赛前训练中,付晓利飞身上篮。贵阳市篮协供图
代表贵阳市老年篮球队参赛的华兴汽贸队。贵阳市篮协供图
本报记者马浩
第三十届全球华人篮球邀请赛于2014年11月23至27日在拉斯维加斯打响,全球近200支队伍3000余运动员参加了这次华人篮球盛宴。在5天的比赛日中,按照年龄划分的女子4个小组和男子8个小组将进行400多场赛事的争夺。本届比赛,贵州派出了6支队伍参赛,而代表贵阳老年篮球参赛的华兴汽贸队,在M55组(55岁以上年龄组)的比赛中,斩获亚军,创造了我省参加此类赛事最好成绩。
载誉归来,球队领队孔维毅和队员付晓利在回忆夺冠历程的同时,也表达了目前贵阳市老年篮球生存现状中的尴尬。
到美国打篮球我们是来“朝圣”的
如果说篮球是篮球爱好者的信仰,那篮球运动最为发达的美国,就是篮球运动的“圣城麦加”。这次能够前往美国参加第三十届华人篮球邀请赛,在孔维毅和付晓利看来,他们是去“朝圣”的。
据了解,本场能够前往拉斯维加斯参加比赛,是由于贵阳市是第三十二届全球华人篮球邀请赛的申办城市,所以获得了邀请。在贵阳市篮协的组织下,华兴汽贸队组建成立。据球队领队孔维毅介绍,身边日常生活中常聚在一起打球的老年球员,大约有20人。大家经常会利用双休日的时间,自发组织起来,找球场锻炼,也有的时候会与其他社区联系友谊赛。
而这次在贵阳市篮协的领导下,球队经过挑选,组织了9人的代表队,前往拉斯维加斯参加第三十届全球华人篮球友谊赛M55组比赛。“通过这次比赛,其实我们也向世界华人展示了我们贵阳老年篮球的风采。”这是赞誉归来之后,孔维毅和付晓利对于这次比赛最深刻的感受。
谈及比赛带来的感受,孔维毅说到:“通过比赛我们感觉,篮球运动在世界华人范围内,有很好的基础。在比赛中,大家本周友谊第一,我运动我快乐的宗旨,积极拼搏,享受着篮球带来的乐趣。”
据了解,第三十一届全球华人邀请赛将于今年移师福州,而将在后年举行的该项赛事的第三十二届比赛,则很有可能在贵阳拉开赛幕。对于即将到来的两届赛事,华兴汽贸队领队孔维毅和队员付晓利表示,已经开始为比赛做准备了。
首出国门打篮球 咱们吃了外语的亏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是谈到这段走出国门去打比赛的经历,在领队孔维毅和队员付晓利看来,那可是“有得说了”。从M55小组的循环赛打到淘汰赛,直到最后夺得亚军,每一场比赛的分秒,都还停留在队员们的脑海里。
“第一场球是对西安战友队,对方基本上是专业队员,刨除实力上的差距不讲,我们一去时差都还没有倒过来,跑都跑不动,比分上拉得很大,输得也很多。”据孔维毅回忆,球队是美国当地时间23日到达的拉斯维加斯,而比赛24日就开始了,不到24小时的休息时间还要倒时差,所以第一场球并没有打出自己的气势。
输了首战的华兴汽贸队士气并没有受到打击,相反在经过1天充沛休息之后,他们在面对菲律宾和台湾的两场比赛中,表现顽强,最终拿到了胜利,并获得小组出线。“这两场比赛打得很艰苦,比分一直紧咬。打菲律宾我们只赢了三分,而对阵台湾,我们也只赢了七分。”付晓利回忆说道。
而提及这次比赛中吃亏最大的,孔维毅表示是外语。“裁判都是当地的义工,我们不懂外语,所以没有办法和裁判交流。我们这个年龄的队伍,因为外语水平受限,走向世界的能力比较差。”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自称“没少沾篮球的光”
相比这次参赛的一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华人球队,华兴汽贸队可谓是一支“篮球爱好者”联队。9名队员中,除了管迎庆在年轻时“吃过专业饭”,其他球员都是十足的篮球爱好者。而作为领队的孔维毅,还自称“没少沾篮球的光”。
据了解,身高超过185cm的孔
维毅,自从读大学开始,篮球就成为了他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打篮球的过程中,也结识了各行各业的球友,也为现在的事业沉淀了很多资源。”孔维毅说到。
“我们这支队伍中,既有企业家,也有在公务员系统工作的;既有企业职工,也有高校的科研人员。”
说的这里,孔维毅拿出手机中的一张照片对记者说到:“你猜猜我身边的这个人有多高。”照片中,身高在185之上的孔维毅,头的高度只到合影对象的肩膀,据孔维毅介绍,照片中与自己合影的,是上海代表队的,曾经是专业球员,身高超过了2米。
幸福背后的尴尬 运动场馆太少
首次走出国门参赛,华兴汽贸队的成绩,让这群爱好篮球的“大叔”们享受到篮球带来的幸福。但也让他们感到了些许的尴尬。这种尴尬不源于成绩,而是与他们所获得的成绩不相符的硬件--过少的运动场馆。
在比赛之余,华兴汽贸队的队员们在和其他参赛的国内周边城市代表队的聊天中,才感觉到贵阳篮球场馆的稀缺。
“观山湖奥体中心外的那片篮球场,离市区太远了。而市区的篮球场,实在是太少,而且停车极为不便。”领队孔维毅说到。在他看来,其实不仅仅是篮球项目,其他的运动项目场地也很紧缺。“小区里面难得有一块球场,我住在中天花园,好不容易有片小篮球场,还是非标准的,但我已经觉得很幸福了。”
据了解,孔维毅身边曾有一些具备经济实力的篮球爱好者,愿意拿出资金来修建一片能够向公众开放的篮球运动场,但由于土地紧缺,这样的想法最终还是成为了美丽的“篮球乌托邦”。